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87-01
新课程让我们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路人,我们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就转变教学观念,不应该过于注重教师怎样教,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怎样学,怎样学好,怎样学会,怎样会学。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自主学习、有效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那将是最重要的,它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受益无穷。因此教育的重心应由“教”转向“学”。现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及一些认识,将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学习的几点想法浅谈如下: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来确定,先要分析好学情,了解学生。课前,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学生知识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授课的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比较模糊,已经会的就不教,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自行解决的,这些备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根据学生的“学”来进行组织。我们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
二、教师少教精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魏书生在讲座中曾说过:一节课教师的讲解不要超过20分钟,声名鹊起的杜郎口中学的老师,课上的“讲”最多不能超过十分钟,让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我想,要做到这些绝非易事,加大了教师的备课强度,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体现课堂“导”的艺术,对课堂语言要精雕细刻、精练准确,避免重复与赘语。教师应从课堂一线退居到二线,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听、说、读、写、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形成,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发展自我、体现自我的空间。化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师生互动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和应用时,我创设以下情景:
展示氢氧化钠样品,并取出少许放于表面皿,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1、 通过观察你能说出氢氧化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2、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变化?
3、 通过氢氧化钠的变化,推断氢氧化钠有什么性质?
4、推测氢氧钠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最终成分可能有什么?
5、如何用化学的方法鉴别该种成分?
6、通过以上观察、实验,想想,氢氧化钠应如何保存?为什么?
通过上述层层递进、阶梯式设疑,让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热情高涨,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感知问题的产生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取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初步探索化学性质。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知识的获取水到渠成。
三、讲求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以往习惯上认为,教师讲得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的就越快、越好,实际上,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不爱思考、不想动脑,不愿质疑。所以我们教师应改变已往的教学思维、教学观念,课前应更多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记得魏书生在讲座中说,教材中80%的内容学生可以自己学会。所以我们教师应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及自学要求等。学生自学时遇到疑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在课堂上提出质疑,质疑面向全体师生。
四、课堂重心,由“教”转向“学”
一节课的质量怎样,效果如何,不应看教师教的怎样,而更应该是看学生学得怎样,重点是学生怎样学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由此,我们教师要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使学生学习的能力不断增强。
总之,我觉得只有让学生懂得了学习,学会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那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最坚实、有力的基础。“教是为了不要教。”如何使学生从容自如地应对纷至沓来地各种知识、信息,如何去适应未来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无疑是当今我们广大教师发出的呼唤和挑战。
新课程让我们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路人,我们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就转变教学观念,不应该过于注重教师怎样教,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怎样学,怎样学好,怎样学会,怎样会学。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自主学习、有效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那将是最重要的,它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受益无穷。因此教育的重心应由“教”转向“学”。现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及一些认识,将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学习的几点想法浅谈如下: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来确定,先要分析好学情,了解学生。课前,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学生知识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授课的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比较模糊,已经会的就不教,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自行解决的,这些备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根据学生的“学”来进行组织。我们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
二、教师少教精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魏书生在讲座中曾说过:一节课教师的讲解不要超过20分钟,声名鹊起的杜郎口中学的老师,课上的“讲”最多不能超过十分钟,让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我想,要做到这些绝非易事,加大了教师的备课强度,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体现课堂“导”的艺术,对课堂语言要精雕细刻、精练准确,避免重复与赘语。教师应从课堂一线退居到二线,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听、说、读、写、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形成,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发展自我、体现自我的空间。化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师生互动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和应用时,我创设以下情景:
展示氢氧化钠样品,并取出少许放于表面皿,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1、 通过观察你能说出氢氧化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2、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变化?
3、 通过氢氧化钠的变化,推断氢氧化钠有什么性质?
4、推测氢氧钠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最终成分可能有什么?
5、如何用化学的方法鉴别该种成分?
6、通过以上观察、实验,想想,氢氧化钠应如何保存?为什么?
通过上述层层递进、阶梯式设疑,让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热情高涨,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感知问题的产生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取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初步探索化学性质。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知识的获取水到渠成。
三、讲求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以往习惯上认为,教师讲得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的就越快、越好,实际上,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不爱思考、不想动脑,不愿质疑。所以我们教师应改变已往的教学思维、教学观念,课前应更多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记得魏书生在讲座中说,教材中80%的内容学生可以自己学会。所以我们教师应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及自学要求等。学生自学时遇到疑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在课堂上提出质疑,质疑面向全体师生。
四、课堂重心,由“教”转向“学”
一节课的质量怎样,效果如何,不应看教师教的怎样,而更应该是看学生学得怎样,重点是学生怎样学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由此,我们教师要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使学生学习的能力不断增强。
总之,我觉得只有让学生懂得了学习,学会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那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最坚实、有力的基础。“教是为了不要教。”如何使学生从容自如地应对纷至沓来地各种知识、信息,如何去适应未来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无疑是当今我们广大教师发出的呼唤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