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关于亚洲大学教员变化的调查”(APA调查)的数据,探讨日本的大学教师回答教学质量有改善的比例显著低于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原因。调查表明,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中国、台湾相比,日本回答“教学质量有改善”的大学教师比例最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教学质量改善的关键要素包括教室环境、近年来的新生质量、是否有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培训、任务导向型管理模式。综合这些要素,可以得出“日本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落后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这一结论。以世界18个国家为对象进行的CAP调查也证实,日本有重视科研的传统,这就更加需要在改善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强调科研的当下,不是要将科研与教学割裂开来,而是要研究如何实现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需要大学教师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保证教学,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般能力。
关键词:日本;大学教学质量;APA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2-0039-13
收稿日期:2013-12-20
作者简介:有本章(1941-),男,日本广岛县人,教育学博士,日本仓敷作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所长、教授,广岛大学名誉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近年来,社会全球化、知识基础社会化、市场化、高度化、高等教育一体化等,诸如此类高等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不仅给大学机构带来了巨大影响,而且还波及到了以大学为据点进行科研与教学的大学教师及其行为。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大学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尤其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如,制定课程政策的大学503所(69%)、制定招生政策的大学654所(89%),制定教学大纲的大学705所(96%),采用GPA制度的大学360所(49%),推进FD制度的大学746所(99%),实施学生评教制度的大学599所(80%)①。
毫无疑问,其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正进行着类似的教育改革。那么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展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另外,日本的教育改革真如上面的数据一般成绩骄人吗?有必要和其他亚洲国家进行对比和探讨。
表1和图1是在APA调查(Academic Profession in Asia Survey,2007)②中对于“过去5年间,你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改善的情况如何(以下简称“教学质量改善”)”的回答结果。
表1中的平均值表示教学质量改善的情况。
在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认为过去五年间教学质量有改善的教师比率相对较高,而在日本和台湾则有较多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下降了。
为什么在日本,回答教学质量有改善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呢?再与上面所提到的有关教育改革的漂亮数据相对比,不免让人顿生疑惑,需要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更加仔细深入地研究。
接下来,我们首先探讨了大学教师所处环境、意识与教学质量改善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对各个国家和地区就环境、意识、现状等与教学质量改善相关的因素进行了比较。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影响日本教学质量改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数据收集方法及调查对象情况
数据收集方法
首先,在这里介绍一下APA调查的情况。
2011年在广岛召开的研究会上,我们决定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统一的英语问卷调查,目标是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有效问卷数不低于800份。调查对象从大学教师中随机抽取。
在日本,我们结合大学的创办人、创办时间、规模等情况,从4年制大学中挑选了23所,向这些大学的在职教师共发放问卷6282份,回收1048份。
由于在印度尼西亚没有回收到足够的问卷,我们将通过考察其他6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在比较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学教员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阐明日本大学教员的特征。
回收到的有效问卷分别是:柬埔寨531份,中国2480份,台湾412份,日本1048份,马来西亚660份,越南800份。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2是各国调查对象在雇用形式、性别、职务、最终学历、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兴趣所在方面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到6个国家和地区在每个方面的构成项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在“①雇用形式”方面,全职教师所占比例为平均95.6%。柬埔寨的75.5%显著低于平均值。
接下来仅以全职教师为对象进行分析。
从“②性别”来看,女性所占比例为平均37.5%。其中,柬埔寨15%,日本15.3%,显著低于平均值。中国的47.2%和越南的48.4%则高于平均值。
从“③职务”来看,教授所占比例为平均21.3%。其中台湾43.3%,日本43.1%,超过平均值一倍以上。
从“④最后学历”来看,博士所占比例为平均52%,硕士39.1%,本科8.9%。博士比例高的国家是台湾、日本和马来西亚,分别为88.9%、81.8%和76.4%。柬埔寨和越南较低,分别为8.9%和27.9%。
从“⑤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来看,文科所占比例为平均13%,社科23.5%,理科13.8%,农科·工科25.4%,其他24.3%。6个国家和地区在所从事专业领域的构成比例方面有所区别。台湾文科比例高(19.2%),越南社科比例高(28.9%),而日本、马来西亚农科·工科比例高(分别为34.9%和31.7%)。
从“⑥兴趣所在”来看,兴趣在教学方面的教师比例平均为50.6%。日本的大学教师中对教学感兴趣的仅有24.2%,在6个国家和地区中比例最低。
二、“教学质量改善”的解释框架
图2是对“教学质量改善”进行解释的框架图。 教学质量改善的影响因素可以归为“个人情况、
三、分析结果
表6是根据图2的框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结果显示,“教学质量改善水平”在0.001的水平上与⑩教室环境、近几年入学的新生质量、学校是否组织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这4个调查对象所属大学特征的变量显著相关。
下面是这4个变量与“教学质量改善”的关系。
1.“⑩教室环境”与“教学质量改善”的关系
从表6可知,“⑩教室环境”的偏回归系数为+0.084。也就是说,回答教室环境很好的大学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
表7.1是对“教室环境”和“教学质量改善”进行交叉分析的结果。同样可以看出,回答教室环境很好的大学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
表7.2是对“国家”和“教室环境”进行交叉分析的结果。“国家”和“教室环境”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表明,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认为教室环境很差的教师比例较高。
2.“近几年的新生质量”与“教学质量改善”的关系
从表6可知,“近几年的新生质量”的偏回归系数为+0.261。也就是说,回答近年来新生质量很好的大学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
表8.1是对“近几年的新生质量”和“教学质量改善”进行交叉分析的结果。同样可以看出,回答近年来新生质量很好的大学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
表8.2是对“国家”与“近几年的新生质量”进行交叉分析的结果。“国家”和“近几年的新生质量”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表明,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认为近年来新生质量很高的教师比例较低。
4.“管理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改善”的关系
从表6可知,“管理运行机制”4因子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96、+0.248、+0.107、-0.088。也就是说,回答所属大学的管理运行机制为“支持型管理”、“任务导向型管理”、“民主型管理”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任务导向型管理”的偏回归系数最大,与教学质量改善关系最密切。
图3.1显示“任务导向型管理”的因子得分与“教学质量改善”的相关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任务导向型管理”的因子得分与“教学质量改善”的相关系数为0.409,并且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表明,“任务导向型管理”的因子得分越高,则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的几率越大。
另外,图3.2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任务导向型管理”因子得分的平均值。
6个国家和地区中平均值最小的是日本,这意味着日本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少采用任务导向型的管理。
四、归纳和总结
以上的分析可以概括成以下5点:
1.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日本的大学教师中认为在过去5年里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的比例最小,仅为5.8%。
2.影响教学质量改善的关键要素包括教室环境、近年来的新生质量、是否有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培训、任务导向型管理模式。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教学质量偏低与上述这些因素有关。
根据1和2,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在参加APA调查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当中日本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表现最差。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与大学教学质量相关的现状因素方面,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确实存在着差距。
3.结合调查结果反映的现状,我们有必要通过国际比较来探讨全球背景下亚洲以及日本大学的现状。世界18个国家1个地区参加的CAP调查(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Survey,2007)显示,以发达国家为中心,世界各国的大学越来越重视科研(有本章,2008,2011;Teichler,Arimoto,& Cummings, eds.,2013;Shin,Arimoto,Cummings,& Teichler,eds,2013)。
图4是以研究意向的强弱(+-)和教学意向的强弱(+-)为坐标作成。第一象限为两种意向皆强的盎格鲁撒克逊型大学(++),第二象限为研究意向强而教学意向弱的德国型大学(+-),第三象限为研究意向和教学意向都弱的无能型或者失格型大学(--),这是理论上存在但现实中不存在的一种类型,最后的第四象限为研究意向弱而教育意向强的拉丁美洲型大学(-+)。世界13个国家和1个地区参加的卡内基大学教员调查(1992)显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分散在这4种类型中。
纵观历史,大学是从第四象限(-+)经第二象限(+-)进入到第一象限(++),也就是在向R-T-S Nexus(研究、教学、学习综合型)转变。所以我们认为大学会由第二象限进入第一象限,但是这终归是一种预测,事实上的发展动向却并非如此。早在卡内基大学教员调查时,世界各个国家的大学分散在第四、第二和第一象限,我们就曾乐观地预测未来大学将逐渐汇聚在第一象限(有本章·江原武一编著,1996)。然而,根据15年后的GAP调查,现实与预测恰恰相反,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向第二象限集中的强趋势。
这之中,亚洲的大学除日本、韩国、台湾以外基本上属于拉丁美洲型大学,教学意向很强。这次APA调查的结果有效地反映了亚洲各国的该特征。但是,拉丁美洲型大学如今也在不断朝研究型大学迈进,可以预知亚洲各国迟早也会沿着同样的轨迹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无论是在全世界还是仅在亚洲,在当今强调科研的时代,我们不是要将科研与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而是要研究如何实现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21世纪高等教育全球化、基础知识普及化的同时,学生多样化、超多样化发展,强化知识经济导致社会急剧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大学教师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保证教学,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般能力。日本有着重视科研的传统,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难度系数从全球来看都是最高的。根据CAP调查的结果,认为教学与科研并重很困难的百分比世界平均值为20%左右,但是日本高达51%(图5)。中国位居第二,认为科研与教学并重很困难的比例为42%。(图5中国家的简称:AR阿根廷;AU澳大利亚;BR巴西;CA加拿大;CH中国;FI芬兰;DE德国;HK香港;IT意大利亚;JP日本;KR韩国;MY马来西亚;MX墨西哥;NO挪威;ZA南非;UK英国;US美国)
5.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虽然从文章开头的数据来看日本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教学质量改善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应继续探究阻碍教学质量改善的原因,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有本章,江原武一.大学教员的国际比较.玉川大学出版社,1996.
[2] 有本章.变化中的日本大学教员.玉川大学出版社,2008.
[3] 有本章.变化中的世界大学教员.玉川大学出版社,2011.
[4] U.Teichler,A.Arimoto,& W.K.Cummings [Eds.]The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Major Findings of Comparative survey. Dordrecht: Springer,2013.
[5] J.C.Shin,A.Arimoto,W.K.Cummings,& U.Teichler [Eds.]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Systems, Activities,and Rewards.Dordrecht:Springer,2013.
(責任编辑 陈剑光)
关键词:日本;大学教学质量;APA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2-0039-13
收稿日期:2013-12-20
作者简介:有本章(1941-),男,日本广岛县人,教育学博士,日本仓敷作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所长、教授,广岛大学名誉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近年来,社会全球化、知识基础社会化、市场化、高度化、高等教育一体化等,诸如此类高等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不仅给大学机构带来了巨大影响,而且还波及到了以大学为据点进行科研与教学的大学教师及其行为。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大学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尤其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如,制定课程政策的大学503所(69%)、制定招生政策的大学654所(89%),制定教学大纲的大学705所(96%),采用GPA制度的大学360所(49%),推进FD制度的大学746所(99%),实施学生评教制度的大学599所(80%)①。
毫无疑问,其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正进行着类似的教育改革。那么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展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另外,日本的教育改革真如上面的数据一般成绩骄人吗?有必要和其他亚洲国家进行对比和探讨。
表1和图1是在APA调查(Academic Profession in Asia Survey,2007)②中对于“过去5年间,你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改善的情况如何(以下简称“教学质量改善”)”的回答结果。
表1中的平均值表示教学质量改善的情况。
在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认为过去五年间教学质量有改善的教师比率相对较高,而在日本和台湾则有较多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下降了。
为什么在日本,回答教学质量有改善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呢?再与上面所提到的有关教育改革的漂亮数据相对比,不免让人顿生疑惑,需要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更加仔细深入地研究。
接下来,我们首先探讨了大学教师所处环境、意识与教学质量改善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对各个国家和地区就环境、意识、现状等与教学质量改善相关的因素进行了比较。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影响日本教学质量改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数据收集方法及调查对象情况
数据收集方法
首先,在这里介绍一下APA调查的情况。
2011年在广岛召开的研究会上,我们决定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统一的英语问卷调查,目标是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有效问卷数不低于800份。调查对象从大学教师中随机抽取。
在日本,我们结合大学的创办人、创办时间、规模等情况,从4年制大学中挑选了23所,向这些大学的在职教师共发放问卷6282份,回收1048份。
由于在印度尼西亚没有回收到足够的问卷,我们将通过考察其他6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在比较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学教员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阐明日本大学教员的特征。
回收到的有效问卷分别是:柬埔寨531份,中国2480份,台湾412份,日本1048份,马来西亚660份,越南800份。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2是各国调查对象在雇用形式、性别、职务、最终学历、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兴趣所在方面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到6个国家和地区在每个方面的构成项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在“①雇用形式”方面,全职教师所占比例为平均95.6%。柬埔寨的75.5%显著低于平均值。
接下来仅以全职教师为对象进行分析。
从“②性别”来看,女性所占比例为平均37.5%。其中,柬埔寨15%,日本15.3%,显著低于平均值。中国的47.2%和越南的48.4%则高于平均值。
从“③职务”来看,教授所占比例为平均21.3%。其中台湾43.3%,日本43.1%,超过平均值一倍以上。
从“④最后学历”来看,博士所占比例为平均52%,硕士39.1%,本科8.9%。博士比例高的国家是台湾、日本和马来西亚,分别为88.9%、81.8%和76.4%。柬埔寨和越南较低,分别为8.9%和27.9%。
从“⑤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来看,文科所占比例为平均13%,社科23.5%,理科13.8%,农科·工科25.4%,其他24.3%。6个国家和地区在所从事专业领域的构成比例方面有所区别。台湾文科比例高(19.2%),越南社科比例高(28.9%),而日本、马来西亚农科·工科比例高(分别为34.9%和31.7%)。
从“⑥兴趣所在”来看,兴趣在教学方面的教师比例平均为50.6%。日本的大学教师中对教学感兴趣的仅有24.2%,在6个国家和地区中比例最低。
二、“教学质量改善”的解释框架
图2是对“教学质量改善”进行解释的框架图。 教学质量改善的影响因素可以归为“个人情况、
三、分析结果
表6是根据图2的框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结果显示,“教学质量改善水平”在0.001的水平上与⑩教室环境、近几年入学的新生质量、学校是否组织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这4个调查对象所属大学特征的变量显著相关。
下面是这4个变量与“教学质量改善”的关系。
1.“⑩教室环境”与“教学质量改善”的关系
从表6可知,“⑩教室环境”的偏回归系数为+0.084。也就是说,回答教室环境很好的大学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
表7.1是对“教室环境”和“教学质量改善”进行交叉分析的结果。同样可以看出,回答教室环境很好的大学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
表7.2是对“国家”和“教室环境”进行交叉分析的结果。“国家”和“教室环境”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表明,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认为教室环境很差的教师比例较高。
2.“近几年的新生质量”与“教学质量改善”的关系
从表6可知,“近几年的新生质量”的偏回归系数为+0.261。也就是说,回答近年来新生质量很好的大学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
表8.1是对“近几年的新生质量”和“教学质量改善”进行交叉分析的结果。同样可以看出,回答近年来新生质量很好的大学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
表8.2是对“国家”与“近几年的新生质量”进行交叉分析的结果。“国家”和“近几年的新生质量”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表明,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认为近年来新生质量很高的教师比例较低。
4.“管理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改善”的关系
从表6可知,“管理运行机制”4因子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96、+0.248、+0.107、-0.088。也就是说,回答所属大学的管理运行机制为“支持型管理”、“任务导向型管理”、“民主型管理”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任务导向型管理”的偏回归系数最大,与教学质量改善关系最密切。
图3.1显示“任务导向型管理”的因子得分与“教学质量改善”的相关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任务导向型管理”的因子得分与“教学质量改善”的相关系数为0.409,并且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表明,“任务导向型管理”的因子得分越高,则认为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的几率越大。
另外,图3.2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任务导向型管理”因子得分的平均值。
6个国家和地区中平均值最小的是日本,这意味着日本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少采用任务导向型的管理。
四、归纳和总结
以上的分析可以概括成以下5点:
1.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日本的大学教师中认为在过去5年里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的比例最小,仅为5.8%。
2.影响教学质量改善的关键要素包括教室环境、近年来的新生质量、是否有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培训、任务导向型管理模式。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教学质量偏低与上述这些因素有关。
根据1和2,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在参加APA调查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当中日本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表现最差。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与大学教学质量相关的现状因素方面,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确实存在着差距。
3.结合调查结果反映的现状,我们有必要通过国际比较来探讨全球背景下亚洲以及日本大学的现状。世界18个国家1个地区参加的CAP调查(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Survey,2007)显示,以发达国家为中心,世界各国的大学越来越重视科研(有本章,2008,2011;Teichler,Arimoto,& Cummings, eds.,2013;Shin,Arimoto,Cummings,& Teichler,eds,2013)。
图4是以研究意向的强弱(+-)和教学意向的强弱(+-)为坐标作成。第一象限为两种意向皆强的盎格鲁撒克逊型大学(++),第二象限为研究意向强而教学意向弱的德国型大学(+-),第三象限为研究意向和教学意向都弱的无能型或者失格型大学(--),这是理论上存在但现实中不存在的一种类型,最后的第四象限为研究意向弱而教育意向强的拉丁美洲型大学(-+)。世界13个国家和1个地区参加的卡内基大学教员调查(1992)显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分散在这4种类型中。
纵观历史,大学是从第四象限(-+)经第二象限(+-)进入到第一象限(++),也就是在向R-T-S Nexus(研究、教学、学习综合型)转变。所以我们认为大学会由第二象限进入第一象限,但是这终归是一种预测,事实上的发展动向却并非如此。早在卡内基大学教员调查时,世界各个国家的大学分散在第四、第二和第一象限,我们就曾乐观地预测未来大学将逐渐汇聚在第一象限(有本章·江原武一编著,1996)。然而,根据15年后的GAP调查,现实与预测恰恰相反,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向第二象限集中的强趋势。
这之中,亚洲的大学除日本、韩国、台湾以外基本上属于拉丁美洲型大学,教学意向很强。这次APA调查的结果有效地反映了亚洲各国的该特征。但是,拉丁美洲型大学如今也在不断朝研究型大学迈进,可以预知亚洲各国迟早也会沿着同样的轨迹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无论是在全世界还是仅在亚洲,在当今强调科研的时代,我们不是要将科研与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而是要研究如何实现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21世纪高等教育全球化、基础知识普及化的同时,学生多样化、超多样化发展,强化知识经济导致社会急剧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大学教师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保证教学,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般能力。日本有着重视科研的传统,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难度系数从全球来看都是最高的。根据CAP调查的结果,认为教学与科研并重很困难的百分比世界平均值为20%左右,但是日本高达51%(图5)。中国位居第二,认为科研与教学并重很困难的比例为42%。(图5中国家的简称:AR阿根廷;AU澳大利亚;BR巴西;CA加拿大;CH中国;FI芬兰;DE德国;HK香港;IT意大利亚;JP日本;KR韩国;MY马来西亚;MX墨西哥;NO挪威;ZA南非;UK英国;US美国)
5.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虽然从文章开头的数据来看日本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教学质量改善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应继续探究阻碍教学质量改善的原因,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有本章,江原武一.大学教员的国际比较.玉川大学出版社,1996.
[2] 有本章.变化中的日本大学教员.玉川大学出版社,2008.
[3] 有本章.变化中的世界大学教员.玉川大学出版社,2011.
[4] U.Teichler,A.Arimoto,& W.K.Cummings [Eds.]The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Major Findings of Comparative survey. Dordrecht: Springer,2013.
[5] J.C.Shin,A.Arimoto,W.K.Cummings,& U.Teichler [Eds.]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Systems, Activities,and Rewards.Dordrecht:Springer,2013.
(責任编辑 陈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