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论文以加拿大民族教育为例,对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以期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 加拿大 多元文化教育 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 启示
加拿大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在最初的50个土著印第安部落的基础上,欧、亚、非、美洲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入。到目前为止,加拿大上分布着100多个种族和民族的族裔,是当今世界上种族和民族成分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多元文化教育经验。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和朝代更迭等原因,各民族的发展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更新民族教育观念,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教育,从而使不同文化和而不同并且共同发展。
一、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
加拿大民族成分较多,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人的骄傲,多元文化主义即多种多样出身和族裔的人民都能平等地参与加拿大社会生活,同时自由地保持和发扬他们自己的文化。自1971年10月8日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联邦政府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来,多元文化教育就成为加拿大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义务和责任。
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立足于现实问题,使得多元文化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潮流不断发展:由运动转向理念继而形成制度化的教育,由西方发展到欧洲大陆继而在不断融合中形成全球化教育的潮流。它的精髓之处在于克服了人类面临的文化狭隘、民族狭隘、区域与制度狭隘等困境,调整和缓和了民族矛盾。在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实施以前,文化纷争和社会冲突总是与种族矛盾相随,针对加拿大民族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强调对所有民族都应公平对待,不主张为部分特殊民族制定特殊文化政策,不主张实行以一种或两种文化为主体的官方文化,不主张一部分民族优于其他民族。而且,明显地对弱小民族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帮助和扶持。根据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加拿大任何种族都有权保留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传统采取宽容、尊重的态度。多元文化主义反映了加拿大社会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的情况,加拿大所有社会成员有自由保护和享受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样,就调整了加拿大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利益,从根本上缓解了民族矛盾和冲突。
二、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分析总结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经验,回顾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如何确立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接轨点,是关系到我国民族教育未来发展的大事。尽管各国少数民族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少数民族教育上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是相同的。既然二者有相通之处,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就应从中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经验。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有以下几点启示:
1.少数民族教育如何保持民族性
长期以来,民族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部分,忽视了其民族性;教学上,作为民族教育最有特色的民族教学论尚属空白,科学的双语教学理论没有形成,各地的双语教学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课程设置上,忽视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只有确立多元文化理念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性和民族性,才能使教育的发展既有国家的一体化又有民族的多元化,通过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同样的多元文化教育,整合国家层次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2.少数民族教育如何实现本土化
世界各国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做法不尽一致,这主要是“本土化”的结果。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的本土化有双层的涵义:一是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的生根、成长;二是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中的“安家落户”。具体在课程改革方面,我们不仅要重视对显性课程的改革,更要注意潜在课程的重要性,基础教育的课程可在原有课程中合理加入本地区民族文化方面的内容,职业学校、中专、师范学校及专科院校等高等教育的课程可开设有关民族文化的专门课程,潜课程方面应在学校的非正式课程中反映民族的多样化。
3.少数民族教育如何更新教育资源
在民族教育中,重视学生民族依附的初级需要,以巩固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正视由于接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哺育所形成的学习形态上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因材施教;承认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民族文化现象中,探索有益于民族文化进步与发展的教育模式。具体做到:
(1)更新学校的课程
课程具有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以及吸收、融合各国先进文化的功能,通过融入学校整体课程发展学生认知、技能、情意等方面的能力与态度。例如在文学课程、语言课程、历史和社会科学课程方面,可通过改革内容安排、改进教学方法等反映多元文化。相应地在汉族学校的历史课中可增加少数民族历史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容。
(2)修订立法与教育计划
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开展,政府应给予行政立法等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鼓励社区和家庭参与多元文化教育发展。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仅靠政府和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各民族地方政府在立法时应将多元文化教育规定为政府、学校、社区和家长的共同职责,使教育资料的提供和有效使用由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进行。
(3)改革教育体制
在确立民族教育体制时,一方面我们应当采取多元文化主义的观点。民族教育体制既要鼓励少数民族认识主流文化,接受现代社会所需的普遍性文化,又要帮助各民族继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教育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工具,它也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民族教育各方面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在确立民族教育体制时,我们必须考虑民族文化因素的制约,克服文化中心主义、同化主义的倾向,当然也必须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倾向。
4.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展望
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及其在民族国家教育中的作用表明,少数民族教育不能独立于国家主体民族之外,而应是国家教育中多元一体的存在形式,同样,国家多元一体教育已不再是某一主权国家内的事,而是世界多元一体教育的不同存在形式。为此,我们要在多元文化教育的交流、对话中,使我国民族教育与国际民族教育接轨。从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模式来看,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应为多元一体的教育模式。在借鉴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优秀成果中,应扩大我国民族教育的内涵,民族教育已不再是少数民族教育的简称,而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共同构成的国家多元一体教育。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介绍、试点实验、创造特色等几个阶段的努力,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典范。
参考文献:
[1]郝时远.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M].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2]刘丽红.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教育[C].中国民族教育,1997,(6).
[3]李永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新理念[J].江西教育科研,2001,(8).
[4]刘少林.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教育本质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5]J.A.Banks.Educationinthe80’s:Multiethnic Education[J].National Education Assoeiation.Washington.D.C,1981.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级在读硕士)
关键词: 加拿大 多元文化教育 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 启示
加拿大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在最初的50个土著印第安部落的基础上,欧、亚、非、美洲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入。到目前为止,加拿大上分布着100多个种族和民族的族裔,是当今世界上种族和民族成分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多元文化教育经验。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和朝代更迭等原因,各民族的发展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更新民族教育观念,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教育,从而使不同文化和而不同并且共同发展。
一、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
加拿大民族成分较多,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人的骄傲,多元文化主义即多种多样出身和族裔的人民都能平等地参与加拿大社会生活,同时自由地保持和发扬他们自己的文化。自1971年10月8日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联邦政府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来,多元文化教育就成为加拿大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义务和责任。
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立足于现实问题,使得多元文化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潮流不断发展:由运动转向理念继而形成制度化的教育,由西方发展到欧洲大陆继而在不断融合中形成全球化教育的潮流。它的精髓之处在于克服了人类面临的文化狭隘、民族狭隘、区域与制度狭隘等困境,调整和缓和了民族矛盾。在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实施以前,文化纷争和社会冲突总是与种族矛盾相随,针对加拿大民族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强调对所有民族都应公平对待,不主张为部分特殊民族制定特殊文化政策,不主张实行以一种或两种文化为主体的官方文化,不主张一部分民族优于其他民族。而且,明显地对弱小民族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帮助和扶持。根据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加拿大任何种族都有权保留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传统采取宽容、尊重的态度。多元文化主义反映了加拿大社会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的情况,加拿大所有社会成员有自由保护和享受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样,就调整了加拿大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利益,从根本上缓解了民族矛盾和冲突。
二、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分析总结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经验,回顾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如何确立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接轨点,是关系到我国民族教育未来发展的大事。尽管各国少数民族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少数民族教育上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是相同的。既然二者有相通之处,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就应从中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经验。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有以下几点启示:
1.少数民族教育如何保持民族性
长期以来,民族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部分,忽视了其民族性;教学上,作为民族教育最有特色的民族教学论尚属空白,科学的双语教学理论没有形成,各地的双语教学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课程设置上,忽视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只有确立多元文化理念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性和民族性,才能使教育的发展既有国家的一体化又有民族的多元化,通过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同样的多元文化教育,整合国家层次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2.少数民族教育如何实现本土化
世界各国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做法不尽一致,这主要是“本土化”的结果。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的本土化有双层的涵义:一是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的生根、成长;二是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中的“安家落户”。具体在课程改革方面,我们不仅要重视对显性课程的改革,更要注意潜在课程的重要性,基础教育的课程可在原有课程中合理加入本地区民族文化方面的内容,职业学校、中专、师范学校及专科院校等高等教育的课程可开设有关民族文化的专门课程,潜课程方面应在学校的非正式课程中反映民族的多样化。
3.少数民族教育如何更新教育资源
在民族教育中,重视学生民族依附的初级需要,以巩固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正视由于接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哺育所形成的学习形态上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因材施教;承认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民族文化现象中,探索有益于民族文化进步与发展的教育模式。具体做到:
(1)更新学校的课程
课程具有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以及吸收、融合各国先进文化的功能,通过融入学校整体课程发展学生认知、技能、情意等方面的能力与态度。例如在文学课程、语言课程、历史和社会科学课程方面,可通过改革内容安排、改进教学方法等反映多元文化。相应地在汉族学校的历史课中可增加少数民族历史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容。
(2)修订立法与教育计划
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开展,政府应给予行政立法等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鼓励社区和家庭参与多元文化教育发展。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仅靠政府和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各民族地方政府在立法时应将多元文化教育规定为政府、学校、社区和家长的共同职责,使教育资料的提供和有效使用由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进行。
(3)改革教育体制
在确立民族教育体制时,一方面我们应当采取多元文化主义的观点。民族教育体制既要鼓励少数民族认识主流文化,接受现代社会所需的普遍性文化,又要帮助各民族继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教育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工具,它也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民族教育各方面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在确立民族教育体制时,我们必须考虑民族文化因素的制约,克服文化中心主义、同化主义的倾向,当然也必须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倾向。
4.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展望
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及其在民族国家教育中的作用表明,少数民族教育不能独立于国家主体民族之外,而应是国家教育中多元一体的存在形式,同样,国家多元一体教育已不再是某一主权国家内的事,而是世界多元一体教育的不同存在形式。为此,我们要在多元文化教育的交流、对话中,使我国民族教育与国际民族教育接轨。从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模式来看,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应为多元一体的教育模式。在借鉴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优秀成果中,应扩大我国民族教育的内涵,民族教育已不再是少数民族教育的简称,而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共同构成的国家多元一体教育。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介绍、试点实验、创造特色等几个阶段的努力,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典范。
参考文献:
[1]郝时远.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M].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2]刘丽红.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教育[C].中国民族教育,1997,(6).
[3]李永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新理念[J].江西教育科研,2001,(8).
[4]刘少林.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教育本质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5]J.A.Banks.Educationinthe80’s:Multiethnic Education[J].National Education Assoeiation.Washington.D.C,1981.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级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