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缔造历史总成交额逾24亿港元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下亚洲艺术、珠宝及钟表拍卖最高成交额,总成交额高达24亿港元·创下亚洲多个画家作品世界拍卖纪录,包括曾梵志、岳敏君、弘京泽及SUBODHGUPTA
  ·刷新中国当代艺术最高成交额纪录
  ·40件拍品成交价超过一千万港元
  ·创下佳士得中国陶瓷及工艺品拍卖最高成交额
  香港佳士得于5月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亚洲艺术、珠宝及钟表春季拍卖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藏家的参与,六天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4亿港元,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总成交额最高的一季拍卖会。此佳绩比香港佳士得2007年春季拍卖的15.2亿港元高出8.8亿港元,增长率达到令人吃惊的58%。今次的成绩令香港作为全球艺术、钟表及珠宝拍卖重点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佳士得国际首席执行官Edward Dolman表示,此次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的佳绩突显了亚洲区对佳士得的重要性,也充分反映了亚洲区所拥有的丰厚潜力。作为与纽约及伦敦并列为全球三大拍卖中心之一的香港,它在促进亚洲区及世界其他地区收藏家参与艺术市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对艺术的兴趣日趋浓厚及亚洲等地区的新财富渐增,佳士得将继续致力开拓亚洲市场。
  
  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
  
  佳士得5月24日在香港举行了全球首场“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此两项拍卖创下多个骄人的纪录,以8.1亿港元成为全球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作品成交总值最高的拍卖。这次晚间拍卖尽集各艺术范畴中难得一见的作品,其创下的佳绩证明香港已继纽约及伦敦之后,成为全球重要的艺术拍卖市场之一。此次拍品刷新的世界拍卖纪录包括:29项日本画家作品,10项印度画家作品,10项韩国画家作品以及5项中国画家作品。
  此类别拍卖比2007年同期成绩上升34%。“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拍卖成交额分别为2.4亿港元及5.7亿港元,当中“亚洲当代艺术”更比2007年同期的成交额上升了整整一倍多。
  此次拍卖囊括多件重量级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这些拍品可说是深具美术史价值的收藏级作品,最为人注目是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成交额高达75,367,500港元,此作不但打破了画家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更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纪录。另外,在“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拍卖中,廖继春的《花园》也以35,047,500港元打破了画家作品的世界纪录。而这场夜间拍卖更缔造了亚洲50多位画家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其中包括曾梵志(中国)、岳敏君(中国)、Subodh Gupta(印度)、Aida Makoto(日本)、Hisashi Tenmyouya(日本)等。
  此场拍卖呈现的市场走势:
  ·25件印度作品全数卖出,印度及巴基斯坦作品总成交额达3,300万港元,是香港此类型拍卖成交额最高的一次。其中Subodh Gupfa的“SaafSamundar Paar(10)”930万港元成交,创下画家世界拍卖纪录。
  ·日本及韩国画作竞投增加
  ·亚渊区内买家跨文化作品竞投增加
  
  中国古近书画
  
  佳士得在5月26日举行的“中国古代书画”及“中国近现代画”拍卖再一次肯定了市场蕴藏的雄厚实力,两项拍卖总成交价达2.4亿港元,市场占有率高达56%,比2007年同期拍卖成绩多出20%,并为佳士得中国现代画及古代书画拍卖成交额最高的一次。
  众艺术名家如吴冠中,张大干,齐白石的作品以超过估价一倍的价钱成交,当中吴冠中的《古墙》更以超过估价2倍的7,943,500港元由收藏家投得:另有石涛的《花卉册》,亦以超过估价3倍的117,687,500港元成交。
  此场拍卖呈现的市场走势:
  ·来自中国的买家在此次参拍的多件拍品的竞投中非常活跃,足以证明中国内地市场对高水平的艺术珍品需求旺盛。
  
  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香港佳士得春季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包括了五个专场拍卖,包含范围相当广阔,从清朝的御藏钟表到独特的犀牛角……此次拍卖是佳士得历来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成交额最高的一次,比2007年春季拍卖的成交额超过2倍。
  其中“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藏——清宫御藏钟表”是为全球的收藏家提供一个拥有中国宫廷钟表的珍贵机会。此批来自18和19世纪的珍贵钟表产自昔日中国及欧洲,并曾为朝贡的礼物。而在5月27日的拍卖中,这十五座来源有序的钟表共取得了280,960,500港元的总成交额,为有史以来最高成交额的一场钟表拍卖会。
  另外,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拍卖也取得令人极为满意的成绩,成交额43,091,500港元,这次全球首次个人藏家的犀角雕刻专场拍卖,其中多件拍品以原先估价两倍的价钱成交。
  而瓷器及工艺品方面则以一场极具意义的慈善拍卖作开始,由台湾著名企业家曹兴诚先生捐出,一件清乾隆料胎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笔筒以6500万港元成交,此笔筒继2007年佳士得秋季拍卖后,再一次创下中国御制料胎珐琅世界拍卖纪录。这件拍品的收益将会全数捐作慈善用途,其中半数金额,将捐给台湾红十字会及法鼓山支持中国四川地震赈灾,而余款将分别捐于台湾其他非营利机构。
  在“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里,佳士得共取得734,710,250港元的成交额,是佳士得有史以来该范畴拍卖成交额最高的一次。此次拍卖再一次见证了亚洲艺术市场蕴藏的强劲能量。
  此场拍卖呈现的市场走势:
  拍卖得到了全球收藏家的热烈参与。拍卖的成功凸显了来源有序及罕见的珍品对藏家有着依旧浓厚的吸引力。
其他文献
一次我去“松园”看望曹老,注意到他桌子上放着一枚象牙印章,从“包浆”上看,显然已经是用了多年。我拿起印章仔细看看,印文是“曹靖华印”:曹老的名章。再看印章的边款,我霍然站了起来,那四行小字竟是:  三五年夏应  何林 振华兄嫂属为  靖华先生制  一多 昆明  原来是闻一多教授的手段!    看着曹靖华教授的一枚象牙印章,想起这一位可敬的老人。  他清代光绪二十三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公元1897年8
期刊
2008:近期的两三个古家具专拍    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一个月内上拍的古家具约有495件。这当中占数量最多的是南京正大,在10月26号专门推出了“2008秋季中国明清古典家具专场拍卖会”,共418件拍品。此外,中国嘉德、海南泰达、雍和嘉诚、天津文物等公司均有古家具上拍。  至于秋拍中已结束的拍卖,从9月1日至10月中旬,共上拍古家具约近500件。当中占数量最多的是9月21日在江苏省南通举
期刊
当时,大家几乎都不知道在“洪宪飞龙拾圆金币样币”中尚有刻款者存世。故这枚大珍品只是作为无款的金币铜样收入。当晚,我在观察这数十枚钱币时,才意外地发现了这枚铜样币的左边刻有细小的英文“L·GIORGI”的款志。这一闻所未闻的重大发现,顿时使我雀跃而起,欣喜欲狂……  中国钱币,珍品济济。古钱中有“天显通宝”、“大齐通宝”、“建国通宝”、“靖国通宝”等;银币中有“吉字一两”、“湖南”、“陕西”、“福建
期刊
南海余仲嘉(1908-1941),生而聋哑,然聪慧好学。父余肇湘,字楚凡,工诗词书法,为粤中名士(《近代粤词蒐逸》录其词二十五首)。自幼教以诗文、书法,又从郑诵先、邓尔雅学,少年成名,为谭组安、叶玉甫所激赏,治印取径黄牧甫,坚卓老成,尤擅刻扇骨,以留青花卉允称绝伦。夫人幼患喉疾,与有同病,竟成良匹。当其结褵之时,邓尔雅集陶潜《闲情赋》、曹植《洛神赋》为联贺之:“愿在竹而为扇,托微波以通辞。”可谓妙
期刊
2008年的春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前有全球次贷危机的笼罩、后被悲恸全国的汶川大地震影响,这其中还有因为奥运的原因而不得不缩短正常的征集周期提前开拍的诸多因素。各拍行春拍交出的成绩单,仍创造出许多纪录,而且这些纪录并不是来自平常频频诞生天价纪录的当代艺术或书画瓷器门类。佳士得推出的“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藏清官御藏钟表”自不用说,拍前估价总成交额为两三千万元的拍卖会,15件钟表最后成交高达2.78亿
期刊
苏富比于6月12日在巴黎举行的“关于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中国的陶瓷艺术品拍卖会”是一个颇具市场眼光的应时之举。参拍的陶瓷艺术品,估价排位前列的都是明清时期的艺术品,至于几件据说是汉代的陶器,无论是估价还是成交价,都不算太高。这些拍品主要来自瑞典的两大藏家卡尔·坎佩和特丢斯的藏品。而将东方陶瓷艺术介绍到西方,卡尔坎佩的遗产继承人,他的两个女儿维多尼卡和黛安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老坎佩是瑞典著名的实业家,
期刊
这批御制钟表的拍卖与来源    根津美术馆收藏钟表早在《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十卷》中就有所记载,只是不够详细。而根津美术馆此次将馆藏的十五件清宫御制钟表推出上拍,主要还是因为钟表的收藏超出了其收藏的日本美术范畴,再加上最近该馆正在维修,急需经费,所以愿意将馆藏的这些中国钟表拍卖。根据佳士得官方人员介绍,当年根津美术馆收藏的这些钟表,是现任馆长根津宫一的祖父在1910年左右从著名的古董商山中
期刊
谈师月色曾受益于耀均、蔡守、李铁夫、黄宾虹、王福庵五位老师。  谈师的父亲谈伯开是一位土木工程技师。母亲林氏生育她已是第十六胎。因为生于亥时,被封建迷信深深毒害着的双亲认为“亥时”就是“害死”父母,或者说“克死”父母。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在她四岁时被送到广州清泉街檀度庵寄养。此庵为粤中大刹,是清初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为王姑出家而建。时有房屋百间,十宫女陪同出家,分十房各收门徒,历来香火极盛。先生
期刊
拉克·梅森(Lark Mason)是原纽约苏富比拍卖行高级副总裁,他梳理了中国家具如何被西方收藏家认识、发现的脉络。实际上,西方收藏者与中国藏家对“中国家具”的认识有着极大的偏颇——西方人认识中国家具的途径最初是作为出口的贸易产品,在1876年费城举行的百年博览会、1892年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哥伦布博览会上都能看到中国家具的身影;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西方收藏者一直认为最美最好的中国家具是漆器家具
期刊
2007年的香港不再是瓷器市场的中心,内地瓷器市场依然无法摆脱国际市场的左右,在这一年的瓷器拍卖市场显的较为平静,热度明显比2006年有所降低。也许是杂项市场的分离,亦或者是佛像市场的异军突起,总之,2007年的瓷器市场回报给业内的总体感觉平淡无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