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 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具有自己的语言, 以及一套意义确切而且恒久不变的词汇。由于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天文学、逻辑学、养生学以及文化、宗教的影响, 产生了许多抽象的概念。这使得中医术语的翻译相对地要难得多。在中医的翻译过程中,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难以再现传统中医的魅力。翻译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即在不排斥归化法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异化或异化加释义的方法来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中医特色和中医独有的文化色彩。
【关键词】 文化差异;归化法;异化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60-02
中医药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并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文字上的差异,它的传播受到严重的局限,使其影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对外学术交流受到一定的妨碍。因此,中医药学资料的翻译工作刻不容缓。尽管近年来对中医英译的研究不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翻译方法的讨论上,没有或很少触及到中医英译的本质——文化差异。中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因此,中医翻译不仅是表层语符意义的转换,更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中华医学发展历史悠久,其语言都包含大量的中医术语,短语,短句,它们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这些语言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大量的中医文化特征和中医特色。因此,中医翻译必须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文化交流,保证文化信息传递的效度。
1 当前中医术语翻译现状
1.1 同一词多译法中医翻译中存在大量一词多译法问题,严重阻碍了术语翻译标准化。例如,“辨证论治“ 一词有以下译法: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differentiating syndrome to decide treatment;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肺朝百脉”也有以下译法: All the blood vessels meet in the lungs; All the blood vessels lead to the lung; Blood flow of the whole body converges in the lung.
1.2 译语冗繁 中医术语特点之一为:简洁,然而译语罗嗦。例如:“八纲辩证”有以下译法: differentiating diagnos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ight principal syndromes;analyzing and differentiating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ight principal syndromes; diagnosis according to the eight guiding principles, and so forth.
1.3 译语模糊 中医中有不少词汇不能取其字面意思。译者如果不知词汇深层含义就会做无用功。例如“三焦”” 被译作 “three warmers”, “triple-energizer”; “四君子汤” “four gentlemen decoction”;”“金实不鸣” 译为 “solid bell can’t ring”。读者遇到以上翻译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1.4 硬译一些译者认为,中医自成体系,翻译时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方法。例如,翻译“带下医”,“男子不育”时,译者为保持原文风格分别译作 “doctor under the skirt”, “infertility in men”。 “带下医”同现代医学中的“妇科医生”,因此应该译作 “gynecologist”;“男子不育”被譯作“infertility in men”。 “infertility”专指男士不育,所以“in men”为多余。
本课题从从文化差异的角度,以科学和客观的态度,分析了中医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异化和归化的的翻译原则和中医翻译中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2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1 中医体现着古代东方哲学思想中医是一门非常独特的学科。
我们之所以对中医翻译望而生畏,就是因为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群体中一种独特的文化,中医理论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大量的哲学用语进入了中医语言,有些名词术语带有很浓的哲学色彩,如阴阳、五行、精神、元气、气化等,这些术语在英语中极难找到对应词。
2.2 中医全方位反映着中国文化
中医,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具有自己的语言,以及一套意义确切而且恒久不变的词汇。西医属于自然科学,论及药物学,中医也应该算自然科学,但是它的主体比如生理、病理等等,不但包含了天文学、气象学、心理学、地理学,还包含了人文科学,比如中国古代哲学、逻辑学、宗教等等。
2.3 外文目的语缺失词汇
中医语言中的许多词语保留了汉文化的特征,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在目的语中难以找到对应语。例如”气”,是中医的基本概念,涉及到中医的生理学、病理学、证候学等等许多方面,它可能指人体及脏器组织的功能,有人译为vital energy ;还有人译为immunity system;它可能指”水谷之气”,有人译为refined nutritive substance。这种归化的译法把”气”的概念肢解了,失去了它在中医中的意义,即与血相对的人体的生理功能。
3 翻译领域中的异化与归化
翻译中的归化(adaptation) 和异化(alienation) 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异化翻译强调译文要在内容以及语言结构上保留源语言的特点和文化的特征,鲁迅先生主张翻译要 “宁信不顺”,即所谓 “硬译”,实际上就是一种异化的主张。与此相反,归化强调翻译实践中目的语的主导作用,译文的处理要服从目的语文化的需要,为此可采取意译,允许对原文的自由处理甚至对内容的随意选择。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意译和直译的对立,归化与异化之争不仅仅反映在文本处理方式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在更深的层次上反映出了人们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的态度。 “归化”与 “异化”的概念首次是由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提出的,他是异化翻译的倡导者,认为“这可以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的翻译理论和实践”。
3.1 异化和归化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在中医翻译的过程中,内容的准确和忠实首先是要考虑的因素,为了传递中医的医学信息,归化的翻译方式是不得不采用的方式。但是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传达原文的语言信息,而且应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即在不排斥归化法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异化或异化加释义的方法来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中医特色和中医独有的文化色彩,准确地向世界介绍中医文化。
3.2 中医术语英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
归化和异化的选择不仅是翻译方式、翻译技术的选择,它同时表示翻译活动中体现出的文化流向,翻译活动的成果所应附载的文化内容及其特征。归化法失去原文的“异味”,这种译法会使译文读者无法了解中医所承载的文化,但是却有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的优点;异化法则保留了原文中的“异味”,这种译法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真正忠实地体现中医术语所蕴含的哲学概念,但译文若“异味”太重又不利于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笔者认为,在中医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译法,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是否能在西医中找到等值或大致相当的术语表达法。理论上中医与现代医学研究出发点不同,有着强烈的不可通约性,但其研究服务的对象却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都是为防病治病、保障人的健康服务。从这点出发,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两个医学体系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相似性。翻译时,在明确中医术语和现代医学用语之间差异性的同时,也应了解其尽可能存在的某些相似性或相同性。一些解剖术语如“心肝脾胃”,作为一种器官,人皆有之,故可采用“归化”译法,如心( heart)、肝( liver)、肺( lung )、脾( spleen )、肾(kidney)、女子胞(uterus);还有的词虽然描述的角度不同,但也可以找到大致相等的对应词,也可采用这种译法。如髓海( brain)、水谷之海( stomach)、白驳风( vitiligo )、白膜侵( phlyctenular )、半产(abortion)、恶露(lochia)等。第二:否易于为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些术语的翻译如果采用异化直译法,译文会牵强附会,也不利于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舍弃原语的表达方式,采用归化法以尽可能易于理解的方式,采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译出原义。如“辨证论治”一词,按中医解释“辨证”是通过四诊八纲、藏象、病因病机等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证候,辨证的内容还包括考虑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环境等。因此将之译为“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中医翻译必须保留中医的特色,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传达原文的语言信息,而且应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即在不排斥归化法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异化或异化加释义的方法来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中医特色和中医独有的文化色彩,准确地向世界介绍中医文化,再现中医在源语中的意义,使中医虽换了个躯壳,但其精神姿致依然故我,神韵依旧。
参考文献
[1] Nigel Wiseman. 英汉汉英中医词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Nigel Wiseman. 中医西传与翻译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1 22(7):54-57
[3] 帅学忠. 常用中医名词术语[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4] 郭建中. 文化與翻译[M] 北京:北京准哦难过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5] 李照国. 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J]. 中国翻译,2008
【关键词】 文化差异;归化法;异化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260-02
中医药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并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文字上的差异,它的传播受到严重的局限,使其影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对外学术交流受到一定的妨碍。因此,中医药学资料的翻译工作刻不容缓。尽管近年来对中医英译的研究不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翻译方法的讨论上,没有或很少触及到中医英译的本质——文化差异。中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因此,中医翻译不仅是表层语符意义的转换,更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中华医学发展历史悠久,其语言都包含大量的中医术语,短语,短句,它们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这些语言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大量的中医文化特征和中医特色。因此,中医翻译必须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文化交流,保证文化信息传递的效度。
1 当前中医术语翻译现状
1.1 同一词多译法中医翻译中存在大量一词多译法问题,严重阻碍了术语翻译标准化。例如,“辨证论治“ 一词有以下译法: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differentiating syndrome to decide treatment;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肺朝百脉”也有以下译法: All the blood vessels meet in the lungs; All the blood vessels lead to the lung; Blood flow of the whole body converges in the lung.
1.2 译语冗繁 中医术语特点之一为:简洁,然而译语罗嗦。例如:“八纲辩证”有以下译法: differentiating diagnos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ight principal syndromes;analyzing and differentiating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ight principal syndromes; diagnosis according to the eight guiding principles, and so forth.
1.3 译语模糊 中医中有不少词汇不能取其字面意思。译者如果不知词汇深层含义就会做无用功。例如“三焦”” 被译作 “three warmers”, “triple-energizer”; “四君子汤” “four gentlemen decoction”;”“金实不鸣” 译为 “solid bell can’t ring”。读者遇到以上翻译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1.4 硬译一些译者认为,中医自成体系,翻译时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方法。例如,翻译“带下医”,“男子不育”时,译者为保持原文风格分别译作 “doctor under the skirt”, “infertility in men”。 “带下医”同现代医学中的“妇科医生”,因此应该译作 “gynecologist”;“男子不育”被譯作“infertility in men”。 “infertility”专指男士不育,所以“in men”为多余。
本课题从从文化差异的角度,以科学和客观的态度,分析了中医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异化和归化的的翻译原则和中医翻译中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2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1 中医体现着古代东方哲学思想中医是一门非常独特的学科。
我们之所以对中医翻译望而生畏,就是因为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群体中一种独特的文化,中医理论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大量的哲学用语进入了中医语言,有些名词术语带有很浓的哲学色彩,如阴阳、五行、精神、元气、气化等,这些术语在英语中极难找到对应词。
2.2 中医全方位反映着中国文化
中医,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具有自己的语言,以及一套意义确切而且恒久不变的词汇。西医属于自然科学,论及药物学,中医也应该算自然科学,但是它的主体比如生理、病理等等,不但包含了天文学、气象学、心理学、地理学,还包含了人文科学,比如中国古代哲学、逻辑学、宗教等等。
2.3 外文目的语缺失词汇
中医语言中的许多词语保留了汉文化的特征,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在目的语中难以找到对应语。例如”气”,是中医的基本概念,涉及到中医的生理学、病理学、证候学等等许多方面,它可能指人体及脏器组织的功能,有人译为vital energy ;还有人译为immunity system;它可能指”水谷之气”,有人译为refined nutritive substance。这种归化的译法把”气”的概念肢解了,失去了它在中医中的意义,即与血相对的人体的生理功能。
3 翻译领域中的异化与归化
翻译中的归化(adaptation) 和异化(alienation) 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异化翻译强调译文要在内容以及语言结构上保留源语言的特点和文化的特征,鲁迅先生主张翻译要 “宁信不顺”,即所谓 “硬译”,实际上就是一种异化的主张。与此相反,归化强调翻译实践中目的语的主导作用,译文的处理要服从目的语文化的需要,为此可采取意译,允许对原文的自由处理甚至对内容的随意选择。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意译和直译的对立,归化与异化之争不仅仅反映在文本处理方式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在更深的层次上反映出了人们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的态度。 “归化”与 “异化”的概念首次是由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提出的,他是异化翻译的倡导者,认为“这可以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的翻译理论和实践”。
3.1 异化和归化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在中医翻译的过程中,内容的准确和忠实首先是要考虑的因素,为了传递中医的医学信息,归化的翻译方式是不得不采用的方式。但是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传达原文的语言信息,而且应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即在不排斥归化法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异化或异化加释义的方法来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中医特色和中医独有的文化色彩,准确地向世界介绍中医文化。
3.2 中医术语英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
归化和异化的选择不仅是翻译方式、翻译技术的选择,它同时表示翻译活动中体现出的文化流向,翻译活动的成果所应附载的文化内容及其特征。归化法失去原文的“异味”,这种译法会使译文读者无法了解中医所承载的文化,但是却有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的优点;异化法则保留了原文中的“异味”,这种译法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真正忠实地体现中医术语所蕴含的哲学概念,但译文若“异味”太重又不利于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笔者认为,在中医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译法,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是否能在西医中找到等值或大致相当的术语表达法。理论上中医与现代医学研究出发点不同,有着强烈的不可通约性,但其研究服务的对象却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都是为防病治病、保障人的健康服务。从这点出发,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两个医学体系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相似性。翻译时,在明确中医术语和现代医学用语之间差异性的同时,也应了解其尽可能存在的某些相似性或相同性。一些解剖术语如“心肝脾胃”,作为一种器官,人皆有之,故可采用“归化”译法,如心( heart)、肝( liver)、肺( lung )、脾( spleen )、肾(kidney)、女子胞(uterus);还有的词虽然描述的角度不同,但也可以找到大致相等的对应词,也可采用这种译法。如髓海( brain)、水谷之海( stomach)、白驳风( vitiligo )、白膜侵( phlyctenular )、半产(abortion)、恶露(lochia)等。第二:否易于为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些术语的翻译如果采用异化直译法,译文会牵强附会,也不利于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舍弃原语的表达方式,采用归化法以尽可能易于理解的方式,采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译出原义。如“辨证论治”一词,按中医解释“辨证”是通过四诊八纲、藏象、病因病机等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证候,辨证的内容还包括考虑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环境等。因此将之译为“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中医翻译必须保留中医的特色,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传达原文的语言信息,而且应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即在不排斥归化法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异化或异化加释义的方法来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中医特色和中医独有的文化色彩,准确地向世界介绍中医文化,再现中医在源语中的意义,使中医虽换了个躯壳,但其精神姿致依然故我,神韵依旧。
参考文献
[1] Nigel Wiseman. 英汉汉英中医词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Nigel Wiseman. 中医西传与翻译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1 22(7):54-57
[3] 帅学忠. 常用中医名词术语[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4] 郭建中. 文化與翻译[M] 北京:北京准哦难过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5] 李照国. 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J]. 中国翻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