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认识冲突,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高涨,接下来教师只要注意对学生知识点的引导,学生便会主动地、自觉地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才能真正的认识化学,了解化学,走进化学。这样的化学课堂才能变成科学探索的舞台。那么,如何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呢?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法。
一、 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学习动力。这是由初中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决定的。化学是一门以教学实验为主的学科。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带给学生惊奇、不解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事物的需要和研究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是持久不变的,随着化学教学的深入,知识点的增多,许多学生会对学习化学失去这种兴趣,从而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除了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再设计一些简单易懂,方便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课堂实验。
例如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课本上一个实验还存在欠缺不足的地方,如果再加入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原理事实。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时,在学习给固体加热内容时,选择的是给硫酸铜晶体加热,学生不但练习了给固体加热操作,还观察到有其他现象发生,过滤、蒸发操作可直接把粗盐提纯实验移到这节课来做。这些做法都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又如,在操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学生在学习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有关知识点后,就有同学想到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并且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紧接着就会有同学提问到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金属钠是否能将铜置换出来。学生通过实验事实证明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无金属铜置换出来,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无色的气体。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非常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自己提问、自己思考、自己操作的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要积极结合结合教材内容,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的效果,通过创设情景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通过问题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创新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规律。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物质世界提供了许多的化学反应和化学规律,给我们的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教师在讲到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燃烧的条件时,不可以把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这样的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动车观察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些普遍现象中的不同之处。
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出这样的问题设计:
⑴白磷和红磷两种物质是不是可燃物?
⑵将白磷、红磷同时放在铜片上点燃,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却没有?
⑶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学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几乎都是不加思索,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因为这实在是一种太寻常不过的现象。正是这种寻常,导致学生忽视了寻常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老师在接二连三的通过问题的形式问倒学生后,学生回发现原来一个普通现象后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从而对化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们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到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性质时,首先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用CuSO4溶液、ZnSO4溶液、AgNO3溶液、Cu、Fe,探究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总结出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规律,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呢?”学生在铁和CuSO4溶液等反应的思维转换下,很容易得出的结论是生成Na2SO4和Cu,此时教师通过演示Na和CuSO4溶液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从而得出K、Ca、Na除外这样的结论。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可以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使学生能在这种快乐轻松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便于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三、 教学反思
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式教学,就要求教师要多设计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敢于独立设计实验。学生在设计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没有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都应该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整个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实践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学生的创造思维慢慢地这些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成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方法手段。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源泉,是种植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
参考文献:
[1]许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周娜,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夏本成,论化学问题解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法。
一、 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学习动力。这是由初中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决定的。化学是一门以教学实验为主的学科。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带给学生惊奇、不解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事物的需要和研究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是持久不变的,随着化学教学的深入,知识点的增多,许多学生会对学习化学失去这种兴趣,从而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除了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再设计一些简单易懂,方便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课堂实验。
例如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课本上一个实验还存在欠缺不足的地方,如果再加入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原理事实。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时,在学习给固体加热内容时,选择的是给硫酸铜晶体加热,学生不但练习了给固体加热操作,还观察到有其他现象发生,过滤、蒸发操作可直接把粗盐提纯实验移到这节课来做。这些做法都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又如,在操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学生在学习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有关知识点后,就有同学想到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并且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紧接着就会有同学提问到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金属钠是否能将铜置换出来。学生通过实验事实证明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无金属铜置换出来,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无色的气体。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非常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自己提问、自己思考、自己操作的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要积极结合结合教材内容,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的效果,通过创设情景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通过问题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创新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规律。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物质世界提供了许多的化学反应和化学规律,给我们的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教师在讲到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燃烧的条件时,不可以把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这样的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动车观察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些普遍现象中的不同之处。
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出这样的问题设计:
⑴白磷和红磷两种物质是不是可燃物?
⑵将白磷、红磷同时放在铜片上点燃,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却没有?
⑶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学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几乎都是不加思索,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因为这实在是一种太寻常不过的现象。正是这种寻常,导致学生忽视了寻常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老师在接二连三的通过问题的形式问倒学生后,学生回发现原来一个普通现象后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从而对化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们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到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性质时,首先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用CuSO4溶液、ZnSO4溶液、AgNO3溶液、Cu、Fe,探究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总结出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规律,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呢?”学生在铁和CuSO4溶液等反应的思维转换下,很容易得出的结论是生成Na2SO4和Cu,此时教师通过演示Na和CuSO4溶液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从而得出K、Ca、Na除外这样的结论。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可以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使学生能在这种快乐轻松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便于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三、 教学反思
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式教学,就要求教师要多设计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敢于独立设计实验。学生在设计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没有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都应该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整个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实践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学生的创造思维慢慢地这些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成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方法手段。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源泉,是种植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
参考文献:
[1]许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周娜,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夏本成,论化学问题解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