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多元 做强做响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y7208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版参考》:2012年已经过半,凤凰集团今年着力做的几件事情进展如何?
  陈海燕:进展比较顺利。
  第一件事情,继续深化改革。不是完成转企就成功了,那只是第一步,只是基础。体制机制创新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要真正实现公司化改造,目的不仅是变成企业,而且是变成现代企业,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文化企业。这是我们正在做的,我们的构想已向省里做了汇报,得到了支持。
  第二件事情,技术升级。形成电子图书、电子读物的板块,是数字化的第一个尝试;第二个尝试是数据库建设;第三,加强内容投送平台、互动平台建设;第四,组建新的文化公司。为了加快数字化进程,我们选择三条路径:一、组建自己团队,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二、收购团队,自己培养摸索周期比较长,选择在某些领域崭露头角的,有领军人物的优秀团队整体并购;三、深度合作。与新媒体、IT行业、高新技术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三种方式相结合,加快数字化转型,希望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转型。
  第三件事情,是扩大文化影响力。文化企业不仅要看经济规模、经济实力,非常重要的指标是看文化影响力,我们对现阶段文化影响力还不满意,还要进一步扩张在国内与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我们的口号是做强做响。强比大更重要,凤凰集团现在具备一定规模,就不提大了。在国内要强,现在跟国际出版巨头相比,要比他们强,路还很漫长。我们会从实际出发,持续努力,但是要响,文化影响力要出去,所以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强做响。
  第四件事情,是着力打造文化产业生态圈。我们多年持续努力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并且尽可能地把产业链做得更长、更粗,在此基础上把我们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生态圈包括文化创意、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产品流通交易、文化物流、文化中介、文化科研、文化地产和文化金融。虽然有些不在出版产业链上,但是具有相关性,可以使核心业务在肥沃的生态圈的土壤里蓬勃生长。营造产业生态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出版生产是小资本运作,出版物是小商品,但出版产业一定要有金融思维,要涉足金融领域。我们考虑问题不是就出版而想出版,要想有利于出版发展的一些战略资源。过去我们做了一些金融股权投资,这不是我们的目的,目的是做我们自己能够控制的文化金融企业,更有力地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就是凤凰集团正在做的事情,也是我们的发展思路。
  《出版参考》:您如何看待挺拔主业与多元化战略?
  陈海燕:关于多元化,我一直强调这样的看法:集团型文化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多元化是必然趋势。世界上大的文化集团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多元化的。不应该限制多元化,规定企业必须做什么是计划经济思维,资源应该是流动的生产要素,就是依照价值规律,依照市场规则流动,没有必要限制。弱势出版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放弃出版主业,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呢?有什么理由规定所有出版企业一定要坚持主业,突出主业,力挺主业呢?主业上有优势的企业一定不会愿意放弃主业,凤凰集团就永远不会放弃主业,一定把主业作为核心业务,因为有优势。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没有优势,干吗还要坚持呢,这样反而会使整个出版产业的质量下降,造成无序竞争。
  一个单体出版社可以只做出版,但是一个有规模的出版集团就出版论出版,是发展不起来的,要有宏观思维,要系统地思考战略布局。
  我们有整体思维,对出版主业投入力度很大,比如重大出版工程,跟兄弟出版集团相比是不逊色的,也可能我们投入更大。重点图书我们有十大出版工程,每一个工程都需要持续多年的投资,组织大规模的人员参与原创,如两个文化传承工程,每个都要组织一百多位专家参与,没有五年八年是很难完成的。还有多项复合出版工程。正是以出版为核心业态的多元发展,使主营业务发展得更快,如果没有多元化,主营业务可能会受到制约。
  《出版参考》:按照您的观点,如果出版企业很小,是不是就可以选择放弃主业?
  陈海燕:这种说法不对,出版企业可以是小而专或者是小而强,关键在于有没有优势。现在出版社是企业了,如果有优势肯定会继续发扬优势,就不会放弃主业。如果没有优势你非要求他坚守主业,他就会搅乱局面,造成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如能让他退出,整个出版产业的质量才会更好。有优势的保留下来,没有优势和竞争力的退出,资源得到转移,在新的领域另谋生路不失为合理的发展方式。
  既然出版社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就应该適应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思维,转变观念。按照市场规则来办事,生产要素要流动,不流动就干脆别转企。我认为以后一个大的趋势是管理的方式一定要转变,不转变就可能把已经转成企业的出版单位再管回到事业单位,变成企业单位事业化管理,还不如转企之前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更有效率。
  《出版参考》:出版集团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会觉得哪个板块的利润率比较高,就把更多的资金投向那个板块,而没有把资金投入到出版业这块,这样会不会削弱出版集团的专业化运作?没有成为巨人反而虚胖。
  陈海燕:如果现在担心出版集团不把资金投入到出版业,那么鼓励大量的出版企业上市融资做什么?出版业本身消化不了大资本,上市之后拿那么多钱怎么安排?出版人都知道,投入一千万就是一个出版工程,要聚集好多人做好多年。大型出版工程投入两千万要聚集几百位专家花十年八年才能做出来。出版就是这个特性,一定要认识出版物是小商品,是低值商品,出版本身不需要大资本,也很难消化大资本,这个书业的规律一定要懂。
  好多企业是没有上市动力的,不上市也无可厚非,只做主业不做别的,这种选择不应该受到指责,应允许只做主业的出版集团的存在。另外一些集团选择多元发展也是可以的;甚至一些集团选择不做主业了,投入到其他行业了也是可以的。也就是说转企以后企业应有更大自主权。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文化导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管。假定目前有一百个出版企业不坚守主业了,难道中国人就没有书读了吗?事实不是这样的,也许整个市场的秩序会更好,同质竞争、无序竞争会得到缓解。上级主管部门不必担心一些出版企业不做主业了,整个出版业的能力会下降。其实,出版单位市场化之后只要有需求在,就不用担心没有供给。只要有需求,出版企业一定会满足需求,因为有利益在。
  《出版参考》:凤凰集团在体制机制创新层面,有哪些举措?
  陈海燕: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凤凰集团的新举措是开始推行CEO制,基本原则已经确立。比如凤凰传媒上市公司已经明确要求,高管层要向分管副总负责,分管副总向总经理负责,总经理代表经营班子向董事会负责。但是出版行业长期以来没有实行CEO制,是党委领导下的集体分工负责制,这种低效率的决策机制是事业体制的遗产。
  集团在不断发展,急缺的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集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除每年内部竞聘外,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公开招聘,聘请职业经理人,通过猎头公司挖掘人才,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比如对有些专门人才采用协议工资制,或用个人持股的方式留住人才。凤凰集团的高管团队压力很大,每年都由董事长代表集团总部向各个企业责任人下达任务书,任务书就是作战命令,指标是必须完成的。指标体系分两个层级,一部分是基础指标,一部分是奋斗指标,基础指标完不成要受罚,奋斗目标完成可获额外奖励。可喜的是,每年的奋斗指标都是超额完成的,所以才有凤凰的快速发展。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转换思维,要靠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促发展。还有就是兼并扩张,这一方式不仅適合于大的出版集团,也適合于中小出版社。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创新型文化领军企业。为了实现目标,集团提出:学习型企业、思想型团队、研究型领导。集团的领导班子成员人人都要承担课题,做研究,最后要拿出成果。要求高管层勤于思考,并且鼓励他们发表文章,这样推动整个文化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企业。文化企业是创新型企业,一定要不断补充新思想,不断地学习。
  《出版参考》:您认为,为了促进出版业的发展,还应该出台哪些扶持政策?
  陈海燕:转企改制之后,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优惠,例如在一段时间内免征所得税,出版界欢欣鼓舞。如果中国出版业不是多年来承担沉重的税赋,那一定会比现在强大得多。现在税赋大大减轻了,但负担还是比一些发达国家重。要扶持文化产业,税费为什么不能一减到底呢?所以我呼吁国家给予更大的支持,给出版业、图书批发零售业以零税费的待遇。
其他文献
文 学  7月份的文学类畅销书榜单Top10没有一本新书上榜,如果一定要找寻亮点,则是经典老书光芒再现。《文化苦旅》《骆驼祥子》《狼图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三国演义》,从当代文学到古典文学,从散文到小说,这些历经时间打磨的图书纷纷再次登场,显示出了经久不衰的魅力。其实,每到寒暑假,一些经得起时间打磨的文学作品就像老朋友赴约一样开始回归榜单,这些老书的集中畅销,主要得益于暑期档的销售推动。对于青少
期刊
经过改革开放后将近三十的发展,许多民营书业企业茁壮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当一家小公司只有几个人的时候,可以凭着一股热情,抱团干活。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许多矛盾会凸显出来,如何管理?是采用拿来主义,学习西方的管理方式,还是挖掘历史财富,追寻东方的智慧?崔传高先生撰文《思想的引领 哲学的管理》,讲述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值得一读。  本期焦点故事是由晋璧东先生撰写的《
期刊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3G业务的迅猛发展,加之功能不断强大的手机终端,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放弃传统图书,转而通过手机阅读。在手机阅读的新环境下,阅读对象变得扩大化、阅读终端开始多元化、阅读模式更加多样化,阅读的内容也不断变化、扩大。手机阅读以其随时随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不可比拟的优势为阅读产业打开一片巨大的蓝海。我们正朝着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迈进。  手机阅读应时而生  阅读是一项庞大的民族文明工程。一个
期刊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11月3日一5日,第25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共有95家图书出版社、12家教育音像出版社参展,展出出版物近五万种,设有展位230个。会议期间,大会组委会举办了大学版协常务理事会会议、全国大学出版社社长会议和大学出版论坛。  迎接十八大,展现大学出版整体形象  订货会现场,各大学出版社展示了一批最新出版成果,既有反映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最新成果的图书,也
期刊
磨铁金牌书策李家晔说:“能不断折腾的编辑是一个好编辑,瞎折腾也行,只是晚上道而已。”如何折腾才能让图书大卖?这恐怕是每个编辑都在苦苦思考的问题。  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对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策划内容,宣传营销也要参与其中,而且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根本——内容。  我主要做生活类图书,不知不觉快做到第十个年头了。估计还是资质鲁钝,近几年才刚摸到点门道,做了几本还算畅销的书,在这里班门弄斧
期刊
田智:对山寨横行 不可一笑了之  译林出版社外国文学分社社长田智在《出版人》撰文:近日,磨铁和读客两家民营公司关于“图书封面谁山寨了谁”的争论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再次引发业界对山寨出版的关注。  我认为,山寨出版的实质是侵权和盗版,仿冒——无论是书名还是封面,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里外透出的都是不讲道理的强盗气,毫无道德操守可言。尤其在出版这个以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为己任的行业,如此光明正大地用偷来
期刊
围绕“3.11大震灾”,日本圖书市场刮起了宗教类和教养类圖书的新风潮。  “3.11大震灾”给日本人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出版了很多宗  教类圖书  由于2011年3月11日大震灾,“日本人的意识结构”发生变化,日本人遭受的心理创伤——“心理灾害”难以抚平,迫切希望找到宣泄的方式。2011年,也是日本两位著名宗教人士的重大纪念日——“亲鸾圣人750回忌”“法然上人800回忌”。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
期刊
7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来到北京印刷学院所属的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专题调研。他表示,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印刷产业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绿色印刷发展前景广阔,北京印刷学院紧紧围绕印刷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印刷产业发展这个大目标,以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平台,其各项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有着极强的实用性,方向正确,成效显著,为我国出版印刷产业的健康发展注
期刊
青少年阅读浅俗化敲响数字阅读警钟  《中国文化报》报道: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文学阅读浅俗化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果仔细看文学蓝皮书的报告会发现,文学阅读浅俗化的说法更多是针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手机阅读。阅读时间增长本是好事,但比起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获取渠道多,信息量大,价廉甚至完全
期刊
出版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年内有望出台  据了解,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着手起草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办法,目前处于讨论阶段,年内有望出台。该办法主要对各地出版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级出版产业基地的标准、国家级出版产业基地的考核及动态管理、基地产业规模、发展规划等方面将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已有的九大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管理、运营也将纳入该管理办法中。  据悉,有关九家基地主要是与当地的国有出版集团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