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次调查是基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高校文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实践创新项目进行的,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非文学专业类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在获得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对当代大学生文学阅读和人文素质教育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文学类作品阅读 调查
一、调查一般情况说明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京四所高校的部分学生(不包括研究生)。四所学校分别为:一所“985工程”综合性大学;一所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一所理工科类大学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在调查学校的选择上,注重分层次分布。调查采取问卷和访谈结合的形式进行,涉及四所学校的800多名学生,其中,“985工程”高校被调查对象均为理工科类专业学生。调查最终获得了原始数据和访谈记录。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与文学类作品阅读相关的六大项:
(1)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2)阅读文学类作品的原因;(3)所阅读的文学类作品类型;(4)阅读文学类作品媒介和获取途径;(5)经常阅读作家、作品调查;(6)学校相关课程设置及文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类分析
1.第一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学生每天花在阅读文学类作品上的时间为“0小时(基本不读)”;“0—0.5小时”为26%,仅次于前一个数值;“0.5—1小时”、“1—1.5小时”分别为19%和14%;剩余的14%则为平均每天阅读文学类作品超过1.5小时,其中有2%的文学迷热者,每天阅读时间在2.5小时以上。
2.在前一项调查的基础上,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调查对象进行阅读作品原因和作品类型、阅读作品媒介、获得作品的途径与作家作品分析,可以将阅读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阅读文学类作品纯粹为了消遣娱乐,阅读作品多为校园(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作品题材一般以长篇小说为主,兼有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约占调查对象的45%,他们很多没有固定的阅读目标,阅读呈现跟风趋势,却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兴趣,主要为历史演义,武侠、言情、奇幻小说,网络文学,以及描写青年之间情感故事的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的阅读体现在阅读媒介上多为网页浏览,MP4/MP5、手机、电子书等电子媒介,以及txt文本、pdf书籍和超星等电子书籍,获取作品途径除此之外,还有书店和网络购书,图书馆借阅的情况鲜有。
(2)文学爱好者,阅读文学类作品缘于兴趣爱好,喜欢阅读当前在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一类型的阅读情况体现在阅读目的上则为“兴趣爱好”,占调查总数的31%。非文学专业读者当中约有三分之一对文学作品抱有兴趣,正体现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巨大魅力。这一类型的读者对当下文学发展动态有较多的关注,阅读目标较为明确。这一类型阅读受舆论和媒体影响较大,作家、作品多在传媒上受到较高的评价或较高的关注,作品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3)有15%的调查对象选择阅读中外文学名著陶冶性情,提高自身文学素养,这类作品主要来源于各校的图书馆借阅。
由于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为应试教育,大多数的中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机会细读文学名著。大学的各项条件允许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但只有15%的学生对经典阅读感兴趣。
尽管这类阅读所选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历史意义,但由于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受历史、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阅读这些名著时,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粗浅阅读的层面,未能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同时,名著的选择受中学语文课本编排影响较大,目光并未能放开,局限在少数几个作家作品身上。
(4)还有一类文学作品阅读类型是“学术性”,即为了拓展专业(学术研究)阅读作品,占总数的6%。这类读者较为关注人文社科类的相关知识和研究,阅读着力于经典作家作品及人文社科类的作品。前者体现为阅读较多的某一作家作品及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在四校的调查研究中有2%—3%的调查对象会阅读文艺理论书籍,且阅读兴趣集中在一些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与文学交接的作品。
三、调查结果总体分析及对策
1.原因分析
有近三分之一的理工科大学生平时几乎不读任何文学类作品,即使阅读文学类作品,也呈现出“轻阅读”趋势,其中有部分选择阅读名著,却由于自身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有限,不能深入挖掘作品内涵,阅读停留在浅层次。经过分析和研究,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认知。理工科大学生对文学作品兴趣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更重视计算机、英语和其他各类证书的考取,普遍认为文学作品可读可不读,没能认识到文学类作品阅读对自身发展的意义。
(2)习惯。前文提到的我国中学应试教育,导致绝大部分的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文学类作品时,存在浅尝辄止的普遍现象。
(3)能力。理工科类大学生在文化、历史知识方面,较为欠缺,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理解力、审美力和感受力都受到一定的局限,难以深入阅读。
(4)环境。文学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受重视程度已经大不如前,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成为附庸,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大环境如此,理工科大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也不难理解了。
2.应对策略
(1)大学课程设置。据第六项调查结果表明,除民办二级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之外,“985工程”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都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根据访谈反映,“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其他通修课程一样,参与度低,课堂气氛不热烈,学生普遍缺乏兴趣,感觉课上没能学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据调查,“985工程”高校除了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外,还开设系列人文类的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上,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的,应落实和关注课程进展情况,授课教师应选取学生的关注点,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知识传授,同时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课上,应重在作品解读、阐释,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民办二级学院(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应开设人文类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设与文学相关讲座、沙龙等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学活动,培养文学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近一年内参加文学类讲座、沙龙的次数”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人近一年来没有参加任何文学活动,21%和23%分别参加过一到两次。据了解,大多数高校举办文学讲座或沙龙类活动,都会在报刊或院校的论坛上登出来,可供有兴趣的同学参与。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大,即使知道活动通知,也很少去参与。所以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关键在于举办活动的形式需要摆脱陈旧,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能够吸引学生。
(3)扩大各校文学社团的影响力。据了解,被调查的理工科学校均有文学社团,但活跃情况差异较大,在学生之间的影响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学社团是学生自己自觉组成的团体,较能被学生认可,也可以被学生亲近。文学社团开展的活动,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是最深远的。文学社团大多通过吸收社团成员,开设社团活动来扩大影响力。同时,文学社团内部组织的活动,也可以进行文学的传授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从图书馆建设入手。调查的四所高校均有独立的图书馆,但藏书情况差异很大。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里面藏书寥寥无几,或是已经极为陈旧,几乎没有学生进行图书借阅。在扩充藏书的基础上,图书馆应注意藏书的质量,对各类图书的来源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严把图书质量。也可组织相关读书节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多读好书;筛选优秀书籍,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类作品阅读。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文学类作品阅读 调查
一、调查一般情况说明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京四所高校的部分学生(不包括研究生)。四所学校分别为:一所“985工程”综合性大学;一所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一所理工科类大学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在调查学校的选择上,注重分层次分布。调查采取问卷和访谈结合的形式进行,涉及四所学校的800多名学生,其中,“985工程”高校被调查对象均为理工科类专业学生。调查最终获得了原始数据和访谈记录。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与文学类作品阅读相关的六大项:
(1)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2)阅读文学类作品的原因;(3)所阅读的文学类作品类型;(4)阅读文学类作品媒介和获取途径;(5)经常阅读作家、作品调查;(6)学校相关课程设置及文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类分析
1.第一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学生每天花在阅读文学类作品上的时间为“0小时(基本不读)”;“0—0.5小时”为26%,仅次于前一个数值;“0.5—1小时”、“1—1.5小时”分别为19%和14%;剩余的14%则为平均每天阅读文学类作品超过1.5小时,其中有2%的文学迷热者,每天阅读时间在2.5小时以上。
2.在前一项调查的基础上,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调查对象进行阅读作品原因和作品类型、阅读作品媒介、获得作品的途径与作家作品分析,可以将阅读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阅读文学类作品纯粹为了消遣娱乐,阅读作品多为校园(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作品题材一般以长篇小说为主,兼有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约占调查对象的45%,他们很多没有固定的阅读目标,阅读呈现跟风趋势,却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兴趣,主要为历史演义,武侠、言情、奇幻小说,网络文学,以及描写青年之间情感故事的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的阅读体现在阅读媒介上多为网页浏览,MP4/MP5、手机、电子书等电子媒介,以及txt文本、pdf书籍和超星等电子书籍,获取作品途径除此之外,还有书店和网络购书,图书馆借阅的情况鲜有。
(2)文学爱好者,阅读文学类作品缘于兴趣爱好,喜欢阅读当前在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一类型的阅读情况体现在阅读目的上则为“兴趣爱好”,占调查总数的31%。非文学专业读者当中约有三分之一对文学作品抱有兴趣,正体现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巨大魅力。这一类型的读者对当下文学发展动态有较多的关注,阅读目标较为明确。这一类型阅读受舆论和媒体影响较大,作家、作品多在传媒上受到较高的评价或较高的关注,作品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3)有15%的调查对象选择阅读中外文学名著陶冶性情,提高自身文学素养,这类作品主要来源于各校的图书馆借阅。
由于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为应试教育,大多数的中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机会细读文学名著。大学的各项条件允许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但只有15%的学生对经典阅读感兴趣。
尽管这类阅读所选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历史意义,但由于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受历史、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阅读这些名著时,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粗浅阅读的层面,未能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同时,名著的选择受中学语文课本编排影响较大,目光并未能放开,局限在少数几个作家作品身上。
(4)还有一类文学作品阅读类型是“学术性”,即为了拓展专业(学术研究)阅读作品,占总数的6%。这类读者较为关注人文社科类的相关知识和研究,阅读着力于经典作家作品及人文社科类的作品。前者体现为阅读较多的某一作家作品及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在四校的调查研究中有2%—3%的调查对象会阅读文艺理论书籍,且阅读兴趣集中在一些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与文学交接的作品。
三、调查结果总体分析及对策
1.原因分析
有近三分之一的理工科大学生平时几乎不读任何文学类作品,即使阅读文学类作品,也呈现出“轻阅读”趋势,其中有部分选择阅读名著,却由于自身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有限,不能深入挖掘作品内涵,阅读停留在浅层次。经过分析和研究,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认知。理工科大学生对文学作品兴趣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更重视计算机、英语和其他各类证书的考取,普遍认为文学作品可读可不读,没能认识到文学类作品阅读对自身发展的意义。
(2)习惯。前文提到的我国中学应试教育,导致绝大部分的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文学类作品时,存在浅尝辄止的普遍现象。
(3)能力。理工科类大学生在文化、历史知识方面,较为欠缺,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理解力、审美力和感受力都受到一定的局限,难以深入阅读。
(4)环境。文学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受重视程度已经大不如前,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成为附庸,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大环境如此,理工科大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也不难理解了。
2.应对策略
(1)大学课程设置。据第六项调查结果表明,除民办二级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之外,“985工程”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都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根据访谈反映,“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其他通修课程一样,参与度低,课堂气氛不热烈,学生普遍缺乏兴趣,感觉课上没能学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据调查,“985工程”高校除了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外,还开设系列人文类的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上,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的,应落实和关注课程进展情况,授课教师应选取学生的关注点,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知识传授,同时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课上,应重在作品解读、阐释,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民办二级学院(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应开设人文类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设与文学相关讲座、沙龙等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学活动,培养文学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近一年内参加文学类讲座、沙龙的次数”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人近一年来没有参加任何文学活动,21%和23%分别参加过一到两次。据了解,大多数高校举办文学讲座或沙龙类活动,都会在报刊或院校的论坛上登出来,可供有兴趣的同学参与。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大,即使知道活动通知,也很少去参与。所以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关键在于举办活动的形式需要摆脱陈旧,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能够吸引学生。
(3)扩大各校文学社团的影响力。据了解,被调查的理工科学校均有文学社团,但活跃情况差异较大,在学生之间的影响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学社团是学生自己自觉组成的团体,较能被学生认可,也可以被学生亲近。文学社团开展的活动,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是最深远的。文学社团大多通过吸收社团成员,开设社团活动来扩大影响力。同时,文学社团内部组织的活动,也可以进行文学的传授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从图书馆建设入手。调查的四所高校均有独立的图书馆,但藏书情况差异很大。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里面藏书寥寥无几,或是已经极为陈旧,几乎没有学生进行图书借阅。在扩充藏书的基础上,图书馆应注意藏书的质量,对各类图书的来源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严把图书质量。也可组织相关读书节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多读好书;筛选优秀书籍,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类作品阅读。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