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夏天于我而言,是告别与相逢的矛盾交织点,那会儿人人的见面会话基本用语便是:“你去哪儿读”或“留下来吗”,字里行间充满了各奔东西的味道。
大家都在期待高中崭新的开始,但更多的是对初中的留恋与感伤。那阵子,老师的唠叨与日俱增,仿佛唠叨多了,我们的分数也随着多了。不过我们都清醒地知道:离中考不远了,要毕业了。每次数学老师发下一张张练习卷,筠都会无奈地把它收入抽屉,用轻叹的声音说:“最讨厌数学了,中考怎么办呢?”然后用练习册盖住原本在看的娱乐杂志,啃着笔开始做题。我每每望着她书写时孤单的神情,就想起那位80后名家的话:“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在不经意间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多么矫情啊,今日我再想起这句话就是这样的感觉,而那时,我却常常将它如金科玉律般铭记于心。
所谓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大抵就是这样了,曾经喜欢的不喜欢的肯定的反抗的,都在强大的时间面前成为浮云,不再因此被撼动或是有丝毫感触。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变了,就回不去了。
我仍然记得初三那阵子我们与黑夜相伴的许多个晚上,彦给我抽背历史,我给她抽背政治,乐此不疲地折腾到半夜。其间讲了两句知心话——
“你真的要去S城念书吗?”
“没办法啊,我爸安排好了。”
到最后她真的去了,还是上了最好的一中。她走得很突然,连中考都没来,让我措手不及地捧着她留在我那儿的政治书,一个人发呆。书的扉页上,留着她写的一行字:“记住我,记住时光和爱。”一切仿佛昨天。
大砣是我初中时代最要好的朋友,初三时我俩成了同桌。虽说之前一起在一个班相处学习了两年,但我与她,可以说是不熟。大砣坐到我的左侧,全身上下都洋溢着温暖的气息。她大方地朝我笑着:“很高兴与你同桌。”我也回了她一个真诚的笑容。之后我俩火速玩到了一起,像双胞胎般,一起吃饭、复习、回家。
周日通常没有课,我便会到她家去复习。我们到卧房里把门一关,便迫不及待地坐在地上吃东西。此时大砣便会拿出MP4来,塞我一支耳机同我一起听音乐或看电影。耳机里一段段悲伤的歌声像潮水扑岸一般淹没言语。偶尔一起去春园公园山顶上玩,我用炭笔给不远处的行人画速写,她则边听歌边看着我画,偶尔口中哼唱几句。
这些场景像极了岩井俊二电影里那些平铺直叙的镜头。我还记得我们一同分享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内容很俗套,剧情也很简单,却成为了至今我与大砣都大爱的影片。我曾问过她:“你觉得我俩像不像花与爱丽丝?”她则一脸兴奋地回一句:“那你是花还是爱丽丝呢?”这个答案我一直没有说出来,因为我在那之后和她吵架了。两个人上课时完全不沟通,拼命视对方为空气。而我则完全把身子扭过来听课,一下课就跑去跟别人聊天。年少时的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又固执,为了小小的自尊心而弄得好像什么都不重要。总之,我俩一直没讲话,毕业了以后也再没联系。
两年之后我偶尔听昔日同窗好友谈及她,才知道,她毕业那会儿常因为我不理她而一个人躲着哭。我听后心里满满的都是后悔。后来,我几次去她所在的中学,却每每在远远看到她之后把自己躲起来。我骂自己没用,但终究只剩自嘲:“不再拥有,才懂得了珍惜。”
但至今仍然相信,那时遇到他们,是一道道照进我生命里的光线。我想跟他们说,无论是朝夕相处的日子,还是各奔东西的日子,我都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为自己曾是你们的朋友而骄傲……(指导老师:杨德清)
编辑/梁宇清
大家都在期待高中崭新的开始,但更多的是对初中的留恋与感伤。那阵子,老师的唠叨与日俱增,仿佛唠叨多了,我们的分数也随着多了。不过我们都清醒地知道:离中考不远了,要毕业了。每次数学老师发下一张张练习卷,筠都会无奈地把它收入抽屉,用轻叹的声音说:“最讨厌数学了,中考怎么办呢?”然后用练习册盖住原本在看的娱乐杂志,啃着笔开始做题。我每每望着她书写时孤单的神情,就想起那位80后名家的话:“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在不经意间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多么矫情啊,今日我再想起这句话就是这样的感觉,而那时,我却常常将它如金科玉律般铭记于心。
所谓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大抵就是这样了,曾经喜欢的不喜欢的肯定的反抗的,都在强大的时间面前成为浮云,不再因此被撼动或是有丝毫感触。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变了,就回不去了。
我仍然记得初三那阵子我们与黑夜相伴的许多个晚上,彦给我抽背历史,我给她抽背政治,乐此不疲地折腾到半夜。其间讲了两句知心话——
“你真的要去S城念书吗?”
“没办法啊,我爸安排好了。”
到最后她真的去了,还是上了最好的一中。她走得很突然,连中考都没来,让我措手不及地捧着她留在我那儿的政治书,一个人发呆。书的扉页上,留着她写的一行字:“记住我,记住时光和爱。”一切仿佛昨天。
大砣是我初中时代最要好的朋友,初三时我俩成了同桌。虽说之前一起在一个班相处学习了两年,但我与她,可以说是不熟。大砣坐到我的左侧,全身上下都洋溢着温暖的气息。她大方地朝我笑着:“很高兴与你同桌。”我也回了她一个真诚的笑容。之后我俩火速玩到了一起,像双胞胎般,一起吃饭、复习、回家。
周日通常没有课,我便会到她家去复习。我们到卧房里把门一关,便迫不及待地坐在地上吃东西。此时大砣便会拿出MP4来,塞我一支耳机同我一起听音乐或看电影。耳机里一段段悲伤的歌声像潮水扑岸一般淹没言语。偶尔一起去春园公园山顶上玩,我用炭笔给不远处的行人画速写,她则边听歌边看着我画,偶尔口中哼唱几句。
这些场景像极了岩井俊二电影里那些平铺直叙的镜头。我还记得我们一同分享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内容很俗套,剧情也很简单,却成为了至今我与大砣都大爱的影片。我曾问过她:“你觉得我俩像不像花与爱丽丝?”她则一脸兴奋地回一句:“那你是花还是爱丽丝呢?”这个答案我一直没有说出来,因为我在那之后和她吵架了。两个人上课时完全不沟通,拼命视对方为空气。而我则完全把身子扭过来听课,一下课就跑去跟别人聊天。年少时的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又固执,为了小小的自尊心而弄得好像什么都不重要。总之,我俩一直没讲话,毕业了以后也再没联系。
两年之后我偶尔听昔日同窗好友谈及她,才知道,她毕业那会儿常因为我不理她而一个人躲着哭。我听后心里满满的都是后悔。后来,我几次去她所在的中学,却每每在远远看到她之后把自己躲起来。我骂自己没用,但终究只剩自嘲:“不再拥有,才懂得了珍惜。”
但至今仍然相信,那时遇到他们,是一道道照进我生命里的光线。我想跟他们说,无论是朝夕相处的日子,还是各奔东西的日子,我都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为自己曾是你们的朋友而骄傲……(指导老师:杨德清)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