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4月25日)
尊敬的李副省长、高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省政府的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06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全面部署200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做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200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我省有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学校44所。其中,本科院校16所,专科学校28所。有毕业生近6.9万人,与2005年相比增加近2万人,增幅38.8%,高于全国增幅近17个百分点。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口径统计,2006年年终就业率为87.2%,其中研究生3142人,就业率93.3%;本科生29037人,就业率90.8%;专科生31387人,就业率83.3%。全省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人数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加12983人,就业率高于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较好地完成了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部门以及各高校同志们的辛苦努力,200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效地保持了“三个稳定”:一是保持了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60%以上,年终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二是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稳定增长。200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比上年增加7085人,年终就业人数比上年增加了12983人。三是保持了毕业生心态稳定,毕业生离校前后校园秩序良好,为校园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总结200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去年2月15日高峰副省长主持召开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会,3月1日又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高峰副省长在会上就如何做好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积极主动地从各自工作职能出发,出台并完善了一系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各州市党委、政府在就业工作机构、职能、经费和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各高校进一步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到就业工作上来,建立了学校内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我省经过广泛调研,于2006年6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在高校毕业生户口转迁、人事代理、工资定级、助学贷款偿还、税费减免、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公务员录用以及升学考试等诸多方面,对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给予特殊优惠,同时还对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实施毕业生到农村、城市社区服务计划等项目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加大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力度。2006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三支一扶”计划和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特设岗位计划等大学生下基层就业服务项目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全省高校国家项目和地方项目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有5000多人,比2005年增加近4000人,增幅80%。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毕业生人力资源的作用
积极推进“多位一体”的就业市场运作模式,努力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互联互通,做到大、中、小型就业招聘会相结合,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招聘会相结合,校内市场与校外市场招聘会相结合。2006年,我省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相互配合共举办了20多场大中型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校园市场则更加灵活多样,既有常设市场,也有规模市场,多方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要。据统计,各学校共为用人单位举办了分专业类型或综合学科类中小型招聘会600多场。与此同时,全省无形市场快速发展,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于去年建成投入运行,全省93%以上的高校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到去年底我省已基本实现省级、高校与国家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互联互通。
(四)强化了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一是进行毕业生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06年我们组织了一批具有创业实践经验,在我省经济建设中取得较大成绩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走进高校与大学生面对面沟通,用企业家们创业的成功经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激情。
二是重视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许多高校从密切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思想动态入手,引导毕业生结合自身条件,正确分析和把握就业形势,正确评价自己,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思想。
三是各高校通过建立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经常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绝大部分高校都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大纲,并给予学分、学时。一些高校还在大一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了就业指导。
(五)强化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导向作用
一是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核心指标,对明显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减少招生或暂停招生。
二是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措施。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推进“就业实习计划”,让毕业生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培养职业素养,提高工作能力,深化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广泛合作和良性互动。云南大学、云南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将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基地、就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探索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长效机制上取得了成效。
(六)实行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管理,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开展
去年年初教育厅与各高校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要求学校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将毕业生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合力,按省教育厅机关处室职能,何天淳厅长与厅机关九个职能处室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书,将高校就业情况作为教学质量评估、干部考核任命的重要指标,作为制定招生计划、学科专业调整的重要依据。为认真督促检查各校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去年11月,省教育厅对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促进了各校就业工作的经验交流,发现和整改了就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利地推进了全省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又存在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力度不断加大。今年我们在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实施三个“计划”和一个“工程”使毕业生就业岗位增加近8000人。三个计划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国家项目和云南省项目,以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计划。一个工程即: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
二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机遇,全省经济社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是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普遍加强。
四是高校毕业生是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是最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优势群体。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2007年我省有普通计划招收的高校毕业生近7.4万人左右,比2006年列入就业方案的毕业生人数增加近1.1万人,增幅达14.8%,而云南受区位优势的影响,总体来说经济社会发展还较为落后,能够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不足。
二是长期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因素尚未根除,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量毕业生涌向省会城市竞争有限的岗位,广大基层仍面临人才匮乏而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局面。
三是社会就业观念滞后于就业形势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近年来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虽然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受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业观念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就业期望值较高,不愿到基层就业和灵活就业,“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在短期内尚难扭转。
此外,我省还面临着经济落后、财政困难、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异大、山区分布广,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有限等困难。受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与发达省区相比,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出不去”、“下不去”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三、当前和下一阶段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和措施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7年我们确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积极推动毕业生充分、广泛就业,保持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争取实现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明显增加。
现在距毕业生离校还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一定要对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有清醒的认识,要抓住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就业工作。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要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基层就业。基层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大舞台,是毕业生就业的大空间。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和我省出台的《实施意见》精神,做好面向基层就业这篇大文章。各高校要进一步采取有利措施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走自主创业和基层就业之路。
二是突出重点,狠抓难点。在保证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的同时,不断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对不同情况学校提出不同标准,分层次推进。
三是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要建立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制度,包括:在培养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实践技能等方面更加突出针对性;在求职过程中,给予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对离校时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待就业登记和提供其他就业援助等优惠政策服务。
四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就业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高校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毕业生提供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走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调集精兵强将,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周到细致、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另一方面要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针对大学生特点,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就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认识到基层岗位是毕业生健康成长、锻炼成才的沃土,更是青年人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广阔天地。通过创业教育,包括邀请创业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说法、传授经验,了解国家创业政策,培养毕业生创业技能等方式,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五是完善就业督察和评估制度。开展就业工作督察和评估是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工作体系,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无论是当前和今后,我们都要重视就业工作的督察和评估。今年我们将继续与高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各高校就业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察和评估,以促进各高校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瞄准社会需求,盯紧市场变化,利用就业反馈,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专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省教育厅将继续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从宏观上严格控制布点过多的专业,并研究制定结构调整的宏观指导性意见。各学校要积极配合,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坚持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硬性挂钩,对整体就业率低于全省同层次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的学校和专业,控制招生,减少招生规模。
七是进一步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对少数几所未建网的新建院校要在今年年底前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站,并与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已经建立网络的,要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网站建设质量,不断丰富网络内容、提高网络层次、扩充网络功能,形成信息互通、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力争使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成为毕业生就业市场配置的主渠道,从而逐步改变目前就业信息不对称,求职招聘成本高的情况。
八是开展“就业全面服务年”活动,把各项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按照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求,2007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要大力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就业工作的理念,满腔热情、精心周到地为毕业生提供各项就业服务。
九是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宣传和引导,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媒体和舆论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高校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凡是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事情要多宣传、多鼓励、多支持。重点宣传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行业工作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对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个案情况少渲染、不炒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几十万大学生,也关系到数百万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同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使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迅速转变为人才资本,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促进我省的“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实现云南经济社会既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继续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再接再厉,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开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 张惟祎◇
尊敬的李副省长、高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省政府的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06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全面部署2007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做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200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我省有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学校44所。其中,本科院校16所,专科学校28所。有毕业生近6.9万人,与2005年相比增加近2万人,增幅38.8%,高于全国增幅近17个百分点。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口径统计,2006年年终就业率为87.2%,其中研究生3142人,就业率93.3%;本科生29037人,就业率90.8%;专科生31387人,就业率83.3%。全省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人数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加12983人,就业率高于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较好地完成了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部门以及各高校同志们的辛苦努力,200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效地保持了“三个稳定”:一是保持了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60%以上,年终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二是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稳定增长。200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比上年增加7085人,年终就业人数比上年增加了12983人。三是保持了毕业生心态稳定,毕业生离校前后校园秩序良好,为校园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总结200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去年2月15日高峰副省长主持召开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会,3月1日又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高峰副省长在会上就如何做好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积极主动地从各自工作职能出发,出台并完善了一系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各州市党委、政府在就业工作机构、职能、经费和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各高校进一步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到就业工作上来,建立了学校内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我省经过广泛调研,于2006年6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在高校毕业生户口转迁、人事代理、工资定级、助学贷款偿还、税费减免、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公务员录用以及升学考试等诸多方面,对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给予特殊优惠,同时还对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实施毕业生到农村、城市社区服务计划等项目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加大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力度。2006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三支一扶”计划和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特设岗位计划等大学生下基层就业服务项目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全省高校国家项目和地方项目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有5000多人,比2005年增加近4000人,增幅80%。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毕业生人力资源的作用
积极推进“多位一体”的就业市场运作模式,努力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互联互通,做到大、中、小型就业招聘会相结合,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招聘会相结合,校内市场与校外市场招聘会相结合。2006年,我省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相互配合共举办了20多场大中型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校园市场则更加灵活多样,既有常设市场,也有规模市场,多方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要。据统计,各学校共为用人单位举办了分专业类型或综合学科类中小型招聘会600多场。与此同时,全省无形市场快速发展,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于去年建成投入运行,全省93%以上的高校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到去年底我省已基本实现省级、高校与国家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互联互通。
(四)强化了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一是进行毕业生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06年我们组织了一批具有创业实践经验,在我省经济建设中取得较大成绩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走进高校与大学生面对面沟通,用企业家们创业的成功经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激情。
二是重视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许多高校从密切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思想动态入手,引导毕业生结合自身条件,正确分析和把握就业形势,正确评价自己,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思想。
三是各高校通过建立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经常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绝大部分高校都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大纲,并给予学分、学时。一些高校还在大一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了就业指导。
(五)强化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导向作用
一是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核心指标,对明显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减少招生或暂停招生。
二是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措施。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推进“就业实习计划”,让毕业生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培养职业素养,提高工作能力,深化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广泛合作和良性互动。云南大学、云南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将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基地、就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探索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长效机制上取得了成效。
(六)实行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管理,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开展
去年年初教育厅与各高校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要求学校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将毕业生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合力,按省教育厅机关处室职能,何天淳厅长与厅机关九个职能处室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书,将高校就业情况作为教学质量评估、干部考核任命的重要指标,作为制定招生计划、学科专业调整的重要依据。为认真督促检查各校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去年11月,省教育厅对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促进了各校就业工作的经验交流,发现和整改了就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利地推进了全省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又存在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力度不断加大。今年我们在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实施三个“计划”和一个“工程”使毕业生就业岗位增加近8000人。三个计划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国家项目和云南省项目,以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计划。一个工程即: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
二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机遇,全省经济社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是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普遍加强。
四是高校毕业生是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是最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优势群体。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2007年我省有普通计划招收的高校毕业生近7.4万人左右,比2006年列入就业方案的毕业生人数增加近1.1万人,增幅达14.8%,而云南受区位优势的影响,总体来说经济社会发展还较为落后,能够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不足。
二是长期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因素尚未根除,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量毕业生涌向省会城市竞争有限的岗位,广大基层仍面临人才匮乏而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局面。
三是社会就业观念滞后于就业形势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近年来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虽然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受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业观念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就业期望值较高,不愿到基层就业和灵活就业,“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在短期内尚难扭转。
此外,我省还面临着经济落后、财政困难、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异大、山区分布广,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有限等困难。受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与发达省区相比,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出不去”、“下不去”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三、当前和下一阶段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和措施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7年我们确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积极推动毕业生充分、广泛就业,保持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争取实现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明显增加。
现在距毕业生离校还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一定要对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有清醒的认识,要抓住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就业工作。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要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基层就业。基层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大舞台,是毕业生就业的大空间。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和我省出台的《实施意见》精神,做好面向基层就业这篇大文章。各高校要进一步采取有利措施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走自主创业和基层就业之路。
二是突出重点,狠抓难点。在保证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的同时,不断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对不同情况学校提出不同标准,分层次推进。
三是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要建立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制度,包括:在培养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实践技能等方面更加突出针对性;在求职过程中,给予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对离校时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开展待就业登记和提供其他就业援助等优惠政策服务。
四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就业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高校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毕业生提供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走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调集精兵强将,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周到细致、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另一方面要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针对大学生特点,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就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认识到基层岗位是毕业生健康成长、锻炼成才的沃土,更是青年人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广阔天地。通过创业教育,包括邀请创业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说法、传授经验,了解国家创业政策,培养毕业生创业技能等方式,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五是完善就业督察和评估制度。开展就业工作督察和评估是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工作体系,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无论是当前和今后,我们都要重视就业工作的督察和评估。今年我们将继续与高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各高校就业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察和评估,以促进各高校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瞄准社会需求,盯紧市场变化,利用就业反馈,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专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省教育厅将继续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从宏观上严格控制布点过多的专业,并研究制定结构调整的宏观指导性意见。各学校要积极配合,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坚持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硬性挂钩,对整体就业率低于全省同层次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的学校和专业,控制招生,减少招生规模。
七是进一步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对少数几所未建网的新建院校要在今年年底前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站,并与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已经建立网络的,要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网站建设质量,不断丰富网络内容、提高网络层次、扩充网络功能,形成信息互通、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力争使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成为毕业生就业市场配置的主渠道,从而逐步改变目前就业信息不对称,求职招聘成本高的情况。
八是开展“就业全面服务年”活动,把各项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按照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求,2007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要大力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就业工作的理念,满腔热情、精心周到地为毕业生提供各项就业服务。
九是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宣传和引导,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媒体和舆论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高校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凡是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事情要多宣传、多鼓励、多支持。重点宣传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行业工作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对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个案情况少渲染、不炒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几十万大学生,也关系到数百万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同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使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迅速转变为人才资本,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促进我省的“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实现云南经济社会既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继续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再接再厉,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开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 张惟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