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既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如:在教学《秋天多么美》一课时,精心制作了金黄色稻穗的头饰,绘制了金黄色田野里稻浪滚滚的图画,准备了农民在金黄色田野里开镰收割的镜头,学生被金黄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演唱了《秋天多么美》,脸上也露出了“金灿灿”的笑容。这说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学生 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2 用音乐营造意境
小学生喜欢涂画出他们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以及所见所感的事物。在音乐教学中,可利用这一特点,将歌曲与绘画适当地结合起来,将音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还原为生活形象,引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重新描绘出歌曲的内容,使歌曲的内容变得直观而有立体感,从而达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如在《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首先,让学生对野外的风光景色进行观察,然后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请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出所看到的田野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懂得祖国的大好河山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去改造。这样,学生在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中领会了歌曲的内涵,激发了用歌曲来表达情感的愿望,演唱歌曲时就会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3 用舞蹈营造意境
在艺术教育中,舞蹈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应注意加强二者的有机融合,从优美的、富有感情的舞蹈动作中,表现歌曲的歌词内容。特别是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茉莉花》时,讲到我有心来采一朵戴,又怕采花人骂。我让一个舞蹈比较好的学生上讲台来表演,告诉他们想采又不敢采的意境,这样大家看着表演慢慢的就融进歌曲里面去了,不知不觉中就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也可以更好地将课堂气氛给活跃起来。
4 用多媒体创设意境
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意境。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像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例如:我在指导一位教师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时,为他精心剪辑了一组电影电视镜头,学生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在粗糙的五线谱纸上奋笔疾书《义勇军进行曲》→随着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意境,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5 用语言来描述意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杭州市下城三小方琦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十册)时,先让学生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坚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使少年儿童具有优秀的审美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感,成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
1 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如:在教学《秋天多么美》一课时,精心制作了金黄色稻穗的头饰,绘制了金黄色田野里稻浪滚滚的图画,准备了农民在金黄色田野里开镰收割的镜头,学生被金黄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演唱了《秋天多么美》,脸上也露出了“金灿灿”的笑容。这说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学生 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2 用音乐营造意境
小学生喜欢涂画出他们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以及所见所感的事物。在音乐教学中,可利用这一特点,将歌曲与绘画适当地结合起来,将音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还原为生活形象,引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重新描绘出歌曲的内容,使歌曲的内容变得直观而有立体感,从而达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如在《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首先,让学生对野外的风光景色进行观察,然后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请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出所看到的田野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懂得祖国的大好河山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去改造。这样,学生在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中领会了歌曲的内涵,激发了用歌曲来表达情感的愿望,演唱歌曲时就会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3 用舞蹈营造意境
在艺术教育中,舞蹈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应注意加强二者的有机融合,从优美的、富有感情的舞蹈动作中,表现歌曲的歌词内容。特别是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茉莉花》时,讲到我有心来采一朵戴,又怕采花人骂。我让一个舞蹈比较好的学生上讲台来表演,告诉他们想采又不敢采的意境,这样大家看着表演慢慢的就融进歌曲里面去了,不知不觉中就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也可以更好地将课堂气氛给活跃起来。
4 用多媒体创设意境
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意境。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像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例如:我在指导一位教师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时,为他精心剪辑了一组电影电视镜头,学生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在粗糙的五线谱纸上奋笔疾书《义勇军进行曲》→随着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意境,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5 用语言来描述意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杭州市下城三小方琦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十册)时,先让学生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坚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使少年儿童具有优秀的审美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感,成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