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生的回答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人教版小数第九册84页有这样一道题,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1的面积。(为了便于叙述,我添上几个字母)
  生1:将E点作BC边的平行线,就将图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如图2)。列式为(10-5)×(12-6)÷2+12×5。
  生2:过E点作AB边的平行线,就将图分成了一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如图3),列式为:(10+5)×(12-6)÷2+6×5。
  生3:连接BE,就将图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图4)。列式为:10×(12-6)÷2+(6+12)×5÷2。
  生4:将图2和图3结合起来,就将图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列式为:(12-6)×(10-5)÷2+6×5×2
  生5:过A点作BC边的平行线,并延长CD(如图5),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梯形的面积。列式为:12×10-(12+6)×(10-5)÷2。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棒!(准备讲新的内容,一位学生兴趣起手。)
  生:我还有一种解法,连接EC(如图6),将图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列式为:12×10÷2+6×5÷2。
  同学们一下子争论起来了。
  生甲:他真行啊。
  生乙:他是猜的,这是巧合,因为A、E、C三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呀。也有许多同学在沉思,还有一些同学脸上露出了茫然的表情。
  师(放下书,很亲切的):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正确?我们分组讨论,看谁的理由充分。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几分钟后有同学举手了。
  生甲:这种解法是正确的,因为这道题的数字很特殊,AB边长10厘米,是DC边5厘米的2倍,BC边12长厘米,是ED边6厘米的2倍,这时A、E、C就刚好在一条直线上。
  生乙:这种解法是正确的,但不具有普遍性,如81页第2题(如图7)就不能用这种方法解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种解法的确很特殊。生甲的理由同学们到以后进入初中就会更明白……
  老师还未说完,一位学生抢着说:还有一种解法更简单。把上面几种解法综合起来(如图8),将图分成五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列式为:6×5÷2×5,一下子,教室里沸腾了。
  评析: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正因为个体间存在差异,所以学生反馈给教师的信息各不相同,教师要“嘴下留情”,对一个学生的回答,勿轻率地评价“对”或“错”,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过程,就会抑制学生思维发展,丧失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宝贵时机。作为执教者,我在课前也并无此安排,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多数人找到了前五种不同的常规方法,在独特的第六种解法被学生提出时,我没有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使课堂激情高涨,很顺利地找到了理由(两名学生的回答,一是从数的规律指导,二是采用图形对比)。通过前面的激烈讨论,又一学生得到启发,很自信地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第七种方法(6×5÷2×5),使这堂课的探究氛围达到了最佳效果,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
  由此看来,教师善待学生的回答,能够科学的挖掘课堂教学资源,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它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据几年来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个人理解,所谓“科学事业”,主要是以正确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工作,是一个宏观的范围、方向。而“艺术事业”则应突出教师个人的因素,侧重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技巧,是微观的、具体的内容,这个方面直接关系到我们自身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成效。这里,仅谈谈自
期刊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力求每一节课都如磁石般吸引学生,让课堂趣味盎然。  1 课堂伊始,激发兴趣  《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我把动画带到课堂。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让同学们大开眼界,随着教师的导语,同学们的眼睛亮起来了,精神抖擞起来了。此
期刊
学习数学,自然需要解题。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和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波利亚指出:“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回顾。”要提高解题教学的效率,避免学生对数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通病,发展学生的思维,解题后的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和题目特征进行反思,进一步暴露解题的思维过程,能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形成了一种传统怪圈:即习惯于以增加教学时数、加班加点、采取题海战术灌输知识等来提高教学质量(准确地说是应试质量)。这种怪圈形同枷锁,严重束缚了学生,使得原本鲜活的生命主体变得唯唯诺诺,少有主见,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知识的容器,只会机械被动地接受填充。为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轻负高效地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我认为: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想、课中认真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
期刊
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作为班主任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是非常重要的。  1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
期刊
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石在于事先预设一个适宜的问题。课前精心的预设,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而一个适宜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1 创设情境,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对于这类文章,如果只对语言文字分析,只是关注孩子的语文双基,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培养,就会遏制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无疑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创新教育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崭新课题。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活动。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为此,结合我的教学体会,就中学化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谈几点体会。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一件投入多、费时长而收效却不一定十分显著的事。因此,很多语文教师感到作文难教,初上讲台的教师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在作文指导方面也是错误百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意命题:有些教师不了解学情,脱离学生实际命题,自认为学生有物可写,其实学生不很熟悉或很不熟悉,远离了其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某语文教师要求七年级学生刚进校就写“走进新课程”这样的作文就属此类。其结果就是泯灭学生个性,禁
期刊
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持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毫无兴趣,照抄照套的问题随之而来。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