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尽心探究,通过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现在初中物理教材探究实验有四十多个,但其中有的因效果不够明显或缺少器材很难成功,有的因不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存在一种陌生感,接受起来效果不理想。故教师教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对优化物理教学,促进物理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我认为探究的设计应突出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究原理应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和目的性
1.科学性
探究原理的科学性主要是指物理原理是否正确,得出的物理现象是否真实、正确地反应探究原理。原理的正确性要求真实不可制造假象代替真实现象来欺骗学生。原理的科学性要求原理无错误,但允许存在误差。探究的误差是由于探究系统和条件的非理想化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误差大小是由于探究方法、仪条件和教学要求来决定。要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设法减少误差。例如,在探究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出的电阻值是不完全相同的,你就不能得出电阻会随电压和电源的改变而改变这一错误的结论。而应知道这是误差的原因。为了减少误差,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得方法。
2.可行性
主要指从仪器制作、器材选择、探究选探究条件和操作等方面来看能否成功。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设计的探究方案是科学性的、正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成功。例如在做摩擦起电时,若天气比较潮湿使毛片和丝绸不干燥则在摩擦起电时,会造成漏电从而影响了实验现象,这时可以把毛皮和丝绸放在太阳下晒一下或者放在火上烤一烤,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3.目的性
设计的实验应具有明确的意图及针对性,具体地讲就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验证什么定理定律、规律:建立什么概念。教材有些重要的规律、概念通过探究归纳得出,比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更易接受,这都需要及时设计,引入探究实验。例如,在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短、粗细的关系时,要明确在探究电阻与长短关系时,材料和粗细必须保持相同,而长短不同的目的;在探究电阻与这三个量中的一个量的关系时,必须保持两个量不变而这个量改变,使用控制变量法。
二、探究的构造适应具有可见性、间接性和美感性
1.可见性
一般地说,观察明显、清晰的现象比观察细微模糊的现象效果更佳,学生兴趣浓厚。增加探究的可见性,应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变小为大,变弱为强、变慢为快、变淡为浓、变轻为重等。例如,在讲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时候,必须变小为大。
2.间接性
探究实验中仪器构造应体现出简洁和实用。用结构复杂、操作性繁琐的实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只要涉及实验和科学性强,现象明显,越简单越好。例如,在探究压强观察砖的哪个面最易把报纸压破,找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这个探究过程中仪器简单每个同学都可以就地取材,所表现的物理现象十分明显。
3.美感性
探究结果美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带来美的享受,从而维持注意力的稳定性。任何制作粗糙的、缺乏美感的实验会增加学生视觉辛苦。容易使注意力转移。如平面镜成像显示物、像的对称美;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等刻度的匀称美及和谐美。实践证明,学生对精美别致的实验,注意保持的时间长,记忆特别牢固,理解更为深刻,学习兴趣更加厚。
三、探材料究的选择要和耐用性考虑方便性、多用性
1.方便性
实验器材的选择要从多方面考虑。但首先要取材方便,经济实惠,或者简单改制常用物品就完成的实验器材。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可以方便发动全体学生齐同参与实验,所以虽然实验简单,但效果却很好。
2.多用性
指一物多用,利用现有的装置,进行尽可能多的探究,显示可能多的现象和原理。充分提高器材的利用率,挖掘潜力,这在当前仪器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是一种有效用经济的办法。
3.耐用性
在课堂进行实验时为了让学生观察清楚,有时需要多次重复演示,故要求设计的实验的器材的选择不能“一次性消费”,或者演示一次就出现毛病,要经久耐用,以保证上课的程序能正常进行。
四、探究现象应突出直观性和趣味性
物理教学实验充分证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论是观察、记忆、思维,还是想象心理活动,没有注意的参与,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注意力是指向必和集中性与刺激物的新异有关,刻板的千篇一律的习惯刺激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实验的设计除了考虑以上的三个方面之外,还要突出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
1.直观性
探究实验首先实现直观形象,直观性越好,越有利于学生进行直观思维。例如,为展示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把“22V 40W”的废日光灯管敲断,取其中一端灯丝把它和“6V 6W”灯泡、演示电流表、开关串联接在6V稳压源上,首先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用尖嘴钳夹住日光灯丝另一端,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灯泡亮度显著变暗,电流度数变小,停止加热,灯迅速变亮,电源表读数变大。学生亲眼看到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湿度降低而减小,印象深刻。
2.趣味性
以趣味横生,引人入胜的探究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学,探究的趣味性要求实验取材于生活,使学生有“亲近感”如:大气压的教学中在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后,拿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塑料衣钩来模拟半球实验,由两位学生做对拉实验,体会大气压的大小,到讲清原理后,再由学生用吸管和汽水,解释为什么能吸到汽水。这样现象、器材取材于生活,学生都喜闻乐见,但却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些实验,是学生额在好奇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在具有乐趣的实验中轻松获得知识真谛。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第五中学)
一、探究原理应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和目的性
1.科学性
探究原理的科学性主要是指物理原理是否正确,得出的物理现象是否真实、正确地反应探究原理。原理的正确性要求真实不可制造假象代替真实现象来欺骗学生。原理的科学性要求原理无错误,但允许存在误差。探究的误差是由于探究系统和条件的非理想化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误差大小是由于探究方法、仪条件和教学要求来决定。要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设法减少误差。例如,在探究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出的电阻值是不完全相同的,你就不能得出电阻会随电压和电源的改变而改变这一错误的结论。而应知道这是误差的原因。为了减少误差,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得方法。
2.可行性
主要指从仪器制作、器材选择、探究选探究条件和操作等方面来看能否成功。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设计的探究方案是科学性的、正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成功。例如在做摩擦起电时,若天气比较潮湿使毛片和丝绸不干燥则在摩擦起电时,会造成漏电从而影响了实验现象,这时可以把毛皮和丝绸放在太阳下晒一下或者放在火上烤一烤,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3.目的性
设计的实验应具有明确的意图及针对性,具体地讲就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验证什么定理定律、规律:建立什么概念。教材有些重要的规律、概念通过探究归纳得出,比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更易接受,这都需要及时设计,引入探究实验。例如,在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短、粗细的关系时,要明确在探究电阻与长短关系时,材料和粗细必须保持相同,而长短不同的目的;在探究电阻与这三个量中的一个量的关系时,必须保持两个量不变而这个量改变,使用控制变量法。
二、探究的构造适应具有可见性、间接性和美感性
1.可见性
一般地说,观察明显、清晰的现象比观察细微模糊的现象效果更佳,学生兴趣浓厚。增加探究的可见性,应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变小为大,变弱为强、变慢为快、变淡为浓、变轻为重等。例如,在讲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时候,必须变小为大。
2.间接性
探究实验中仪器构造应体现出简洁和实用。用结构复杂、操作性繁琐的实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只要涉及实验和科学性强,现象明显,越简单越好。例如,在探究压强观察砖的哪个面最易把报纸压破,找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这个探究过程中仪器简单每个同学都可以就地取材,所表现的物理现象十分明显。
3.美感性
探究结果美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带来美的享受,从而维持注意力的稳定性。任何制作粗糙的、缺乏美感的实验会增加学生视觉辛苦。容易使注意力转移。如平面镜成像显示物、像的对称美;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等刻度的匀称美及和谐美。实践证明,学生对精美别致的实验,注意保持的时间长,记忆特别牢固,理解更为深刻,学习兴趣更加厚。
三、探材料究的选择要和耐用性考虑方便性、多用性
1.方便性
实验器材的选择要从多方面考虑。但首先要取材方便,经济实惠,或者简单改制常用物品就完成的实验器材。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可以方便发动全体学生齐同参与实验,所以虽然实验简单,但效果却很好。
2.多用性
指一物多用,利用现有的装置,进行尽可能多的探究,显示可能多的现象和原理。充分提高器材的利用率,挖掘潜力,这在当前仪器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是一种有效用经济的办法。
3.耐用性
在课堂进行实验时为了让学生观察清楚,有时需要多次重复演示,故要求设计的实验的器材的选择不能“一次性消费”,或者演示一次就出现毛病,要经久耐用,以保证上课的程序能正常进行。
四、探究现象应突出直观性和趣味性
物理教学实验充分证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论是观察、记忆、思维,还是想象心理活动,没有注意的参与,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注意力是指向必和集中性与刺激物的新异有关,刻板的千篇一律的习惯刺激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实验的设计除了考虑以上的三个方面之外,还要突出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
1.直观性
探究实验首先实现直观形象,直观性越好,越有利于学生进行直观思维。例如,为展示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把“22V 40W”的废日光灯管敲断,取其中一端灯丝把它和“6V 6W”灯泡、演示电流表、开关串联接在6V稳压源上,首先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用尖嘴钳夹住日光灯丝另一端,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灯泡亮度显著变暗,电流度数变小,停止加热,灯迅速变亮,电源表读数变大。学生亲眼看到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湿度降低而减小,印象深刻。
2.趣味性
以趣味横生,引人入胜的探究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学,探究的趣味性要求实验取材于生活,使学生有“亲近感”如:大气压的教学中在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后,拿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塑料衣钩来模拟半球实验,由两位学生做对拉实验,体会大气压的大小,到讲清原理后,再由学生用吸管和汽水,解释为什么能吸到汽水。这样现象、器材取材于生活,学生都喜闻乐见,但却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些实验,是学生额在好奇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在具有乐趣的实验中轻松获得知识真谛。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