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优势,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象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所以,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这类美术教育我们称之为“阳光下的绘画”。 那么如何开展趣味性美术教育呢?
1、 “阳光”下的绘画
人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应能力,所以只有来源于对外现实生活美的真切感受与课内理论的审美规律结合起来,才能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达到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
(1)在“阳光”下亲身体会所描绘的事物。
譬如画《我们的校园》,必须要求学生对这校园有真切的生活感受,应让学生在课外观察,对其产生美的感受,进而与课内所传授的技能技法相联系,才能创作出美丽动人的画。再有,一位小学的美术教师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觉得应该带学生去感受这白色的自然世界,他决定把课堂放在室外。于是这样的情景出现了: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在雪地上忙碌起来,很快,一条10多米长的大龙雪雕完成了。老师说,观赏这样的大作品要有距离才行,大家登上六楼从上往下感受、欣赏、体会、评论着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收获……这是通过每一个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动手创作之后所得到的愉快收获。看上去,教师放弃了原来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实际上这种“放弃”是教学有效性的延伸,是一种开放的情境,是对美术教育根本价值实现的最大褒奖。
(2)寻找“阳光”下的大画板。
要让学生明白画画不是只能画在纸上,操场的沙地里,墙壁上,甚至是树干上,田野里,只要条件允许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大画板。改变单一的绘画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另外,在课外还要给学生一定表现美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假日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街头进行现场作画表演,在他们的观念里非常强调学校的艺术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我们也可以和相关部门联系各种类似于墙画及现场画等活动,一来让学生们感到美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锻炼他们的绘画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艺术学习当中去。二来也可以让他们的画美化城市,美化人心。
2、美术和游戏的“动静”结合
(1) 用游戏的方式贯穿美术教学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加维所说:“游戏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更应充分挖掘了美术活动的游戏性特点,让学生在游戏性地探索、使用各种美工材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才能充分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价值。比如:在线条练习中,一味地让孩子进行线条练习,他们会感到枯燥。过不了一会儿就会失去兴趣,东张西望。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建议学生和老师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一只只小手拿起了自己喜爱的笔,嘴上发出“呜呜……”的火车声,小手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滑动,留下了一条条直线轨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景中进行了造型艺术中的基本元素-线条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建议其火车从不同方向开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画出了长线、短线、竖线、横线、曲线等各种不同的线条。
(2) 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美术作品。
孩子将绘画作为一种与外界沟通的语言,他们把自己看到的事物,思考的内容通过绘画表现传达给观众,接受者观赏之后内心产生感受,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孩子,学生从而确认了对自我的认识,并感受到表现的喜悦。对学生的这种内心传达,教师应该在指导上要采取亲切和蔼的态度,同时采用最合适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来阅读理解他们在绘画中所传达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传达的心灵沟通与共鸣,就能鼓励和激发幼儿新的表现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创造力和陶冶情操的目标。游戏的表现方法正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如:《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课,要求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学生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是一节比较典型的造型课,但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学生做完各种汽车即可的程度是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感性、洞察力、想象力等这些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在这个内在世界里,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而游戏也许是一种更为适当的方式。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车来车往的场景,做绿灯行红灯停的各种小游戏,更深化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达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3、故事的情景魅力
“人是根据形象思维行动的生物”,因此形象思维决定了人们造型表现的意图,意味着教师在指导上,必须使学生鲜明地浮现出这个形象,而后才根据形象进行描绘。通过聆听或阅读小故事然后根据体会作画的游戏方式是依据孩子的生活体验来描绘使自己感动的事物,对学生学习各种造型元素是非常好的途径。
如:《美丽的蝴蝶》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三只蝴蝶》的童话故事,激发他们的创作表现欲望。根据故事来表现的题材可以不拘泥于真实,让孩子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表现造型单纯、组合容易的内容。
通过趣味美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视趣味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创造力形成的影响、作用,制定出“以趣味美术欣赏教学为主线,以趣味绘画教育、趣味手工教育为内容”的课程设计模式是
1、 “阳光”下的绘画
人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应能力,所以只有来源于对外现实生活美的真切感受与课内理论的审美规律结合起来,才能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达到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
(1)在“阳光”下亲身体会所描绘的事物。
譬如画《我们的校园》,必须要求学生对这校园有真切的生活感受,应让学生在课外观察,对其产生美的感受,进而与课内所传授的技能技法相联系,才能创作出美丽动人的画。再有,一位小学的美术教师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觉得应该带学生去感受这白色的自然世界,他决定把课堂放在室外。于是这样的情景出现了: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在雪地上忙碌起来,很快,一条10多米长的大龙雪雕完成了。老师说,观赏这样的大作品要有距离才行,大家登上六楼从上往下感受、欣赏、体会、评论着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收获……这是通过每一个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动手创作之后所得到的愉快收获。看上去,教师放弃了原来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实际上这种“放弃”是教学有效性的延伸,是一种开放的情境,是对美术教育根本价值实现的最大褒奖。
(2)寻找“阳光”下的大画板。
要让学生明白画画不是只能画在纸上,操场的沙地里,墙壁上,甚至是树干上,田野里,只要条件允许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大画板。改变单一的绘画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另外,在课外还要给学生一定表现美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假日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街头进行现场作画表演,在他们的观念里非常强调学校的艺术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我们也可以和相关部门联系各种类似于墙画及现场画等活动,一来让学生们感到美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锻炼他们的绘画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艺术学习当中去。二来也可以让他们的画美化城市,美化人心。
2、美术和游戏的“动静”结合
(1) 用游戏的方式贯穿美术教学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加维所说:“游戏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更应充分挖掘了美术活动的游戏性特点,让学生在游戏性地探索、使用各种美工材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才能充分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价值。比如:在线条练习中,一味地让孩子进行线条练习,他们会感到枯燥。过不了一会儿就会失去兴趣,东张西望。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建议学生和老师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一只只小手拿起了自己喜爱的笔,嘴上发出“呜呜……”的火车声,小手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滑动,留下了一条条直线轨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景中进行了造型艺术中的基本元素-线条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建议其火车从不同方向开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画出了长线、短线、竖线、横线、曲线等各种不同的线条。
(2) 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美术作品。
孩子将绘画作为一种与外界沟通的语言,他们把自己看到的事物,思考的内容通过绘画表现传达给观众,接受者观赏之后内心产生感受,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孩子,学生从而确认了对自我的认识,并感受到表现的喜悦。对学生的这种内心传达,教师应该在指导上要采取亲切和蔼的态度,同时采用最合适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来阅读理解他们在绘画中所传达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传达的心灵沟通与共鸣,就能鼓励和激发幼儿新的表现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创造力和陶冶情操的目标。游戏的表现方法正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如:《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课,要求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学生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是一节比较典型的造型课,但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学生做完各种汽车即可的程度是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感性、洞察力、想象力等这些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在这个内在世界里,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而游戏也许是一种更为适当的方式。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车来车往的场景,做绿灯行红灯停的各种小游戏,更深化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达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3、故事的情景魅力
“人是根据形象思维行动的生物”,因此形象思维决定了人们造型表现的意图,意味着教师在指导上,必须使学生鲜明地浮现出这个形象,而后才根据形象进行描绘。通过聆听或阅读小故事然后根据体会作画的游戏方式是依据孩子的生活体验来描绘使自己感动的事物,对学生学习各种造型元素是非常好的途径。
如:《美丽的蝴蝶》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三只蝴蝶》的童话故事,激发他们的创作表现欲望。根据故事来表现的题材可以不拘泥于真实,让孩子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表现造型单纯、组合容易的内容。
通过趣味美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视趣味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创造力形成的影响、作用,制定出“以趣味美术欣赏教学为主线,以趣味绘画教育、趣味手工教育为内容”的课程设计模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