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交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公路的质量关系到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因此,当路面出现开裂情况时,必须及时维修,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笔者对路面开裂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路基路面;开裂;成因;防治措施
前 言
加强对路面开裂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对路面开裂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路面开裂的成因分析
依据公路建设的材料、结构、地理因素和道路载荷等,可将公路裂缝分为以下几种。
(一)荷载型裂缝
荷载型裂缝,顾名思义,是因道路载荷引起的。公路在使用的过程中,长时间处于车辆的荷载之下,同时还要承受一定的拉应力作用,这样就容易导致公路荷载超标而出现疲劳裂缝。该类裂缝的特点是呈网状分布。
(二)温度性裂缝
温度性裂缝分为低温裂缝和温度骤变裂缝两种。其中,低温裂缝主要因温度降低、路面材料收缩以及受车辆的碾压而形成。低温裂缝多出现于温度较低的恶劣天气条件下。该类裂缝产生时多以横向裂纹为主,并且初始位置一般都为公路的表面,然后逐渐延伸至路面内部。另外,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路面温度低于底层温度,那么不同的路面层就会出现不同的收缩量。收缩量一旦超出了路面材料所能承受的拉伸应力,也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温度骤变裂缝是因长期受太阳照射和昼夜温差产生的。由于公路在使用中长期处于太阳暴晒之下,对于温度较高的地区,太阳直射会导致地表温度较高,而夜晚温度下降,路面温度也随之降低。这样的温差会形成较大的温度应力,这种温度应力一旦超过路面的拉伸强度,公路表面就会开裂,因此,该类裂缝多因温差较大引发,在我国南北方地区均有出现。
(三)路基不稳定导致的开裂
在路基施工中,大部分施工单位会根据当地的土质选择适当的路基施工材料和方法,也会充分考虑雨水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加强路基范围内的排水工作,防止因雨水浸泡而导致路基沉降。但是,当路基的排水工作不到位或者采用的施工方法不合理时,就会造成路基含水量增加,即使经过多次碾压,也会导致其稳定性不足;加之受持续车辆载荷的影响,路基就不能承载路面的变形,最终导致路面开裂。
(四)路面设计不到位导致的开裂
在路面设计环节就需要对可能引发路面开裂的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在拓宽原来的路段时更应该注重新旧公路结合处防止开裂的设计,以保证公路路面强度,从而防止路面裂缝的出现。
二、路面开裂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路基施工时的质量控制
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就是路基、路面强度不够,或者路面局部施工存在缺陷,导致路面完工后由于自然原因或者车辆碾压而出现开裂。因此,需要加强路基施工时的质量控制,使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
1.合理选择路基施工材料。
路基材料的选择对整个道路的强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不是所有土质都可以作为路基施工的材料,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
2.路基填土完成后必须进行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直接体现了路基强度,压实度的检测对确保路基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场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检查这一指标,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切实增强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3.切实做好地下水位的控制。
路基施工时,有的地段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距地表很近。这就给路基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地下水对路基施工产生影响,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地下水位,比如采用优质材料填充,或者对土质采取换填方式。
(二)合理控制公路基层厚度
在施工基层时,适当增加其厚度可大大提高基层的承载性能。通过试验可知,将半刚性基层厚度从10cm增加到25cm后,其承载力可提高3倍。因此,在实际施工时,适当增加基层厚度可大大减少路面开裂情况的出现。
(三)增加路面沥青厚度
通过对不同厚度的沥青路面的检测得出,当路面沥青厚度大于15cm时,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受拉疲劳而出现的裂缝,还能降低因车辆负重产生的剪切力。
(四)施工时使用防裂效果好的原料
在选用施工材料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多选用抗冲性能好的材料,选用受环境温度、湿度等影响小且抗拉能力强的材料,扎扎实实做好基层施工。
2.通过使用辅助材料提升沥青的稳定性。在路面施工中使用沥青时,要对沥青进行检查,尽量使用优质沥青,保证路面面层厚度和稳定性。当缺乏优质沥青或者优质沥青不充足时,可在沥青中适当加入延伸性好的辅助材料,从而增强沥青的延伸性,提高路面的抗裂能力。
3.路面表层的孔隙率对路面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表层铺设沥青时,应选用密实型沥青,以增加路面的结构强度。这样,即使出现裂缝,也不会大规模扩大。
4.在采购材料时,应选择表面较为粗糙、硬度较高的材料,充分考虑材料的耐磨性。
5.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性工作。在确定不同材料的配比时,要考虑不同成分的稳定性,以及相互结合时的抗疲劳能力和抗裂性能。
(五)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措施
1.灌缝是最常用的裂缝治理措施之一。
基层裂缝可采用压浆法灌缝。面层裂缝一般采用改性沥青或灌缝胶灌缝,普通沥青灌缝在高等级公路中已很少采用。材料的选择及是否开槽要根据裂缝发育情况而定。
2.稀浆封层。
在裂縫初发阶段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提高路面的耐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但由于需要一定的稳定期,这种方法不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发展,耐久性大打折扣。
3.罩面。
罩面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养护方法,一般适用于大中修。虽然其绝对成本较大,但费用效益比很高,目前被广泛采用。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老路裂缝再次引起反射裂缝。
4.路面再生。
路面再生技术有冷再生和热再生两种,施工工艺不同,但都是利用原有沥青路面材料,经破碎、添加、拌和、摊铺等工艺重新形成再生结构层。由于再生层一般很难达到预期使用寿命,常根据公路等级要求作封层处理或加铺沥青面层。
三、结束语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就应该加强质量的控制,防止裂缝的产生。而当路面出现开裂情况时,必须及时维修,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总之,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及时治理已经产生的裂缝,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人民出行的安全和舒适。
参考文献:
[1]周蓬涛.浅谈路基路面开裂成因[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
[2]张秋江.刍议市政公路施工中路面裂缝的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
[3]孙长海,王辉.浅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防范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
[4]石小锡,龙惠平.探析公路工程中沥青道路裂缝病害的原因与防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
[5]杜宏博.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
[6]崔新华,张海涛.公路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
【摘 要】公路的质量关系到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因此,当路面出现开裂情况时,必须及时维修,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笔者对路面开裂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路基路面;开裂;成因;防治措施
前 言
加强对路面开裂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对路面开裂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路面开裂的成因分析
依据公路建设的材料、结构、地理因素和道路载荷等,可将公路裂缝分为以下几种。
(一)荷载型裂缝
荷载型裂缝,顾名思义,是因道路载荷引起的。公路在使用的过程中,长时间处于车辆的荷载之下,同时还要承受一定的拉应力作用,这样就容易导致公路荷载超标而出现疲劳裂缝。该类裂缝的特点是呈网状分布。
(二)温度性裂缝
温度性裂缝分为低温裂缝和温度骤变裂缝两种。其中,低温裂缝主要因温度降低、路面材料收缩以及受车辆的碾压而形成。低温裂缝多出现于温度较低的恶劣天气条件下。该类裂缝产生时多以横向裂纹为主,并且初始位置一般都为公路的表面,然后逐渐延伸至路面内部。另外,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路面温度低于底层温度,那么不同的路面层就会出现不同的收缩量。收缩量一旦超出了路面材料所能承受的拉伸应力,也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温度骤变裂缝是因长期受太阳照射和昼夜温差产生的。由于公路在使用中长期处于太阳暴晒之下,对于温度较高的地区,太阳直射会导致地表温度较高,而夜晚温度下降,路面温度也随之降低。这样的温差会形成较大的温度应力,这种温度应力一旦超过路面的拉伸强度,公路表面就会开裂,因此,该类裂缝多因温差较大引发,在我国南北方地区均有出现。
(三)路基不稳定导致的开裂
在路基施工中,大部分施工单位会根据当地的土质选择适当的路基施工材料和方法,也会充分考虑雨水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加强路基范围内的排水工作,防止因雨水浸泡而导致路基沉降。但是,当路基的排水工作不到位或者采用的施工方法不合理时,就会造成路基含水量增加,即使经过多次碾压,也会导致其稳定性不足;加之受持续车辆载荷的影响,路基就不能承载路面的变形,最终导致路面开裂。
(四)路面设计不到位导致的开裂
在路面设计环节就需要对可能引发路面开裂的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在拓宽原来的路段时更应该注重新旧公路结合处防止开裂的设计,以保证公路路面强度,从而防止路面裂缝的出现。
二、路面开裂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路基施工时的质量控制
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就是路基、路面强度不够,或者路面局部施工存在缺陷,导致路面完工后由于自然原因或者车辆碾压而出现开裂。因此,需要加强路基施工时的质量控制,使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
1.合理选择路基施工材料。
路基材料的选择对整个道路的强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不是所有土质都可以作为路基施工的材料,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
2.路基填土完成后必须进行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直接体现了路基强度,压实度的检测对确保路基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场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检查这一指标,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切实增强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3.切实做好地下水位的控制。
路基施工时,有的地段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距地表很近。这就给路基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地下水对路基施工产生影响,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地下水位,比如采用优质材料填充,或者对土质采取换填方式。
(二)合理控制公路基层厚度
在施工基层时,适当增加其厚度可大大提高基层的承载性能。通过试验可知,将半刚性基层厚度从10cm增加到25cm后,其承载力可提高3倍。因此,在实际施工时,适当增加基层厚度可大大减少路面开裂情况的出现。
(三)增加路面沥青厚度
通过对不同厚度的沥青路面的检测得出,当路面沥青厚度大于15cm时,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受拉疲劳而出现的裂缝,还能降低因车辆负重产生的剪切力。
(四)施工时使用防裂效果好的原料
在选用施工材料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多选用抗冲性能好的材料,选用受环境温度、湿度等影响小且抗拉能力强的材料,扎扎实实做好基层施工。
2.通过使用辅助材料提升沥青的稳定性。在路面施工中使用沥青时,要对沥青进行检查,尽量使用优质沥青,保证路面面层厚度和稳定性。当缺乏优质沥青或者优质沥青不充足时,可在沥青中适当加入延伸性好的辅助材料,从而增强沥青的延伸性,提高路面的抗裂能力。
3.路面表层的孔隙率对路面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表层铺设沥青时,应选用密实型沥青,以增加路面的结构强度。这样,即使出现裂缝,也不会大规模扩大。
4.在采购材料时,应选择表面较为粗糙、硬度较高的材料,充分考虑材料的耐磨性。
5.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性工作。在确定不同材料的配比时,要考虑不同成分的稳定性,以及相互结合时的抗疲劳能力和抗裂性能。
(五)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措施
1.灌缝是最常用的裂缝治理措施之一。
基层裂缝可采用压浆法灌缝。面层裂缝一般采用改性沥青或灌缝胶灌缝,普通沥青灌缝在高等级公路中已很少采用。材料的选择及是否开槽要根据裂缝发育情况而定。
2.稀浆封层。
在裂縫初发阶段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提高路面的耐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但由于需要一定的稳定期,这种方法不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发展,耐久性大打折扣。
3.罩面。
罩面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养护方法,一般适用于大中修。虽然其绝对成本较大,但费用效益比很高,目前被广泛采用。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老路裂缝再次引起反射裂缝。
4.路面再生。
路面再生技术有冷再生和热再生两种,施工工艺不同,但都是利用原有沥青路面材料,经破碎、添加、拌和、摊铺等工艺重新形成再生结构层。由于再生层一般很难达到预期使用寿命,常根据公路等级要求作封层处理或加铺沥青面层。
三、结束语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就应该加强质量的控制,防止裂缝的产生。而当路面出现开裂情况时,必须及时维修,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总之,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及时治理已经产生的裂缝,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人民出行的安全和舒适。
参考文献:
[1]周蓬涛.浅谈路基路面开裂成因[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
[2]张秋江.刍议市政公路施工中路面裂缝的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
[3]孙长海,王辉.浅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防范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
[4]石小锡,龙惠平.探析公路工程中沥青道路裂缝病害的原因与防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
[5]杜宏博.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
[6]崔新华,张海涛.公路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