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课外以课内为基础,是课内的延续,当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就不再满足于课内的学习。因而,课外活动可以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挥特长。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又会大大促进其求知欲望。
  【关键词】联系实际;引发兴趣;辩论交流
  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是后天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改变等各种情况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所谓学习兴趣就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和数学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多来源于学生的好奇心,如果这种好奇心没有目标就很容易得到满足,但也会很快消失;而有明确的目标,得到满足后,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学习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到愉悦,产生新的兴趣,推动学习不断前进。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因素,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一、联系实际,引发兴趣
  教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更大限度地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实际,组织好教学内容,把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准备了一个小故事制作成课件,同学们边听边看,注意力非常集中。主要故事情节是:星期天的早晨,三只小熊到外婆家去玩。他们分别乘坐在车轮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车中,无法前进,小熊向学生们求助,请同学们出个主意。在这个故事中,学生们看到小熊坐在车上行进时的状态,课堂内一派欢声笑语。此时,我及时引导说:“我们把汽车的车轮换成什么形状的好呢?”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圆形?”引出本课主题。此时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新知的兴趣与热情,还培养了应用意识。
  二、辩论交流,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在争论声中激发兴趣,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
  在二年级教学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把一张长方形桌子去掉一角后,还剩几个角?我先让学生试做,再进行全班交流,结果出现了多种答案。此时学生情绪激动,借着这个机会我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开展讨论讲述自己的观点,并向对方提出质疑,在辩论中探索知识,认识到正确的答案不只有一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拓宽了数学思维,增强了主动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手脑并用,促进兴趣
  小学生本身就是活泼好动的,让学生用多种感观参与认知活动,不仅能锻炼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还能充分调动起对学习的热情,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的关系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
  每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手中拿一元钱,另一人手中有5角、2角、1角的纸币数张,让两人进行等值交换,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换法,用同样的做法进行角与分的等值交换。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我完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渗透了数学思维方法。
  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發,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内化。
  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教学难点,我调整了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先让学生观察款式不同的钟表,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看我做的钟表模型,提问:“你想做一做吗?”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我和学生们一起一步一步地制作模型,并适时地给予鼓励与表扬,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再进行教学“认识时、分、秒”,学生注意力集中、持久,教学效果倍增。
  四、增强信心,稳定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便会感到愉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信心越强,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循环反复,有利于培养稳定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适时地安排一些小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例如:教学“乘法口诀”后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口诀接龙游戏,哪个组用时最短,回答最准确,就为获胜组。在游戏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如:“小组对抗赛”、“小能手”、“争夺小红旗”等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小就训练学生的竞争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五、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课外以课内为基础,是课内的延续,当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就不再满足于课内的学习。因而,课外活动可以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挥特长。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又会大大促进其求知欲望。比如开展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在一年级学习完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后,开展一次模拟活动“今天我当家”在班级中开展。邀请一些教师和家长配合参与,让学生进入到模拟市场中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真正当一回家走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同时,教师适时地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尝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研究,采取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爱学,争取教学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尊重学生人格,结合学生实际身体情况,编排相应教学方案,添加教学元素,告别单调、枯燥、强加式教学。教学过程要轻松愉快,添加集体游戏和运动器械的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断提高体育老师的自身素质,寻找教学灵感,不断更新教学方案,寻找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学方式。  【關键词】创新教学;合理教学;分层教学  一、抓住思想教育,体会体育的重要意义  想要充分理
期刊
【摘 要】对于儿童来说,直观地接受新事物更容易,他们爱玩的天性,有助于他们在游戏、娱乐中掌握新本领,学习新知识。那么,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加入一些趣味游戏,创设丰富的娱乐情境,对学生掌握新知会有很大帮助。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情境教学;创设语境; 巩固情境  英语作为现代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与语文、数学一样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
期刊
【摘 要】清新别致、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尽量声音柔和亲切,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学生。  【关键词】直观形象;运用质疑;趣味语言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成功的教学是必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课堂设计师、分析师。课前设计好每一节课,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结束时作好分析评价。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建设者,他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脑、动嘴,自己将知识建构起来。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师生角色;文本阅读;设置障碍  新课标指出:“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从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上更接近于高中数学。学好它,需要我们从方法论的高度来掌握它。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要经常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思想,实质上就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中的运用的反映。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学习方法  数学,与其它学科比起来,有哪些特征?它有什么相应的思想方法?它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和学习方法?本讲将就数学学科的特征,数学思想以及数学学
期刊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以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世界偏注科学世界的倾向,改变传统的“灌输”、“死记”、“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为宗旨。它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予每个学生主体性
期刊
【摘 要】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在继承、贵在创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新形式下开展语文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创新意识;任务驱动  新课改的实施及推广已有数年,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具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而语文教育的教学目的就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情感教育;自身修养;课堂气氛  语文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充满人文性和生活化的过程,它通过一篇篇凝聚有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
期刊
【摘 要】有人说:“孩子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获取感性体验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反观时下的很多课堂,我发现学生操作的场面是热闹的,但孩子的思维是凌乱的。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在热热闹闹中走向有序,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有效地引领。  【关键词】有效教学;作业;反思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常常对“情境的丰富多彩,媒体的巧妙介入,
期刊
【摘 要】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变成内在德育潜力。加强朗读指导,明白文章“之道”,与读者产生共鸣。朗读品文,“句句悟其神,字字陶情操。”思想得到深化。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既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更是学生陶冶性情,体悟思想的过程。因此对一些情节感人,语言生动的课文,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换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