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钻孔灌注桩是建筑及桥梁建设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属隐蔽工程,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使用安全,断桩问题是钻孔灌注桩的历史问题,现今科技发展,传统的灌注办法多有改进,但新设备产生新问题,断桩问题还时有发生,故此对桩身质量问题要必要再议。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原因;路径
前言:
在城市建筑及公路建设领域,桩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我国的高层建筑和桥梁建设中,加粗加长的桩基不断出现,对于钻孔灌注桩的质量要求也相对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时常有断桩等严重的质量问题发生,科技发展,先进机械设备的应用并没有减少或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故此分析现阶段断桩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系列的桩身质量问题。
一、钻孔灌注断桩的形成
钻孔灌注桩的形成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灌注桩成孔,紧接着是之多钢筋笼,然后制作压浆管,对灌注桩的桩孔进行清洗,绑扎压浆管,顺势下放钢筋笼,最后灌注混凝土进入桩孔,进行压浆施工。一般来说,几下几种断桩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首先就是钻孔本身导致的相互间的斜漏而出现断桩;其次因为填充的灌注液不合格而导致灌注桩断桩;然后还有特殊施工条件下没有采取特殊手段导致的灌注桩断桩;最后还有一般条件下灌注法不得当而导致的错误等等。
二、断桩形成的原因
(一)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由于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在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疏通好,不得不提起导管,形成断桩。由于运输或等待时间过长等原因使混凝土发生离析,又没有进行二次搅拌,灌注时大量骨料卡在导管内,不得不提出导管进行清理,引起断桩。由于水泥结块或者在冬季施工时因集料含水量较大而冻结成块,搅拌时没有将结块打开,结块卡在导管内,而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能疏通好,造成断桩。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无法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使灌注中断造成断桩。
(二)由于检测和计算错误,导管长度不够使底口与孔底距离过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底部,从而形成断桩。在提拔导管时,盲目提拔,将导管提拔过量,使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形成断桩。在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导管界面渗漏,使泥浆进入导管,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处理堵管时,将导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猛提猛插导管,使导管内混凝土连续下落与表面的浮浆、泥土相结合,形成夹泥缩孔。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
(三)在灌注混凝土时,卡管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形成卡管,要迅速找出原因,按照相应的措施尽快排除故障。卡管形成的原因一般是导管埋置深度和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在终孔后待钢筋笼安装就位,接着安装导管。导管应根据孔深确定导管长度。导管两端用法兰盘及螺栓连接,并垫橡皮圈保证不漏水。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检查导管的密封性,确保导管密封不渗水。还要注意检查导管之间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连接螺栓是否紧密可靠,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导管突然断裂而形成断桩。将导管居中插入到离孔底0.2~0.3m(不得插入孔底沉淀的泥浆中),导管上口接漏斗,并设隔水栓。待漏斗中混凝土储备量足够后,放开隔水栓,混凝土从漏斗底迅速下落,孔内水位骤涨外溢,说明混凝土灌入孔内。足够数量的混凝土将导管内水全部压出,并使导管下口埋入孔内混凝土内1.0m以上,随着混凝土不断通过导管灌入孔内,孔内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上面的水、泥浆不断被顶托升高,不断提升导管和拆除导管,直至钻孔灌注混凝土完毕。
(四)导管接头漏水和导管隔水塞下滑:
1.导管分节接头胶垫垫的不平整或胶垫老化,导管接头法兰盘变形或连接不牢固,以及导管在使用前没有经过过水试压,导致在灌注混凝土期间导管漏水,水下混凝土只有首批混凝土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只要发生与水接触就形成断桩;
2.浮球直径较小不规格或未挂牢固,首盘混凝土在料斗还没有装够混凝土(容量不够)的情况下,隔水塞滑落桩孔内,混凝土没有埋住导管,而造成导管进水断桩;
3.施工中首先应做好设备检查试运行工作。选用250—300mm直径的导管,导管在使用前要经过过水试压,保证导管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漏水。
二、防止断桩出现的相应措施
钻孔灌注桩在整个建筑物中有巨大的作用,一旦出现断桩的现象将会给整个工程造成很大的损失,针对这样的问题要想良好的进行解决,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法,以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在质量的安全上也要进行实时的监督。对断桩的现象一定要良好的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下文将对具体的预防措施及可行性路径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灌注桩成型期确保钻孔质量。
钻孔是一道关键工序,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才能保证成孔质量,首先要注意开孔质量,为此必须对好中线及垂直度,并压好护筒。在施工中要注意不断添加泥浆和抽渣(冲击式用),还要随时检查成孔是否有偏斜现象。采用冲击式或冲抓式钻机施工时,附近土层因受到震动而影响邻孔的稳固。所以钻好的孔应及时清孔,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水下混凝土。钻孔的顺序也应实事先规划好,既要保证下一个桩孔的施工不影响上一个桩孔,又要使钻机的移动距离不要过远和相互干扰。桩孔的清洁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灌注后的灌注桩的质量,因此这是确保灌注桩质量的最基本的事前工作,必须要做好。
(二)符合相关规范并达到相关标准
在钻孔后,成孔时要严格控制泥浆密度和孔底沉淤,第一次清孔时,必须要彻底清除泥块,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在进行灌注混凝土之前,要做到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计算混凝土的需求量。灌注混凝土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量,既包括整体所需要的量也包括首次灌注的量,尤其是首次灌注混凝土一定要保证足量。在对桩孔的孔径进行认真测量后,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灌注孔段的混凝土需要量。其次,要保证准备灌注过程中的后备工作。在整个灌注的过程之中应该确保电和水的供给,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应急安排,以避免在灌注过程中出现了停水、停电的事情发生。在特殊地质条件下进行钻孔灌注的时候应该要采取特别措施,譬如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止水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特别要注意到基岩中的孔径扩展情况,避免首次灌注量不足。
(三)灌注桩成型后的工作要做好
在灌注液被灌注到桩孔里面的时候,要及时有效地抽出导管,然后做好对整个灌注桩的检测和监测工作。此项工作的完成必须要有事先的准备,譬如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要定时测量导管内外混凝土的深度,并绘制曲线,以监视断桩是否出现。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导管内外混凝土界面的距離是开始的时候变大大,然后逐渐慢慢的缩小,最后再回归于重合。倘若在灌注时发现管内外混凝土灌注的曲线距离在不断地拉大,导管外的混凝土曲线也在渐渐地变平,而导管内的混凝土曲线则变陡,那就是可能断桩的预兆,断桩的可能性就在变大,必须要立刻去处理,及时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三、结语
桩基础是整个工程的重要控制部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尤其是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带来施工便利和速度加快,但是越先进、越省事、越容易引人们麻痹思想的产生,故此应在施工管理方面引起重视,加强责任心,针对桩基制定加强性的措施,防止桩身质量问题出现,尤其是断桩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勇.钻孔灌注桩断桩成因及预防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3).
[2]罗朋.浅谈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及采取措施[J].消费导刊,2014,(2).
[3]边喆.桥梁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及处治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6).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原因;路径
前言:
在城市建筑及公路建设领域,桩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我国的高层建筑和桥梁建设中,加粗加长的桩基不断出现,对于钻孔灌注桩的质量要求也相对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时常有断桩等严重的质量问题发生,科技发展,先进机械设备的应用并没有减少或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故此分析现阶段断桩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系列的桩身质量问题。
一、钻孔灌注断桩的形成
钻孔灌注桩的形成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灌注桩成孔,紧接着是之多钢筋笼,然后制作压浆管,对灌注桩的桩孔进行清洗,绑扎压浆管,顺势下放钢筋笼,最后灌注混凝土进入桩孔,进行压浆施工。一般来说,几下几种断桩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首先就是钻孔本身导致的相互间的斜漏而出现断桩;其次因为填充的灌注液不合格而导致灌注桩断桩;然后还有特殊施工条件下没有采取特殊手段导致的灌注桩断桩;最后还有一般条件下灌注法不得当而导致的错误等等。
二、断桩形成的原因
(一)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由于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在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疏通好,不得不提起导管,形成断桩。由于运输或等待时间过长等原因使混凝土发生离析,又没有进行二次搅拌,灌注时大量骨料卡在导管内,不得不提出导管进行清理,引起断桩。由于水泥结块或者在冬季施工时因集料含水量较大而冻结成块,搅拌时没有将结块打开,结块卡在导管内,而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能疏通好,造成断桩。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无法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使灌注中断造成断桩。
(二)由于检测和计算错误,导管长度不够使底口与孔底距离过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底部,从而形成断桩。在提拔导管时,盲目提拔,将导管提拔过量,使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形成断桩。在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导管界面渗漏,使泥浆进入导管,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处理堵管时,将导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猛提猛插导管,使导管内混凝土连续下落与表面的浮浆、泥土相结合,形成夹泥缩孔。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
(三)在灌注混凝土时,卡管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形成卡管,要迅速找出原因,按照相应的措施尽快排除故障。卡管形成的原因一般是导管埋置深度和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在终孔后待钢筋笼安装就位,接着安装导管。导管应根据孔深确定导管长度。导管两端用法兰盘及螺栓连接,并垫橡皮圈保证不漏水。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检查导管的密封性,确保导管密封不渗水。还要注意检查导管之间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连接螺栓是否紧密可靠,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导管突然断裂而形成断桩。将导管居中插入到离孔底0.2~0.3m(不得插入孔底沉淀的泥浆中),导管上口接漏斗,并设隔水栓。待漏斗中混凝土储备量足够后,放开隔水栓,混凝土从漏斗底迅速下落,孔内水位骤涨外溢,说明混凝土灌入孔内。足够数量的混凝土将导管内水全部压出,并使导管下口埋入孔内混凝土内1.0m以上,随着混凝土不断通过导管灌入孔内,孔内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上面的水、泥浆不断被顶托升高,不断提升导管和拆除导管,直至钻孔灌注混凝土完毕。
(四)导管接头漏水和导管隔水塞下滑:
1.导管分节接头胶垫垫的不平整或胶垫老化,导管接头法兰盘变形或连接不牢固,以及导管在使用前没有经过过水试压,导致在灌注混凝土期间导管漏水,水下混凝土只有首批混凝土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只要发生与水接触就形成断桩;
2.浮球直径较小不规格或未挂牢固,首盘混凝土在料斗还没有装够混凝土(容量不够)的情况下,隔水塞滑落桩孔内,混凝土没有埋住导管,而造成导管进水断桩;
3.施工中首先应做好设备检查试运行工作。选用250—300mm直径的导管,导管在使用前要经过过水试压,保证导管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漏水。
二、防止断桩出现的相应措施
钻孔灌注桩在整个建筑物中有巨大的作用,一旦出现断桩的现象将会给整个工程造成很大的损失,针对这样的问题要想良好的进行解决,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法,以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在质量的安全上也要进行实时的监督。对断桩的现象一定要良好的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下文将对具体的预防措施及可行性路径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灌注桩成型期确保钻孔质量。
钻孔是一道关键工序,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才能保证成孔质量,首先要注意开孔质量,为此必须对好中线及垂直度,并压好护筒。在施工中要注意不断添加泥浆和抽渣(冲击式用),还要随时检查成孔是否有偏斜现象。采用冲击式或冲抓式钻机施工时,附近土层因受到震动而影响邻孔的稳固。所以钻好的孔应及时清孔,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水下混凝土。钻孔的顺序也应实事先规划好,既要保证下一个桩孔的施工不影响上一个桩孔,又要使钻机的移动距离不要过远和相互干扰。桩孔的清洁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灌注后的灌注桩的质量,因此这是确保灌注桩质量的最基本的事前工作,必须要做好。
(二)符合相关规范并达到相关标准
在钻孔后,成孔时要严格控制泥浆密度和孔底沉淤,第一次清孔时,必须要彻底清除泥块,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在进行灌注混凝土之前,要做到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计算混凝土的需求量。灌注混凝土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量,既包括整体所需要的量也包括首次灌注的量,尤其是首次灌注混凝土一定要保证足量。在对桩孔的孔径进行认真测量后,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灌注孔段的混凝土需要量。其次,要保证准备灌注过程中的后备工作。在整个灌注的过程之中应该确保电和水的供给,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应急安排,以避免在灌注过程中出现了停水、停电的事情发生。在特殊地质条件下进行钻孔灌注的时候应该要采取特别措施,譬如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止水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特别要注意到基岩中的孔径扩展情况,避免首次灌注量不足。
(三)灌注桩成型后的工作要做好
在灌注液被灌注到桩孔里面的时候,要及时有效地抽出导管,然后做好对整个灌注桩的检测和监测工作。此项工作的完成必须要有事先的准备,譬如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要定时测量导管内外混凝土的深度,并绘制曲线,以监视断桩是否出现。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导管内外混凝土界面的距離是开始的时候变大大,然后逐渐慢慢的缩小,最后再回归于重合。倘若在灌注时发现管内外混凝土灌注的曲线距离在不断地拉大,导管外的混凝土曲线也在渐渐地变平,而导管内的混凝土曲线则变陡,那就是可能断桩的预兆,断桩的可能性就在变大,必须要立刻去处理,及时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三、结语
桩基础是整个工程的重要控制部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尤其是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带来施工便利和速度加快,但是越先进、越省事、越容易引人们麻痹思想的产生,故此应在施工管理方面引起重视,加强责任心,针对桩基制定加强性的措施,防止桩身质量问题出现,尤其是断桩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勇.钻孔灌注桩断桩成因及预防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3).
[2]罗朋.浅谈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及采取措施[J].消费导刊,2014,(2).
[3]边喆.桥梁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及处治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