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地球科学导论”是地质学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生必修的的通用基础课程之一,该门课程主要介绍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地质作用与过程,地质现象与产物。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最新地学发展前沿内容,同时也可让学生掌握矿物的基本物理性质,能利用简单的工具鉴定矿物和岩石标本,并能识别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矿物、三大岩类;通过“地球科学导论”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将来所要学习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对地质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地球科学导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较为传统的讲授法,而对于当前教学体系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似乎已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因此,“地球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探索尤为重要。
一、课程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概况
“地球科学导论”是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基础入门课程,课程内容强调地球的整体概念,把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以及地球外宇宙圈看成是存在有机联系的超级地球系统,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地球观,学会客观认识地球的思维方法[1-2]。
“地球科学导论”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学方式以ppt讲授为主,在学习的内容上,主要包括了地球科学概况、地球的物质组成与内部构造、地质年代、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岩石圈板块构造、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等。地球科学概况主要讲授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地球的物质组成与内部构造主要讲授地壳中的元素、矿物和岩石的概念、矿物的主要性质、三大岩类、常见矿物等;地质年代主要讲授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地质年代表等;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主要讲授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的产物、风化作用的影响等;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主要讲授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等;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主要讲授喷出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的因素与方式、变质作用的基本類型等;构造运动主要讲授构造运动在地形、地物上的表现、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地震等;岩石圈板块构造主要讲授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等;矿产资源主要讲授矿产资源的基本概念、种类、分布和前景、主要能源的形成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等;地质环境主要讲授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地质灾害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较多、学时少
“地球科学导论”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如上面所述,涉及的范围宽泛,而学时设置相对较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侧重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授,而知识体系完整性及重点性略有匮乏。
(2)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一个ppt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使学生较快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物质运动过程,难以适应学科的发展;为使学生能更好的对地球科学产生兴趣,教学模式需进行改革。
(3)课程考核模式化
目前该课程仍是以传统的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为主要考核方式,这样的方式造就了学生以考前背题为主,缺乏学生主观学习的动力,无法达到该门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探讨
1、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现状,作者提出优化教学内容的观点,并对该门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正,合理的安排学时,在对不同专业学习的内容上应有所侧重,使其教学内容与其所学专业其它的课程做到更好的衔接,本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以“少而精”为原则,最大程度上做到教学内容精细化、准确化。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种模式相混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多种模式相混合即包括了传统的讲授模式,也包括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动态模拟式教学等新兴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地质构造运动、地球圈层、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便可以充分利用动态模拟式教学方法,3D仿真的动态影像,可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不但学习了知识,还拓展了视野;在矿物、岩石的讲授过程中,便可把课堂设置在地质馆,使学生身处实物之中,激发其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主观性;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智能工具,将其有效的引入教学课堂,也是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
3、课程考核的改革
“地球科学导论”所面向的专业比较多,地质相关专业均需要学习,不同专业所侧重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所侧重。另外,考核也应侧重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可以将考核分阶段进行,例如,每完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授,便可进行一次考核,以主题汇报、撰写相关的学习体会,问题的深入探讨等形式进行,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考核所占的比例不低于60%。
结论
针对“地球科学导论”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和特点,该课程应采用精细化、准确化的教学内容,多种模式相混合的教学方法,侧重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考核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该门课程学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先富.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8(2):238-241.
[2]崔江利.关于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20(2):91-92.
第一作者简介:于胜尧,男,1981.12,博士,教授,构造地质学专业
“地球科学导论”是地质学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生必修的的通用基础课程之一,该门课程主要介绍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地质作用与过程,地质现象与产物。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最新地学发展前沿内容,同时也可让学生掌握矿物的基本物理性质,能利用简单的工具鉴定矿物和岩石标本,并能识别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矿物、三大岩类;通过“地球科学导论”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将来所要学习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对地质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地球科学导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较为传统的讲授法,而对于当前教学体系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似乎已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因此,“地球科学导论”教学模式的探索尤为重要。
一、课程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概况
“地球科学导论”是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基础入门课程,课程内容强调地球的整体概念,把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以及地球外宇宙圈看成是存在有机联系的超级地球系统,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地球观,学会客观认识地球的思维方法[1-2]。
“地球科学导论”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学方式以ppt讲授为主,在学习的内容上,主要包括了地球科学概况、地球的物质组成与内部构造、地质年代、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岩石圈板块构造、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等。地球科学概况主要讲授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地球的物质组成与内部构造主要讲授地壳中的元素、矿物和岩石的概念、矿物的主要性质、三大岩类、常见矿物等;地质年代主要讲授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地质年代表等;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主要讲授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的产物、风化作用的影响等;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主要讲授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等;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主要讲授喷出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的因素与方式、变质作用的基本類型等;构造运动主要讲授构造运动在地形、地物上的表现、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地震等;岩石圈板块构造主要讲授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等;矿产资源主要讲授矿产资源的基本概念、种类、分布和前景、主要能源的形成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等;地质环境主要讲授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地质灾害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较多、学时少
“地球科学导论”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如上面所述,涉及的范围宽泛,而学时设置相对较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侧重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授,而知识体系完整性及重点性略有匮乏。
(2)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一个ppt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使学生较快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物质运动过程,难以适应学科的发展;为使学生能更好的对地球科学产生兴趣,教学模式需进行改革。
(3)课程考核模式化
目前该课程仍是以传统的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为主要考核方式,这样的方式造就了学生以考前背题为主,缺乏学生主观学习的动力,无法达到该门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探讨
1、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现状,作者提出优化教学内容的观点,并对该门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正,合理的安排学时,在对不同专业学习的内容上应有所侧重,使其教学内容与其所学专业其它的课程做到更好的衔接,本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以“少而精”为原则,最大程度上做到教学内容精细化、准确化。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种模式相混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多种模式相混合即包括了传统的讲授模式,也包括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动态模拟式教学等新兴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地质构造运动、地球圈层、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便可以充分利用动态模拟式教学方法,3D仿真的动态影像,可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不但学习了知识,还拓展了视野;在矿物、岩石的讲授过程中,便可把课堂设置在地质馆,使学生身处实物之中,激发其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主观性;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智能工具,将其有效的引入教学课堂,也是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
3、课程考核的改革
“地球科学导论”所面向的专业比较多,地质相关专业均需要学习,不同专业所侧重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所侧重。另外,考核也应侧重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可以将考核分阶段进行,例如,每完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授,便可进行一次考核,以主题汇报、撰写相关的学习体会,问题的深入探讨等形式进行,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考核所占的比例不低于60%。
结论
针对“地球科学导论”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和特点,该课程应采用精细化、准确化的教学内容,多种模式相混合的教学方法,侧重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考核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该门课程学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先富.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8(2):238-241.
[2]崔江利.关于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20(2):91-92.
第一作者简介:于胜尧,男,1981.12,博士,教授,构造地质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