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巍山县在全省率先启动7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创建工作。通过开展示范区建设,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特色产业培植壮大,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2014年,巍山县被国务院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国家民委表彰为云南省唯一的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巍山县永建镇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星。
并蒂花开红河源
和谐繁荣多姿彩
“两朵莲花竞相开,一朵东来一朵西”。永建镇有东莲花村和西莲花村。东莲花村在红河源支流永济河东岸,村西是十几个汉族村子。汉族群众赶街都要经过东莲花村,小马车,贩卖的牲畜、汽车穿村而过。几十年来,大家相处和睦融洽,从未发生过口角和争执。过去,永济河发洪水,不论洪水冲向哪一村的田地,河两岸的村民都第一时间赶去防洪。村里村外互相帮助,共创美好生活的传统,在当地传为佳话。
东莲花村在民国初年是马帮锅头聚居地,经济繁盛一时,建盖有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的角楼有5座,古民居22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处处体现出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和谐并存、水乳交融。除却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落,东莲花村保存完好的马帮文化及遗迹,让人在感受马帮文化的同时,还能深切体会到东莲花村先民早年走南闯北,往来经商,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近年来,巍山县通过实施东莲花回族特色村、民族团结生态示范村、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东莲花村一批古建筑得到修复和保护。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伊斯兰民族风情,将古村落保护与旅游相结合,“农家乐”,“乡村旅游”正在这个古老的回村悄然兴起。
位于下西莲花村村口的杨加伟家,虽是核桃加工生意的淡季,仍有几十名来自周边村落的彝族、汉族、回族妇女在进行核桃初加工。杨加伟说,自己做核桃初加工生意已有八年多,这些工人也跟自己很多年,除农忙季节和春节休息,家里每天都有工人做工。在这里工作7年的工人介绍,老板待人热情和气,从未拖欠过工资,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不用外出打工,还能照顾家里,都愿意跟着杨老板一起做。“一户帮几户,先富帮后富,回汉彝白共致富”。据介绍,下西莲花村全年农副产品加工的利润近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近2万多元。该村以中药材、铁核桃为主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不仅富了本村回族群众,也带动了附近不少汉族、彝族群众的经济发展。
沿着平整干净的水泥路盘山而上,就来到了永建镇的彝族村落打竹村。入村道路两旁一盏盏银白的太阳能路灯与绿意盎然的核桃林和各类植物相辉映,每户彝族人家的白墙上画有展现彝族传统文化、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等优良传统的绘画。71岁的左国雄正在招呼前来就餐的客人。“原来出门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现在可好了,水泥路修好了,太阳能路灯亮起来,村容村貌整洁干净,村子就在密匝的核桃林里,环境自然清新,彝族村庄美起来,来村里玩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和家人开了农家乐,生意不错。加上种植核桃的收入,一家人一年有近20万的收入。”老人闲适中有满足。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
繁荣稳定示范区
大围埂村依托传统手工艺,发展银饰加工业;东莲花村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下西莲花村发展农副产品初加工;打竹村靠山发展优势核桃产业,改变彝乡生产生活面貌……这是巍山以永建镇为核心,创建“巍山县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2年来取得显着成效的生动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的创建,便是巍山实现民族团结和谐、经济发展,民众富裕,成为繁荣幸福地的答案所在。
自2012年启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以来,巍山县以永建镇为核心,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永建镇探索出一条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畜则畜、宜林则林的产业发展之路。以该镇的1个示范村、11个样板村为主线,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产业发展特色,实现产业富民、实事惠民、和谐安民,着力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形成了一批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典范。
通过实施“民族经济发展示范、民生改善保障示范、民族文化繁荣示范、民族教育振兴示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民族干部培养示范、民族法制建设示范、民族理论研究示范、民族工作创新示范和民族关系和谐示范”10大工程,有力地巩固和维护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巍山县也因此先后3次被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日前,巍山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共有24家,巍山县是云南省唯一一个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
当前,巍山县正着力实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培植、民生保障和素质提升等“六大工程”,将永建镇争创成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的示范样板和滇西回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典型样板。并以永建为样板和典型,示范辐射全县其他乡镇,计划用5至7年的时间把巍山创建成为云南典型、全国前列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区。
并蒂花开红河源
和谐繁荣多姿彩
“两朵莲花竞相开,一朵东来一朵西”。永建镇有东莲花村和西莲花村。东莲花村在红河源支流永济河东岸,村西是十几个汉族村子。汉族群众赶街都要经过东莲花村,小马车,贩卖的牲畜、汽车穿村而过。几十年来,大家相处和睦融洽,从未发生过口角和争执。过去,永济河发洪水,不论洪水冲向哪一村的田地,河两岸的村民都第一时间赶去防洪。村里村外互相帮助,共创美好生活的传统,在当地传为佳话。
东莲花村在民国初年是马帮锅头聚居地,经济繁盛一时,建盖有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的角楼有5座,古民居22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处处体现出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和谐并存、水乳交融。除却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落,东莲花村保存完好的马帮文化及遗迹,让人在感受马帮文化的同时,还能深切体会到东莲花村先民早年走南闯北,往来经商,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近年来,巍山县通过实施东莲花回族特色村、民族团结生态示范村、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东莲花村一批古建筑得到修复和保护。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伊斯兰民族风情,将古村落保护与旅游相结合,“农家乐”,“乡村旅游”正在这个古老的回村悄然兴起。
位于下西莲花村村口的杨加伟家,虽是核桃加工生意的淡季,仍有几十名来自周边村落的彝族、汉族、回族妇女在进行核桃初加工。杨加伟说,自己做核桃初加工生意已有八年多,这些工人也跟自己很多年,除农忙季节和春节休息,家里每天都有工人做工。在这里工作7年的工人介绍,老板待人热情和气,从未拖欠过工资,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不用外出打工,还能照顾家里,都愿意跟着杨老板一起做。“一户帮几户,先富帮后富,回汉彝白共致富”。据介绍,下西莲花村全年农副产品加工的利润近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近2万多元。该村以中药材、铁核桃为主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不仅富了本村回族群众,也带动了附近不少汉族、彝族群众的经济发展。
沿着平整干净的水泥路盘山而上,就来到了永建镇的彝族村落打竹村。入村道路两旁一盏盏银白的太阳能路灯与绿意盎然的核桃林和各类植物相辉映,每户彝族人家的白墙上画有展现彝族传统文化、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等优良传统的绘画。71岁的左国雄正在招呼前来就餐的客人。“原来出门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现在可好了,水泥路修好了,太阳能路灯亮起来,村容村貌整洁干净,村子就在密匝的核桃林里,环境自然清新,彝族村庄美起来,来村里玩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和家人开了农家乐,生意不错。加上种植核桃的收入,一家人一年有近20万的收入。”老人闲适中有满足。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
繁荣稳定示范区
大围埂村依托传统手工艺,发展银饰加工业;东莲花村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下西莲花村发展农副产品初加工;打竹村靠山发展优势核桃产业,改变彝乡生产生活面貌……这是巍山以永建镇为核心,创建“巍山县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2年来取得显着成效的生动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的创建,便是巍山实现民族团结和谐、经济发展,民众富裕,成为繁荣幸福地的答案所在。
自2012年启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以来,巍山县以永建镇为核心,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永建镇探索出一条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畜则畜、宜林则林的产业发展之路。以该镇的1个示范村、11个样板村为主线,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产业发展特色,实现产业富民、实事惠民、和谐安民,着力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形成了一批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典范。
通过实施“民族经济发展示范、民生改善保障示范、民族文化繁荣示范、民族教育振兴示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民族干部培养示范、民族法制建设示范、民族理论研究示范、民族工作创新示范和民族关系和谐示范”10大工程,有力地巩固和维护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巍山县也因此先后3次被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日前,巍山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共有24家,巍山县是云南省唯一一个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
当前,巍山县正着力实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培植、民生保障和素质提升等“六大工程”,将永建镇争创成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的示范样板和滇西回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典型样板。并以永建为样板和典型,示范辐射全县其他乡镇,计划用5至7年的时间把巍山创建成为云南典型、全国前列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