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先前研究多笼统认为大芦家馆陶组是河流相沉积,后来一些研究还提出了归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说法,通过对具体的井沉积特征的展示,笔者认为河流相中的辫状河沉积较符合该区馆三五砂组的沉积认识。
关键词:大芦家;辫状河;沉积特征
【分类号】P618.130.2
1 区域地质认识
大芦家地处山东省临邑县境内,构造上位于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临商中央隆起带西部临邑大断层的下降盘。北与临13、临9断块相邻,南与临邑洼陷相望,西连盘河断块,东以田家构造为界。
馆陶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整体为一受断层分割的穹隆背斜构造,北部和西部为边界断层,内部发育两条三级断层,是边界大断层的派生断层。大芦家馆三五砂组地层埋深1680-1760m,厚度10-20m左右,为一套杂色泥岩与灰褐色粉砂岩、含砾砂岩互层的正韵律地层。单层一般2-4m,孔隙度平均25.5%,渗透率平均232×10-3μm2,属高孔中渗储层。
2前人观点
济阳坳陷的馆陶组是古近系末期地壳渐渐抬升,水退地壳再下降时沉积而成,目前馆陶组的沉积相类型存在多种认识(见表1)。笔者也与多数学者认识一致,济阳坳陷馆陶组以河流相沉积为主,馆上段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向上逐步过渡为曲流河或者网状河[1、2]。而区域背景也显示,馆陶组沉积晚期是济阳坳陷新近系的雏形。惠民凹陷与车镇凹陷、沾化凹陷等沉积环境基本相同,同为冲积扇-辫状河沉积[2]。
3 沉积特征
沉积微相、微构造及剩余油是油田开发阶段最关心的三个问题[3]。鉴于先前对区域环境的认识并未存在太大差异,笔者以下将重点通过对目的区块的取芯特征及所属微相的确定进行说明,展示其特征并总结认识。
33-3井目的层段为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中砂为主,见少量粗砂。碎屑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其中石英含量为25-26%,长石含量为34-35%,岩屑含量在40%左右。粒度中值为0.344mm。致密度中等,风化蚀变程度中等,粒径一般为0.25-0.50,分选中等,颗粒呈次棱角状,颗粒支撑结构,杂基含量少,仅为3-6%;粒度概率曲线是斜率较低的二段式(图1),跳跃组分与悬浮组分的截点Ф值在2.5Ф,跳跃组分较多,平均含量在70%左右,斜率比较低说明分选中等偏差。C-M图上发育O-P-Q-R-S段,为牵引流型的S型图形(图2);自然电位曲线呈钟型。
以上两井沉积特征类似,工区另外还存在类似特征的取芯井,总体呈现“砂包泥”特征,应被划为河道充填沉积,符合辫状河的典型特征(图3)。除此之外,还存在河道砂坝、河道边缘、河道间等多个微相。另外取芯井显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近物源的特征明显,与区域背景相吻合。
平面砂体的分布显示,各层呈宽带状分布在研究区内部,并规律性发育多个厚度小中心,可认为存在多个规律发育的河道砂坝及多条河道,这也与河流沉积规律相符。
4 结论
综上,本次将大芦家馆三五砂组归为辫状河沉积,这也是符合济阳坳陷的沉积背景的。当然,局域的沉积环境的判别并不一定非要与区域环境完全一致,各类研究人员站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稍有差异,但对于基本的沉积特征应该有一致认识。
根据取芯井来确定沉积环境后,推进到平面相,即可对全工区的沉积特征形成整体认识,预测其他非取芯区域储层和油层的物性、发育特征、非均质性等,这将对后期油田的开发、寻找剩余油有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陆先亮,束青林,曾祥平,等.孤岛油田精细地质研究[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2] 束青林,张本华.河道砂储层油藏动态模型和剩余油预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 刘刚.沾化凹陷垦西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沉积微相研究[J].地球学报,32(6):739-746.
关键词:大芦家;辫状河;沉积特征
【分类号】P618.130.2
1 区域地质认识
大芦家地处山东省临邑县境内,构造上位于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临商中央隆起带西部临邑大断层的下降盘。北与临13、临9断块相邻,南与临邑洼陷相望,西连盘河断块,东以田家构造为界。
馆陶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整体为一受断层分割的穹隆背斜构造,北部和西部为边界断层,内部发育两条三级断层,是边界大断层的派生断层。大芦家馆三五砂组地层埋深1680-1760m,厚度10-20m左右,为一套杂色泥岩与灰褐色粉砂岩、含砾砂岩互层的正韵律地层。单层一般2-4m,孔隙度平均25.5%,渗透率平均232×10-3μm2,属高孔中渗储层。
2前人观点
济阳坳陷的馆陶组是古近系末期地壳渐渐抬升,水退地壳再下降时沉积而成,目前馆陶组的沉积相类型存在多种认识(见表1)。笔者也与多数学者认识一致,济阳坳陷馆陶组以河流相沉积为主,馆上段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向上逐步过渡为曲流河或者网状河[1、2]。而区域背景也显示,馆陶组沉积晚期是济阳坳陷新近系的雏形。惠民凹陷与车镇凹陷、沾化凹陷等沉积环境基本相同,同为冲积扇-辫状河沉积[2]。
3 沉积特征
沉积微相、微构造及剩余油是油田开发阶段最关心的三个问题[3]。鉴于先前对区域环境的认识并未存在太大差异,笔者以下将重点通过对目的区块的取芯特征及所属微相的确定进行说明,展示其特征并总结认识。
33-3井目的层段为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中砂为主,见少量粗砂。碎屑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其中石英含量为25-26%,长石含量为34-35%,岩屑含量在40%左右。粒度中值为0.344mm。致密度中等,风化蚀变程度中等,粒径一般为0.25-0.50,分选中等,颗粒呈次棱角状,颗粒支撑结构,杂基含量少,仅为3-6%;粒度概率曲线是斜率较低的二段式(图1),跳跃组分与悬浮组分的截点Ф值在2.5Ф,跳跃组分较多,平均含量在70%左右,斜率比较低说明分选中等偏差。C-M图上发育O-P-Q-R-S段,为牵引流型的S型图形(图2);自然电位曲线呈钟型。
以上两井沉积特征类似,工区另外还存在类似特征的取芯井,总体呈现“砂包泥”特征,应被划为河道充填沉积,符合辫状河的典型特征(图3)。除此之外,还存在河道砂坝、河道边缘、河道间等多个微相。另外取芯井显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近物源的特征明显,与区域背景相吻合。
平面砂体的分布显示,各层呈宽带状分布在研究区内部,并规律性发育多个厚度小中心,可认为存在多个规律发育的河道砂坝及多条河道,这也与河流沉积规律相符。
4 结论
综上,本次将大芦家馆三五砂组归为辫状河沉积,这也是符合济阳坳陷的沉积背景的。当然,局域的沉积环境的判别并不一定非要与区域环境完全一致,各类研究人员站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稍有差异,但对于基本的沉积特征应该有一致认识。
根据取芯井来确定沉积环境后,推进到平面相,即可对全工区的沉积特征形成整体认识,预测其他非取芯区域储层和油层的物性、发育特征、非均质性等,这将对后期油田的开发、寻找剩余油有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陆先亮,束青林,曾祥平,等.孤岛油田精细地质研究[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2] 束青林,张本华.河道砂储层油藏动态模型和剩余油预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 刘刚.沾化凹陷垦西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沉积微相研究[J].地球学报,32(6):73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