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ju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我国国民的生活模式、思维及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就目前情况来说,如何在网络时代有效率地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亦是构建和谐校园理念中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加强校园网的思政建设、使和谐之风落到实处、打造和谐校园的安全根基、实现机会平等与诚信待人的校园氛围等方式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和谐校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2-0175-02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高校内进行具象化,是高校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必然需求。和谐校园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上有着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和谐校园构建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经过了十几年的实际研究和运作后,目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入了发展稳定期,但是由于我们缺乏对其规律的全面掌握,因此在工作中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
  (一)高校对网络的把控不足,校园缺乏和谐之风
  校园的和谐体现在校园的文明水平等方面,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风气之下,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工作的重点。网络的高速发展夹杂着鱼龙混杂的信息铺天盖地地呈现在大学生的眼前,而当代的大学生个人主观意识强烈,对自我价值实现有很高的要求,利己主义观念强烈,而集体观念和诚信友爱的意识偏于淡薄。大学生们沉迷网络生活的同时,也被网络的负面信息所侵蚀。部分大学生扮演过“键盘侠”的角色,根据片面的认知对网络事件及个人盲目地发表偏激言论;因网络上超前消费的错误教唆理念,很多大学生都深陷网贷的泥坑之中无法自拔。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后,缺乏创新
  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而言,高校的教学方法采用的多是填鸭式教学,通过课堂上阅读政治新闻类报纸、刊物、文件以及集体听思想政治主题报告或者请思政专家来校开思政类座谈会等[1]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机械的倾倒式灌输教学,对大学生来说缺乏新意和吸引力,教学效果差。大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出于娱乐休闲的目的,大量的精力都耗费在网络游戏和短视频之上,网络上提供的都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益处的刺激类服务,占用了大学生大量的碎片时间,对大学生的头脑起着麻痹的作用,十分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和谐心态。
  二、构建和谐校园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网络发展迅猛,教育当顺势而为
  互联网的普及使全世界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全面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当中。网络的丰富性、趣味性、共享性使之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角色,大学生利用网络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是,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极多负面的信息,未经证实的谣言铺天盖地,别有用心的理论见缝插针,正处于塑造价值观、人生观,还没具备足够分辨能力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负面信息所蒙蔽和迷惑。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如果高校仍然采用旧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会让大学生感到极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高校借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必然趋势,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上的创新。
  (二)高校必须要抢占思政新高地
  高校要及时占领网络这块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而且迫在眉睫,学生在哪里,教育的战斗平台就在哪里。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让正确的政治思想渗透进网络的每个角落,与负面影响实力抗衡,将大学生的思想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网络这一领域,灵活地将思想政治教学融合进去,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的灵活性和丰富性,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2]。让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方向,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养。网络的普及使得高校必然要占领这块青年人集中的思想阵地,只有将网络教育工作做到位,高校的文化领导者和思想引领者的作用才能延伸到网络领域,才不会任由大学生迷失在网络海洋之中,思想出现偏差。高校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做出创新,突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让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思政学习能够有积极性与主动性。目前各高校即使有校园网,主页上的内容也仅仅是展示学校的风貌和一些文件,很少起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么重要的一块阵地高校一定要重视起来,努力打造一个能够吸引大学生集中于此的文化领域,让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大学生指明思想政治方向。
  三、构建和谐校园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高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身负多项使命,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还要进行科学教研、引导正确理念等,是我国构建全民和谐新社会的坚实后盾,因此高校首先要以身作则,积极建设和谐校园。
  (一)加强校园网的思政建设
  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校园网将正面的校园文化、正面舆论、学校校风等健康绿色的信息向学生传播开来。大学生在校园网上不仅可以领略校园内的丰富文化和正确理念,还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探讨、发表观点,对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设性建议,互相监督,及时制止校园内不和谐不文明的现象。如此一来,大学生真正成为高校教育的主体,将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对网络教育的把控工作要做到位,从技术上来说,应当在校园网设置网监和监管技术,将腐蚀大学生心灵的有害内容拒之门外,及时遏制大学生在网络上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掐死破坏网络文明和校园和谐的源头,加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宽度,从思想深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彻底改变大学生的外在行为,从个體的改变直至校园整体的改变,最终打造和谐校园。   (二)使和谐之风落到实处
  我国高校是国家未来人才培养基地,在理念的推行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引领位置。高校的校园和谐化,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高校校园的和谐构建对国家的和谐社会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的每一分子都应当重视这个关键的任务并将此作为自己的使命。高校的和谐校园具体应体现在:不同的身份之间都处于和谐的状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状态,校领导与普通教职工之间的管理关系,所有组成高校的个体形成一个彼此配合、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健康状态。在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下,高校的教学水平、办学质量、学校效益和规模都将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
  (三)打造和谐校园的安全根基
  校园内的和谐,最主要的就是在校园之内充满了安全感,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身处校园之内,心情都是放松的,整个校园给人的感觉是安全、舒适、温暖的,这样的校园文化一定是和谐的。在充满了安全感的校园里,教师可以心无旁骛地安心教学和搞学术研究,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大学生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对学习会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思想政治上的觉悟会更加透彻。和谐的校园中,教师充分享受为人师表的成就感,大学生尽情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在这样融洽的氛围当中,教师和学生的创造能力被充分激发出来,思想的层次也会大幅度提高。
  (四)实现机会平等与诚信待人的校园氛围
  一个和谐的高校校园,应当以诚信为本。和谐校园的重要核心即是诚信和爱心。重视诚信的大学生,必然可以抵抗网贷这样的信用深坑。将诚信融入到大学生的精神内核当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在信用问题上的错误决定。和谐校园还应当是一个机会平等的地方,文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公平二字。在和谐校园之内,能够体现正义和公平的,就是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沒有关系户,摒弃官僚主义,把好的进修机会分配给真正努力工作认真教学的高校教师,把好的留学名额分配给真正潜心学习的优秀学生,无论是高校哪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透明化处理和协调。高校出现内部矛盾,更要秉承着正义的宗旨进行解决。高校应当构建健康的良性竞争机制,让所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当得的资源,实现高校的绿色发展,铲除灰色角落。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高校内进行具象化,是高校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必然需求。高校要掌握网络的规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占领网络这个领域,让高校成为网络阵地的文化领导者、理论引领者。让和谐的理念从高校辐射出去,从而塑造全民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耿旭.“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26):79-80.
  [2]张金坤.打造暖心育人文化建设温暖和谐校园[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2):20-22.
其他文献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出发,运用唯物史观揭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狭隘性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其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对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十大观点进行有力驳斥,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崭新视角和有益启示。基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文本分析《共产党宣言》经典文本发表170多年以来思想
期刊
摘 要:非公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党建工作的重要现实价值。当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困境包括:发展的滞后性、职工党员的党员主体意识的淡化趋势以及企业主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要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升党组织整合能力;践行党群工作一体化思路,回应多方主体需求;树立“党建融入型”的组织发展定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期刊
摘 要: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并非对科技本身的批判,而是对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的批判。马克思在其异化理论中批判了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劳动者造成的异化问题。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劳动者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对劳动者肉体的摧残和对精神的异化。深刻理解马克思这一思想,对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应对科技异化問题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技批判;劳动者;异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肯尼思·华尔兹于1959年首先系统使用层次分析法完成《人、国家与政治》一著,很多学者认为华尔兹在其后于1979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完全抛开了人与国家这两个层次,从国际体系这一层次出发解释国家的行为,但依然可以看出华尔兹层次分析的思想和理论分析方法,与前者有一脉相承的特点。研究华尔兹著作思想的继承与演变对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华尔兹;层次分析法;继承;演进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在“人的权利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探讨中,对“人的权利”这一概念的解释并不是非常完善的,传统人的权利中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在具体实践中人们无法对权利的主体以及客体做出精准的判定,这是导致人的权利冲突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詹姆斯·格里芬针对人的权利固有的“不确定性”,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用来评价社会的伦理判断作为其起点,给予了人的权利一种更为准确的界定。  关键词:权利的不确定性;规范行动者;权
期刊
摘 要:马克思提出了衡量财富的两种不同尺度:劳动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劳动尺度主要指劳动时间,人的发展尺度主要指“社会个人的发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个人发达的生产力”。两种尺度既相互区别又内在关联,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的财富尺度思想。马克思的财富尺度思想对当今社会财富的创造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应鼓励创造性劳动、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关键词:马克思;财富;劳动尺度;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改变,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变化,中央政府对完善社会治理从意识上的关注慢慢转变为政策上的落实。本文通过对农民工服务组织的数量增加、与政府媒体合作的加深等方面,运用政府放权思想、协作型社会治理理论和参与型社会治理理论探讨中国社会治理的日益完善的趋势。  关键词:农民工服务组织;社会治理;完善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本文从论述全面从严治党对加强党支部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出发,总结学校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达到“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的目标。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中外合办高校;党支部建设  中图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步,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自2016年以来,江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一网、一门、一次”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因此,亟待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为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提供新动力,为释放市场潜力活力提供新增长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助力。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效能;江都实践;江都样本  中
期刊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越来越少,更多的老年人选择前往异地与自己的子女团聚,也就是家庭聚合式异地养老。通过调查发现,愿意去异地子女家养老的人主要是一些“弱势群体”,他们是否愿意异地养老,实质上是基于个人、家庭和社区等因素的一个综合考虑。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家庭聚合式异地养老;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