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色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h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花鼓戏我国其它地方戏种的形成相似,都是有民间歌舞演变而成,是地方小戏的总称,也叫做灯戏或采茶戏。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独特性,塑造了独特的地方文化,也就是湖南“俗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俗文化”文化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化,传承了当地祖先智慧的精髓,由于历来就处于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要塞,形成了独有的“千岛文化”,对现代舞蹈、歌舞、音乐等艺术和工艺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文章通过对湖南花鼓戏的起源与发展的研究,综合阐述湖南花鼓戏的分类、艺术形式、表演形式等,探究湖南花鼓戏在艺术方面呈现的特色。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唱腔特点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民间劳动中创造的民间歌舞,花鼓戏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地花鼓极端、农村草台阶段、花鼓戏班社阶段。在发展中融合了“川腔”、“大锣鼓”等艺术元素,很大程度完善了湖南花鼓戏的艺术形式,其戏曲艺术特点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地花鼓是湖南花鼓戏的前身,其独特的艺术特设体现出了湖南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其文化的独特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以湖南花鼓戏为代表的“俗文化”,完善民族精神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本文从湖南花鼓戏发展概述、言语特色、表现形式特色、唱腔特色等几个层面探究湖南花鼓戏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湖南花鼓戏的语言特色
  花鼓戏是地方特色戏种,有多种地方语言,在后期整合发展中形成了以长沙口音为基础方言的语言特色,其语言的特点分为咬字特点和吐字特点,长沙方言中声母发音属于子音性质,因此发出的声音大部分比较微小,吐字特点表现为有爆破力,比较有弹性、干脆。
  湖南花鼓戏的润腔特点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言语发生特点,与长沙地方方言的咬字和吐字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花鼓戏润饰的唱腔推进了花鼓戏浓郁唱腔的风格。润腔的可以分为上滑腔、下滑腔、花舌腔、触电腔、上坡腔、哭腔、哈哈腔等等,其中一些发生特色与京剧相似,如哈哈腔,其中上滑腔和下滑腔是情感表达、情景渲染中最常用的润腔,如《小贤姑》中,“叫一声娘”,这一句中的“娘”运用上下滑音,情感表达就更加圆润,能生动体现少女的柔情。花舌腔是湖南花鼓戏中独特的技巧,在地方也成为“打花舌”,表现出一种飘忽不定、忽上忽下效果,如《放风筝》中,唱段中有很多运用了花舌腔,把放飞风筝的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富含韵味。例如《打铜锣》中每一句结尾都有上滑音或者下滑音,在声腔上表现出立体感,利用的舌尖音、圆气声,使咬紧更足,使用“气震”声唱时,也就是润腔中的触电腔。润腔使用特点是声音自然淳朴,相对于民歌的唱法,润腔音乐特点趋于原生态,融合了很多本土性的艺术特点。
  湖南花鼓戏语言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采茶歌》具有明显的乡土气息, 形成了花鼓戏的基础语言形式,随着地方戏曲文化的演化,地花鼓、花鼓灯等形式的民间歌舞逐渐体系化,固定的“一丑一旦”表演模式,初步形成了湖南花鼓戏的表现形式。“走场牌子”、“川调”、“打锣腔”主腔调的形成阶段,随着“川腔”、“甩腔”等音乐元素的融入,角色表演形式也做了较大变动,“一丑一旦”模式打破,进入了“三小戏”时期,原有的“民歌”、“灯调”唱腔需要扩展,适应花鼓戏的表演形式,逐渐出现了“一唱众和”特点的“走场牌子”、“打锣腔”的花鼓戏唱腔,这时的湖南花鼓戏逐渐的走向成熟,其音乐风格和剧目饱含地方特色,不同行当有专门的唱腔,各种衍生唱腔不断的扩展,其中川调腔系在高腔剧目中深受大众欢迎,各行当唱法趋于完善,比如《芦林记》运用了川调唱腔,将多声腔合为一体,双川调也是川调唱腔中的一个分支,乡野韵味很浓。
  二、湖南花鼓戏主题特色
  湖南花鼓戏的主题表达特点主要有四个特点:独特性、农耕性、宗教性、兼容性。例如长沙花鼓戏中《阴阳扇》的整理改编,充分体现了湖南农村地区纯真、积极、向上的风貌,有极大的宗教偏向,有“上天惩恶扬善”思想表达,艺术效果独特。下面具体介绍湖南花鼓戏的四个特点:独特性。民族文化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具体表现为实际的民族创造成果和礼仪、习俗等,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是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湖南花鼓演出形式以及剧目的主题随着历史发展更加活泼、大胆,体现出简洁美、动感美、时代美。农耕性;湖南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受到长期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其文化风俗都是围绕着农耕文化衍生,其祭祀礼仪、节日习俗一般都是表达气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以及对男女爱情的赞美。如《小砍樵》改编的《刘海戏金蟾》,胡秀英的形象塑造很成功,人物的出场安排、剧情创作、唱腔风格等方面艺术特色也体现湖南农村地区劳动人民的积极乐观的作风。宗教性;湖南人们做份淳朴善良,崇拜神灵,有特殊的图腾象征,湖南花鼓戏的题材很多来源于民间故事,由于湖南民间对神灵崇拜,尤其是对母系时代神话的突出特点,例如对女娲神灵的歌颂,《山伯访友》是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臺》的演化,其内容布局的特点为简洁、规范、悲喜交错,细节处理比较细腻,在悲剧成分中往往穿插着喜剧的成分。湖南花鼓戏与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在内容上有较大的联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但是花鼓戏内容并不等于历史。兼容性,湖南民族文化受到历史演变的影响,元朝改土归流后,湖南地区文化风俗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如“秦腔”“甩腔”等等。
  三、湖南花鼓戏音乐特色
  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零花花鼓戏等为代表的湖南花鼓戏的共同音乐特色是四声音调典型的曲牌,戏曲旋律一般是六声特点,音符的变化和旋律的变化较多,湖南花鼓戏最初只有几个基本曲调,基本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种,小调有200余分支。曲调用于区别不同主题的节奏、表现感、音乐风格,按照曲调的风格可以分为宫调、商调、角调、羽调,后来湖南花鼓戏中融入了川调、空腔等艺术元素,统属于正调,音乐声调比较平稳,结构形式可以反复运用。湖南花鼓戏正宫曲调主要有三个音乐特色:(1)长沙方言特色重。受到地方语调特色的影响,在花鼓戏的旋律中有很浓郁的民歌元素,在长沙民歌中声调6 1 3 5是基调,在很多湖南花鼓戏中也体现了这个基调。(2)曲调趋向模式化。如《西湖调》、《桃花源》中同样有小生、老生、吟腔、上下花腔等各种唱法。(3)派生曲调。在原有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经过节奏、旋律的延长、缩短,转化出另一种具有显著特点的曲调。像《再来人》、《鸳鸯带》、《龙舟会》等都是派生曲调,并具有显著的双川调。   湖南花鼓戏在与传统民歌、小调相比有独特的声乐发声方法,小调采用复式呼吸法,胸腔参与共鸣声调低沉,而湖南花鼓戏唱腔共鸣由于发声方式的独特特点主要是鼻腔和口腔的共鸣,声色高亢洪亮,有的剧目唱腔中头腔也加入了共鸣。如《洗菜心》就运用了鼻腔、口腔、头腔的共鸣唱法,使声色高亢、畅快有穿透力。气息的使用与共鸣使用的条件有相似的地方,首先湖南花鼓戏的唱腔中讲究唱功的功力,区别于传统的民歌、小调的唱法中采用腹式呼吸,讲究是在出声状态下保持从深呼吸状态到胸腔干瘪,一直保持喉咙是开放状态。湖南花鼓戏气息运用的独特点是“丹田气”,区别于传统气息的“腹部气”,在花鼓戏气息运用中称为“气线行腔”,一气呵成,不会出现字与字之间的重叠痕迹,表现出“不断气”的特点,在演唱发声中最重要的是找对腹部的气息支撑点,才能够灵活转化演唱风格。润腔技法运用讲求的是气息的灵活、声音的圆润、情感融入。
  湖南花鼓的音乐在曲调、唱腔、节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其纯粹是经过口头传承流行起来的大众音乐,可以归为“民俗戏曲”的范畴,因此湖南花鼓戏与传统民俗音乐具有相似的体系的特征,如:具有传统乐器伴奏(锣鼓、管弦乐器);在音乐形式分为“单曲”和“复曲”两种;形式上表现出统一性,但内部架构具有鲜明的特点,湖南花鼓戏表演形式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武场配乐形式和乐器的使用不同,文场中主要使用的是唢呐和大筒,其中大筒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似二胡,伴奏音乐起到拖腔保调的烘托作用。武场中音乐元素主要是烘托严肃、廉明的氛围,除了传统音乐配乐中常用的堂鼓,还有独特的“苏锣”“可子”等。在文场中音乐曲调的旋律、节奏、调式变化不大,在音乐唱法上以小调见长为特点,字正腔圆、委婉动听、真挚动听。如《孟氏割股》正单选段中,音乐特色体现的比较完整,通体上有“倒板”“急板”“一字调”“和腔”等音乐元素,两个和声音部都能独立存在和向前运动,在演唱中“生旦净丑”各有各的音乐表现风格。例如:正旦唱段中“单乐句”都结束在宫调式上,而旦角“单乐句”都结束在徵调式上,其“双声部”在具有和声的听觉效果,对演员的音乐因素素养要求较高。
  从宏观意义上讲,湖南花鼓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南地区历史文化,其唱腔特点也是湖南“俗文化”艺术特色的体现,湖南花鼓戏是我国地方戏曲中的一个分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南民族文化的历史性发展,同时反映了湖南花鼓戏独特的唱腔特点。湖南花鼓戏只是戏曲中的一支,但它也有其自身的地方特色,民族声乐演唱者也可以从中借鉴和吸收它的特色,文中结合湖南花鼓戏历史发展,从语言特色、表演形式、唱腔特點等角度总结了湖南花鼓戏呈现的独特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钟伟.湖南花鼓戏的早期特征及后期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8,(4).
  [2]胡滢颖,郝威.浅谈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发展[J].才智,2008,(17).
  [3]郭丹.论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和发展[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7,(7).
  [4]王月明.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探析[J].戏剧文学. 2007,(9).
  [5]放之.湖南花鼓戏[J].学习导报,2005,(2).
  作者简介:陈慧(1983—),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与戏剧学。
其他文献
摘要:重视实践教学、培养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国内外艺术界普遍关注和重视的焦点。苏剧作为滩簧之首要立足戏曲艺坛,必须扩大人才吸收,加大艺术宣传和经济投入,注重实践与传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定位“培养德艺双馨人才”并在传承与实践中展开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逐步走出一条较为行之有效的路子。但传承中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关键词:苏剧;传承;发展  一、国家重视是传承与实践的核心环节  苏剧亦叫“苏滩”
期刊
摘要:积木建构是幼儿通过积木进行游戏活动,幼儿自行挑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积木通过叠高、平铺等方式,搭建起生活中的物体,比如房子、汽车、树木等。通过积木建构有助于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促进幼儿大脑空间思维的发展。积木建构具有极强的多变性,操作性也十分的复杂,幼儿在积木搭建中能够实现多重能力里培养,是开发幼儿智力最佳的游戏之一,它从最基本的对于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逐渐提升到对幼儿的社会性
期刊
摘要:许多农村青壮年背离自己的家庭远走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谋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家庭经济压力提升了其生活质量水平,然而家庭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日益提升日程,不仅影响着家庭的和睦幸福,而且影响着新农村的振兴发展。为此,这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深化剖析影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制约因素,并要求四者各尽其责消除制约因素,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分析了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制
期刊
摘要:随着“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新常态的形成,在我国体育产业政策发展上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需求,传统体育产业政策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新常态下,要加强调整我体育产业政策的步伐,突出产业地位、明确产业目标、切实完成产业任务、采取合理产业措施;地方政府要依据中央要求,主动政策制定,做出更加清晰的定位,加快调整战略步伐,不断完善执行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制约政策调整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做出有
期刊
摘要:“能乐”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专业戏剧,至今仍以其独特魅力和民族文化内涵吸引人们观赏探究。本文通过介绍能乐的舞台、面具和伴奏音声来探究其所蕴含并传递的幽玄美学意涵。  关键词:能乐;幽玄美学  引言  “能”(Noh)是日本独有且古老的一种舞台艺术,这种世界级的传统戏剧表演形式结合了舞蹈、戏剧、音乐和诗歌等舞台表演美学,在日本传统艺术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
期刊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基于校企合作的一种育人模式,学生以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两种身份存在,他们的学习场所不定,因而,校企双方如何有效的合作育人,这是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关键问题。而本文“33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时机和矛盾问题。  关键词:“33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服装行业人才的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产业化的不断转型,本市纺织服装企业对技术技能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催发了新的信息传播途径。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需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关于“新媒体”,其实并没有十分详细的定义,但它们一般都具有“海量的信息承载”,“碎片化的信息传播”,“虚拟化的信息传播环境”这三个显著的特征。新媒体的样式层出不穷比如“移动电视”,“手机媒体”,“博客”,甚至于“QQ”,还有当下应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广东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广东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现状,接着探讨了气象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几点发展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气象教育培训;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气象教育培训是建设气象人才队伍的重要内容,在提升气象队伍人才总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一要靠科技,二要靠人才,三要靠科学管理。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教育培训是
期刊
摘要:在初中阶段英语是十分重要的课程,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使用故事教学法需要遵守的原则,然后对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一、使用故事教学法的原则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原则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需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从学生的情况和兴趣出发确定教学计划。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
期刊
摘要:近几年的农村“三变”改革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利于农村的市场化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改革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农村改革的良好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三变”改革;对策研究  “三变”改革创造性地有效解决了阻碍农村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短缺、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