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更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记忆深刻,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巧妙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喜欢动脑筋。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可编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对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激励敢说爱说,展现思维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表达思维。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习兴趣
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对新的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功。
创设学习情境。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认识又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且儿童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的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
在教学中强化竞争意识。好胜心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在学习中往往争强好胜,成为“优胜者”是他们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尽量把竞争意识引入到教学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中可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如低年级的“开火车”“口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勇夺小红花”等,通过比一比谁的解法妙,赛一赛谁得分高,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踊跃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巧妙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喜欢动脑筋。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可编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对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激励敢说爱说,展现思维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表达思维。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习兴趣
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对新的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功。
创设学习情境。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认识又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且儿童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的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
在教学中强化竞争意识。好胜心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在学习中往往争强好胜,成为“优胜者”是他们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尽量把竞争意识引入到教学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中可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如低年级的“开火车”“口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勇夺小红花”等,通过比一比谁的解法妙,赛一赛谁得分高,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踊跃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