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当不少中国家长纷纷忙于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接受所谓的精英再教育的时候,华裔孩子却经历着从国外到国内,再从国内回到国外的艰辛求学之路,在父母的决定面前,年龄尚小的他们毫无自主性可言,反复折腾的背后,真的能让他们吸收到东西方教育的精华所在吗?
多学习也是错?
今年夏天,华裔妈妈Rose的女儿媛媛在美国读完了一年级,但是女儿在美国的学习成果让这位华裔妈妈并不满意。
1993年移民美国的Rose,住在美国东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镇上。在这个典型的美国小镇,亚裔家庭不多,大部分美国父母都对年幼儿女的教育没什么计划,只是任由他们去玩,很多孩子到了一年级时才开始接触学习。Rose成长于严格的中式家庭,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式教育,就像被热炒的“虎妈”一样,她理所当然也希望女儿和自己接受大体相同的教育。女儿媛媛很小就开始上一个离家很远的华人私人幼儿园,在上小学前女儿已经学了很多东西,并养成了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媛媛自己也对这种方式很喜欢,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等女儿上了一年级,问题随之而来。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老师从26个英语字母开始教起,可是这些女儿两岁时就会了,她甚至已经不再看图画书而改成以文字为主的故事书。在Rose的辅导下,女儿已经会两位数的加减法,并且可以一分钟做一百个个位数加减法数学题,而美国小学里教的数字加法的进位在Rose眼里有些“乱七八糟”,她甚至怀疑美国老师根本不会教数学。
让Rose真正发现问题,还是源于女儿的抱怨,女儿告诉她学校的课程没有挑战性,觉得对这所美国学校越来越没有兴趣。因此女儿渐渐变得情绪低落,上课也坐不住,老师因此就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她,更伤了她的自尊心。Rose去找校方,校长反而认为是她的错,并且指出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妈妈教的太多。
在Rose的坚持下,校方还是给女儿做了一个学习能力测试,结果是:依照美国小学教学大纲标准,她的数学程度已达到四年级下到五年级上的水平,英语程度在三年级下的水平。Rose希望学校能让女儿升级,但校方认为女儿的确属于学习天赋高的那一类学生,但是学校仍然驳回了Rose让女儿跳级的申请,这让Rose感到气愤和无奈。Rose对美国小学的不满不止于此,比如,国内的小学老师会规范小学生握笔、坐姿,但美国老师明确告诉Rose:我们不管这个,小孩自由就好。但在Rose看来,这造成了很多美国孩子的字迹潦草。Rose的美国丈夫有时候也开玩笑说她是“虎妈”。Rose就回道:“我就是中国妈妈。”还解释说,虎妈不是个别现象,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产物,很多亚洲人的孩子学习比较好,都不是天生的,都凝聚着家长的心血。她认为良好的基础教育能使孩子受益终身。因此,夫妻俩商量后决定:Rose辞掉工作带女儿回国上小学。
中西教育对对碰
为了让孩子接受正规的中式基础教育,Rose没有选择采用西式教育模式的国际学校,而是选了上海的一所实验小学,学校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做了改进,但也保留了传统教育的一些精华。
学校里的教育和想得一样,从握笔、坐姿等细节开始对孩子的习惯进行规范。媛媛在美国时已经算字写得漂亮的孩子了,但回国后,老师还是说她写的“8”字一定要纠正,如果8、6写不好,数字就会出问题。Rose觉得这正是她希望女儿学习的东西。
媛媛的作业不多,一般在学校做一部分,回家做一部分。老师规定回家的作业必须在半个小时内做完,最多四十五分钟。而且老师要求如果到了规定时间作业还做不完,家长也要让孩子停下来。每次做完功课,媛媛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成就感还源自其他方面。媛媛成了学校的小主持人,学校也利用她流利标准的美式英语,录英语朗读带领同学们跟读,她也经常帮助同学练习口语。为了适应媛媛的学习进度,校方在媛媛的课程上也主动地做了些调整,她跟一年级上语文课,跟二年级上数学课,英语则上的是四年级的课。
女儿媛媛最大的问题是抄写,她的作业通常是把字反复抄写,因为她喜欢阅读,回国时已经能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样的儿童小说,认识汉字后,女儿开始读中文书,什么书都爱看。Rose认为把孩子完全禁锢在作业本上,那么浩如烟海的有趣故事就没有了。
终极目标:回归国外教育
除了教育上的反差,Rose还发现了孩子气质行为上的变化。回国一年后,媛媛中文进步很大,不仅能聊天,还能用中文写日记。她希望爸爸来中国时,可以去机场接爸爸并当翻译,因为路标上的中文她全都认识。
从这个角度说,Rose很欣慰。她很庆幸能在女儿像海绵一样最能吸水的年龄,把基础打好。但在另一方面,媛媛开始变得叽叽喳喳,说话调门很高,一副要和人吵架的样子。Rose觉得她有些好习惯被消磨掉了。比如,原来打喷嚏一定是用手挡住嘴巴,并且会赶紧洗手以防止再摸到其他东西而造成细菌传染。但现在打喷嚏,媛媛不再这么做了。“请”、“谢谢”也很少说,跟别人说话总是“给我拿这个”“给我拿那个”。走进电梯,也不再用“早”、“你好”和邻居打招呼。Rose有些担心,但她也认为在美国,可能也会学到别的坏习惯,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
媛媛现在中文读二年级,英语读五年级,Rose觉得最晚四年级后必须要回美国。Rose也已经看出,越向上读,孩子的压力会越大,因为被逼着读书、考试、升学,孩子的知识面会慢慢变狭窄。美国教育的好处是四年级以后,学校就开始真正地教了:会教你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倡有乐趣地学习等。
对Rose来说,通过观察女儿在中国和美国的学习,渐渐摆脱了在两种教育制度中的摇摆,她开始认识到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教育,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在成长中能够区分和识别。未来的很多孩子都会是没有国界的人,Rose的观点得到了周围很多华裔家长的赞同,深知自己的孩子需要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她,最终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回美国读书,因为没有哪种教育模式是绝对的。
多学习也是错?
今年夏天,华裔妈妈Rose的女儿媛媛在美国读完了一年级,但是女儿在美国的学习成果让这位华裔妈妈并不满意。
1993年移民美国的Rose,住在美国东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镇上。在这个典型的美国小镇,亚裔家庭不多,大部分美国父母都对年幼儿女的教育没什么计划,只是任由他们去玩,很多孩子到了一年级时才开始接触学习。Rose成长于严格的中式家庭,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式教育,就像被热炒的“虎妈”一样,她理所当然也希望女儿和自己接受大体相同的教育。女儿媛媛很小就开始上一个离家很远的华人私人幼儿园,在上小学前女儿已经学了很多东西,并养成了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媛媛自己也对这种方式很喜欢,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等女儿上了一年级,问题随之而来。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老师从26个英语字母开始教起,可是这些女儿两岁时就会了,她甚至已经不再看图画书而改成以文字为主的故事书。在Rose的辅导下,女儿已经会两位数的加减法,并且可以一分钟做一百个个位数加减法数学题,而美国小学里教的数字加法的进位在Rose眼里有些“乱七八糟”,她甚至怀疑美国老师根本不会教数学。
让Rose真正发现问题,还是源于女儿的抱怨,女儿告诉她学校的课程没有挑战性,觉得对这所美国学校越来越没有兴趣。因此女儿渐渐变得情绪低落,上课也坐不住,老师因此就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她,更伤了她的自尊心。Rose去找校方,校长反而认为是她的错,并且指出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妈妈教的太多。
在Rose的坚持下,校方还是给女儿做了一个学习能力测试,结果是:依照美国小学教学大纲标准,她的数学程度已达到四年级下到五年级上的水平,英语程度在三年级下的水平。Rose希望学校能让女儿升级,但校方认为女儿的确属于学习天赋高的那一类学生,但是学校仍然驳回了Rose让女儿跳级的申请,这让Rose感到气愤和无奈。Rose对美国小学的不满不止于此,比如,国内的小学老师会规范小学生握笔、坐姿,但美国老师明确告诉Rose:我们不管这个,小孩自由就好。但在Rose看来,这造成了很多美国孩子的字迹潦草。Rose的美国丈夫有时候也开玩笑说她是“虎妈”。Rose就回道:“我就是中国妈妈。”还解释说,虎妈不是个别现象,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产物,很多亚洲人的孩子学习比较好,都不是天生的,都凝聚着家长的心血。她认为良好的基础教育能使孩子受益终身。因此,夫妻俩商量后决定:Rose辞掉工作带女儿回国上小学。
中西教育对对碰
为了让孩子接受正规的中式基础教育,Rose没有选择采用西式教育模式的国际学校,而是选了上海的一所实验小学,学校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做了改进,但也保留了传统教育的一些精华。
学校里的教育和想得一样,从握笔、坐姿等细节开始对孩子的习惯进行规范。媛媛在美国时已经算字写得漂亮的孩子了,但回国后,老师还是说她写的“8”字一定要纠正,如果8、6写不好,数字就会出问题。Rose觉得这正是她希望女儿学习的东西。
媛媛的作业不多,一般在学校做一部分,回家做一部分。老师规定回家的作业必须在半个小时内做完,最多四十五分钟。而且老师要求如果到了规定时间作业还做不完,家长也要让孩子停下来。每次做完功课,媛媛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成就感还源自其他方面。媛媛成了学校的小主持人,学校也利用她流利标准的美式英语,录英语朗读带领同学们跟读,她也经常帮助同学练习口语。为了适应媛媛的学习进度,校方在媛媛的课程上也主动地做了些调整,她跟一年级上语文课,跟二年级上数学课,英语则上的是四年级的课。
女儿媛媛最大的问题是抄写,她的作业通常是把字反复抄写,因为她喜欢阅读,回国时已经能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样的儿童小说,认识汉字后,女儿开始读中文书,什么书都爱看。Rose认为把孩子完全禁锢在作业本上,那么浩如烟海的有趣故事就没有了。
终极目标:回归国外教育
除了教育上的反差,Rose还发现了孩子气质行为上的变化。回国一年后,媛媛中文进步很大,不仅能聊天,还能用中文写日记。她希望爸爸来中国时,可以去机场接爸爸并当翻译,因为路标上的中文她全都认识。
从这个角度说,Rose很欣慰。她很庆幸能在女儿像海绵一样最能吸水的年龄,把基础打好。但在另一方面,媛媛开始变得叽叽喳喳,说话调门很高,一副要和人吵架的样子。Rose觉得她有些好习惯被消磨掉了。比如,原来打喷嚏一定是用手挡住嘴巴,并且会赶紧洗手以防止再摸到其他东西而造成细菌传染。但现在打喷嚏,媛媛不再这么做了。“请”、“谢谢”也很少说,跟别人说话总是“给我拿这个”“给我拿那个”。走进电梯,也不再用“早”、“你好”和邻居打招呼。Rose有些担心,但她也认为在美国,可能也会学到别的坏习惯,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
媛媛现在中文读二年级,英语读五年级,Rose觉得最晚四年级后必须要回美国。Rose也已经看出,越向上读,孩子的压力会越大,因为被逼着读书、考试、升学,孩子的知识面会慢慢变狭窄。美国教育的好处是四年级以后,学校就开始真正地教了:会教你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倡有乐趣地学习等。
对Rose来说,通过观察女儿在中国和美国的学习,渐渐摆脱了在两种教育制度中的摇摆,她开始认识到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教育,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在成长中能够区分和识别。未来的很多孩子都会是没有国界的人,Rose的观点得到了周围很多华裔家长的赞同,深知自己的孩子需要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她,最终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回美国读书,因为没有哪种教育模式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