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之间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创新型教学技术和方法被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已经迈进了现代教育的门门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过度重视教师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忽略了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和活力性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更多的契机。本文就借助“统编本”,巧用“信息”,如何构建四力课堂”展开浅谈。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编教材;课堂活力;课堂游戏;翻转课堂;课内外融合
在信息技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为老师们提供了更多达标的途径。结合新编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运用,从而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程度。录音、实物投影、录像等已慢慢走进课堂,在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信息技术能实现知识呈现形式的转换,一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枯燥性,而是为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寻找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结合点,使二者能够得到有效的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使语文课堂更加显示出它的灵性与活力。
一、信息技术在新编教材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一)提高教学形式的丰富程度
新编语文教材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在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古诗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大约30%。如《木兰诗》《悯农》《游子吟》等,还有一些文言文《愚公移山》《论语十二章》等,面对古诗、文言文的教学,大多数教师都采用统一的枯燥的讲解传授模式,学生只能在被动的状态下获取知识,不仅没有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也没有使学生接受到与自己学习能力相符的语文教育,更别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可了。翻转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游戏等形式都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带给学生学习的新鲜感,使学生能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这样一来,取代了传统教学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自热而然的就提高教学形式的丰富程度。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没有对学习形成清楚的认知,无法依靠对理想的追求而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生动和趣味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两个关键点,小学语文新编教材本身就是附有趣味性,那么如何让“趣味”扩充开来?小学语文新编教材也比较贴近当代学生生活实际,比方《大还是小》《小书包》等课文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在班班通上下载好资源,画面出来一个得意洋洋的“大我”和一个胆小懦弱的“小我”,让孩子们谈观后感。随机可以追问: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体会作者,再结合自己,孩子们就有话可讲。在还有二年级的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信息化技术可以将这些经典文化故事更加直观、形象、有趣;将文字呈现的知识转化成图像、动画、音频等其他形式,变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形式出现。在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的与教师共同探索语文奥秘,遨游知识的海洋。
二、信息技术在构建“四力课堂”中的运用路径
1.营造轻松氛围,彰显课堂活力
教学氛围对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我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转换,使之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认为,将信息技术实际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仅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整合,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特别是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具有“高、大、上”的特点,从学科内容的角度来看,涉及到的字、词、句以及文章都能通过信息技术的转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地探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年龄较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设法吸引们。新编教材二年级上册16课《朱德的扁担》一课,孩子们对朱德这个人物并不熟悉。为了让大家走进朱德认识他,我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朱德的个人资料以及1928年当时的社会背景做成了PPT,当读了朱德的故事,大屏幕上显示出精神抖擞的少年朱德时,学生张尧大声说:“长大了我也要做朱德一样的人”,我问他为什么啊?小张尧一字一句地说:“朱德不但人长的帅,还有一颗红红的心”一句话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起来。课末,一小女孩怯怯地问:老师,扁担是什么?是啊,七岁的孩子没见过扁担太正常了,我确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就在课堂上,我打开了多媒体百度的网页,扁担的样子、扁担的用处瞬间展现在孩子们面前,随之,孩子的疑问也迎刃而解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教学,虽然我们身处安徽,对于我们县城的孩子来说,我知道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到过黄山,所以,课一开始,我首先出示幻灯片图片,并配上我对黄山的简单解说词。很简单很直观的方法使学生更多的了解黄山风景区,了解黄山的怪石的“怪”,了解黄山怪石的“有趣”。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产生了想去黄山看看的愿望,正因为有了大量有关黄山资料的介入,为学生了解黄山开拓了思路,提供想象的环境,丰富了思维的空间。课文学习起来仿佛一路跟随作者在游玩,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还不轻松吗?
多媒体的参与一改传统的完全由教师口述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穿插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氛围的生动性。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可以从视觉以及听觉等角度为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学习感受,从而使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2. 参与课堂游戏, 激发学生学习创新力
首先,我在为学生讲解新课内容前,尝试用游戏对新课内容进行了导入,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教师将要讲解的内容,在心中形成学习框架,了解学习的侧重点。我在教学“我爱阅读”——十二月花名歌时,设计了一个“连线游戏”,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出十二种花的图片和十二个季节还有“红似火、花如雪”等12个短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连线并不简单,但变成“连线游戏”同学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就轻松多了。在接触课文内容之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花的印象和了解,选择出合适的月份,还有能形容各月花的短语,学生每说到一处,我操作计算机将其和图片连接起来,并让孩子说一说这样连接的理由。学生表达完毕后,我带领学生走进“我爱阅读”,孩子们读起来一脸的自信,对这些内容好像是熟识的老朋友一样,每一句的组合都好像出自他们之手似的,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攻下了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次,游戏是学生比较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要想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活力的目标,我尝试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课堂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课文的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受。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新编教材二年级上册17课《难忘的泼水节》一课,课文主要写的是周总理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周总理和傣族人们包括泼水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都很陌生,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有目的地选择大量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既有周恩来的个人资料也有傣族人们的民族風俗,还找到了一些泼水节的图片及视频。我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几种傣族节日风俗,比方拓展出一些傣族舞蹈和关门节、开门节的活动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来猜一下是哪种活动,虽然大多孩子不能猜对,但是在猜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也有些意外的惊喜,比如,我在大屏幕上播放几个美丽的傣族姑娘在跳傣族舞,我班王默默同学居然站起来兴奋地说:老师,这个我会跳。果真,默默被大家请了出来,跳的还真有几分傣族舞蹈的味道呢。望着大家一脸的兴奋,我趁机改变PPT的画面“傣族舞蹈好看,他们的泼水节更热闹呢!瞧一瞧咱们的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呢,想不想去看看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进了文本之中,为理解文章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坚持翻转课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还为学生构建了完善的学习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学语文进课堂教学的活力。例如,《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我将课文的难读的字音、难写的字形、重点词语以及精彩片段等重难点以录制微课的形式讲解出来,上传到网络当中,学生可以在预习环节进行观看微课,学生可以将自己没有独立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所反馈的学习难点,结合微课的播放,以合作的形式突破学习难点。比如,我在微课中我最后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狐狸说,他分的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入的理解。在课后,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的方式对我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翻转课堂的学习,它富有感染力,轻而易举的就提高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4.重视课内外融合,增强团队战斗力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如何巩固孩子阅读基础?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最管用最有效的还是读书,还是培养并调动学生读书兴趣。新编教材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安排了有关读书的许多板块:“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和大人一起读”等。“和大人一起读”我认为是统编本的一大亮点之一,与家长一起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促使孩子循序渐进的喜欢上读书,喜欢上语文。学生能力有强弱,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及家长,教材中的课文对他们来说,太浅显。我就搜集一些提高点的作品,发到家长微信群里,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选择性去读。并鼓励家长拍与孩子在一起的读书视频通过网络传到家长微信群里,我关注并及时鼓励表扬,另外,通过开家长会,家长课堂,进行“亲子读书大比拼”表现突出者录视频传家长群,供大家观摩学习,共同进步。所以说,在信息和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资源都可以共享,大家不想进步都难。
综上所述,只有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习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新编教材更加“助力出彩”,使学生思维活跃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小学语文“大放光彩”。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活力课堂已经成为了每个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对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相信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组织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游戏,坚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内与课外教学的有机融合,一定可以达成“有活力、有动力、有感染力、有战斗力”的“四力课堂”,构建完美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汪威强.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36):122-123.
[2]薛彤.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55-56.
[3]邢彦红,邢延奎.基于信息技术下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8(06):42-43.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编教材;课堂活力;课堂游戏;翻转课堂;课内外融合
在信息技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为老师们提供了更多达标的途径。结合新编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运用,从而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程度。录音、实物投影、录像等已慢慢走进课堂,在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信息技术能实现知识呈现形式的转换,一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枯燥性,而是为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寻找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结合点,使二者能够得到有效的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使语文课堂更加显示出它的灵性与活力。
一、信息技术在新编教材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一)提高教学形式的丰富程度
新编语文教材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在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古诗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大约30%。如《木兰诗》《悯农》《游子吟》等,还有一些文言文《愚公移山》《论语十二章》等,面对古诗、文言文的教学,大多数教师都采用统一的枯燥的讲解传授模式,学生只能在被动的状态下获取知识,不仅没有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也没有使学生接受到与自己学习能力相符的语文教育,更别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可了。翻转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游戏等形式都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带给学生学习的新鲜感,使学生能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这样一来,取代了传统教学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自热而然的就提高教学形式的丰富程度。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没有对学习形成清楚的认知,无法依靠对理想的追求而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生动和趣味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两个关键点,小学语文新编教材本身就是附有趣味性,那么如何让“趣味”扩充开来?小学语文新编教材也比较贴近当代学生生活实际,比方《大还是小》《小书包》等课文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在班班通上下载好资源,画面出来一个得意洋洋的“大我”和一个胆小懦弱的“小我”,让孩子们谈观后感。随机可以追问: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体会作者,再结合自己,孩子们就有话可讲。在还有二年级的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信息化技术可以将这些经典文化故事更加直观、形象、有趣;将文字呈现的知识转化成图像、动画、音频等其他形式,变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形式出现。在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的与教师共同探索语文奥秘,遨游知识的海洋。
二、信息技术在构建“四力课堂”中的运用路径
1.营造轻松氛围,彰显课堂活力
教学氛围对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我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转换,使之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认为,将信息技术实际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仅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整合,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特别是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具有“高、大、上”的特点,从学科内容的角度来看,涉及到的字、词、句以及文章都能通过信息技术的转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地探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年龄较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设法吸引们。新编教材二年级上册16课《朱德的扁担》一课,孩子们对朱德这个人物并不熟悉。为了让大家走进朱德认识他,我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朱德的个人资料以及1928年当时的社会背景做成了PPT,当读了朱德的故事,大屏幕上显示出精神抖擞的少年朱德时,学生张尧大声说:“长大了我也要做朱德一样的人”,我问他为什么啊?小张尧一字一句地说:“朱德不但人长的帅,还有一颗红红的心”一句话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起来。课末,一小女孩怯怯地问:老师,扁担是什么?是啊,七岁的孩子没见过扁担太正常了,我确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就在课堂上,我打开了多媒体百度的网页,扁担的样子、扁担的用处瞬间展现在孩子们面前,随之,孩子的疑问也迎刃而解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教学,虽然我们身处安徽,对于我们县城的孩子来说,我知道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到过黄山,所以,课一开始,我首先出示幻灯片图片,并配上我对黄山的简单解说词。很简单很直观的方法使学生更多的了解黄山风景区,了解黄山的怪石的“怪”,了解黄山怪石的“有趣”。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产生了想去黄山看看的愿望,正因为有了大量有关黄山资料的介入,为学生了解黄山开拓了思路,提供想象的环境,丰富了思维的空间。课文学习起来仿佛一路跟随作者在游玩,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还不轻松吗?
多媒体的参与一改传统的完全由教师口述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穿插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氛围的生动性。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可以从视觉以及听觉等角度为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学习感受,从而使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2. 参与课堂游戏, 激发学生学习创新力
首先,我在为学生讲解新课内容前,尝试用游戏对新课内容进行了导入,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教师将要讲解的内容,在心中形成学习框架,了解学习的侧重点。我在教学“我爱阅读”——十二月花名歌时,设计了一个“连线游戏”,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出十二种花的图片和十二个季节还有“红似火、花如雪”等12个短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连线并不简单,但变成“连线游戏”同学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就轻松多了。在接触课文内容之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花的印象和了解,选择出合适的月份,还有能形容各月花的短语,学生每说到一处,我操作计算机将其和图片连接起来,并让孩子说一说这样连接的理由。学生表达完毕后,我带领学生走进“我爱阅读”,孩子们读起来一脸的自信,对这些内容好像是熟识的老朋友一样,每一句的组合都好像出自他们之手似的,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攻下了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次,游戏是学生比较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要想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活力的目标,我尝试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课堂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课文的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受。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新编教材二年级上册17课《难忘的泼水节》一课,课文主要写的是周总理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周总理和傣族人们包括泼水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都很陌生,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有目的地选择大量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既有周恩来的个人资料也有傣族人们的民族風俗,还找到了一些泼水节的图片及视频。我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几种傣族节日风俗,比方拓展出一些傣族舞蹈和关门节、开门节的活动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来猜一下是哪种活动,虽然大多孩子不能猜对,但是在猜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也有些意外的惊喜,比如,我在大屏幕上播放几个美丽的傣族姑娘在跳傣族舞,我班王默默同学居然站起来兴奋地说:老师,这个我会跳。果真,默默被大家请了出来,跳的还真有几分傣族舞蹈的味道呢。望着大家一脸的兴奋,我趁机改变PPT的画面“傣族舞蹈好看,他们的泼水节更热闹呢!瞧一瞧咱们的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呢,想不想去看看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进了文本之中,为理解文章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坚持翻转课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还为学生构建了完善的学习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学语文进课堂教学的活力。例如,《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我将课文的难读的字音、难写的字形、重点词语以及精彩片段等重难点以录制微课的形式讲解出来,上传到网络当中,学生可以在预习环节进行观看微课,学生可以将自己没有独立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所反馈的学习难点,结合微课的播放,以合作的形式突破学习难点。比如,我在微课中我最后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狐狸说,他分的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入的理解。在课后,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的方式对我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翻转课堂的学习,它富有感染力,轻而易举的就提高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4.重视课内外融合,增强团队战斗力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如何巩固孩子阅读基础?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最管用最有效的还是读书,还是培养并调动学生读书兴趣。新编教材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安排了有关读书的许多板块:“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和大人一起读”等。“和大人一起读”我认为是统编本的一大亮点之一,与家长一起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促使孩子循序渐进的喜欢上读书,喜欢上语文。学生能力有强弱,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及家长,教材中的课文对他们来说,太浅显。我就搜集一些提高点的作品,发到家长微信群里,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选择性去读。并鼓励家长拍与孩子在一起的读书视频通过网络传到家长微信群里,我关注并及时鼓励表扬,另外,通过开家长会,家长课堂,进行“亲子读书大比拼”表现突出者录视频传家长群,供大家观摩学习,共同进步。所以说,在信息和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资源都可以共享,大家不想进步都难。
综上所述,只有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习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新编教材更加“助力出彩”,使学生思维活跃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小学语文“大放光彩”。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活力课堂已经成为了每个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对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相信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组织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游戏,坚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内与课外教学的有机融合,一定可以达成“有活力、有动力、有感染力、有战斗力”的“四力课堂”,构建完美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汪威强.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36):122-123.
[2]薛彤.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55-56.
[3]邢彦红,邢延奎.基于信息技术下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8(0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