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站在莽莽的大巴山深处,楮河的岸边,面对它,面对这棵两千年的神树,这棵饱经沧桑、震撼古今的神树,我心潮起伏,我虔诚膜拜。
一河乱石,苔藓密布,野草丛生,溪水横流。而树,无数的麻柳,胡狸,泡桐,橡树,青冈,它们伴随着从远古走来的青檀,在闷热而斑斑点点的丛林阳光下,一棵不小的青檀树干,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横倒在泉壑鸣响的河流之中,枝叶腐朽,皮开肉绽,但树皮的白嫩却显而易见。这样的河流,这样的丛林,这样的环境,它与历史的巧合如出一辙!时间陡然回到东汉建光元年(121年),蔡伦死后,其弟子孔丹便独自在南以造纸,很想在岭南的莽莽原野造出一种最好的纸来为师父画像修谱,以表奠念之情。但年复一年千辛万苦,总也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遇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这棵树因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经腐烂变白,极像此时的腐树一样,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对此,孔丹便取回这些檀皮,经过反复试验,孔丹都在关键时刻功败垂成。于是,困惑迷惘之际,一天晚上,师父银须浩发,冉冉而至地到了床前,乘着朦胧的月光,明显地告诉了他造纸配方的最后一道工序。说完,师父微笑着,轻点高昂的头颅,再次驾鹤登仙而去。
这便是孔丹造出的名贯世界的宣纸。直到现在,宣纸中有一种“四尺丹”的品种,就是因孔丹而得名。后据清乾隆年间《小岭曹氏族谱序》云:“宋末争攘之际,烽燧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从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法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主业,以维生计。”曹大三继承了前人的造纸技术,经过实践,逐步提高,又造出了洁白纯净的好纸,因那时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纸。而在洋洲,在秦岭南麓的大巴山腹地深处,有一片自古就长青檀木的崇山峻岭,那就是山环水抱的楮河岸边。那时候,胡氏纸业传承人的胡氏家族,从清末民初就开始了镇巴小河宣纸的手工制作和传承工作,直到第六代传承人胡明富先生再次将镇巴宣纸推向国际国内宣纸文化的前哨阵地的时候,从唐朝至今,“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的历朝历代宣纸,其中包括南唐后主李煜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广泛用于书写和书画艺术领域。对此,宣纸用于写字则骨神兼备,用于作画则神采飞扬、气韵高古,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更重要的是,被誉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宣纸的发明和产生,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记录、流变、演绎和传承发展过程,亦在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发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山苍苍,路茫茫。在回归慕名而访的孔家梁山涯和罗家湾河里,我们既巧遇翩翩起舞、又让“六宫粉黛无颜色”的那群凄美而惊艳的蝴碟,还巧遇孔丹当年苦苦寻山、苦苦觅源而巧遇的那棵腐烂的青檀。这千年的巧遇,这历史的重演,至尊的圣贤,他们竟然不约而同把相伴于古今成谶的罗家湾河谷,原汁原味地展示给我们。对此,我想,在春秋战国的原野上,在东汉岭南既有班超食邑,又有蔡伦传艺和其弟子孔丹那遥远而虔诚的足迹和寻觅,还有遥远的惠施姑娘,那就是此时的最年轻的中国新锐女诗人高短短的同行,更有胡明富的迫切引领,我们对于罗家湾里龙王庙上这棵古老的青檀最终的文明和文化的寻根,就有了穿越时空、震撼古今和非同一般的拜访和意义了。
乱石堆垒,草木更深,其间的恐怖,暗藏的玄机,蛇蝎的凶险,随时有可能爆发和惊现。以致于我们不得不前呼后应、左右逢源、相携相咛地前行。就为了一棵树,为了一棵神秘而古老的青檀树。
它仅仅是一棵树吗?仅仅是一棵古老而沧桑的树吗?不,除了古老而沧桑,它决不是一棵平凡而普通的树。在神的殷佑下,在上帝的仁慈下,这棵树,它穿越时空领域,在秦风汉雨的沐浴下,带着重托,不辱使命,用足迹丈量着千年的岁月,在鼻祖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在弟子千百次的配方中,五千年华夏民族的文明史,两千年中国文化的兴衰史,都在这儿,都在龙王庙的幽静中。九死一生的檀树,神奇壮美的檀树啊,虬枝苍迈的青檀树,你是蔡伦的化身,还是孔丹的灵魂?我不得而知。但是,这位桂阳郡人,这位位尊九卿的尚方令,历经汉唐和宋元明清漫长而凄风苦雨的岁月,用千年的成长和贡献,最终成为麦克、哈特的100位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功臣之一,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纸业精品艺术的重要节目,成为亚洲雄风响浃世界民族魂魄的东方至尊。这就是宣纸,这就是蔡伦,这就是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虔诚膜拜的青檀树。这棵树,它历经了数千年风雨,它改变了人类历史的书写模式。它是《诗经》,是《论语》,是《史记》,是《离骚》,是《风赋》,是《汉书》的集大成者和世界历史的传播者。看到了这棵树,膜拜了这棵树,你不仅旅行和游历了一次浩如烟海的书海,检视了一次永无止境的生命艺苑和生命体验,还纵横捭阖地在永和九年的癸丑沿着《兰亭集序》的狂澜一觞一咏、群贤毕至地畅叙幽情,然后,再回到楚国兰台的风里,从《清明上河图》里回到清嘉庆六年(1801年)文徵明的《江山万里图》中,再从云林的幽绝,从半千的《鱼石图》,从老莲的高古和徐渭的淡墨中走来,这一路品读,你会感到中国水墨的美学精神和写意精髓,也会看见这棵树所涵盖的美学秩序和这棵树“但观神采,不见笔墨”的风骨。
此刻,面对“纸寿千年”的青檀树,面对圣人,面对夫子,面对孔丹,面对弟子,我唯有默默祈祷,轻轻述说。有时候,就因了一棵树,因了一张纸,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度都在思考和祈祷。所以,历史上,若从如风如水的文化驿旅寻根,单从创造和宏扬民族传统文化而言,那么,屈原、宋玉师徒二人无疑是星河灿烂、藻耀高翔;若从传承和留住文化的根脉而言,那么蔡伦、孔丹师徒二人无疑是功可盖世、光芒万丈。这一创一扬,一传一留,它们之间就有了本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有了哲学的思考和精神的皈依。
一棵树,一张纸,一片神奇的世界啊!有了它,这世界清纯而高贵,这人间祥和而静美……
责任编辑:黄艳秋
插图选自《顾氏画谱》之二十三
一河乱石,苔藓密布,野草丛生,溪水横流。而树,无数的麻柳,胡狸,泡桐,橡树,青冈,它们伴随着从远古走来的青檀,在闷热而斑斑点点的丛林阳光下,一棵不小的青檀树干,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横倒在泉壑鸣响的河流之中,枝叶腐朽,皮开肉绽,但树皮的白嫩却显而易见。这样的河流,这样的丛林,这样的环境,它与历史的巧合如出一辙!时间陡然回到东汉建光元年(121年),蔡伦死后,其弟子孔丹便独自在南以造纸,很想在岭南的莽莽原野造出一种最好的纸来为师父画像修谱,以表奠念之情。但年复一年千辛万苦,总也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遇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这棵树因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经腐烂变白,极像此时的腐树一样,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对此,孔丹便取回这些檀皮,经过反复试验,孔丹都在关键时刻功败垂成。于是,困惑迷惘之际,一天晚上,师父银须浩发,冉冉而至地到了床前,乘着朦胧的月光,明显地告诉了他造纸配方的最后一道工序。说完,师父微笑着,轻点高昂的头颅,再次驾鹤登仙而去。
这便是孔丹造出的名贯世界的宣纸。直到现在,宣纸中有一种“四尺丹”的品种,就是因孔丹而得名。后据清乾隆年间《小岭曹氏族谱序》云:“宋末争攘之际,烽燧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从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法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主业,以维生计。”曹大三继承了前人的造纸技术,经过实践,逐步提高,又造出了洁白纯净的好纸,因那时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纸。而在洋洲,在秦岭南麓的大巴山腹地深处,有一片自古就长青檀木的崇山峻岭,那就是山环水抱的楮河岸边。那时候,胡氏纸业传承人的胡氏家族,从清末民初就开始了镇巴小河宣纸的手工制作和传承工作,直到第六代传承人胡明富先生再次将镇巴宣纸推向国际国内宣纸文化的前哨阵地的时候,从唐朝至今,“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的历朝历代宣纸,其中包括南唐后主李煜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广泛用于书写和书画艺术领域。对此,宣纸用于写字则骨神兼备,用于作画则神采飞扬、气韵高古,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更重要的是,被誉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宣纸的发明和产生,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记录、流变、演绎和传承发展过程,亦在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发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山苍苍,路茫茫。在回归慕名而访的孔家梁山涯和罗家湾河里,我们既巧遇翩翩起舞、又让“六宫粉黛无颜色”的那群凄美而惊艳的蝴碟,还巧遇孔丹当年苦苦寻山、苦苦觅源而巧遇的那棵腐烂的青檀。这千年的巧遇,这历史的重演,至尊的圣贤,他们竟然不约而同把相伴于古今成谶的罗家湾河谷,原汁原味地展示给我们。对此,我想,在春秋战国的原野上,在东汉岭南既有班超食邑,又有蔡伦传艺和其弟子孔丹那遥远而虔诚的足迹和寻觅,还有遥远的惠施姑娘,那就是此时的最年轻的中国新锐女诗人高短短的同行,更有胡明富的迫切引领,我们对于罗家湾里龙王庙上这棵古老的青檀最终的文明和文化的寻根,就有了穿越时空、震撼古今和非同一般的拜访和意义了。
乱石堆垒,草木更深,其间的恐怖,暗藏的玄机,蛇蝎的凶险,随时有可能爆发和惊现。以致于我们不得不前呼后应、左右逢源、相携相咛地前行。就为了一棵树,为了一棵神秘而古老的青檀树。
它仅仅是一棵树吗?仅仅是一棵古老而沧桑的树吗?不,除了古老而沧桑,它决不是一棵平凡而普通的树。在神的殷佑下,在上帝的仁慈下,这棵树,它穿越时空领域,在秦风汉雨的沐浴下,带着重托,不辱使命,用足迹丈量着千年的岁月,在鼻祖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在弟子千百次的配方中,五千年华夏民族的文明史,两千年中国文化的兴衰史,都在这儿,都在龙王庙的幽静中。九死一生的檀树,神奇壮美的檀树啊,虬枝苍迈的青檀树,你是蔡伦的化身,还是孔丹的灵魂?我不得而知。但是,这位桂阳郡人,这位位尊九卿的尚方令,历经汉唐和宋元明清漫长而凄风苦雨的岁月,用千年的成长和贡献,最终成为麦克、哈特的100位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功臣之一,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纸业精品艺术的重要节目,成为亚洲雄风响浃世界民族魂魄的东方至尊。这就是宣纸,这就是蔡伦,这就是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虔诚膜拜的青檀树。这棵树,它历经了数千年风雨,它改变了人类历史的书写模式。它是《诗经》,是《论语》,是《史记》,是《离骚》,是《风赋》,是《汉书》的集大成者和世界历史的传播者。看到了这棵树,膜拜了这棵树,你不仅旅行和游历了一次浩如烟海的书海,检视了一次永无止境的生命艺苑和生命体验,还纵横捭阖地在永和九年的癸丑沿着《兰亭集序》的狂澜一觞一咏、群贤毕至地畅叙幽情,然后,再回到楚国兰台的风里,从《清明上河图》里回到清嘉庆六年(1801年)文徵明的《江山万里图》中,再从云林的幽绝,从半千的《鱼石图》,从老莲的高古和徐渭的淡墨中走来,这一路品读,你会感到中国水墨的美学精神和写意精髓,也会看见这棵树所涵盖的美学秩序和这棵树“但观神采,不见笔墨”的风骨。
此刻,面对“纸寿千年”的青檀树,面对圣人,面对夫子,面对孔丹,面对弟子,我唯有默默祈祷,轻轻述说。有时候,就因了一棵树,因了一张纸,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度都在思考和祈祷。所以,历史上,若从如风如水的文化驿旅寻根,单从创造和宏扬民族传统文化而言,那么,屈原、宋玉师徒二人无疑是星河灿烂、藻耀高翔;若从传承和留住文化的根脉而言,那么蔡伦、孔丹师徒二人无疑是功可盖世、光芒万丈。这一创一扬,一传一留,它们之间就有了本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有了哲学的思考和精神的皈依。
一棵树,一张纸,一片神奇的世界啊!有了它,这世界清纯而高贵,这人间祥和而静美……
责任编辑:黄艳秋
插图选自《顾氏画谱》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