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涵盖着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德育内容并有所扩充,即包括智力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如,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因此,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调节的作用,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从数学教学观念上看,传统的教学重逻辑推理、思维训练,轻知觉体验、情感发展,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被抽象、枯燥的符号、原理、公式所代替。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结果的准确性、唯一性,注重学生对公式原理、法则的记忆和掌握,忽视了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奥妙,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实现数学教学中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必须要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知识的探讨过程中,在互动与交流中去体验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
1 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主要是指态度、价值观、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等。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过程既是他们接受、探究、处理、反馈数学信息的过程,也是他们形成、表达、传递学习数学情感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学好数学,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数学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追求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学习的地方,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拓展思维空间。教师以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着力搞好师生角色的互动与促进关系。
3 数学教学活动中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作用
数学因其学科特性所赋予的思想教学功能,对于实施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有着特殊条件和价值。数学内蕴有丰富的思想性、深刻的哲理性、奇妙的趣味性,同时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缜密的系统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学科特性,对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性格品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着不可估量的熏陶作用。
数学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思想教育的熏陶,同时它又依赖并取决于情感因素对其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始动力作用。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激活功能”。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都是靠情感因素来诱发和启动的。一旦有了良好的动机,产生了兴趣,就会把原始的诱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激励学生为达到其目标而努力行动。②内驱力。这是数学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几乎总是同解题打交道,它要求师生运用多种多样的思维策略和方法去揭示、分析、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表现了最积极的思维态度,这种思维就是内驱力的作用。它是由有机体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起的,指向一定目标的某种内在倾向。数学自身的发展、学生新知的获得,都依赖于这种内驱力的作用。③调节作用。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这就要靠人的意志、毅力等情感因素去调节。如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而失去兴趣或产生消极情绪时,就需要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培养兴趣;当学生成绩突出而产生松懈情绪或骄傲自满时,也需要通过情感因素对其调节。因此,情感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很好的动力功能和调节作用[2](P36-37)。
4 数学教学活动中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强调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3](P11-12)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敢于放手,多给时间让他们去明辨,多给疑难让他们去探讨,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另一方面,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态度、信心和意志、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的变化。教师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发展的潜力,应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1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既是显性的又是隐性的,教学活动是认知与情感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用创设情境问题、发现法、比较法将公式、定理或法则,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美,如,圆形的美、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数学对称和谐的美,告诉学生实际生活当中许多美的东西都有数学的美感在其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美。同时,数学推理论证严谨,解题方法新颖等也同样存在美感。因此,教师要善于把艺术性渗透到教学当中,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用恰当的比喻点化学生的思路,用鲜明的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用严谨的推理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讨论问题时,让他们主动参与,老师可以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4.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好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将自己对数学的探究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内驱力,要在数学课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数学教学中,创设与渲染情景气氛,使学生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使学习过程始终处于自觉地激发状态,使教学系统优化发展。例如,讲《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可以先讲著名的数学家高斯求1+2+3+…+100的故事,让学生惊奇于他的解法精妙,从而引出解法依据。即首尾等距的两项和相等。讲《函数的图像》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函数图象随各系数的变化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函数的内在规律。另外,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的不同,在课堂上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提问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使他们都能够得到认同。在作业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不同的难度,力求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轻松地学好数学。
4.3 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学习的意义和价值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地把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体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及时的鼓励和教给学生解决困难的办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每位学生都渴望成功,学生经常获得成功,就会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产生不同的成功体验,成功者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激发各自的潜能,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另外,给每一位学生制定各自的目标,以无形的期待促使他们逐步实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最终获得成功,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情感因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积极效果。教师应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充分调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情感因素,倾注师爱。师生共同创设情感交融的认知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中互相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使师生处于积极和谐的情感关系之中。
从数学教学观念上看,传统的教学重逻辑推理、思维训练,轻知觉体验、情感发展,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被抽象、枯燥的符号、原理、公式所代替。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结果的准确性、唯一性,注重学生对公式原理、法则的记忆和掌握,忽视了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奥妙,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实现数学教学中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必须要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知识的探讨过程中,在互动与交流中去体验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
1 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主要是指态度、价值观、兴趣、积极性和自信心等。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过程既是他们接受、探究、处理、反馈数学信息的过程,也是他们形成、表达、传递学习数学情感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学好数学,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数学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追求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学习的地方,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拓展思维空间。教师以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着力搞好师生角色的互动与促进关系。
3 数学教学活动中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作用
数学因其学科特性所赋予的思想教学功能,对于实施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有着特殊条件和价值。数学内蕴有丰富的思想性、深刻的哲理性、奇妙的趣味性,同时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缜密的系统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学科特性,对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性格品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着不可估量的熏陶作用。
数学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思想教育的熏陶,同时它又依赖并取决于情感因素对其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始动力作用。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激活功能”。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都是靠情感因素来诱发和启动的。一旦有了良好的动机,产生了兴趣,就会把原始的诱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激励学生为达到其目标而努力行动。②内驱力。这是数学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几乎总是同解题打交道,它要求师生运用多种多样的思维策略和方法去揭示、分析、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表现了最积极的思维态度,这种思维就是内驱力的作用。它是由有机体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起的,指向一定目标的某种内在倾向。数学自身的发展、学生新知的获得,都依赖于这种内驱力的作用。③调节作用。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这就要靠人的意志、毅力等情感因素去调节。如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而失去兴趣或产生消极情绪时,就需要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培养兴趣;当学生成绩突出而产生松懈情绪或骄傲自满时,也需要通过情感因素对其调节。因此,情感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很好的动力功能和调节作用[2](P36-37)。
4 数学教学活动中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强调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3](P11-12)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敢于放手,多给时间让他们去明辨,多给疑难让他们去探讨,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另一方面,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态度、信心和意志、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的变化。教师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发展的潜力,应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1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既是显性的又是隐性的,教学活动是认知与情感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用创设情境问题、发现法、比较法将公式、定理或法则,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美,如,圆形的美、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数学对称和谐的美,告诉学生实际生活当中许多美的东西都有数学的美感在其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美。同时,数学推理论证严谨,解题方法新颖等也同样存在美感。因此,教师要善于把艺术性渗透到教学当中,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用恰当的比喻点化学生的思路,用鲜明的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用严谨的推理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讨论问题时,让他们主动参与,老师可以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4.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好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将自己对数学的探究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内驱力,要在数学课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数学教学中,创设与渲染情景气氛,使学生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使学习过程始终处于自觉地激发状态,使教学系统优化发展。例如,讲《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可以先讲著名的数学家高斯求1+2+3+…+100的故事,让学生惊奇于他的解法精妙,从而引出解法依据。即首尾等距的两项和相等。讲《函数的图像》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函数图象随各系数的变化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函数的内在规律。另外,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的不同,在课堂上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提问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使他们都能够得到认同。在作业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不同的难度,力求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轻松地学好数学。
4.3 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学习的意义和价值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地把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体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及时的鼓励和教给学生解决困难的办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每位学生都渴望成功,学生经常获得成功,就会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产生不同的成功体验,成功者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激发各自的潜能,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另外,给每一位学生制定各自的目标,以无形的期待促使他们逐步实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最终获得成功,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情感因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积极效果。教师应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充分调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情感因素,倾注师爱。师生共同创设情感交融的认知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中互相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使师生处于积极和谐的情感关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