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重视知识生发过程的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ewgolv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诊断是教学反思的镜子,是教学改革的前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进行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时,一定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诊断;方式;角色;参与;手段;效果;转变
  课堂教学诊断是教学反思的镜子,是教学改革的前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近我们进行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有3位青年数学教师参赛,教师基本素质都较好,各参赛老师也下了较多的功夫,每节课也不乏亮点与创新,但从总体看,水平欠缺,主要存在问题:
  一、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自主探究不够
  对教材(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之后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位置关系的拓展,又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基础,是空间中垂直位置关系间转化的重心,同时它又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距离等内容的基础,因而它是空间点、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二、教师角色由主讲变主导不够
  比如,当学生举出的例子并不是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处理不当。有些只是让其他学生说出其不对就了事了,而对认识错误的学生没有任何帮助。其实,只要运用“追问”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就能够促使认识错误的学生理解线面垂直的实质了,它符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吗?从而引导学生从推理的前提、结论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所提出的例子,促使其真正弄清什么是线面垂直。当然,如果是在有了线面垂直的判定后再出现这样的错误,根源在于判定的形成过程的被掩盖、形式与本质没有揭示。又如,还有的教师已经形成了“说”的惯性,从开始到结束,教师的声音不绝于耳。提出的问题不等学生思考,立即自问自答;学生稍有停顿,教师立即提示。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静静的思考、低声的讨论,而不是教师的声音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本节课不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做一些较难的线面垂直的题目解决,而是真正地把大量时间用于判定的形成过程与建构过程,特别是对判定的抽象与概括的过程。
  三、课堂参与由部分参与变全员参与不够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大多数教师都知道让学生从所举出的实例让学生抽象、概括归纳定义,但有的失于认识粗浅:只是让学生说出,甚至教师将话说到“一半”,借学生的嘴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就结束了,做得更差的,事先就担心学生说不出他想说的话,课前就让学生先看教材,或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看教材,于是不需任何思维,学生就说出了“绝对准确”的数学语言,而教师也非常高兴地认为学生是“自己”“建构”了线面垂直的概念(当然,这里存在另一个教学基本功的问题:合理使用教材的基本功,也即什么内容、怎样的学生及什么时候应该看教材,什么情况下不能看教材,以避免掩盖思维过程);有的失之于无形成过程:直接告诉学生:这些例子的共同特点是前提是结论的特例,是特殊情形,而结果是一般性的情况。更深入一点的,教师告诉了学生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即前提的前件是结论的前件的特例,但是,从这些例子的共同特点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没有了,确切地说,让学生对此进行抽象、概括的最重要的过程没有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事实上被掩盖了。若课堂参与由部分参与变全员参与,突破教学难点就水到渠成了。
  四、教学手段由单一变多变不够
  有些教师认为背景越复杂、题目越难就越好,恰恰相反,在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数学概念)时,我们需要的是最简单的例子,蕴含最本质的、核心的内涵。如果在对背景的演示、叙述和理解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就是对教学资源(时间)的最大的浪费,因为这会影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课堂主题。尤其是例题与练习中的较难的线面垂直问题更是违背了“理性认识”的教学重点。
  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预设的下列问题:1.门轴所在的直线L与地面β有何位置关系?2.该直线L与门所在平面α有何位置关系?3.门所在平面α与地面β有何位置关系?4.转动门到不同位置,门所在平面与地面始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5.从上述情境中,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通过创设上述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不仅理解并掌握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而且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但有两位背景与例子的选择不恰当,背景选择的另一个误区就是“做秀”,效果就不敢恭维了,若教学手段要由单一手段、师生互动,变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背景和例子该有多鲜活。
  五、教学效果由课后暴露变课堂暴露不够
  对新课改有误解。有些教师以为赛课就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而体现新课程理念就必须让学生“活动”、“探究”、 “讨论”。事实上,数学课的主要“活动”是思维活动,其他的一切活动都是为激发学生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服务的。当然,如果有助于围绕教学的主要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那么这些探究与活动就是可取的,否则,就必须放弃;有些教师经常施以廉价的表扬,有的学生明显是读的教材中的语言,并没有任何独立思维的成份,可教师却故作惊讶地感慨:你的发现真了不起!甚至让其他学生为其鼓掌(这是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偶而可为的做法,无论从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角度看,对高中学生都是不适宜的),这种做法并没有任何正面价值,而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还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这当然是对的),于是所有结论都想从学生口里说出来,不论学生是否已有充分的理性认识,也不管学生是否有能力说出教材中的“精炼”的数学语言,也要“逼”着学生说。有时教师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希望学生能在“启发”下接出下面的“字”,看着真让人难受!总体感受:有的课花架子嫌多,数学本质揭示不够,而本节课需要的恰恰是“理性”认识归纳推理,而不是那些活動与实验,因为学生对归纳推理的感性认识并不欠缺。这些误解的直接后果,是教学效果课堂没有得到暴露,课后问题巨大。
  事实上,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建构,给学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真正动力,对上述五个方面实施“五个转变”,结果就应验了:“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归纳推理”赛课活动的反思、建议与教学设计》石志群
  [3]《教学诊断: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素质》云吾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415300)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古诗文属于语文文学教学内容。随着我国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影响,初中古诗文教学要从文化视角下古诗文蕴含的民族精神、历史背景及情境等方面入手,实施拓展性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视角教学环境中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一步了解与感悟中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故本文则主要阐述如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有效拓展古诗文教学的文学内涵。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文化视角;文学课堂  前言:
摘要:高考理综卷上化学试题只有11道,却要考查初、高中四年所學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命题人只能联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热点,寻找一个“话题”,用一个轴线把考试大纲中要考查的能力给穿起来。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用居高临下的做法——鬼谷子“观天下”的办法来解决。  关键词:命题专家;一题多点;鬼谷子;观天下;轴线;流程图;化学能力;居高临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初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按照现代教学思想进行教学。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问题能力,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初中科学教学才能够真正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
摘要:英语这门学科在当前的高中阶段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一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会给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带来一定的难度。作为英语教师,要想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英语上的表达能力,就需要注重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当将教学观念转变,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与学生加强沟通,使学生学生兴趣充分激发,从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高中英语;
摘要:朱自清先生1917年所见背影为何直到1925年才进行创作?从这一症候入手,以作者和文本入手分析朱自清先生所独有的心灵感悟。从而探究其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教学魅力;《背影》;心灵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106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也是多个版本的语文课本常选篇目,本文通过朴素的语言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育人,而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所设置的内容就是相关的道德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涵养,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有一天,学生会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社会就像是一个大考场,他考验着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以及内在涵养。学生需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准确地认清真善美,远离负面的、
摘要:本文借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幅书斋对联从两个层面四个维度阐述了笔者对初中记叙文教学中选材的相关技巧。   关键词:选材;记叙文;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009  郑板桥曾给他的弟子韩镐即兴挥毫赠了一幅对联,是因为他写的文章过于泥古,弟子将对联悬挂于书斋里反复揣摩,进步很快并考中举人。他自己也特别
摘要:留心观察,体验生活,有了鲜活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才会轻松快乐。  关键词:小学习作;激趣;作文选材;有效性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这“注重于倾吐”“生活积累”,其实就是解决“炊”和“米”的问题。所以说,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
摘要:传统的作业模式已满足不了《道德与法治》新课程实施和学生发展素养及能力的需求,本文依据有关教学理论,尝试进行小课题作业的实施,对其可实施性进行了多角度问卷调查,展开归因分析,论证了小课题作业是《道德与法治》新课程实施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式和作业形式,并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小课题作业;可实施性;调查  小课题作业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科内容为基础,以学生核心素养为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通过加强对其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缜密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绝对值;分类讨论;几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119  许多初中生对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存在畏难心理。这也就导致他们在进行数学学习中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