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教学工作中的语言技巧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技巧,是指语言运用上驾驭语言手段的巧妙技能。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无论是在班上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还是直接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这一“思想的外衣”来实现的,这一“外衣”裁剪得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和成败。所以探索并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对班主任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讲究技巧最主要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形式把真意表达出来,包括规划整篇和选词造句。”那么,如何选择恰当的形式,把真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我们工作的目的呢?下面,根据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验和得失,探索和总结,分别从语言的导向技巧、说服技巧、赞扬技巧和批评技巧等四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的语言技巧作些简介。
  一、语言的导向技巧
  现在由于信息传播的短频快,一浪高过一浪的新观念、新思潮、新时尚,不断地包围和撞击着莘莘学子们燥动不安的心,同时也在不断地启迪着他们观念的变化与对人生的评判和思考。然而,由于我们的学生对社会了解甚少,以及客观存在的知识结构与鉴别能力的局限,很有可能在这一吸收与变化的过程中良莠不分、迷失方向,这就需要我们的班主任及时地作正确的分析与引导。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和角色,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语言的运用上,正确而恰当的方法是:采取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问题,把握本质,分清主次,臧否适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与善恶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才皆备的,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二、语言的说服技巧
  在班主任工作中,说服和教育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也得讲点技巧,缺乏经验的班主任在说服学生时,往往贯用冷默的推理与争论,甚至动辄疾言厉色,大发其火,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也只得服从,但往往口服心不服。其实人们思想的交流,需要经过感情的闸门,感情的隔阂没有消除,你纵有千万条道理,他也听不进去。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太阳和风的故事:一天,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个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把他的外套脱下来。”说着风便用力对着老人吹,但他愈吹,老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紧,后来,风吹累了,太阳便从云后边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便开始擦汗,并且把外套脱下来。太阳于是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永远胜过激烈和强暴。”
  温和和友善的办法,应用到说服活动中,就是采取先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的说服方法。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美国前总统林肯说:“如果你想赢得人心,首先让他相信你是他最真诚的朋友,那样,就像一滴蜂蜜吸引着他的心,也就有一条大道;通向他的理性。”因此,在说服学生时,切忌强迫和命令,只要我们先动之以情,打开师生相互沟通思想的大门,使双方在亲密无间而不是根本对立的情景下进行交谈,然后晓之以大义,申之以利害,便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语言的赞扬技巧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赞扬,人人喜欢赞扬,这决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爱听赞扬,出于人的自尊需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适时地赞扬学生给学生以尊重、期望和信任,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信与力量,还可以促进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美国管理学家玛丽·凯也说:“赞扬是一种有效而且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
  然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并非所有的人都懂得赞扬之道。有的班主任吝惜赞扬,很难给学生一句赞扬的话,他们不懂得,真诚的赞扬竞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而有的班主任又认为,赞扬是小事一桩,既不花钱,又不费多少功夫,何乐而不为,于是信口开河,滥于赞扬。其实,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何时赞扬学生,怎样赞扬学生,还是要讲点技巧的。
  1.实事求是,真心赞扬
  傅雷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要打动人的。”作为老师,在赞扬学生时,一定要出自内心,要真心实意,切忌言不由衷或言过其实,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在班上助长歪风,甚至把学生引入歧途。
  2.“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班主任在赞扬学生时,“锦上添花”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雪中送炭”。有的班主任对成绩不佳或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往往“以陈相待”,“以点带面”,左右看不惯,学生也因老师不重视甚至轻视而情绪低落,不求上进。其实最需要赞扬,最需要鼓励的正是这些学生。作为班主任应该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长处,发现他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这些同学一旦被老师真诚地赞扬,就有可能尊严复苏、自尊心、自信心倍增,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3.注意心理平衡
  老师在表扬一些学生时,那些没被表扬的人可以产生嫉妒、不服气的情绪,这时,班主任在表扬的过程中,应适当地照顾一下其他同学的情绪,指出大家都能做到,也应为别人受到表扬而高兴,因为自己也是集体的一员。作为班主任,赞扬学生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及时而又恰当地予以赞扬,一定会使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批评的语言技巧
  人人都喜欢表扬、称赞,批评总是令人难堪的。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班主任采说,在学生工作中,既需要真诚的赞扬,也需要善意的批评,赞扬是鼓励,批评是督促,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从不批评学生的老师会是什么样的老师。但是,作为班主任来说,批评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居高临下的指责,更不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批评也该讲点技巧。
  1.从真诚的称赞开始,再转入批评
  人们在给自己的孩子喂药时,為了避免他们拒绝,往往把甜甜的蜜糖掺在药里,这样就会减轻药物的苦涩,易于入口。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长短互补,相得益彰的。有经验的班主任深知这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在批评学生时,往往不是板着面孔训人,而是在批评前先表扬,肯定学生的长处与成绩,以此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适当的批评。
  心理研究也表明:影响接受批评的主要心理障碍,是担心会伤害面子,损害自己的自尊。所以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出发,打消被批评者的顾虑和障碍,使之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批评,良药未必要苦口。
  2.用暗示性的语言提出批评
  学生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同学及到老师的尊重,在公众场合更是如此,学生有时出现些小过失,或者是无意,或者是力所不能及,这时最好不要直接批评,而是通过暗示性的语言提醒他,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去改正它。譬如学生成绩滑坡时,委婉的暗示就比厉声的责问更能引起他的警觉和注意,而且更能促进师生间情感的亲和。
  3.用自责的语言进行批评
  以责己为引子,达到责彼的目的,常运用于因老师自己判断不准而造成的批评失当时以及有意照顾学生的面子,在不伤其自尊的情况下进行批评。如说:“咱们班发生的这起不愉快的事件,使我们每个人深感痛心。作为班主任我没有很好地尽到责任,我自己感到很不安,我相信,同学们会认真严肃地对待这件事的……”教师语重心长的自责,会使学生自觉地责己,这种认同反应,往往会在批评中取得好的效果。
  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方法,重实效,切忌动辄拍桌子瞪眼,甚至讽刺打击。老师批评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向学生发泄自己的不满,而是以善良和美好的甘露去洗涤学生心灵上的瑕污,使之成为更完美的人。
  总之,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情况又极为复杂多样,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无定法。但是,我们也该看到,凡称得上“语言技巧”的成功语言本身,毕竟是随情应景恰到好处运用语言的结果。因此,如果我们能应用一些语言技巧,那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获益一定不浅。
其他文献
某一日,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篇内容,题目为《一幅教学插图的启示》。作者系浙江温岭市滨海镇第二小学,潘莺莺。作者谈到一幅插图最后引发的深思:“教材编排是众多专家的心血结晶,其精妙之处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用心体悟,细细品读。”  看到这一段内容时,我心中好像被什么牵拌似的,想到了自己在这学期使用的教材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第十四课第二部分的要求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动手、共同探讨、最后用口语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运用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现行小学英语课堂中语言输入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同时以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为依据,说明有效输入的重要性,并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中有效语言输入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输入;输出;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与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为基础,教师在教
史学素有“以史为镜”的社会功能。历史教学的全部作用和意义、就在于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即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观察社会,思考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自己教学实践,试就如何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以及探求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基本途径,谈几点思考。  一、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