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微型日记的指导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uinthe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记是一种文体,其中记录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教师之所以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原因在于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能够感受生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微型日记”的特点在于“微”,是指简短的日记。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阶段,他们对很多汉字都不太熟悉,而微型日记对于字数的要求并不高,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往,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通常会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会让学生背诵大量作文,然后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不仅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同时还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写“微型日记”的习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针对小学生微型日记的指导策略加以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适当降低写作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因为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限,外加上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太成熟,他们在写作时也不知道该写什么,通常只能够写出几个简单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于作文写作还是感到头疼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让学生通过写微型日记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准。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同时,教师还应该降低写作要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提高写作的自信心。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第6课“一株紫丁香”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妨适当降低写作要求。由于该课程和植物相关,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植物进行观察,然后写到微型日记中。有的学生写到了自己在路边见到的杨树,有的学生写的是路上看到的野花。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予以鼓励,而不是以千篇一律的标准要求他们。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微型日记加以分析,帮助他们进行查漏补缺。
   二、鼓励学生释放童心,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
   对于日常生活和大自然,每位学生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这事实上和学生观察物体的角度相关。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写作中的一些观察角度,甚至对学生的写作内容加以否定,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丧失写作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写作微型日记的过程中释放童心。学生在日记中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表达,并在写作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童心,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有效培养观察能力。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0课“大作家的小老师”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记写作中释放童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和任务相关的日记。比如,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在路上见到的环卫工人,描写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和敬业。有的学生写了自己的同桌,将自己和同桌的日常情景写进日记中。由于观察角度和方向不同,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不同。但是在这些日记中,学生都表达了内心真实感受。学生在写日记的同时也培养了观察能力。
   三、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写作,提高日记的可读性
   以往,教师通常不太注重写作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抛给学生一个题目,然后将收上来的作文进行简单地评阅,整个作文环节就结束了。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使得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喜欢“无病呻吟”。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应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在微型日记中就会写一写和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虚拟和想象。学生在日记中表达出真实的感受,能够提高日记的可读性。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培养良好的习惯”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写作。虽然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看似司空见惯,没有什么可写的内容。但是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细节。学生将这些细节写进日记中,增加了日记的可读性。有的学生写到父母每天对自己的叨唠,有的学生写到了自己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通过微型日记的方式,学生记录了自己的感悟。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方式指导学生的微型日记写作。首先,教师应该适当降低写作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鼓励学生释放童心,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最后,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写作,提高日记的可读性。
   万远峰,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其他文献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强化课外教学空间的拓展与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语文专题活动的作用,成为了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简要论述。   一、以课外阅读指导为抓手,提高学生文学底蕴积累   阅读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笔者在教学中以课外阅读指导专题活动为抓手,将“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作为目标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积累,为阅读分析能力以及作文构思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往往一字千钧,一字震人心灵。它言简意丰,言简意赅,言简意深。古人创作非常重视炼字: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杜甫的“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都是非常经典的例子。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诗歌语言往往“一字之差,相去千里”。因此, 在古诗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还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由此可见,阅读这种能力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然而,在当今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读图时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尽人意。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问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关键,在课堂中进行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教师积极交流,对知识点深入辨析,最终切实掌握语文知识。这就需要对提问方式、提问内容进行研究,找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提问模式,强化课堂提问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不足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说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提问方式过于刻板,往往是在教学完一部分知识之后进行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界定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道明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读书积累,聚沙成塔,积淀之后,模仿反刍,信手拈来,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没有积累,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那么我们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呢?  一.“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陶冶情操,培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由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依据文本,设计导学问题  兴趣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于语文学习,当学生对高中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便会自主学习语文,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多媒体网络技术走入了高中语文课堂,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为一身,可以极大地调动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与灵魂,它是字形、字音、词义、语法、修辞、逻辑教学的载体,也是写作教学的源头与活水,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没有阅读教学也就没有语文教学。因此,了解当前教学对象在阅读方面的兴趣趋向、选择理由、方式和期望,对改进语文阅读教学,使之与时俱进,让学生化其被动为主动,是很有必要的。   一、从一次调查看中专生的阅读特点   笔者在2008年10月24日—29日对本校08级的18
作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会写”的“本事”。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模式,使话不会说、情不会抒、大话空话等“毛病”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细查起来,最大的原因还是多年承袭下来的较为封闭的作文教学导致的,不注重学生作文时的“说”,取消了这个重要的“程序”,严重妨碍了口头表达向书面作文的转化,使作文教学难度更大。本人在多年语文教学中,针对作文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一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炼成阅读与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拿到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圈点批注法就是文言文阅读上“少教多学”的一种尝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清代学者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无“骨气”,少“大气”。不管写什么文章,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事例,材料不充分,不真实,不典型。究其原因,主要是材料匮乏,归根到底是积累颇微,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从何而来?主要得益于平时的积累,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多个方面。素材积累多,作文内容往往会呈现一种“丰富”的状态,厚积薄发,取精用宏,写作往往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为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