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择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择业问题,应从主观客观各方面来审量一下,或偏治学,或偏治事,治学治何种学,治事作何种事,来得一决定,向前努力。关于择业问题,我觉得最好的态度有两个:
  一是从自己主观一面出发来决定。看看自己最亲切有力的要求在那点;或对于什么最有兴趣。如自己对于社会问题、民族危亡问题之感触甚大,或对于自己父母孝养之念甚切,或对家庭朋友的负担不肯推卸,……这些地方都算真切的要求。兴趣即是自己所爱好的,方面很多,自己兴趣之所在,即自己才思聪明之所在。这两方面都是属于主观的条件的。从这里来决定自己往前学什么或作什么:学这样或学那样,作这事或作那事。但自己主观上的要求与兴趣虽如是,而周围环境不一定就有机会给你;给你的机会,亦不定合于你的要求、兴趣。这时如果正面主观力量强的话,大概迟早可以打通这个局面。即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二要由客观上的机缘自然地决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态度。把自己的心放得很宽,仿佛无所不可,随外缘机会以尽自己的心力来表现自己。这时自己虽无所择而自然有择。这个态度一点不执着,也是很大方的。
  最不好的就是一面在主观上没有强有力的要求,兴趣不清楚,不真切,而自己还有舍不开的一些意见选择,于是在周围环境就有许多合意与不合意的分别。这些分别不能解决———一面不能从主观上去克服他,由不合意的环境达到合意的环境;一面又不能如第二个态度之大方不执着———就容易感觉苦闷。苦闷的来源,即在于心里不单纯,意思复杂。在这里我可以把自己说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

  就我个人说,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从前个性要求或个人意志甚强。最易看出的是中学毕业之后不肯升学,革命之后又想出家。可见自己的要求、兴趣很强,外面是不大顾的。从此处轉入哲学的研究,从哲学又转入社会问题之研究与作社会运动;这仿佛是从主观一面出发的多。但这许多年来在实际上我觉得自己态度很宽大,不甚固执,随缘的意思在我心里占很大位置。就我的兴趣来说,现在顶愿作的事,就是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将所见到的道理,类乎对社会学的见地与对哲学的见地,能从容地写出来,那在我真觉得是人生唯一快事。但是目前还须要应付许多行政事情,我识人任事似非所长,所以有时会觉得苦。可是我不固执,几乎把我摆在那里就在那里,顺乎自然的推移,我觉得把自己态度放得宽大好一点。“不固执”,“随缘”,多少有一点儒家“俟天命”的意思。我自己每因情有所难却,情有所牵,就顺乎自然地随着走。
  我的情形大概如此。同学对个人问题应从主观客观各方面来审量一下,或偏治学,或偏治事,治学治何种学,治事作何种事,来得一决定,向前努力。
  选自《梁漱溟全集》
其他文献
我娘,四十五岁生下我,我是俗称的“老生子”,也是我娘的“老疙瘩”。在老宅的土炕上,从村庄的接生婆把她的第四个女儿迎到这个世界上,至今四十七年。我娘说那时候农村很少人家有钟表,所以我出生的时间是“天快黑了的时候”。每年生日我几乎都会被娘让我姐打给我的电话提醒了才记起,在那一天傍黑看着天会在电话里向我娘核实,我出生时,到底是这样一个时间,或那样一个时间。归根结底,这么多年过去,也并未得到一个确切详实的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变成坏人,是吗?”电影《The Road》(译名《道路》)里,孩子这样问爸爸。“任何时候。”爸爸回答。与好莱坞其它的灾难片相比,《The Road》最大的特点就是毫无希望。在《彗星撞地球》里,人类靠聪明才智击毁了撞向地球的彗星;在《后天》里,被淹没城市的幸存者最后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在《地心》里,科学家们最终逆转了紊乱的地心磁力……但是在《The Road》里,阳光已经消失多
有人问金婚夫妇幸福生活的秘诀,老头说了一个字:忍。老太反对,说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周围笑声哈哈哈地传开了,一听就是有经验的已婚人士。等到结婚后才发现,举案齐眉是假的,真是奇怪,为什么对这个天天睡在旁边的人,总有一种想把他一刀砍死的冲动?  好几个未婚朋友经常说,看到你们这些结婚吵架,离婚还吵架的人,根本就不想结婚。但每逢孤灯凄雨夜,又觉得如果身边有一个可以和自己吵吵架的人,好像也不错。  我一
菲茨杰拉德那个时代的作家,写小说多少都有点吊人胃口的习惯,好似我们的京戏,主人公化好了妆,在后台严阵以待,却迟迟不上场,锣鼓胡琴声中拔头筹的是些跑龙套的,最后等得你要骂娘了,那主人公才出来,一个亮相,没有满堂彩,读者心里说,看把你傲的,你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平心而论,等待盖茨比的出场是值得的,尽管小说已经进行到第一章的末尾,盖茨比的出场仍然先声夺人,他“两手插在口袋里站在那儿,仰望银白的星光”
为小说起名字这件事,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以为最容易不过。常常是一个小说结束,便自顾自地起了七八十来个名字,翻来覆去地品味着,只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个个都好得不行。比如最早的中篇《紫蔷薇影楼》,生怕读者不知道里面有料,就格外想在题目上体现。备选的有《黑胸罩》《和故乡做爱》《鲜红的秋千》等等,最生猛的是那个《换个姿势,再来一次》,给的是《人民文学》,副主编肯定一眼就看出这些题目的不着调,却很宽容地告
每次爬山累了,想要放弃的时候,心底总会给自己鼓劲:前面的风景一定更美,加油。于是,便又打起精神,继续上路。或许是大自然厚待每一位游客,总有美丽的风景令人眼前一亮。山下春色遍野,春花点缀着绿树,色彩斑斓;远处的云霞在空中飞旋,以高空为画布,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如此美景下,之前的疲惫一扫而空,心底的那一份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记得在甘肃旅游的时候,在茫茫戈壁滩上开车,道路两旁一片苍茫,渺无人烟,
世上有两种友谊。一种友谊源于肉体本能的相吸,你喜欢你的朋友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别的品质或禀赋,而仅仅是由于你被他所吸引。这是不讲理也无法讲理的。而世事多具讽刺意味,很可能你会对某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可这人根本就不值得你喜欢。尽管这类友谊与性无关,但它的确与爱情很相似:它以同样的方式产生,很可能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消退。第二种友谊是知性的。吸引你的是才华和禀赋。他有你不曾有过的观点想法,他见过生活中你未曾见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今日生活比之古代,纷繁多变,旖旎万千。今人比之古人,视野度之广,知识量之大,若王羲之闻之也会惊异不已。今人阅读不可谓不多,学养不可谓不厚,却在古人书法面前,常常面有愧色,心有忐忑。何哉?古人心无旁骛,清心守静,今人多心浮气躁,心不在焉,甚或心猿意马,媚俗趋利。  与其在技之层面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毋如就根本而言:古人尚心。  真正的艺术不在手掌中,不
昆曲《烂柯山》,由朱买臣“马前泼水”的故事演绎而来。这出戏中所包含的人生意蕴,令人观后唏嘘不已。耐人寻味的是,甫一开场,一脸颓相的朱买臣就来了个自嘲式自报家门:穷儒。别问自己究竟是谁,一个穷字折煞了风头。还有《十五贯》。市井无赖打扮的丑角一出场,便承认自己是个能骗就骗、得偷就偷,名叫娄阿鼠的流氓。至于其它剧目中公开称自己是贪官、庸医或青楼妓女的,更比比皆是。这,恰恰是昆曲的自报家门程式“说破”。说
我常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获得与日俱增的各式古物藏品,在斋室灯光下独自把玩,从中领略鉴赏的愉悦?是坐拥奇珍,秘不示人,享受独有的自我陶醉?亦或是期待成为声名远播的大鉴赏家,获取藏家众星捧月般尊敬的荣耀?也许是,也许都不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收藏之路其实是充满苦涩的,只要你一不留神踏上了收藏这条不归之路,你便注定从此心灵备受欢乐与痛苦,兴奋与焦虑,得意与懊恼的无尽煎熬。收藏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