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很多维度,其中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课堂上只要教师把握好重难点,一般整堂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目标能够实现,但是数学课堂不只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目标,数学课堂中学生与同伴的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学生表达展示自己的能力等等,这些目标也是一堂好的数学课必须能够达成的。
关键词:隐性目标 合作交流 多维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那为了实现课堂中的隐性目标——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怎样的小组合作是最有效的呢?小组合作如何帮助教师实现更多的隐性目标?
一、小组合作学习给更多后进生表达展示自己的机会
通过观察其他老师的课堂,我发现了一些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利弊,在课堂上,上课教师设计了几个不同的环节,他将有难度的探索内容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针对简单的内容作为独立思考的内容,关于这位老师的设计我们先不谈,就先谈谈我看见的学生表现。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给了同学们3分钟时间,然后进行的是汇报展示,整个展示过程非常顺利,小组内的四个孩子分工明确,语言表达完整。独立思考环节,老师也给了大概3分钟,在汇报时,这位孩子明显不够自信,说话结结巴巴,语言表达不完整,整个汇报花费了较多时间,并且汇报效果不佳。接下来的几个孩子展示也如此。
很明显,几个孩子不同的展示效果完全不同,但是同一个班孩子的差异怎么会表现得这么明显,难道小组合作的每个孩子都是特别优秀吗?小组合作里就没有后进生?展示的效果完全不同追根究底应该归于学习方法不同。
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后进生,通过小组培训小组长会在合作时为每个孩子分配任务,包括后进生的任务,这样后进生就有了说话的权利,同时他也有了监督者,有另外三位组员监督他认真倾听,认真复述,这样老师就有了很多个小帮手,帮助他辅导后进生帮助他督促后进生,这样一来后进生就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了最大的关注和帮助。相反的,在独立学习独立展示时,后进生没有得到其他同伴的帮助,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由于他们的思维和同伴相比较慢,所以他们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很难独立整理出思路,更别说整理语言准备发言了,才会造成课堂中独立展示时出现那么多的障碍。在一堂课中,教师很少能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后进生,给后进生表达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少,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也不能用过多的时间用于等待后进生辅导后进生。但是小组合作这一形式便将辅导后进生监督后进生的责任交给了组内的优生,在一个小组里,组长监督后进生表述自己的想法,组长帮助后进生理解组内其他成員的想法。很明显,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帮助后进生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课堂隐性目标的实现。
二、四人小组合作有利于理清学生思路,提高表达能力
再来看看为什么小组合作时同样的时间整个教学效果却比独立学习时高很多呢?因为有了前面3分钟的小组合作,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启迪,学习的障碍被扫清思路理清楚后学生还会对等会汇报展示的内容进行分工,这样整个展示过程也很流畅高效。相反的独立学习时,缺乏同伴的启迪,学生容易困在死胡同,也没有人商量组织语言,所以导致展示时学生表达不流畅,浪费时间较多,效率下降。整个小组合作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是互相交流理清了学生的思路,在表达时更流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样看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启迪学生之间智慧,给每个孩子表达自己倾听别人的机会,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后进生,能让后进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进步,让组内其他孩子作为监督者监督和帮助后进生的学习。当然小组合作相比独立活动而言更具课堂效率,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伟大的,小组合作后整堂课更加流畅,学习障碍扫清得更加快。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为了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教师应做哪些准备
是不是只要老师抛出问题,让小组合作,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呢?问题太简单,合作的作用不大,问题太复杂,学生合作不出来,浪费时间,那么小组合作前,教师应该做哪些铺垫,才能让小组合作更加有效?
一次某老师进行了《鸡兔同笼》的公开课教学,整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块设计,大块投放学习的任务。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充满了自己的想法,对教育教学饱含热情和浪漫主义情怀。他希望学生自己去找到获取知识的道路,充分去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起相应的知识。无疑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是正确的呀!可我也发现学生开始自主探索时,一时不知道做什么,用了好长的时间去寻找,不仅独立探究不出,在教师下发小组合作的指令后,很多小组的孩子也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很明显这位老师在要求学生合作学习时,提出的要求和启示性语言太少,这样的教学很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拿到老师的问题后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学生完全没有思路就进行小组合作,这样只是在浪费时间,降低课堂的效果。教师在小组合作前应该进行适当的讲解,比如列表法中表头的制作可以加以引导,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因为表头思考过长时间耽误整节课的进程。
总的来说,首先,合作学习时,教师抛出的问题如果太大,会有很大的难度,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好对合作学习的路径进行引导。其次合作学习的问题抛出过早也不好,问题抛出过早,学生思路还不清晰,还没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给了优生很大的空间,而学中生和学困生则没有头绪或不知所措,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慢慢抛出问题,逐渐将问题缩小,聚焦到大部分学生都有思路的时候为最佳时机,此时学生基本已有思路,合作学习时可以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学习,而不是单纯的吸收别人的想法。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活动的意义不只是活动,要让学生明确活动中要有思维的要求,边思考边活动这样才会有效。
参考文献
[1]田敏. 用"数学实验"实现课堂教学的"隐性目标"[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21(003):33-35.
[2]王伟. 探析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中的隐性目标[J]. 农业网络信息, 2010(11):127-128.
关键词:隐性目标 合作交流 多维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那为了实现课堂中的隐性目标——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怎样的小组合作是最有效的呢?小组合作如何帮助教师实现更多的隐性目标?
一、小组合作学习给更多后进生表达展示自己的机会
通过观察其他老师的课堂,我发现了一些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利弊,在课堂上,上课教师设计了几个不同的环节,他将有难度的探索内容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针对简单的内容作为独立思考的内容,关于这位老师的设计我们先不谈,就先谈谈我看见的学生表现。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给了同学们3分钟时间,然后进行的是汇报展示,整个展示过程非常顺利,小组内的四个孩子分工明确,语言表达完整。独立思考环节,老师也给了大概3分钟,在汇报时,这位孩子明显不够自信,说话结结巴巴,语言表达不完整,整个汇报花费了较多时间,并且汇报效果不佳。接下来的几个孩子展示也如此。
很明显,几个孩子不同的展示效果完全不同,但是同一个班孩子的差异怎么会表现得这么明显,难道小组合作的每个孩子都是特别优秀吗?小组合作里就没有后进生?展示的效果完全不同追根究底应该归于学习方法不同。
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后进生,通过小组培训小组长会在合作时为每个孩子分配任务,包括后进生的任务,这样后进生就有了说话的权利,同时他也有了监督者,有另外三位组员监督他认真倾听,认真复述,这样老师就有了很多个小帮手,帮助他辅导后进生帮助他督促后进生,这样一来后进生就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了最大的关注和帮助。相反的,在独立学习独立展示时,后进生没有得到其他同伴的帮助,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由于他们的思维和同伴相比较慢,所以他们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很难独立整理出思路,更别说整理语言准备发言了,才会造成课堂中独立展示时出现那么多的障碍。在一堂课中,教师很少能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后进生,给后进生表达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少,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也不能用过多的时间用于等待后进生辅导后进生。但是小组合作这一形式便将辅导后进生监督后进生的责任交给了组内的优生,在一个小组里,组长监督后进生表述自己的想法,组长帮助后进生理解组内其他成員的想法。很明显,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帮助后进生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课堂隐性目标的实现。
二、四人小组合作有利于理清学生思路,提高表达能力
再来看看为什么小组合作时同样的时间整个教学效果却比独立学习时高很多呢?因为有了前面3分钟的小组合作,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启迪,学习的障碍被扫清思路理清楚后学生还会对等会汇报展示的内容进行分工,这样整个展示过程也很流畅高效。相反的独立学习时,缺乏同伴的启迪,学生容易困在死胡同,也没有人商量组织语言,所以导致展示时学生表达不流畅,浪费时间较多,效率下降。整个小组合作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是互相交流理清了学生的思路,在表达时更流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样看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启迪学生之间智慧,给每个孩子表达自己倾听别人的机会,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后进生,能让后进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进步,让组内其他孩子作为监督者监督和帮助后进生的学习。当然小组合作相比独立活动而言更具课堂效率,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伟大的,小组合作后整堂课更加流畅,学习障碍扫清得更加快。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为了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教师应做哪些准备
是不是只要老师抛出问题,让小组合作,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呢?问题太简单,合作的作用不大,问题太复杂,学生合作不出来,浪费时间,那么小组合作前,教师应该做哪些铺垫,才能让小组合作更加有效?
一次某老师进行了《鸡兔同笼》的公开课教学,整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块设计,大块投放学习的任务。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充满了自己的想法,对教育教学饱含热情和浪漫主义情怀。他希望学生自己去找到获取知识的道路,充分去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起相应的知识。无疑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是正确的呀!可我也发现学生开始自主探索时,一时不知道做什么,用了好长的时间去寻找,不仅独立探究不出,在教师下发小组合作的指令后,很多小组的孩子也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很明显这位老师在要求学生合作学习时,提出的要求和启示性语言太少,这样的教学很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拿到老师的问题后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学生完全没有思路就进行小组合作,这样只是在浪费时间,降低课堂的效果。教师在小组合作前应该进行适当的讲解,比如列表法中表头的制作可以加以引导,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因为表头思考过长时间耽误整节课的进程。
总的来说,首先,合作学习时,教师抛出的问题如果太大,会有很大的难度,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好对合作学习的路径进行引导。其次合作学习的问题抛出过早也不好,问题抛出过早,学生思路还不清晰,还没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给了优生很大的空间,而学中生和学困生则没有头绪或不知所措,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慢慢抛出问题,逐渐将问题缩小,聚焦到大部分学生都有思路的时候为最佳时机,此时学生基本已有思路,合作学习时可以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学习,而不是单纯的吸收别人的想法。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活动的意义不只是活动,要让学生明确活动中要有思维的要求,边思考边活动这样才会有效。
参考文献
[1]田敏. 用"数学实验"实现课堂教学的"隐性目标"[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21(003):33-35.
[2]王伟. 探析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中的隐性目标[J]. 农业网络信息, 2010(1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