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的机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也使学生享受了成功的乐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把握标准,精心选材
合作学习是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要在新课程标准推广实施的背景下实施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其理念与精神,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并通过对其以取、舍、增、删、调、补的形式进行合理改造,使其成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能激发学习兴趣、运动形式活泼,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实效性,简单易行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最近发展区,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还应有一定的选择性。其次,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善于选择有合作学习价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合作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全面有效锻炼身体的同时,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把握时机
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在的快感和动机,协调师生关系,形成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并不是运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常常和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有利于合作认知与活动的情感气氛,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创设合作学习的运用时机。另一方面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适时调整活动内需与教学策略,把握合作学习的运用时机,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践表明,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合作学习将更有利学生的学习。
1.激活学生以往学习经验进行探索性活动时。体育教学的许多内容都有一定的相通性,它们也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因此,在利用这一特点激活学生以往学习经验进行探索活动时,采用合作学习将更有效。
2.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后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后利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在健美操教学中,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脚步动作、手臂动作后,然后让学生分成3—5人一组创编1节健美操,再让各小组成员互教互学创编的操,最后以创编的操为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3.当学生学习有挑战性或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而出现困难时。体育教学的许多内容都具有挑战性或有一定难度,如:跨栏跑、体操类项目等,学生在独立练习时出现困难也很正常。如果这时教师仅仅利用个别辅导,则很难兼顾到所有有困难的学生;如果采用集体辅导,又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因此,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互相学习,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与暗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既快又好的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教师教得舒心,学生也学得快乐。
4.当学生认知活动出现矛盾时。认知的矛盾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并找出学习的矛盾“点”,利用这一“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互帮互学,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如:在三级跳远练习中,受跳远学习的思维定势作用,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往往出现片面追求第一跳远度的现象,结果使跨步跳、跳跃匆匆带过,有的甚至无法完成跨步跳、跳跃动作。这时,教师不该简单的把问题的答案交给学生,而应利用这一矛盾“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通过适当给予点拨与暗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5.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多名学生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时。体育教学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多名学生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如:球类的基础战术配合、接力跑等。在这些内容的教学时,更应采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理解并掌握要点及运用时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合理分组,确立目标
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分组要科学合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利用原有的队形,再按报数的位置来进行分组,各组的小组长一般也都是教师指定的。这样的分组方法,很少尊重学生个人的意见和要求,多是服从教师进行分组教学的主观需要,它往往会造成小组内成员之间各自为政、不积极配合、不互相支持的局面,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分组时要符合以下特征:
1.相似性——性格相似、兴趣相投、谈得拢。
2.相近性——同桌共座、邻居、父母关系好经常往来。
3.补偿性——在思想、学习、生活上能从对方得到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才能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其次各学习小组还必须确立一个学习目标。为了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导向与激励功能,教师在协助学生确立小组学习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的可行性原则——小组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学情为依据,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时可以操作、逐步逼近并最终得以实现的。
2.目标的分解原则——将最终目标分解为几个较易实现的“子目标”,使学生在完成突破一个个“子目标”的成功中完成对学习目标的整体突破。
3.目标的挑战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易的成功并不能使人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到成功不是轻而易举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练习强度下,通过艰苦努力所得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
四、教给策略,培养习惯
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走,脱离了教师便无所适从,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极大障碍。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以下合作学习的策略,培养良好的习惯。
1.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积极获取他人的信息。
2.积极主动配合、协调他人开展活动。
3.独立思考,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
4.对集体、对学习、对他人高度负责。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参与,才能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五、积极鼓励,合理评价
教育心理学研究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学习起来,就必须让学生互评、互帮、互勉,充分相信每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把握标准,精心选材
合作学习是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要在新课程标准推广实施的背景下实施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其理念与精神,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并通过对其以取、舍、增、删、调、补的形式进行合理改造,使其成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能激发学习兴趣、运动形式活泼,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实效性,简单易行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最近发展区,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还应有一定的选择性。其次,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善于选择有合作学习价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合作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全面有效锻炼身体的同时,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把握时机
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在的快感和动机,协调师生关系,形成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并不是运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常常和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有利于合作认知与活动的情感气氛,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创设合作学习的运用时机。另一方面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适时调整活动内需与教学策略,把握合作学习的运用时机,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践表明,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合作学习将更有利学生的学习。
1.激活学生以往学习经验进行探索性活动时。体育教学的许多内容都有一定的相通性,它们也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因此,在利用这一特点激活学生以往学习经验进行探索活动时,采用合作学习将更有效。
2.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后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后利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在健美操教学中,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脚步动作、手臂动作后,然后让学生分成3—5人一组创编1节健美操,再让各小组成员互教互学创编的操,最后以创编的操为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3.当学生学习有挑战性或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而出现困难时。体育教学的许多内容都具有挑战性或有一定难度,如:跨栏跑、体操类项目等,学生在独立练习时出现困难也很正常。如果这时教师仅仅利用个别辅导,则很难兼顾到所有有困难的学生;如果采用集体辅导,又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因此,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互相学习,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与暗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既快又好的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教师教得舒心,学生也学得快乐。
4.当学生认知活动出现矛盾时。认知的矛盾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并找出学习的矛盾“点”,利用这一“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互帮互学,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如:在三级跳远练习中,受跳远学习的思维定势作用,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往往出现片面追求第一跳远度的现象,结果使跨步跳、跳跃匆匆带过,有的甚至无法完成跨步跳、跳跃动作。这时,教师不该简单的把问题的答案交给学生,而应利用这一矛盾“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通过适当给予点拨与暗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5.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多名学生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时。体育教学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多名学生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如:球类的基础战术配合、接力跑等。在这些内容的教学时,更应采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理解并掌握要点及运用时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合理分组,确立目标
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分组要科学合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利用原有的队形,再按报数的位置来进行分组,各组的小组长一般也都是教师指定的。这样的分组方法,很少尊重学生个人的意见和要求,多是服从教师进行分组教学的主观需要,它往往会造成小组内成员之间各自为政、不积极配合、不互相支持的局面,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分组时要符合以下特征:
1.相似性——性格相似、兴趣相投、谈得拢。
2.相近性——同桌共座、邻居、父母关系好经常往来。
3.补偿性——在思想、学习、生活上能从对方得到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才能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其次各学习小组还必须确立一个学习目标。为了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导向与激励功能,教师在协助学生确立小组学习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的可行性原则——小组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学情为依据,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时可以操作、逐步逼近并最终得以实现的。
2.目标的分解原则——将最终目标分解为几个较易实现的“子目标”,使学生在完成突破一个个“子目标”的成功中完成对学习目标的整体突破。
3.目标的挑战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易的成功并不能使人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到成功不是轻而易举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练习强度下,通过艰苦努力所得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
四、教给策略,培养习惯
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走,脱离了教师便无所适从,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极大障碍。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以下合作学习的策略,培养良好的习惯。
1.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积极获取他人的信息。
2.积极主动配合、协调他人开展活动。
3.独立思考,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
4.对集体、对学习、对他人高度负责。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参与,才能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五、积极鼓励,合理评价
教育心理学研究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学习起来,就必须让学生互评、互帮、互勉,充分相信每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