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惊人的成绩,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的城镇化率也突破了50%大关,城镇化依然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国的高城镇化率是建立在低质量的前提下的,高质量的城镇化城市建设是占少数的,这其中,农村的城镇化率低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化转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域的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R127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城镇化率从由17.9%上升到51.3%仅用了30年的时间,以平均每年近1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在提高,我国的城市数量也增加了400多個,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在迅速缩小。城镇化率在30%开始加速,达到70%后开始平缓发展,按照我国的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离我国要到达平缓阶段还需要近20年的时间。但在如此快速城镇化发展速度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克服城镇化障碍制约因素,保障城镇化动力,特别如何提高农村城镇化发展,是今后城镇化发展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
(一)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镇化迅猛发展,城镇化速率让世界震惊。但是,高速的城镇化发展是建立在低质量和低成本城镇化的基础上的。[1]城镇化不是单一的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城镇化的核心应是以人为本,建设人的城镇化而不是数量和规模上的城镇化,这是未来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主导方向。这要求城镇化发展要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和规模扩大向城市质量提升转型,建设从空间形态向以人为本转型,建设重点在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完善和突出城市特色功能,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降低城市门槛提出利于农民工城市化的途径。
(二)以大都市和城市群推动全域城镇化发展
我国大多是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区,这里也是大量产业的聚集地,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型城市。以这些大城市作为发展的核心向周边的中小型城市辐射,带动其发展,使其综合能力增强。并在以核心为发展的模式下,周边的城市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加强,资源共享,设施共用,在解决了小城镇基础设施配置难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中心城市资源短缺的问题。但要减弱大都市特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控制其人口增长和发展规模,把产业和经济主体向外迁移提高周边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使中小城市能吸收更多新增城镇化人口。
二 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
(一)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成为制约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制度因素,这种制度从根本上以户籍管理的方式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支援城市建设,确不能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城市建设的成果,农民被制度拒之在城市的门外,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户籍关系而不能受到基本保障,子女不能同等受教育,这些都使农转非成为障碍。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极度不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都极度欠缺,这些致使农民离不开土地,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城镇化的进程。
(二)农村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建设方向问题。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很多地方盲目追求城镇数量和规模以及城镇人口的扩张,重点的建设项目在城镇的空间上,以城镇的空间形态和物资生活环境来衡量农村城镇化的进展。而对作为城镇化发展主要动力的产业发展没有合理建设及运营,农村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农业发展缓慢,农村的经济形态,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民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没有转变,即使是农民住上了楼房与城市居民从本质上还是存在差别,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没落到以人为本的阶段上。
产业结构调整不等于简单的工业化。要实现全域的城镇化,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城镇化,需提高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建设,提升农村的经济结构,城乡经济带动城乡建设,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城镇化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我国小城镇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方面都极其滞后,在交通设施方面,农村的道路等级低,道路的承载能力远低于城镇化发展所需的交通运输需求。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很多农村小城镇缺水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同时没有合理的燃气和给水系统,农民的生活基本上还是以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进行。
区际间小城镇缺少协调统筹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协调发展的过程。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各地方以自身的利益出发,盲目追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忽略了地方本身的客观条件,没有考虑当前发展和建设与未来前景的结合,各区域间发展缺少协调性,致使区域间整体城镇化发展缓慢,区域的整体效益提升不高。
三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整改相关配套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必要环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让农民能自由进出城市,完善农民进程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进城农民自身所担负的成本,弱化外来人口管制,实现新增城镇化人口与原有市民的均等待遇,减少农民进城的各项阻力。同时,弱化农民与土地的依附关系,农民进城后可以对土地进行承包转让,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进城能有制度保障养老。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作为股份有偿参与城镇建设开发,解决城镇建设土地匮乏的问题。还要对城镇化资金合理支配,建设多渠道的融资体制,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
工农业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附能力在减弱,乡镇企业的发展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和为农业生产提供成产要素的产业,使工农业结合协调发展,工业带动农业发展,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的模式。同时,放宽政策,转变观念,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拓展视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农民利用新的科学技术,理解致富信息,提高农业生产力,发掘自身潜力。
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民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民能切身体验和感知身边实实在在的改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也应用到农业的生产发展中,这无疑需要农民来掌握新的农业现代化技术来适应快速发展的潮流,同时新技术的革新带来的是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所以,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势在必行,要健全农村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具备相应水平资格的培训人员来定期举行培训,要注重新技术的先进、实用、易推广性,使农民能够接受和学习并传授给他人。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城镇化的滞后现象必然是今后城镇化进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加速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村城镇化速率才能解决我国城镇化的短板,启动农村市场,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弱城乡差距,实现全域行的城镇化格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农村实现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在分析与对策研究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114-120
[2] 我国城镇化进程及未来形势 [R].北京:福盛德经济咨询有限公司FOST专题报告,2011:5-6.
[3] 苗绘,李海申,田媛.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01:49-52.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R127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城镇化率从由17.9%上升到51.3%仅用了30年的时间,以平均每年近1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在提高,我国的城市数量也增加了400多個,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在迅速缩小。城镇化率在30%开始加速,达到70%后开始平缓发展,按照我国的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离我国要到达平缓阶段还需要近20年的时间。但在如此快速城镇化发展速度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克服城镇化障碍制约因素,保障城镇化动力,特别如何提高农村城镇化发展,是今后城镇化发展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
(一)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镇化迅猛发展,城镇化速率让世界震惊。但是,高速的城镇化发展是建立在低质量和低成本城镇化的基础上的。[1]城镇化不是单一的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城镇化的核心应是以人为本,建设人的城镇化而不是数量和规模上的城镇化,这是未来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主导方向。这要求城镇化发展要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和规模扩大向城市质量提升转型,建设从空间形态向以人为本转型,建设重点在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完善和突出城市特色功能,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降低城市门槛提出利于农民工城市化的途径。
(二)以大都市和城市群推动全域城镇化发展
我国大多是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区,这里也是大量产业的聚集地,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型城市。以这些大城市作为发展的核心向周边的中小型城市辐射,带动其发展,使其综合能力增强。并在以核心为发展的模式下,周边的城市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加强,资源共享,设施共用,在解决了小城镇基础设施配置难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中心城市资源短缺的问题。但要减弱大都市特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控制其人口增长和发展规模,把产业和经济主体向外迁移提高周边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使中小城市能吸收更多新增城镇化人口。
二 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
(一)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成为制约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制度因素,这种制度从根本上以户籍管理的方式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支援城市建设,确不能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城市建设的成果,农民被制度拒之在城市的门外,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户籍关系而不能受到基本保障,子女不能同等受教育,这些都使农转非成为障碍。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极度不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都极度欠缺,这些致使农民离不开土地,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城镇化的进程。
(二)农村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建设方向问题。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很多地方盲目追求城镇数量和规模以及城镇人口的扩张,重点的建设项目在城镇的空间上,以城镇的空间形态和物资生活环境来衡量农村城镇化的进展。而对作为城镇化发展主要动力的产业发展没有合理建设及运营,农村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农业发展缓慢,农村的经济形态,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民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没有转变,即使是农民住上了楼房与城市居民从本质上还是存在差别,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没落到以人为本的阶段上。
产业结构调整不等于简单的工业化。要实现全域的城镇化,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城镇化,需提高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建设,提升农村的经济结构,城乡经济带动城乡建设,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城镇化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我国小城镇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方面都极其滞后,在交通设施方面,农村的道路等级低,道路的承载能力远低于城镇化发展所需的交通运输需求。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很多农村小城镇缺水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同时没有合理的燃气和给水系统,农民的生活基本上还是以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进行。
区际间小城镇缺少协调统筹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协调发展的过程。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各地方以自身的利益出发,盲目追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忽略了地方本身的客观条件,没有考虑当前发展和建设与未来前景的结合,各区域间发展缺少协调性,致使区域间整体城镇化发展缓慢,区域的整体效益提升不高。
三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整改相关配套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必要环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让农民能自由进出城市,完善农民进程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进城农民自身所担负的成本,弱化外来人口管制,实现新增城镇化人口与原有市民的均等待遇,减少农民进城的各项阻力。同时,弱化农民与土地的依附关系,农民进城后可以对土地进行承包转让,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进城能有制度保障养老。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作为股份有偿参与城镇建设开发,解决城镇建设土地匮乏的问题。还要对城镇化资金合理支配,建设多渠道的融资体制,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
工农业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附能力在减弱,乡镇企业的发展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和为农业生产提供成产要素的产业,使工农业结合协调发展,工业带动农业发展,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的模式。同时,放宽政策,转变观念,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拓展视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农民利用新的科学技术,理解致富信息,提高农业生产力,发掘自身潜力。
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民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民能切身体验和感知身边实实在在的改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也应用到农业的生产发展中,这无疑需要农民来掌握新的农业现代化技术来适应快速发展的潮流,同时新技术的革新带来的是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所以,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势在必行,要健全农村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具备相应水平资格的培训人员来定期举行培训,要注重新技术的先进、实用、易推广性,使农民能够接受和学习并传授给他人。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城镇化的滞后现象必然是今后城镇化进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加速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村城镇化速率才能解决我国城镇化的短板,启动农村市场,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弱城乡差距,实现全域行的城镇化格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农村实现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在分析与对策研究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114-120
[2] 我国城镇化进程及未来形势 [R].北京:福盛德经济咨询有限公司FOST专题报告,2011:5-6.
[3] 苗绘,李海申,田媛.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0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