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一件投入多、费时长而收效却不一定十分显著的事。因此,很多语文教师感到作文难教,初上讲台的教师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在作文指导方面也是错误百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意命题:有些教师不了解学情,脱离学生实际命题,自认为学生有物可写,其实学生不很熟悉或很不熟悉,远离了其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某语文教师要求七年级学生刚进校就写“走进新课程”这样的作文就属此类。其结果就是泯灭学生个性,禁锢学生创造力,写出来的作文只是一篇篇言之无物,离情离感的文字罢了。
第二,盲目拔高:教师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过高,首先是主题先行。要求作文有明确的中心固然不错,但主题应是蕴藏在学生的写作素材中的。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在作文指导中不是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去提炼挖掘,而是主题先行,习惯从观念出发让学生作文。另一方面则过于强调主题的所谓积极意义,甚至要求有“高大全”式的思想境界或是规范的行为准则或是模式化的价值标准等。
第三,大讲技巧:作文教学几乎全力投入到“怎么写”的“技术指导”,主要表现在教师热衷于技法的传授,不注意文章内容、观点、中心的提示指导。
第四,多“批”少“评”:不少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对学生的作文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少,仿佛评改就是寻找差错,纠正差错,难得有赞扬,难得给高分,也难得有形式多样、切中肯綮、给学生热情鼓励和写作启迪的评语,使作文评改失去了指导的功能。
第五,注重文采:教师不是指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而是过分推崇“文采”、“词藻”。通俗朴实的文章常遭冷落,词句华丽的文章备受赞赏,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误的暗示:好作文只在形式的美。
以上种种作文指导的误区,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呼唤着作文指导的大胆改革。
1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诗言志,文抒情。文章贵在写真情实感,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真情投入,倾情演绎,调动其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指导他们写自己熟知的事,笔锋带着感情去写,抓住了这一条纲,作文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息息相关、水乳交融了,许多写作的弊病就会迎刃而解了,许多指导的误区都可克服和防范了。因此,我们教作文,不仅仅是指导孩子掌握写作的技巧,更应该触动孩子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灵中培植真、善、美的幼苗,让他们学会欣赏,学会赞美,学会感恩。用感恩教育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通过写作来升华学生的感恩情感。我们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就能在这两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2 教学实践中多传授规律
学生的写作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作文指导能力的提高来自实践,来自对成功与失败的不断认识总结,来自对写作规律的逐渐掌握。自己找到的真理最雄辩,自己摸索到的方法最管用,按照写作规律指导作文,是科学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3 作文指导由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
要摈弃那种偏重“怎么写”的纯技术指导的作文教学方式,多在“写什么”的指导上下功夫。作文教学重在教“写什么”,不是指导在选材范围上画框定调,而是唤起学生对作文本质意义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体悟生活的情感与主动性,指点学生到生活(也包括书本)的广阔原野中去汲取精神营养。具体来说,可以进行旨在充实自我,提升境界的四个方面的“对话”:与自我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展示血肉丰满的自我。展示一个独特的世界;与自然对话——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不只是身形的接近,更是心灵的融入,用眼去观察它们的形态,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用情去呼吸它们的气息;与社会对话——强化自己在社会舞台中的角色意识,学会与周围人交往、交流、和谐相处,懂得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大师对话——多读关于大师的传统作品,多读大师们留下的经典著作,观照自我,通过追慕灵魂来拷问灵魂,从而摆脱“小我”,提高人生品位,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个性的大写的“人”。
4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开启心智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更是写作的核心。为此,教师要不定期的开展一些研讨活动,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作文或话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构思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展开辩论,以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思路,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寻找最佳立意和最佳构思。达到了以智慧启迪智慧,思维激发思维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善于把握契机,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好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要言不烦中发挥指导的功能。
5 构建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要取得成效,必须摈弃旧有的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老师批改点评这一传统模式。要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创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即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或互改→誊写→再改……,这种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交给学生的做法,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同时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入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可以让教师在指导前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有针对性地点评。这种在教师的调控下,“从学生中来”的有的放矢的习作指导,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自由商讨,各抒己见。谈感想,谈认识,提建议,这种取长补短的评改形式,将指导、训练、交流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了写作中有修改,修改中有讲评,讲评中有提高,效果非常明显。
第一,随意命题:有些教师不了解学情,脱离学生实际命题,自认为学生有物可写,其实学生不很熟悉或很不熟悉,远离了其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某语文教师要求七年级学生刚进校就写“走进新课程”这样的作文就属此类。其结果就是泯灭学生个性,禁锢学生创造力,写出来的作文只是一篇篇言之无物,离情离感的文字罢了。
第二,盲目拔高:教师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过高,首先是主题先行。要求作文有明确的中心固然不错,但主题应是蕴藏在学生的写作素材中的。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在作文指导中不是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去提炼挖掘,而是主题先行,习惯从观念出发让学生作文。另一方面则过于强调主题的所谓积极意义,甚至要求有“高大全”式的思想境界或是规范的行为准则或是模式化的价值标准等。
第三,大讲技巧:作文教学几乎全力投入到“怎么写”的“技术指导”,主要表现在教师热衷于技法的传授,不注意文章内容、观点、中心的提示指导。
第四,多“批”少“评”:不少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对学生的作文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少,仿佛评改就是寻找差错,纠正差错,难得有赞扬,难得给高分,也难得有形式多样、切中肯綮、给学生热情鼓励和写作启迪的评语,使作文评改失去了指导的功能。
第五,注重文采:教师不是指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而是过分推崇“文采”、“词藻”。通俗朴实的文章常遭冷落,词句华丽的文章备受赞赏,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误的暗示:好作文只在形式的美。
以上种种作文指导的误区,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呼唤着作文指导的大胆改革。
1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诗言志,文抒情。文章贵在写真情实感,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真情投入,倾情演绎,调动其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指导他们写自己熟知的事,笔锋带着感情去写,抓住了这一条纲,作文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息息相关、水乳交融了,许多写作的弊病就会迎刃而解了,许多指导的误区都可克服和防范了。因此,我们教作文,不仅仅是指导孩子掌握写作的技巧,更应该触动孩子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灵中培植真、善、美的幼苗,让他们学会欣赏,学会赞美,学会感恩。用感恩教育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通过写作来升华学生的感恩情感。我们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就能在这两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2 教学实践中多传授规律
学生的写作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作文指导能力的提高来自实践,来自对成功与失败的不断认识总结,来自对写作规律的逐渐掌握。自己找到的真理最雄辩,自己摸索到的方法最管用,按照写作规律指导作文,是科学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3 作文指导由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
要摈弃那种偏重“怎么写”的纯技术指导的作文教学方式,多在“写什么”的指导上下功夫。作文教学重在教“写什么”,不是指导在选材范围上画框定调,而是唤起学生对作文本质意义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体悟生活的情感与主动性,指点学生到生活(也包括书本)的广阔原野中去汲取精神营养。具体来说,可以进行旨在充实自我,提升境界的四个方面的“对话”:与自我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展示血肉丰满的自我。展示一个独特的世界;与自然对话——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不只是身形的接近,更是心灵的融入,用眼去观察它们的形态,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用情去呼吸它们的气息;与社会对话——强化自己在社会舞台中的角色意识,学会与周围人交往、交流、和谐相处,懂得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大师对话——多读关于大师的传统作品,多读大师们留下的经典著作,观照自我,通过追慕灵魂来拷问灵魂,从而摆脱“小我”,提高人生品位,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个性的大写的“人”。
4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开启心智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更是写作的核心。为此,教师要不定期的开展一些研讨活动,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作文或话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构思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展开辩论,以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思路,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寻找最佳立意和最佳构思。达到了以智慧启迪智慧,思维激发思维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善于把握契机,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好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要言不烦中发挥指导的功能。
5 构建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要取得成效,必须摈弃旧有的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老师批改点评这一传统模式。要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创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即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或互改→誊写→再改……,这种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交给学生的做法,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同时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入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可以让教师在指导前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有针对性地点评。这种在教师的调控下,“从学生中来”的有的放矢的习作指导,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自由商讨,各抒己见。谈感想,谈认识,提建议,这种取长补短的评改形式,将指导、训练、交流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了写作中有修改,修改中有讲评,讲评中有提高,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