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重要的文化事业单位,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
1乡镇文化站发挥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乡镇文化站按照“三贴近”原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为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1.1发挥中心工作宣传功能,组织开展多种文艺活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落实。乡镇文化干部灵活运用文化的手段,促使农民真正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为其顺利贯彻实施开好路。
1.2组织开展群文活动,创建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活动。近年来,铜城街道办事处文化站年均举办活动达到十场次以上,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推动乡镇经济发展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1.3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随着各级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乡镇文化站的肩上又增加了新的重擔。从常规性的文物保护工作,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乡镇文化站担任了大量的实务性工作。近年来,我们先后对仓颉墓、明代张本墓等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了修缮保护。
2乡镇文化站发展现状
在当前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乡镇文化站建设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
2.1阵地丧失,设施荒废。一是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少。原有的文化设施有的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有的不归文化站管理或挪作他用。二是农村文化工作瘫痪,名存实亡。一些文化站一年到头,只举办过屈指可数的几次农村文化活动。三是农村文化产业凋零。乡镇招商引资和开发的项目,往往是商场、农贸中心、超市等,和文化挂不上钩,有的街道、乡镇为了盘活现有文化资产,准备将现有文化阵地转让、租赁,改造成营业房出租、办公楼等。
2.2队伍涣散,职能错位。文化站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且大都不是专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比较困难,指导培养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力不从心;文化站是管理主体还是协助管理一直不明确,文化专干对此一直莫衷一是,有的文化专干由于无经费来源,私自在文化经营户门店执收执法,给上级文化行政执法工作带来被动,造成农村文化市场管理错位。
2.3经费短缺,文化站创收无门。目前文化站还无法和市场经济接轨,走产业化道路条件还不成熟,也很不现实。由于经费短缺,文化站要开展活动,完全靠拉赞助,四处讨钱。
3重视文化站建设的紧迫性
为了保持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从目前乡镇文化站已经发挥的重要作用来看,政府部门有必要进一步重视乡镇文化站建设。
3.1满足日益增加的农民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相应地提高了,这便意味着对乡镇文化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不断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要提高文化软实力,人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刻不容缓。这既是乡镇文化站以往的工作范畴,但又增加了紧迫性和新要求。
3.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一。看上去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要真正地变成现实并不容易。几千年来形成的陈规陋俗,在农民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全都抛弃。同时,有些民俗的东西虽然历史悠久,并不见得与文明相悖,需要进行甄别,再决定保留与否。这项工作基层面广,难度较大,由乡镇文化站来担当较为合适。
4加强文化站建设措施
鉴于乡镇文化站近年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发展对乡镇文化站提出的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
4.1深化认识,营造新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乡镇文化站工作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4.2增加投入,建设新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各乡镇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归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乡镇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比如按上级要求建好一个基层党校,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一个农科教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
4.3提高素质,优化新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当前乡镇、街道文化专干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阵地丢失,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并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各级文化业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为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4.4创新方式,将基层文化工作阵地不断前移。基层文化宣传工作不能只固守一堆过时的书、一批陈旧的文化活动器具,而是要走进村庄中去,到农民朋友中间去了解他们的需求。现今,农民希望基层文化站是一个可以“流动”的文化站,使他们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娱乐,及时地补充精神文化食粮。如今年春节前后,我们铜城办事处宣传办、文化站联合街道驻地4各村,举办了为期3天的农民艺术节,有民间传统故事会、门球比赛、邻里象棋比赛、邻里台球和乒乓比赛、文艺表演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10多场次的比赛活动,把文化大餐送到广大农民群众家门口。通过这些让农民共同参与的、喜闻乐见的趣味文化活动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但活跃了文化生活,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当地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净化农村的社会风气,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1乡镇文化站发挥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乡镇文化站按照“三贴近”原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为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1.1发挥中心工作宣传功能,组织开展多种文艺活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落实。乡镇文化干部灵活运用文化的手段,促使农民真正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为其顺利贯彻实施开好路。
1.2组织开展群文活动,创建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活动。近年来,铜城街道办事处文化站年均举办活动达到十场次以上,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推动乡镇经济发展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1.3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随着各级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乡镇文化站的肩上又增加了新的重擔。从常规性的文物保护工作,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乡镇文化站担任了大量的实务性工作。近年来,我们先后对仓颉墓、明代张本墓等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了修缮保护。
2乡镇文化站发展现状
在当前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乡镇文化站建设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
2.1阵地丧失,设施荒废。一是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少。原有的文化设施有的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有的不归文化站管理或挪作他用。二是农村文化工作瘫痪,名存实亡。一些文化站一年到头,只举办过屈指可数的几次农村文化活动。三是农村文化产业凋零。乡镇招商引资和开发的项目,往往是商场、农贸中心、超市等,和文化挂不上钩,有的街道、乡镇为了盘活现有文化资产,准备将现有文化阵地转让、租赁,改造成营业房出租、办公楼等。
2.2队伍涣散,职能错位。文化站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且大都不是专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比较困难,指导培养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力不从心;文化站是管理主体还是协助管理一直不明确,文化专干对此一直莫衷一是,有的文化专干由于无经费来源,私自在文化经营户门店执收执法,给上级文化行政执法工作带来被动,造成农村文化市场管理错位。
2.3经费短缺,文化站创收无门。目前文化站还无法和市场经济接轨,走产业化道路条件还不成熟,也很不现实。由于经费短缺,文化站要开展活动,完全靠拉赞助,四处讨钱。
3重视文化站建设的紧迫性
为了保持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从目前乡镇文化站已经发挥的重要作用来看,政府部门有必要进一步重视乡镇文化站建设。
3.1满足日益增加的农民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相应地提高了,这便意味着对乡镇文化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不断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要提高文化软实力,人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刻不容缓。这既是乡镇文化站以往的工作范畴,但又增加了紧迫性和新要求。
3.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一。看上去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要真正地变成现实并不容易。几千年来形成的陈规陋俗,在农民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全都抛弃。同时,有些民俗的东西虽然历史悠久,并不见得与文明相悖,需要进行甄别,再决定保留与否。这项工作基层面广,难度较大,由乡镇文化站来担当较为合适。
4加强文化站建设措施
鉴于乡镇文化站近年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发展对乡镇文化站提出的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
4.1深化认识,营造新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乡镇文化站工作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4.2增加投入,建设新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各乡镇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归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乡镇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比如按上级要求建好一个基层党校,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一个农科教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
4.3提高素质,优化新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当前乡镇、街道文化专干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阵地丢失,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并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各级文化业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为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4.4创新方式,将基层文化工作阵地不断前移。基层文化宣传工作不能只固守一堆过时的书、一批陈旧的文化活动器具,而是要走进村庄中去,到农民朋友中间去了解他们的需求。现今,农民希望基层文化站是一个可以“流动”的文化站,使他们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娱乐,及时地补充精神文化食粮。如今年春节前后,我们铜城办事处宣传办、文化站联合街道驻地4各村,举办了为期3天的农民艺术节,有民间传统故事会、门球比赛、邻里象棋比赛、邻里台球和乒乓比赛、文艺表演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10多场次的比赛活动,把文化大餐送到广大农民群众家门口。通过这些让农民共同参与的、喜闻乐见的趣味文化活动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但活跃了文化生活,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当地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净化农村的社会风气,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