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门镇两座相似魁星楼的考查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snla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门镇两座魁星楼分别坐落于土门村和东涧北村,两座楼在建筑形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其建筑形制的考察,揭示背后传承的魁星历史文化。两座魁星楼在时代变迁中岌岌可危,亟待重修保护。
  一、土门镇与魁星信仰
  土门镇位于临汾市尧都区西北部,为其河西重镇之一。这里留存许多古建筑,如东涧北村的占家大院、杨家大院等。魁星楼现存四座,雅尔沟村有一座,建于2000年;周家庄有一座,修于明末;土门镇东涧北村和土门村各有一座,分别建于清朝及民国时期,因建筑形制相似且年代相近,故本文考述。
  魁星又名“奎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关于魁星的传说有很多,有说他是古代的秀才,聪慧过人,才高八斗,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落第,后来因智慧和非凡气质,成为天界魁星,主管功名禄位。因此,魁星信仰在古代文人世子之间极为盛行,楼、阁、塔、亭各种形制的魁星楼遍及全国。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论证。
  二、土门村魁星楼
  土门村位于临汾盆地西北部,魁星楼在村东南,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九年(1755-1764年)整修铺设石板街时,建起此楼,原碑已经损毁。李百玉老人告知笔者,该楼倡建者为当时村中王姓十甲支后裔、土门南里著名里长王襄,建楼时间为村中已逝老人推算得出,原创碑记损失于抗日战争时期,重修碑记现已散落遗失。
  该楼基座高77米,南北宽8米,门洞可过往行人车辆。上有石额作词,南日“毓秀”,北书“萃精”,意为土门钟灵毓秀,为人才汇聚之地,寓意美好。二层角柱12根,高4.5米,吊拱飞檐,龙头把持,挂有风铃,原有楼梯可上三楼,后遗失。三层四面透风,4根角柱支撑,多拱飞檐,藻井为多棱形木结构组合支撑。据李百玉描述,三层楼板正中上原有一面向北方的魁星神像,神像面目似鬼状,一脚抬起呈弯钩状,左手端斗,右手持笔为点中式,栩栩如生。传说,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点中,文运、官运就会随之而来,村民常常祭拜,不幸在20世纪30年代损毁,内部屋脊为牡丹花雕饰,美轮美奂。楼顶为十字歇山攒尖顶,中心仿楼阁式陶塑,为一大一小两个瓦罐叠起,四根铁绳拉固,顶座四面为龙凤陶塑砌嵌,现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已不可见全貌(见图1)。
  三、东涧北村魁星楼
  东涧北村位于临汾市尧都区西北方向,魁星楼位于东涧北村南,建成于民国四年(1915年)。建筑规模约有70平方米,其为砖木结构,基座高7.5米,东西长6.25米,南北长8.5米,楼体由三层组成,一层为底部基座,有东、西、南面过水洞,可使人通行;二层为正方形砖木结构,四周有12根角柱,高3米,下有石墩作底(见图2),单吊飞檐,龙头把持,藻井为正方形木结构。通往三层的楼梯现已不见,据村民描述,原来村民拿去使用后遗失,神像也早毁。楼顶为十字歇山攒尖顶,中心仿楼阁式陶塑,不同于土门村的是,上由三个瓦罐堆砌,亦由四根铁绳拉固,四周有陶塑砌嵌。
  李金安老人今年87岁,东涧北村人,据他描述,该魁星楼在他小时候重修过一次,当时的底座没有这么高,现在的高度是当时增加的,上面的砖木建筑物是取下后,又原封不动地置于底座之上的,做这个建筑的工匠已经逝世,因此不能推算准确年代,人们都叫它“魁星楼”。老人幼时听人说东涧北村的这座魁星楼是在土门村那座建成后仿制的。
  四、关于两座魁星楼的保护
  (一)魁星信仰代代传
  东涧北村与土门村紧密相连,两村的魁星楼在外观、建筑形制、设计和加固方式上如此相近,从一层登上的方式都是在墙体内挖建石楼梯,从二层登上时也都是用木质楼梯,加上老人的口述,可见东涧北村的魁星楼极有可能是仿照土门村建造的,这两座魁星楼说明当时魁星信仰遍布周边乡里。
  直至今日,魁星楼虽然年久失修,村子里还有人家自行供上祭品祭拜,“祈福、请愿”背后是人对功名利禄、福寿安康追求的心愿。魁星信仰映射着当地居民希望家中子嗣金榜题名、博才多识,更寓意村民希望本村家家风清气正、人才辈出。乡民的追崇与供奉中,心灵获得极大的满足,对个人发挥着心理慰藉的作用,对村社管理来说又镇定人心、安抚众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如今,尽管神像已不复存在,但魁星文化依旧深深扎根在村民心中。
  (二)遗落在乡间的“奎星”
  目前,东涧北村的魁星楼岌岌可危,底座有两处大裂痕,二层角柱略有倾斜,靠村民拴绳系绑在邻家民舍里,屋檐上瓦片已破碎凌乱,正路一面屋檐塌毁近三分之二,只剩几根梁枋支撑,四周也有不同程度损毁。二层墙体裂痕斑斑,楼内尘土堆砌。据该地政府工作人员称,前几年曾有太原的建筑队来测量过楼体,该地政府也将该楼列为文化记忆工程,至今未重修。
  村民告诉笔者,土门村魁星楼重修碑记原来散落在村内一杨姓村民院内,现亦不知下落。整个楼体如风烛残年的老人,已经不起多少风吹雨打,楼顶早已破损,其他各处损毁程度比东涧北村严重,只有村民在楼梯口用石头和木棍遮挡,避免村民上楼造成破坏,但似乎作用不大。据李百玉说,魁星楼既是进村的标志,又是土门村的象征,70多年来,屡有人说要重修,还画了图纸,但都没有实现,恐有一天將会倒塌。
  土门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不论是东阳后土庙的元代戏台,还是散落在各个村子的古建筑,都是历史长河中有自己光彩的星星。保护这个村落的魁星楼就是很好地保存这里的魁星信仰历史和文化,意义重大。如果古建筑只是以口述和图片影像的方式存在,少了它该有的光辉,就会使得背后的历史文化信仰变得平面而遥远。
  笔者建议,一方面,当地文化工作部门应该进一步挖掘背后的文化价值,依托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政策,开展相关的抢修维护;另一方面,笔者希望这篇文章的记载能够起到文献资料保存的作用。
  五、结语
  笔者在走访土门镇时在土门东大街发现明代戏台一座,进入戏台后意外发现剥落的墙皮后有遗留的舞台题记,但由于精力有限,未进一步考察,期望土门镇的文化遗留能引起关注。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胡珊珊(1992-),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
其他文献
余华是现代“先锋派”的代表性人物,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丰富的语言表现力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荒诞文学”。本文选取了余华早期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以下简称《十八岁》)和较晚的《第七天》两部荒诞色彩浓厚的小说进行研究。文本细读后,笔者通过分析两部小说的异同,解读余华先锋写作的语言试验和主旨内涵,探究其荒诞叙事的延续与发展。  一、概述  在川端康成细节感觉和卡夫卡自由书写的影响下,余华结合自身的兴趣经验
期刊
马克思认为,人是对象化的存在,是实践的主体,当人只为维持生存而劳动时,人的本质被颠倒,人就陷入了“异化劳动”的泥沼。笔者认为,首先,小说中卖血成了主人公许三观维持基本生活的手段,是一种极端的“异化劳动”;其次,许三观以卖血的方式解决家庭困难,在沉重的伦理负担中逐渐走向“道德形象”的正面,卻并未发挥主体能动性,看似“英雄式”的卖血行动,实质属于消极的实践,因此陷入了“自我异化”的困境。主人公许三观的
期刊
人类认知的本质是认识世界的学习活动,是获得知识或经验的思维过程,因为只有通过感觉、知觉、表象和记忆等过程,才能进入信息加工的综合阶段。其中,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就是培养人们心理解码、心理审美的“感情义”和“审美义”。为了理解一篇文章,人们要了解其语体风格的建构与结构。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语体意识的自觉程度指引着表达者(作者)对语言材料、表达方式、话语结构的选择与组合;在话语的语义解释中,接受者(读者)
期刊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思想境界。通过剖析诗句的深刻含义,人们不仅能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还能体味浓浓的离别之情。虽然题材比较传统,但是诗人有效整合哲理、诗情和画意,表面描写春江花月夜,表达赞赏大自然之情,深层则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赞扬,揭露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构建美好的意境。本文主要针对《春江花月夜》进行诗句臆解,以期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了解,感悟诗句中蕴含的真谛。  
期刊
一  时光荏苒  前路依旧绵延  跋涉间  旅途已悄然过半  如雾如烟!  期许风暖  扬帆深蓝  写意孤芳流年  落雪春寒  依旧是微笑的脸!  虽见潮声退去  却期待  掌声还能响起!  感謝和岁月同行的日子  有梦  有诗!  老去不是你的错  只是我  选择了执着!  二  碧窗前  一盏竹灯  恋尽清风紫夜!  书案边  落笔耕耘  写意唯美前行!  星空远  月独寒  沐雪扬帆  只为
期刊
后经典叙事学的研究极大地推动叙事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于是国内外的专家与学者纷纷开始重视对叙事学的研究。其中,诗歌叙事学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也有效地推动了其理论构建和实践发展方面的不断进步。本文就对诗歌叙事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与构建策略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逐渐深化的背景下,人们在跨文类的研究方面开始更加重视对诗歌叙事学的研究,这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
期刊
高加林、高秀山、杨科分别是路遥《人生》(1982)、戴吉坤《栀子花开》(2009)和阎连科《风雅颂》(2008)中的主人公。他们都来自农村,出身贫寒,却饱腹才华,凭借着自身的努力都曾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在爱情婚姻和事业前途上,他们都经受了伤痛与无奈。三部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们在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传统道德规范与现代爱情理想、事业前途与爱情婚姻相冲突的背景下的成长困惑与艰难抉择,而这背后又有着
期刊
鲁敏塑造了众多独树一帜的女性形象,女性在其笔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化人物,而是具有人性深度和社会深度的复杂综合体。本文从“身体觉醒”角度分析鲁敏婚恋小说中三类女性形象的不同特点和意义,在见证女性身体觉醒的同时了解鲁敏对女性实现自我解放所做的有益尝试。  一、女性“身体觉醒”的多样呈现  鲁敏在《我以虚妄为业》中谈道,家中有四个女性都早早亡夫,她见证了诸多女性的生活方式。鲁敏以个人化的独特体验和饱含
期刊
作家关仁山是一个大地之子,也是一个对土地怀着深深敬畏之情的作家,他虔诚地接受着土地哲学的教育,并将对土地的情怀写进作品中。例如,《麦河》中,字里行间都抒发着关仁山对土地的敬畏和深情。本文即从乡村现代史话《麦河》来关照关仁山对土地的敬畏之情。  关仁山是一个有着浓厚乡土情怀的作家,不论是他的《天高地厚》《白纸门》,还是《九月还乡》和《苦雪》,都描写了自己对土地的片片深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土地书写者
期刊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人生是充实的,即使受到现实的打击,他仍然坚持呐喊。进入长安后,他向唐玄宗直陈社会积弊,无奈遭小人谗害,最终踏上寻仙之旅,隐居山林。中国民族舞剧《李白》是根据诗仙李白的爱国情怀和奔放的山水情怀创作的。在追忆李白心路历程的同时,其也塑造了李白在舞剧舞台上的形象。舞剧《李白》还探索了唐代历史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风格。因此,下面就从历史角度对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