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可谓独树一帜。太极拳从清初(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发源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太极拳的技法功夫可谓是声名远播。并且伴有疗病、保健、养生作用。而其中尤以陈氏太极享誉中外。随着太极拳这一类的拳种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如何解决太极拳基本的习练技巧和方法,已是武术业余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研究,总结与分析,归纳了一些粗浅的看法,集以文字,以供参考。目前,因为有关在陈式太极这一方面武术项目的书籍,文献资料上几乎为零,近乎空白;研究太极拳基本动作的组成和习练技巧,帮助初学者尽快掌握太极拳的基本知识,少走弯路。
关键词 陈氏太极 起源 习练方法 技术特点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随着其丰富的外涵和深奥的内涵为世人认识,接受而迅速向世界推广开来。具有鲜明地域性特色的太极拳甚多,且都各分门派也都可谓独树一帜。太极拳说是练习起来大都一样,可是若将其不分其本质就乱学一通,可的确对于长期习练武术的爱好者可是不公平。可是太极拳却有它独特的一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则是他分有各种不同的门派。例如:太极拳的门派很多也就是陈、杨、吴、武、孙、和、武当太极等。很显然陈氏太极在众多派系之中可算是独树一帜。陈氏太极的影响力不仅是再中国,乃至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知名度。但是习练太极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太极起源的了解以及对他正确的认知还是不够:在习练太极拳时对一些基本功习练技巧还是不能很好地了解。本文主要从陈氏太极的起源进行简单一些分析与总结:陈氏太极基本功的习练方法与技巧,如在练习时怎样能够尽快的掌握太极拳的发力特点,还有怎样能够保留陈氏太极在习练时的本质上的特色、特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陈氏太极拳独有的影响力,及其显著特点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先通过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寻找有关陈氏太极的资料。
2.访谈法
寻找一些老拳师,向他们请教太极的起源和陈氏太极与其他派别的不同!以及基本功方面的一些习练方法。
二、陈氏太极的起源与发展
(一)陈氏太极的起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1. 十四世纪的元末明初,云游四方的武当山道士张三礼。
2. 十二世纪宋徽宗时代(1101-1126)武当山丹士张三丰。
3. 明末清初战将,河南陈家沟的陈王廷所创造。
(二)剖析武当山道士与武当山丹士张三丰的简单见解
撇开十四世纪元末明初的武当山道士张三礼与十二世纪宋徽宗时期的武当山丹士张三丰不谈,因为现在大多电影电视剧都已将其神化,从历史角度来看,只是在抗击敌人时的一些英勇人士的代表。同时将武术--太极拳进一步神化的特征。所以从本质来看与太极的起源大相径庭。至此,也不愿多谈!
(三)陈氏太极的源头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一生的战斗生涯的经验总结。同时,也给太极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的历史实证。在《纪效新书》中除了记述拳法之外,还加有枪、刀、棍法。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记述了太极拳在现阶段的一些技击原理与技法。如太极拳的八种技击方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些内容都包含在卷第十---《长兵短用说篇》。
(四)陈氏太极的技击原理
是继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提出创造新的太极拳技击原理。提出“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乘“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之机;“其进锐,其退速”等等这一系列的技击原理。
三、陈氏太极的简单训练方法
(一)陈氏太极的特点
1.以缠丝劲为灵魂,以内劲为统驭,这是陈氏太极的基本特点。
2.是以身领手的动作为主,脚随手运。
3.动分(离心力)静和(向心力),不断调和,不断变化。
4.技击性原则: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等特点。
(二)陈氏太极的几种关键性练法
腹式呼吸、缠丝劲(弧形螺旋劲)、腰档劲、抖劲、五弓合一。
(三)陈氏太极习练过程中的身体各部位的姿势要求
首先习练太极者需要心平气和,要做到“心静用意,身整体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头部要正直,头顶百会穴要向上顶
2.两肩平正松沉,不可耸起,不可后张,要微向前“含胸”.
3.疏松微含,不可外挺或内缩。
4.两腿之间要以两跨根为中,即会阴穴。
(四)陈氏太极的基本功练习
1.站椿:即站桩。有利于椿步稳固。呼吸行气。目的发展力量与耐力。(时间10-20分钟)。
2.抖杆子:即使用白蜡杆每天用拿、拦、扎方法抖杆子。(多次练习,100次)。
3.单练发劲:挑出几个小组合反复练习发力,技巧等。不能不重视基本功的练习。
(五)陈氏太极基本功的辅助练习
1.跌仆翻滚法。
2.跳跃法
3.腰腿法更需多练。
四、结论
要练好任何一个拳,都需要了解他的特点和他的流派。尤其作为武术的老大—太极。就更不用说了,太极拳的分类众多。要想真正学好太极,不仅要从他的动作去学,去模仿,更要去了解他的特点、本质、灵魂所在。当然天下武术的基础是不可不练的。像太极拳这一看似对基本功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实质上在基本功方面要下的功夫是更为重要。应该更加注重其基本功的练习,如:站椿、抖杆子、以及单个发劲等等诸多基本功的练习;再有应该将陈氏太极的风格进一步掌握,掌握其发力、发劲特点。唯有这般,才可练好一套有风格、有特色的陈氏太极。
参考文献:
[1] 王旭浩.陈氏太极拳起源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2] 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 陈氏太极第二路炮捶[M].香港:海峰出版社.1983.
[4] 刘静.太极拳健身理论论译[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摘 要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可谓独树一帜。太极拳从清初(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发源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太极拳的技法功夫可谓是声名远播。并且伴有疗病、保健、养生作用。而其中尤以陈氏太极享誉中外。随着太极拳这一类的拳种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如何解决太极拳基本的习练技巧和方法,已是武术业余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研究,总结与分析,归纳了一些粗浅的看法,集以文字,以供参考。目前,因为有关在陈式太极这一方面武术项目的书籍,文献资料上几乎为零,近乎空白;研究太极拳基本动作的组成和习练技巧,帮助初学者尽快掌握太极拳的基本知识,少走弯路。
关键词 陈氏太极 起源 习练方法 技术特点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随着其丰富的外涵和深奥的内涵为世人认识,接受而迅速向世界推广开来。具有鲜明地域性特色的太极拳甚多,且都各分门派也都可谓独树一帜。太极拳说是练习起来大都一样,可是若将其不分其本质就乱学一通,可的确对于长期习练武术的爱好者可是不公平。可是太极拳却有它独特的一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则是他分有各种不同的门派。例如:太极拳的门派很多也就是陈、杨、吴、武、孙、和、武当太极等。很显然陈氏太极在众多派系之中可算是独树一帜。陈氏太极的影响力不仅是再中国,乃至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知名度。但是习练太极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太极起源的了解以及对他正确的认知还是不够:在习练太极拳时对一些基本功习练技巧还是不能很好地了解。本文主要从陈氏太极的起源进行简单一些分析与总结:陈氏太极基本功的习练方法与技巧,如在练习时怎样能够尽快的掌握太极拳的发力特点,还有怎样能够保留陈氏太极在习练时的本质上的特色、特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陈氏太极拳独有的影响力,及其显著特点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先通过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寻找有关陈氏太极的资料。
2.访谈法
寻找一些老拳师,向他们请教太极的起源和陈氏太极与其他派别的不同!以及基本功方面的一些习练方法。
二、陈氏太极的起源与发展
(一)陈氏太极的起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1. 十四世纪的元末明初,云游四方的武当山道士张三礼。
2. 十二世纪宋徽宗时代(1101-1126)武当山丹士张三丰。
3. 明末清初战将,河南陈家沟的陈王廷所创造。
(二)剖析武当山道士与武当山丹士张三丰的简单见解
撇开十四世纪元末明初的武当山道士张三礼与十二世纪宋徽宗时期的武当山丹士张三丰不谈,因为现在大多电影电视剧都已将其神化,从历史角度来看,只是在抗击敌人时的一些英勇人士的代表。同时将武术--太极拳进一步神化的特征。所以从本质来看与太极的起源大相径庭。至此,也不愿多谈!
(三)陈氏太极的源头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一生的战斗生涯的经验总结。同时,也给太极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的历史实证。在《纪效新书》中除了记述拳法之外,还加有枪、刀、棍法。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记述了太极拳在现阶段的一些技击原理与技法。如太极拳的八种技击方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些内容都包含在卷第十---《长兵短用说篇》。
(四)陈氏太极的技击原理
是继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提出创造新的太极拳技击原理。提出“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乘“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之机;“其进锐,其退速”等等这一系列的技击原理。
三、陈氏太极的简单训练方法
(一)陈氏太极的特点
1.以缠丝劲为灵魂,以内劲为统驭,这是陈氏太极的基本特点。
2.是以身领手的动作为主,脚随手运。
3.动分(离心力)静和(向心力),不断调和,不断变化。
4.技击性原则: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等特点。
(二)陈氏太极的几种关键性练法
腹式呼吸、缠丝劲(弧形螺旋劲)、腰档劲、抖劲、五弓合一。
(三)陈氏太极习练过程中的身体各部位的姿势要求
首先习练太极者需要心平气和,要做到“心静用意,身整体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头部要正直,头顶百会穴要向上顶
2.两肩平正松沉,不可耸起,不可后张,要微向前“含胸”.
3.疏松微含,不可外挺或内缩。
4.两腿之间要以两跨根为中,即会阴穴。
(四)陈氏太极的基本功练习
1.站椿:即站桩。有利于椿步稳固。呼吸行气。目的发展力量与耐力。(时间10-20分钟)。
2.抖杆子:即使用白蜡杆每天用拿、拦、扎方法抖杆子。(多次练习,100次)。
3.单练发劲:挑出几个小组合反复练习发力,技巧等。不能不重视基本功的练习。
(五)陈氏太极基本功的辅助练习
1.跌仆翻滚法。
2.跳跃法
3.腰腿法更需多练。
四、结论
要练好任何一个拳,都需要了解他的特点和他的流派。尤其作为武术的老大—太极。就更不用说了,太极拳的分类众多。要想真正学好太极,不仅要从他的动作去学,去模仿,更要去了解他的特点、本质、灵魂所在。当然天下武术的基础是不可不练的。像太极拳这一看似对基本功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实质上在基本功方面要下的功夫是更为重要。应该更加注重其基本功的练习,如:站椿、抖杆子、以及单个发劲等等诸多基本功的练习;再有应该将陈氏太极的风格进一步掌握,掌握其发力、发劲特点。唯有这般,才可练好一套有风格、有特色的陈氏太极。
参考文献:
[1] 王旭浩.陈氏太极拳起源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2] 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 陈氏太极第二路炮捶[M].香港:海峰出版社.1983.
[4] 刘静.太极拳健身理论论译[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