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资金量大、时效性强、专业性高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部门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上缺乏精细化管理,有的部门在项目支出预算的执行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使项目支出在整个部门预算管理存在资金占用比重大却难于管理的现象。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工作实践,从项目支出预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项目支出含义;存在的问题;具体策略
一、项目支出的含义
部门支出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支出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部门为完成其特定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等支出。
项目支出预算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一是专项性,项目支出预算是具有特定目标,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二编制的经费支出预算,针对不同目标或任务应分别设立项目;二是独立性,每个项目支出预算应有其支出的明确范围,项目之间支出不能交叉,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之间也不能交叉;三是完整性,项目支出预算应完整体现为完成特定目标或任务所开支的全部支出内容,避免将为一个目标或者任务而发生的支出拆解分散到多个项目支出中去。
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0年中央部门预算改革后,财政部门便将项目支出从支出中划分出来,逐步确立了一套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体系。项目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几年的预算管理工作中,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缺乏统筹安排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往往出现对项目事前疏于规划、编制的内容不全面、依据的政策和数据不准确等问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项目支出的申请部门与执行部门存在交叉现象,往往存在着主管部门是财政拨款的行政单位,替所属事业单位申请项目支出预算的情况。申请下来的预算经费由财政部门拨款给行政单位,在执行时再由行政单位拨付给所属事业单位。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本着实报实销的原则,将用于该项目支出的原始凭据存放在主管部门的财务账目中。但是,也有一部分事业单位还是存在着以拨代支的支付形式。
2.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中还存在计划与执行脱节的问题
(1)项目用款计划的制定简单粗略,用款计划仅仅简单的划分为按月平均分配。看似保证了单位每月的用款需求,但是造成了国家大量财政资金的长期闲置,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项目用款计划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目前还是存在业务部门和人员缺乏预算管理意识,对于项目支出预算资金的安排仅是大面上的大概其,具体项目的时间安排和资金使用安排粗放型管理,做的不够细。
(3)具体项目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预算毕竟是一项预先计划的工作,具有前瞻性,同样具有多变的特性。再周密的预算也会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发生变更的情况,这就需要项目的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保持信息的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要预算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而怎么执行,何时执行就是项目业务单位的事情了,两个部门之间缺乏基本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比如具体项目在执行时变更了活动安排,某些重大活动延后,而财务人员并不知晓,该活动的资金仍旧按原计划由财政部门拨付到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中,活动延后了自然资金就闲置下来,造成了项目支出的执行进度与请款额度严重不匹配的想象出现。
3.项目支出的绩效管理有待强化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观念不强,没有把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的思想观念,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使用效果不强,性价比不高。
(1)行政事业单位对绩效目标的论证审核不够充分,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力度有待加大。比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执行完毕后,仅仅是出篇报告应付绩效评审了事;有些单位只是挑选出单位内部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缺乏公信力。
(2)缺乏相对统一完善的评审标准和评审机构。在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指标中有部分指标可以通过数量来评价,比如产出指标,效益指标等。但是有些指标就无法通过实实在在的数字来反映项目支出工作的完成效果,比如服务对象满意程度指标,谁来划定服务对象的范围,谁来划定评审机构,各个单位部门之间就存在着千差万别。
(3)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力度有待加强。项目支出如何进行成果的转化,如何转化为具有社会效益、实际利用价值的知识技术成果,也是今后项目支出绩效考核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4.项目支出预算执行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项目实施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使内部监督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主要来自于各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大部分单位将该机构的职责设在财务部门。由于受到组织机构、人事结构的限制,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财务处的同志去审计局级业务部门的项目支出执行情况,难以展开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工作。
三、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1.加强机构治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从组织结构上明确部门负责人与项目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构建科学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项目决策与实施、项目实施与项目验收等关键岗位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项目申请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编制相关预算方案,提交党组进行决策。特别是基建项目支出,应当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进行监理,保证施工的质量,并聘请审计专业机构对结算进行审计等。我单位2014年成立了财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财务的会领导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对涉及财务的一系列工作进行集体讨论和通报,修改了原有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报销制度,从源头上抓起,加强机构治理,健全管理机制。 2.强化预算执行中的精细化管理
建立项目实施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可以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重要、紧急的项目支出情况可作为不定期报告进行沟通和协调。加强沟通,完善机制,使项目支出预算的执行在动态中寻求平衡点,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和资金闲置。我单位在预算执行中重视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不断与相关部室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分配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时充分考虑业务部门的活动安排和资金需求。
3.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考核管理
对于项目支出的管理和执行,还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组建一个或者几个具有公信力的评审机构。明确各个项目使用部门的责任,确定项目预算考核的目标,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对项目进行回顾评价。组成业务部门、考核部门以及复评部门三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组织机构模式,切实设立预算支出责任的追究机制,以增强项目实施部门及责任人的预算意识,强化预算支出责任意识,从主观和客观手段上,从体制和机制上,维护预算严肃性,全面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考核管理水平。
4.积极开发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财务智能化管理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有必要开发专门用于项目管理的财务管理软件,不仅在财务部门内部使用,更应向项目实施部门推广使用,业务部门在项目实施的进程中可以第一时间将变更的信息发布在该平台上,财务部门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相应的调整。实现资源共享,让财务部门和实施部门从繁复的项目文本档案中解脱出来的同时,还为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搭建了平台。
5.推进项目预算公开,加强预算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监督管理组织机构,由分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担任预算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切实有效对项目支出预算进行监督管理。目前,全国98个中央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预算的公开工作,逐步推进预算的公开化,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接受舆论的监督,是提高预算规范性的必然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应当建立项目支出预算公开制度,并可逐步将项目支出预算以公示的方式在单位内部公开。
四、结束语
总之,《预算法》的修订实施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优化项目的预算支出结构,促进健全预算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项目支出管理,切实有效的使用好每一分财政资金。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编.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3年
[2]新华社总经理室.经营管理业务.2013年第9期
【关键词】项目支出含义;存在的问题;具体策略
一、项目支出的含义
部门支出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支出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部门为完成其特定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等支出。
项目支出预算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一是专项性,项目支出预算是具有特定目标,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二编制的经费支出预算,针对不同目标或任务应分别设立项目;二是独立性,每个项目支出预算应有其支出的明确范围,项目之间支出不能交叉,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之间也不能交叉;三是完整性,项目支出预算应完整体现为完成特定目标或任务所开支的全部支出内容,避免将为一个目标或者任务而发生的支出拆解分散到多个项目支出中去。
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0年中央部门预算改革后,财政部门便将项目支出从支出中划分出来,逐步确立了一套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体系。项目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几年的预算管理工作中,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缺乏统筹安排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往往出现对项目事前疏于规划、编制的内容不全面、依据的政策和数据不准确等问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项目支出的申请部门与执行部门存在交叉现象,往往存在着主管部门是财政拨款的行政单位,替所属事业单位申请项目支出预算的情况。申请下来的预算经费由财政部门拨款给行政单位,在执行时再由行政单位拨付给所属事业单位。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本着实报实销的原则,将用于该项目支出的原始凭据存放在主管部门的财务账目中。但是,也有一部分事业单位还是存在着以拨代支的支付形式。
2.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中还存在计划与执行脱节的问题
(1)项目用款计划的制定简单粗略,用款计划仅仅简单的划分为按月平均分配。看似保证了单位每月的用款需求,但是造成了国家大量财政资金的长期闲置,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项目用款计划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目前还是存在业务部门和人员缺乏预算管理意识,对于项目支出预算资金的安排仅是大面上的大概其,具体项目的时间安排和资金使用安排粗放型管理,做的不够细。
(3)具体项目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预算毕竟是一项预先计划的工作,具有前瞻性,同样具有多变的特性。再周密的预算也会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发生变更的情况,这就需要项目的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保持信息的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要预算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而怎么执行,何时执行就是项目业务单位的事情了,两个部门之间缺乏基本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比如具体项目在执行时变更了活动安排,某些重大活动延后,而财务人员并不知晓,该活动的资金仍旧按原计划由财政部门拨付到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中,活动延后了自然资金就闲置下来,造成了项目支出的执行进度与请款额度严重不匹配的想象出现。
3.项目支出的绩效管理有待强化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观念不强,没有把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的思想观念,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使用效果不强,性价比不高。
(1)行政事业单位对绩效目标的论证审核不够充分,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力度有待加大。比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执行完毕后,仅仅是出篇报告应付绩效评审了事;有些单位只是挑选出单位内部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缺乏公信力。
(2)缺乏相对统一完善的评审标准和评审机构。在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指标中有部分指标可以通过数量来评价,比如产出指标,效益指标等。但是有些指标就无法通过实实在在的数字来反映项目支出工作的完成效果,比如服务对象满意程度指标,谁来划定服务对象的范围,谁来划定评审机构,各个单位部门之间就存在着千差万别。
(3)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力度有待加强。项目支出如何进行成果的转化,如何转化为具有社会效益、实际利用价值的知识技术成果,也是今后项目支出绩效考核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4.项目支出预算执行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项目实施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使内部监督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主要来自于各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大部分单位将该机构的职责设在财务部门。由于受到组织机构、人事结构的限制,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财务处的同志去审计局级业务部门的项目支出执行情况,难以展开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工作。
三、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1.加强机构治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从组织结构上明确部门负责人与项目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构建科学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项目决策与实施、项目实施与项目验收等关键岗位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项目申请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编制相关预算方案,提交党组进行决策。特别是基建项目支出,应当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进行监理,保证施工的质量,并聘请审计专业机构对结算进行审计等。我单位2014年成立了财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财务的会领导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对涉及财务的一系列工作进行集体讨论和通报,修改了原有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报销制度,从源头上抓起,加强机构治理,健全管理机制。 2.强化预算执行中的精细化管理
建立项目实施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可以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重要、紧急的项目支出情况可作为不定期报告进行沟通和协调。加强沟通,完善机制,使项目支出预算的执行在动态中寻求平衡点,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和资金闲置。我单位在预算执行中重视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不断与相关部室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分配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时充分考虑业务部门的活动安排和资金需求。
3.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考核管理
对于项目支出的管理和执行,还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组建一个或者几个具有公信力的评审机构。明确各个项目使用部门的责任,确定项目预算考核的目标,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对项目进行回顾评价。组成业务部门、考核部门以及复评部门三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组织机构模式,切实设立预算支出责任的追究机制,以增强项目实施部门及责任人的预算意识,强化预算支出责任意识,从主观和客观手段上,从体制和机制上,维护预算严肃性,全面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考核管理水平。
4.积极开发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财务智能化管理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有必要开发专门用于项目管理的财务管理软件,不仅在财务部门内部使用,更应向项目实施部门推广使用,业务部门在项目实施的进程中可以第一时间将变更的信息发布在该平台上,财务部门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相应的调整。实现资源共享,让财务部门和实施部门从繁复的项目文本档案中解脱出来的同时,还为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搭建了平台。
5.推进项目预算公开,加强预算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监督管理组织机构,由分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担任预算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切实有效对项目支出预算进行监督管理。目前,全国98个中央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预算的公开工作,逐步推进预算的公开化,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接受舆论的监督,是提高预算规范性的必然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应当建立项目支出预算公开制度,并可逐步将项目支出预算以公示的方式在单位内部公开。
四、结束语
总之,《预算法》的修订实施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优化项目的预算支出结构,促进健全预算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项目支出管理,切实有效的使用好每一分财政资金。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编.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3年
[2]新华社总经理室.经营管理业务.201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