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冒险”当法宝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几年前,看过一则关于“冒险”的外国教育故事。一位新毕业的教师到学校去应聘,一走进教室,发现全班学生都拉开弹弓瞄准他,只要其中一位小首领一声令下,就会遭遇到“枪林弹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红头苍蝇飞进了教室,在小首领眼前盘旋着。于是新老师建议,“你能把这只苍蝇射下来吗?”小首领显然对这个游戏更有兴趣,于是转移了瞄准的方向,可是几次尝试都不成功。于是老师伸出手说,“拿来,看我的。”小首领犹豫着把弹弓交到了老师手上。这位老师用唾沫捻了一个纸球,瞄准苍蝇,心中暗暗祷告上天保佑。只听得“啪”的一声,苍蝇一头栽下。教师转过身对全班同学说,“现在只有一把弹弓在我手上,我需要其他同学的弹弓。”不一会儿讲台上就堆满了弹弓。老师扔给小首领一段粉笔,命令道,“今天我们默写单词,请你到黑板前来。”小首领听从了。
  故事看完了,在为教师高超的教育手段叫好的同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如果苍蝇没有来“救驾”,如果小首领射下了苍蝇,如果“我”没有射下苍蝇……教师好像在踩钢丝,只要一步踩不准,后果不堪设想。再想一想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是什么使教师的工作变得如此危险?这样的教育真的成功了吗?我有点怀疑了,这可能是艺术家的文学创作,带有虚构的成分吧。可是看了一些电视剧,听了国外同行的一些报告,笔者发现,这还是有一定生活基础的。
  这几年,我发现在周围,这样“冒险”的教育方式还不少。某杂志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案例。小雅有抽烟的嗜好,虽然班主任多次劝告,还是我行我素。一次,小雅在全班同学面前露了馅,当场掉出了香烟和打火机。班主任把她叫到了卫生间,不顾自己身怀六甲,对小雅说:“我也想学学怎样抽烟?”老师抽出一根香烟,放进了嘴里……就在这个时,小雅哭了,夺下了打火机,再三保证,“老师,我以后再也不吸烟了,请你相信我。”果然,小雅改掉了抽烟的坏习惯。看到这儿,我为这位老师捏了一把汗,如果小雅没有劝阻,你该怎么下台?如果你将来不教小雅了,对方还能坚持不抽烟吗?
  这样的教育“冒险”并不少。某老师为了教育孩子不抽烟,带领孩子去用香烟熏马蜂窝,以此来警戒孩子,要知道马蜂窝可不好捅,出现意外甚至会危及生命。某老师为了让学生不在上课期间嗑瓜子,买来了几十斤瓜子,让学生一次嗑个够,要知道瓜子嗑多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某老师三令五申不让学生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结果自己的手机响了,老师一下子将手机扔出了窗外,孩子们一片哗然。某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忽然在教室里做起了前滚翻,学生顿时睡意全消,教师的这种“杂耍式”的表演,不知道学生领不领情。某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提出了“有本事考0分,就有本事考满分”的理论,这样的推理是有问题的,知道“正确”当然能够明白“错误”,但是知道部分“错误”,不一定就能明白“正确”,这样的学习策略是有“危险”的。某教师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的效率,将蛇带进了教室,并和大家来了个零距离接触,孩子们的注意力当然提高了,同时提高的可能还有血压吧……
  笔者把这种存在或然性较大的教育方式,称为“冒险式”教育。“冒险式”教育出现的原因,从外在的角度来分析,是由于教育环境的改变,或者教育要求的提高,使学生变得“难”教了,教师不得不采用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手段来进行教育。不久前,某媒体报道教师向学生下跪的事例。分析其外部原因,是由于教师多次劝说无效,又不能违反各项教育法规,还要保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采取“自虐”的方式。
  如果从内在的角度来分析,是由于某些教师没有充分认清教育的本质,认为一般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对学生产生作用,只有充分刺激学生,才能让学生觉醒。为了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收买学生,让孩子从个人感情上依附于自己,而缺乏对行为合理性的思考。他们甚至没有认识到这种“冒险”教育的危害,认为这是自己教育智慧的体现,并对此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这种“冒险”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它并没有直指教育的本质,有时会产生副作用。例如:在上文中,这位小首领之所以听从教师的教诲,不是因为他热爱学习,而是因为他技不如人,只能成为老师的“小弟”。而这位老师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方式,逐步剥夺领袖的特权,取代了他的地位。老师让学生屈服的不是他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而是他的“玩技”。当然,从当时的局势看,教师的做法收到了最佳的效果。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久之法。只有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的意义,学会尊重人,才能让他们真正回归课堂。
  这种“冒险”教育的成功率并不高,有时候会得不偿失。例如:我校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某位同学丢了一百块钱,是翻查学生书包还是不查,老师犯了难,最后班主任决定,模拟某杂志推出的做法,组织了一次特殊的班会。在会议上老师做出承诺,只要这名拿别人钱的孩子,能够主动把钱放回原处,教师绝不追查。也告诉这名失窃的孩子,不要猜测其他的同学,相信同学们都能正确处理好这件事情。可是事情的结果并不如老师所愿,孩子失窃的钱并没有“回来”。班主任犯了难,孩子们还会相信自己的同学吗?自己的承诺孩子们还会听从吗?考虑再三,班主任只能自己垫上了一百块钱,并且谎称这位拿钱的同学已经主动承认了错误。表面上事情平息了,可是班主任心里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起码,班级中有一位同学知道事情的原委,他能够得到教训吗?那么,当初自己哪方面做错了呢?
  这种“冒险”教育会给教育带来极大隐患。马斯洛把安全需求列为人较低层次的需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再说人们把学校比喻为象牙塔,安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如果教师需要面对如此危险的教育,还能高效率地完成教育目标吗?还能把精力集中在教书育人方面吗?如果教师只能采用“冒险”的教育方法,而对教育的本质问题不闻不问,满足于表面问题的解决,还能对学生的终生产生影响吗?某些教育专家认为,未来的教育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的确如此,教育需要一定的勇气,但是如果把“冒险”当常态,把“出新出奇”当必然,超过了教师的承受能力,还能让学校教育正常运转吗?   笔者认为,学校教育不应该有太多的“冒险”故事。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应该是农业的,而不是工业的。言下之意,教育应该是缓慢的,是在日积月累的培育中发挥作用的,揠苗助长会适得其反。如果现在让我面对上文中的“失窃事件”,我可能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在班会中组织学生讨论,一百块钱和诚实善良的品性哪个更加重要?改正错误和将错就错哪个更高尚?让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让肇事者能够幡然悔悟。如果事情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我是不会自己掏出钱来进行补救的。毕竟丢钱的同学也有保管不善的过失,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我会在班级中说,也许那位拿钱的同学一时想不开,也许他还在进行思想斗争,但是我相信他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醒悟,而不要把真正宝贵的东西丢失掉……我想,教育是一门艺术,要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发生,有时虽然事情无法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是只要运用得当,也能发挥最大功效。我认为“中庸”的教育,就是能够运用自如,对大部分学生产生长久影响的教育。
  学校教育应该降低“冒险”的几率。有些孩子为什么难教育?是因为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如果,我们能够在低年级就不纵容孩子,还会发生在高年级无法管教的难题吗?如果学校能够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并进行恰当的评价,还会让教师手足无措吗?如果学校能够争取家长的支持,还会出现社会不认同的现象吗?如果教师能够更新教育理念,找到教育的根本,还会采用“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吗?如果各部门、师生之间认识一致,教育的风险会大幅度下降。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认同教师的批评,那是因为孩子缺少对批评的正确认识。笔者曾经问学生:如果老师批评了你,你会对老师产生好感吗?没有一位同学是表示肯定的。正是因为学生在认知上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进而增加了教育“冒险”的几率。假如学校的“冒险”教育有增多的趋势,那不是教育繁荣的表现,而是学校的整体教育出现了问题,因为它影响了学校的文化氛围,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能,因而离教育事故也不会太远了。
  面对教育的风险,教育者需要有一定的勇气,冒险和勇气之间是不矛盾的。某老师曾经遇到过一个非常难教育的孩子,其根源是家长不敢对孩子进行教育,即使孩子做了出格的事情,家长也是一味地姑息迁就。老师在家访中了解到,家长不敢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因为听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同事管教孩子严格了一点,结果在同事熟睡的时候,孩子用小刀割伤了自己的父亲,还扬言要跳楼。听到这样的解释,老师也无法再建议家长管教孩子了。笔者想,如果这样任孩子发展下去,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就无法管理了。所以,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早期,要勇敢地进行教育。看看我们的学校,不敢组织学生春游,害怕出意外;不敢让孩子踢足球,害怕他们受伤;不敢批评学生,害怕孩子受不了;不敢在孩子作业本上打红色的“叉”,害怕挫伤孩子学习积极性……试想,这样的“保险式”的教育,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脊梁的人吗?■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我从小腿就有毛病,行动不便,不能和身体健康的孩子一样走出房间去玩耍。爸爸妈妈带我跑遍了医院,可是不见好转。有一天,妈妈在网上看到一种特效药,价格很贵,她马上下载了相关资料,还冲动地订购了一个疗程的药。妈妈转念一想,万一是虚假广告呢?于是理智地打电话询问在医院工作的姑姑。姑姑告诉她,前天医院有患者说买了这种药受骗的事,让妈妈千万不要相信广告。妈妈赶紧把药退了,并揭穿了卖家的谎言,卖家尴尬极了。后来,
联词: 动物 交流 牵挂 洗澡 尽管 照顾 淘气 保护神  我家养着许多动物,我最喜欢的是一只淘气的小黑狗。它可爱极了,我负责照顾它,还经常跟它交流,甚至上课时我还牵挂着它。它很爱干净,我经常给它洗澡。尽管它很淘气,但我还是很喜欢它,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成了我的保护神。有一次,我和好朋友闹着玩,它突然冲上来,一口咬住我朋友的裤腿,把我朋友吓坏了。我赶紧抱住它,说:“你误会了,我们只是闹着玩呢!”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让很多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不懂得关心他人。时下,社会、学校、家庭都很注重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然而,如何对孩子实施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却不是每对父母都能把握好的。文中这对父母可谓煞费苦心,还搬来国学经典《弟子规》助阵,效果到底如何呢?  儿子“冷血”让人心寒,决定加强感恩教育  42岁的冯友胜是北京市一家药业集团的中层干部,妻子梁慧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夫妻二人工作勤
[摘 要] 在“让每个孩子都生活得本真优雅灿若朝阳”这一校本化育人目标统领下的“阳光课程”体系,指向“本真·优雅·阳光”三大价值核心,涵盖“品德与社会”“身心与健康”“语言与文化”“科技与自然”“艺术与审美”五大学习领域,分为“必修”“选修”“特修”三种课程类型,将大比重的“核心科目”、少数关键的“小专科”和“大综合”搭配布局,是一种学习方式多样融合,整课、微课、弹性课(综合课程)参差规划的集约化
95岁教授玩转直播靠内功  ——隔着屏幕,95岁的清华大学教授张礼、32岁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胡嘉仲与学生们在线上相聚。一堂课下来,互动性强、能激发学生提问等优势,让张礼感叹这种上课方式对学生尤其有好处。而以95岁高龄“玩转”直播的张礼,也收获了一波学生和网友的点赞。  随着各地推进“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也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而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张礼和胡嘉仲这堂直播课上时,没有插科打诨,没有花
昨天,一位母亲来到我的办公室。她说,她上小学的儿子说心里烦,不想活了!她非常担忧,怕孩子真出点什么事,同时又感到困惑,不明白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怎么就不想活了?  这让我想起五年前,我还在高中当班主任时班里发生的一件事。  偷东西的“优秀生”  当时,我是高三(2)班的班主任。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男生,学习成绩优异,表面看起来很阳光,一直以来都是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其实,他的内心一直有一种愤恨
孩子们一张张健康、阳光、活泼、可爱的笑脸在春风中绽放,七彩的呼啦圈随着动感的音乐在孩子们的身上尽情舞动;朗朗上口的古诗文在有节奏的律动中强健身心、提升底蕴;舒展优美、刚柔相济、心静自然的太极拳更能强身健体,放松心情……  这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威海市实验小学集健身、文化、娱乐于一体的阳光体育运动,也是孩子们健身习惯的一个缩影。多年以来,学校一直以“让小太阳从习惯升起”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养成做根
[摘 要] 教师是振兴教育的关键,一所好学校需要一位好校长,更需要一批优秀的好教师。校长一定要把教师的成长抓在手上,要不失时机,科学合理地“嘉奖”教师,使教师钟情教育、热爱教育、甘于奉献、乐于从教。   [关键词] 嘉奖;教师;幸福;秘诀  新时代呼唤好老师,国家需要好老师,人民群众更是期盼好老师。好老师是修炼出来的,好老师是培养出来的,好老师的成长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学校的关怀
■指定监护,近亲优先    问:刘某与宋某都是台州市某局的公务员,结婚后生有一子,名小龙。刘某和宋某工作繁忙,小龙满周岁后一直跟姑姑生活。小龙8岁时,刘某和宋某在旅游中不幸遇车祸死亡。在处理两人的后事时,小龙的姑姑和外祖父母在小龙的监护权问题上发生了争议。小龙的姑姑认为,小龙是刘家的后代,多年来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小龙应当由自己抚养和监护。小龙的外祖父母认为,小龙是自己的外孙,外
[摘 要] 构建读书学习、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共同体,明晰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方法,在相互学习、交流、研究中提升共同体成员的专业素养,是促进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使教师在共读、共研、共管中分享教学方法、教育智慧、教学成效,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 共同体;教育科研;教学管理;专业发展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构建互育互融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共同愿景下,由学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