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筛子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imu1984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滇池方向刮来的风,异常的神速、猛烈、固执。有时像电视屏幕上飞奔而去的一头猎豹,听到吼声时早已不见了踪影;有时像怀了深仇大恨,钉住一棵树不依不饶地摇搡,大有不把树杆摇得腰肌劳损绝不罢休的狠劲儿,让人胆寒;有时呢,又像历经千山万水取得真经回来的高僧,颠过来倒过去嘤嘤嗡嗡地反复吟咏,该是在祈祷来年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星高照吧。
  再过十来天就要过年了,这天中午我正帮着父母打扫家里的卫生,听到这不同寻常的风声,就随口说了一句:毕竟是立春节令了,风刮得就是和以往不一样呢。当然啦,老天刮的是醒树风,泥土开始松动,树枝开始舒展,春芽准备打苞啦!父亲立马接过话题,语气中饱含了迎接春天的喜感。说话的时候,父亲顺手抓起阳台上一把篾编的空筛子,在地板上咵咵咵底朝天掼了几下筛帮,地板瓷砖上顿时有细如碎米的小颗粒落下来。父亲的阳台对着东南方,十分当阳,除了在一条凳子上摆放着十多盆多肉植物外,最大的阵容就是大大小小的筛子团队了。这些筛子有序地排列在阳台端头的几只大纸箱上,直径大小不一,来历不同,篾片的寬窄、洞眼的大小形态各异,但它们有着相同的待遇:不分亲疏远近、颜值和出处都能得到父亲一视同仁的宠爱,且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肚子是不会被饿着的。黄豆、苞谷、花生、瓜子、核桃,干鱼、虾米、辣椒、芥菜、萝卜丝,父亲总是变戏法一样经常弄些东西来,摊开或排列在筛子里,常常记挂着去翻一翻、搅一搅,用粗糙而修长的手指,亲密接触那些曾经在大自然里饱经风雨的果实、种子或鱼虾,父亲翻搅筛子里的东西时,脸上始终铺满快乐的光泽,肯定是在回味当年,在田地里向庄稼要粮食的种种场景,以及有了收获的满足感幸福感。爹,有些东西都生虫了要不就扔了吧,有几把筛子太旧了该退休了,反正也吃不了那么多东西,不要太辛苦了。我说的是实情,想为父亲和他的阳台减减负。不行不行不行,筛子是最好收拾的农具,摞起来就不占地方了。生怕被我从窗子里扔出去似的,父亲一边坚决地表明态度,一边赶紧把大
  大小小的筛子找出来集中到客厅地上一溜排开,拿来一把细竹枝扎成的刷子,一把一把地认真刷起来,刷了正面刷背面,就连窄窄的筛帮也不放过:父亲用左手将筛子拎起来像汽车轱辘一样立在地上,慢慢转动着,用竹刷的尖尖刷筛帮缝里的灰尘。“唰唰唰”的声音顿时让十来平米的客厅越发热闹起来,从窗外斜着身子钻进来的阳光里,开始有细小而密集的灰尘飞舞着四处逃窜,我连忙将所有的玻璃窗全部打开,以免那些灰尘飞不出去趁机又钻到桌底下、厨房中赖着不走。
  呵,连筛子也能干干净净过年呢。作为家中长女,我自然不会拗着父亲的意思去自作主张的,也就说说而已,看父亲刷筛子的目光很快转换成了欣赏。
  那些大包小包的豆子、花生、核桃等干果,经筛子晒干后就放在旁边的纸箱里,有的用来吃,有的存着来年作为种子,稍不注意,虫们就悄悄在里面各显神通筑起爱巢,像挖到富矿一样毫不客气地大肆吃喝拉撒,快速繁衍,等人发现时,基本上大半的果食都变成了虫屎,有些虫甚至都完成了从幼儿到蛹再到蛾的全程蜕变,飞翔的翅膀都训练得完美纯熟,一有机会便会远走高飞。尽管这样,父亲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惋惜,却并不沮丧,只是将所存的东西一件件翻出来严格检查,有的倒出来重新再晒(常规说法是水分多了才容易生虫),有的直接用水淘干净,切点老火腿皮慢慢炖上几个小时,下晚点就是一锅香味醇厚的好菜了,趁此机会叫母亲挨个给儿女打电话:家里煨刀豆了,赶紧回来吃饭。其实我们都知道是老父母想儿孙们了,都会尽力丢开些事情远远近近的赶回来一聚,全家老小乐融融的在一起,吃什么都香,父亲的那些筛子自然是为收藏打理各种吃食立下大功的。
  父亲对家中农具的怜爱,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引起了我们姐妹的嫉妒了。田地挖完、杂草锄过,锄头、钉耙就可以休养一段时间,父亲就将它们身上的泥土抖干净,然后用稻草再细致地擦一遍,擦得锄头口或钉耙尖都亮亮闪闪的,才肯放到干燥的墙角让它们静静修养;农闲时,父亲就把家里的筛子簸箕竹箩粪箕找出来,用细铁丝修补那些小小的破洞或挣脱出来的篾片,以备使它们在以后的日子中用得更趁手更长久些。至于谷箩扁担镰刀斧头等用具,父亲更是呵护有加,该换绳子的换绳子,该塞个销子的塞销子,收拾的妥妥帖帖,用时自然得心应手。可令人无可奈何的事实是,父母一年到头苦死苦活的,所挣到的工分值扣除分给的粮食水果,年年都因超支要倒补生产队百十块钱,日子依然过得艰难、寡淡,老老小小一家六七口人的吃饭穿衣勉强能够对付,要想让菜汤里多漂几个油珠珠,要想赶龙街或走亲戚时能穿上一双好走路的球鞋,要想过年的新衣裳多点色彩或花口,都足够让父母的眉头结上一个冬天的愁疙瘩,冥思苦想加起早贪黑,老天爷赏赐给我们的衣食,仅仅能够活着。
  所以父母就加倍拼命的苦,除了吃饭睡觉,虔诚地把时间精力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土地,一刻都舍不得让自己的手脚闲着、水桶干着、筛子簸箕空着。
  那些年,父亲成了一年到头抬着筛子簸箕追赶阳光的人。
  父亲从田地里收工回家,大衣袋里总会装着些捡拾到的东西,有遗落在田间路旁的谷穗儿、麦穗儿,有秋夜里被风摇落在草窠里的板栗、鸡脚拐枣和山楂果,回家后鲜果类的很快就会被分光吃光,粮食类的需要晒干后储存起来慢慢消耗,一天一点积攒起来时间长了居然也有一碗半筐的能抵挡一阵饿痨痨的日子,毕竟一窝娃正在成长的小肚皮是永远填不饱的。所以我家的柴垛上、围墙瓦沟上、窗台上就会时常放着各种筛子簸箕,晒着少许的粮食或梨干片、洋芋片、南瓜片、用来做酸腌菜的青菜等。为了将筛子簸箕里的东西尽快晒干避免变质,父亲需要随时观察或计算太阳光的脚步及偏移的速度,随时端着筛子簸箕追着阳光转移阵地,上午还在东边草堆上聚集聊天的筛子们,中午可能就会被挪到围墙上站成一队,下午父亲甚至会动用木梯子,索性将它们请到柿子树上荡会儿秋千,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姐妹在下边接应了,可趁机抓点梨干片、干柿子的塞进嘴里,边干活边慢慢咀嚼香甜味道。
  后来实行土地承包到户,人们的思想和手脚一下子自主了,盘田种地的激情突然间得到了最大化的释放,智慧也自然而然的被全面开启出来,每一季的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各家各户一边谋划着自家的责任田粮食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一边亲帮亲邻帮邻地踩着节令的鼓点,用传统的精耕细作加上农药化肥等科学种植新方法,全力以赴问土地要温饱,用汗水换收获。短短几年时间,农村生活就变了模样,很多人家的粮食果蔬多得都吃不完了。
  我家也不例外,再也没出现过做饭时得用小碗量着固定舀米舀面的日子,再也不会出现生长在果乡想吃个桃梨还必须等到生产队集中分配才能实现的情况。渐渐地,父亲的筛子簸箕除了收打粮食的季节天天出场外,似乎被冷落了一些时日。只在冬季做咸菜的时候,用来晒豆豉、卤腐、大头菜,或是少许的瓜子、蚕豆、苞谷籽。
  如今父母年事已高,已不种田地很多年,搬到城里住上了小区化管理的房子,但他们勤劳、节俭、凡事亲力亲为的品质和习惯一直没有丝毫改变。阳台上那些筛子们呢,中秋节买七甸大饼吃完后收留下来两只,闲时赶龙街遇见爱不释手买回来两只,儿女们四面八方送东西过来放下几只,居然慢慢地就有了现在的规模,成就了父母虽身居闹市却能呼吸乡野重拾往昔时光的心愿。
  所以每年过年,帮父母收拾家是件非常麻烦的事,东西太多,这样那样的都舍不得丢,不知咋办?但是后来,懂得了尊重他们的习惯、选择之后,帮父母收拾家又成了件极为简单的事:基本上是将灰尘除去,把箱箱盒盒的挪个窝,或是合并一下同类项,改变一下堆放陈列的外部形状而已。
  那些年年月月陪伴着父母的筛子们,继续蹲在家里的阳台上,晒着宁静的日子,晒着陈年的往事,晒着衣食无忧的满足。
  本栏责任编辑 胡兴尚
其他文献
好的上品蛐蛐,极少在草丛里鸣叫,大都隐藏于洞穴石缝中,有窝就有安全感,安定即引吭高歌。叫声是呼唤母蛐蛐,说白了就是雄性蟋蟀找恋人时唱的情歌。但好蛐蛐很少鸣叫,且每次鸣叫间隔时间很长。蛐蛐藏身于石缝洞穴里,一是很不好逮,二是如果硬来,弄不好会伤了蛐蛐。若要捉一只全须全尾的健壮蛐蛐,一定要用巧劲,这就是“描”——月明星稀之夜,曙光熹微之晨,蛐蛐鸣叫正欢。描蛐蛐的人听实在了,蹲下用根芡草小心翼翼伸入洞穴
期刊
新中国七十岁了,  还很年轻,  高铁的前方  前程漫长。  我也是七十岁,  却白发苍苍,  晚饭后散步,  有些气喘。  可怎么老觉得,  这好日子的歌,  才刚刚开口唱;  这新时代的福,  才刚刚开始享。  昆明好在啊!  和小的时候相比,  房子越住越大,  车子越坐越宽;  穿要讲究款式,  吃要追求营养!  世界很大,  我也去看看,  一个不留神,  就走遍五大洲四大洋。  可我转
期刊
四时皆春花常伴,日新月异城常新  三千年滇池文明从未停止绽放  从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走到今天  春城昆明已崛起在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国际商业和政治的舞台上现身  面向南亚东南亚打开门户  曾是偏远的边陲末梢,如今  又被一帶一路的时代大潮  推到了国际国内交汇点的前沿  伟烈丰功,需费尽移山心力——  我们北逐山水南延新城  引水牛栏江平地造飞瀑  地下,隆隆盾构开辟新的大道  从东到西从南到
期刊
1  打开手机上的万年历,时间告诉我,今天是2020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  南方的天气似乎并不怎么遵循节令,中午吃饭时,还是有些热。不过,到了傍晚,客厅里凉意阵阵,我赶紧从衣柜里翻出一件带有薄绒的圆领卫衣套了起来。大概是双十一的缘故,我前些日子在网上买的“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还未收到。我迫不及待地等着它,等着用它来制服喉咙深处和胸腔里的那只该死的“咳嗽虫”。  公司附近有个
期刊
一  一天清晨,刘勇先用卷纸,接着用湿厕纸拭净屁股,拉上内裤和睡裤,从马桶上站起,挤出 3滴洗手液,洗净双手,擦干,发现自己被反锁在了卫生间里。  他用右手往下压门把手,往怀里拽,这个动作他重复过上万次,每一次,“咔哒”一声,门应声而开,他像个没有血气的幽灵,飘出卫生间,飘进空无一人的客厅。这一次,门不听话了。他又试了一次,门依然紧闭。他吃惊地盯住门,盯住门把手。被铝合金分成 6格的毛玻璃,银光闪
期刊
1  人在世最大的幸福感应该是那四个字的表述——安居乐业。为此,我搜了“安居乐业”这个词组的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写到——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  2  我是1984年的秋天进入昆明城的,上大学。四年后,1988年大学毕业后我留在昆明工作。其后,人生之旅便是顺其自然地恋爱结婚生育。  工作十年后的1998年,我从内心里开始认同昆明是“我的城”,因为在这个城里我有了一个配套房,一个居所
期刊
1  老书记披着大衣,双手背在身后,踩着薄霜,咔嚓咔嚓走进小露家。大白哦啾哦啾叫着迎了上去,排开翅膀,抻长脖子,脑袋潜伏着,像挺着根长枪,挡在老书记面前。这场面,小露上礼拜还在作文里写过。作文的题目叫《我家的大白》,她形容大白是位威猛的将军。将军这天早上吃了大亏,老书记一矮身,长脖子就被他捏在了手上。老书记拎着它,走到院子里,咳嗽几声。  奶奶正在上香,知道是老书记来了,把香插上神龛,连揖都顾不上
期刊
应邀参加“我们的脱贫故事”主题采风活动,我被分配到寻甸小组。出发的那天,昆明城区下起了雨。对于久旱的昆明而言,这雨带给人们的心境却是灿烂而明丽的。我承认我是带着一种近乎于爽爽朗朗的心情踏上去寻甸的旅途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收集故事的活动总是那么激动人心,一路上,我都在跟来自于市文联的作家段爱松愉快的交谈,时不时还开开玩笑,我们浑身轻松的模样,更像两个在城里挣到了工钱的农民工,踏实而自在地进行着一次
期刊
翠湖  早上,出连云宾馆,进斜对面的一条小街,买了一个从皮到馅都不及大理的饵块,转身回到通向翠湖的大道,边走边吃边看街景。晚间同《滇池》杂志社的张庆国、李小松先生吃罢饭出来,李先生说翠湖和圆通寺离这里很近,并指明了方向。翠湖和圆通寺在宾馆的左右侧,绿荫里下一段斜坡,便是翠湖。昆明是座阳光和鲜花绚烂的城市,九月底,翠湖的荷花还在开放,晨练者如初秋的落叶一样遍布湖岸。走到一棵苍郁的古滇合欢下,站在树下
期刊
1  西山睡美人躺在浩大滇池的眠床之上。云气鼓荡,山势谲异,烟水迷茫。远处烟火似城,雨村如梦,山色荡虹影,灯火入荒烟,滇池真如海,神在云水间。  这是云南雨季到来的雨,密集迅猛,植物疯长。特别是巨大的热带植物,张扬着它们奇怪的枝叶。但又似乎有江南的雨韵,不过那种暮色到来的凉寂却又是高原特有的。  我被草海大坝的壮观和宽阔镇住了,这相当于一个2.4公里的广场,石板铺路,路灯像莲花瓣,也像海鸥的翅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