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高效的基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的实施,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也是困难的,针对个人教学实践,我从学案导学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理性思考。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学案导学”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实施学案导学的主要问题
1、导学抑制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习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习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2、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实施学案导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
3、师生精神失去了家园
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学案导学的有效策略
1、设计主观的导学学案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
在“学案导学”教学方式中,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識,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无形内容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
3、学案导学要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习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思维不会受到学案导学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的视角和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学生预习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教师应尽可能的进行预设。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 “心里有数”。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三、实施学案导学的工作反思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习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习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教学大纲的指南针,以导学案为纲,可以达到对学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指导,师生互动,智慧共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学案导学”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实施学案导学的主要问题
1、导学抑制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习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习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2、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实施学案导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
3、师生精神失去了家园
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学案导学的有效策略
1、设计主观的导学学案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
在“学案导学”教学方式中,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識,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无形内容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
3、学案导学要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习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思维不会受到学案导学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的视角和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学生预习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教师应尽可能的进行预设。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 “心里有数”。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三、实施学案导学的工作反思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习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习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教学大纲的指南针,以导学案为纲,可以达到对学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指导,师生互动,智慧共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