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至为重要的善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火四起,炮声轰隆,枪林弹雨中,狂奔的女孩后背燃烧着烈火……一位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越战时这样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在震惊痛心之余,一波掀起千层浪,激起议论纷纷。
  作家梁晓声补出了照片背后的三个故事:不顾拍照先灭火、先灭火再拍照以及拍照后直接走人。在这之后,再让学生评判,结果是中小学生多选第二种,高中生、大学生则认为第三种也极为可能。就我而言,在拍照之時无法及时扑火确实让女童更加痛苦,可我们为何不可以相信摄影师心中的善意呢?
  我们需要的是更具体更全局地了解事件的因果,需要更深入地触碰事件背后的人性,需要正确和理性地对待事件带来的后果。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陷入一场场争论带来的满足感,这当中,面对一张照片也应如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张照片的意义如何。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和平的期盼和渴望,还有什么呢,我想是那蛰伏在战火中的希望!“希望有翅膀,栖于心灵之上,吟唱曲调,无须言表,天音袅袅,始终环绕。”艾米莉·狄金森的低语仍停留在耳畔,她的话语正同照片传达给我的精神一致:“战争带来了悲伤,但我们不会臣服!”正如正义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希望也是如此。因此,摄影师记录下、分享给我们的是一张黑白照片后的至善。
  其次,在面对照片时不同年龄出现分歧的原因为何?“高铁座霸”“众筹骗捐”,诸如此类的新闻频繁出现,让我们淡忘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诺言,陌生了“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情义。高中生、大学生较中小学生的选择折射出了青年人面对事件的质疑,面对善良的茫然。“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大众对恶性的记忆更深,就像心上刻了一把刀,无论多久过去,仍然会疼,以至于青年人做出的选择更倾向于第三种。
  最后,回到事件本身,我们应该保持着最简单质朴的善意与信任。可还记得另外一张著名的照片:一只凶猛的秃鹫对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小男孩虎视眈眈,公众也同样将摄影师推向了风口浪尖,最后致使他饮弹自杀。悲剧已经酿成致命的鸠酒,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便了结了性命,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更应自省。摄影师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他感到的是肩头的职业责任,记录下了足以撼动人类灵魂的一刻,这带来的效应是一种呼唤和平的至善。因此,在我们不能知道摄影师拍摄的全过程时,我们又何必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一个人,为什么不去且相信动人的善意呢?
  诚然,社会并非毫无恶意,可正如乌纳穆诺所言:“除非我们受到了刺痛,否则我们从来不注意我们曾拥有灵魂。”尽管受到刺痛,也不要建起森严堡垒,而是在带有锋芒的事件中仍然看得见善意澎湃!
  所以,在我们拨云见日、登高远望后,仍能看见那至为重要的善。
  【教师评点】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开篇对材料引述简洁明了,并且解读材料内容,表达了对事件的看法,即“看到至为重要的善”。主体部分先分析照片意义,其次对材料中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阐述,最后回答了“怎么做”。且运用了艾米莉.狄金森、乌纳穆诺的名言,引用了王勃、黄庭坚的诗句,辅以最新时政素材,论述充分,结尾点题,深化了写作的主旨。(指导教师/何文魁)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吸血的蝙蝠,这种蝙蝠是非洲野马的天敌。它们用尖利的牙齿咬破野马的皮肤,吸饱血后才肯飞走。非洲野马被这种蝙蝠攻击的时候,会不停地蹦跳、狂奔,想甩掉吸血蝙蝠,可是怎么也甩不掉。等吸血蝙蝠吸饱后自行离去,野马也奄奄一息了,很快便命丧黄泉。  动物学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么小的蝙蝠根本无法把野马的血吸光,野马被吸掉的血也不足以致命,而真正导致野马死亡的原因是:它们为甩掉蝙蝠
如果将中国比作一位亭亭玉立的佳人,那佳人蹁跹中友善温婉的笑容是她最令人难以忘怀的风姿绰约,而和谐的气韵是她最令人神往的倾国倾城。  在古代中国,儒家倡导的“仁”是古人所追求的立身之本,相应构建的如桃花源般和谐的社会则是隐士文人心中的理想。将其与现代对应,那么“仁”可以理解为友善,友善之中又可孕育和谐,促成和谐社会的构建。  友善交往增添人民的笑容。当下,世风浮躁,人心冷漠。善良的人得不到理应的感谢
【2019年高考备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全国铁路新增运营里程4600公里,香港进入了全国高铁网;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  2018年,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华为完成首次5G通话测试,万物互联触手可及。  201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多已经退休,大批“00后”进入高校校园。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任期结束后,发起黑土麦田公益,号召更多大学生像他一样到
【一类文】  老舍爱北平爱得深沉。“真愿意成为诗人,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忧伤。”却因为战乱,而不得不远离故园,至此,魂牵梦萦却难返。  倘若老舍到了今日的北京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可令他引以为傲的老城墙,却要在拆还是要重新翻修间犹豫不决,无论如何,也不是当初的模样了。  其实北平算得上幸运,在胡同里走一走,尚且还能看见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或许还能有幸碰上一两个老北京,操着一口京味儿十足的口音,
【高考真题】  (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素材支持】  ◎素材一: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章竹君,是最早在我国开展化学发光分析的学者,被称为“分析化学第一人”。章竹君讲起课
【板块一】提出问题  当你读书时,你是海绵还是筛子?  快速自测通道:  1.阅读时你总是不停勾画,各色记号笔轮番上阵  2.你总是竭尽所能记住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新的识记型知识  3.你总是希望能记住书中所有让你觉得漂亮的句子  4.你总是对作者提出的新观点表示惊叹或赞赏  5.读完之后,你会试着提炼关键词,检视是否有遗漏  以上题目三个以上答案是“是的”,恭喜你,你是一名海绵型读者!  1.你并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苦……  【寫作指导】  这则材料较短,只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碰撞” “精彩” “痛苦”,围绕这些关键词立意即可。文章立意要想新颖独特,首先需要明确“碰撞”的具体指向——什么和什么碰撞。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也可以是意识形态等方面
著有《乌合之众》的社会心理学家勒庞说:“群体的智商会远低于群体中每个人的正常智商。”  哲学家叔本华说:“我们为达到与他人相像、投契的目的,就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  我不解。  的确,独处可以带来冷静的智慧。但智慧,只能来源于个体吗?物各有性,但是否个性就等于“高洁”?而我们大众,真的只能永远“乌合”吗?  想想某些建筑师的风格——夸大个性,一望便知,他们往往在了解建筑周边环境之前便把自己的印
2019年1月,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惊传过世,享年65岁。国内知名血液疾病专家陈耀昌在脸书发文“林清玄过世了”,本名李瑞月的作家季季也在脸书发文悼念。根据介绍,作家林清玄曾任《中国时报》记者、《工商时报》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获台湾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有三百万人次听过林清玄的演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秘密,隐私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自然也有秘密,科学探秘已经成为时代热潮。  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则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核心词是“秘密”,与“公开”相对,指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事情。“隐私”,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属于秘密的范畴。这则材料由两句话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