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实现预期目标的核心。为此, 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 通过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的手段来策划安全管理, 从而建设出更多的精品工程。你我探讨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现场由于建设的复杂性需要多工种联合作业,现场人员流动比较大,容易发生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把事故概率降到最低。建筑单位应该积极采取有效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监督,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确立企业诚信保证企业的效益和施工的安全。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基础,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广泛涵盖工人、机器、材料、法规、环境、监管,是交融性系统工程。只有切实贯彻建筑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 贯彻“安全第一,防微杜绝”的安全管理方针,才能降低建筑工程现场安全风险,有效防止事故发生;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完善建筑工程现场安全工作,有效避免建筑工程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才能有效改善我国建筑工程生产局面 ,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二、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安全责任制
由于施工企业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安全责任制,导致其规定不够明晰,导致在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中出现问题,威胁到施工人员及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过少
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重视效益,而忽略了安全管理,降低了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费用或者购买了低价劣质的施工材料,致使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缺乏健全的安全监管系统
很多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采取表面安全管理工作,一旦出现事故,管理人员无人承担责任,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4、 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许多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一味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或者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也找不到责任人解决,造成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5、缺乏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在建设建筑工程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通过岗前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及知识水平,等到审核过关之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操作。但是目前很多施工现场农民工居多,他们的安全意识过于淡薄,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威胁到其生命财产安全。
三、做好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1、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建筑物建设的安全,减少意外损失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一定要制定出完整、规划化的建筑施工安全条款以及相关规定,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同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的意识,建立专门安全管理组织,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安全监测和安全管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为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应当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和防护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施工中切实转变生产态度, 从只求进度和效益转向安全生产和进度、效益的和谐统一。必须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建立由企业和项目部联动的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及使用管理, 根据施工项目进度计划制定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资金的使用计划,做到“施工进度、安全先行”,做到安全生产的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使安全生产得到切实的资金保障。同时加大对安全生产监控、监测(如施工现场可视化系统)的设备投入,通过监控、监测及时发现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并依据监控、监测的记录,制定预防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好现场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这是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关系着建筑施工质量、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等。因此,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升,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确保建筑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求对项目施工图纸认真分析和全面认知,全面了解相关技术要领,并且对建筑项目施工条件科学评估,加强建筑施工工序的科学优化。
第三,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具体施工细节,合理设计施工方案。
第四,做好技术交底,全部施工人员都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以此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4、 加强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足准备工作,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充分论证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危险的安全隐患。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处理,主要有工序危险源、施工作业危险源、设备危险源等等;再将全部的危险源制成清单,逐一进行分析,将危险源清单中发生的概率较高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特点标明,特别注意。对待重大危险,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专门制定施工方案;如检查方法,人员组织,安全技术措施,机械设备以及救援预案。在重大危险源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监控,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要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检查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检查,是要及早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及早的消除施工现场的潜在的危险因素。要对施工现场的各环节仔细检查,以掌握安全生产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监督检查是为了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促进施工人员按安全施工规范进行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务必要按规章执行,对违章行为务必要及时给与纠正与指导。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安全管理监督检查要变以前的突击检查为日常检查,督促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到位。
6、 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对安全知识淡薄或未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的人进行安全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一种指导、教育。在施工建设中,安全教育是为了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安全的重要性,使自己的生命不受到危害。提高生产作业中的安全意识。在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一定要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在施工前就了解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各项安全生产预案,班前讲话记录,安全日常检查记录,电工巡视记录等。要对施工中的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这样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力度,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贯穿于现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应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并在实际施工中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前的施工场地安全控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工作,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施工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海桥,常熠.浅谈如何进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23)
[2] 侯佩霞.有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若干认识问题[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05)
[3] 郭波.浅谈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要点[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2(09)
[4] 王跃军.刍议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07)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现场由于建设的复杂性需要多工种联合作业,现场人员流动比较大,容易发生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把事故概率降到最低。建筑单位应该积极采取有效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监督,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确立企业诚信保证企业的效益和施工的安全。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基础,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广泛涵盖工人、机器、材料、法规、环境、监管,是交融性系统工程。只有切实贯彻建筑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 贯彻“安全第一,防微杜绝”的安全管理方针,才能降低建筑工程现场安全风险,有效防止事故发生;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完善建筑工程现场安全工作,有效避免建筑工程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才能有效改善我国建筑工程生产局面 ,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二、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安全责任制
由于施工企业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安全责任制,导致其规定不够明晰,导致在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中出现问题,威胁到施工人员及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过少
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重视效益,而忽略了安全管理,降低了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费用或者购买了低价劣质的施工材料,致使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缺乏健全的安全监管系统
很多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采取表面安全管理工作,一旦出现事故,管理人员无人承担责任,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4、 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许多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一味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或者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也找不到责任人解决,造成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5、缺乏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在建设建筑工程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通过岗前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及知识水平,等到审核过关之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操作。但是目前很多施工现场农民工居多,他们的安全意识过于淡薄,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威胁到其生命财产安全。
三、做好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1、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建筑物建设的安全,减少意外损失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一定要制定出完整、规划化的建筑施工安全条款以及相关规定,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同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的意识,建立专门安全管理组织,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安全监测和安全管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为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应当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和防护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施工中切实转变生产态度, 从只求进度和效益转向安全生产和进度、效益的和谐统一。必须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建立由企业和项目部联动的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及使用管理, 根据施工项目进度计划制定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资金的使用计划,做到“施工进度、安全先行”,做到安全生产的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使安全生产得到切实的资金保障。同时加大对安全生产监控、监测(如施工现场可视化系统)的设备投入,通过监控、监测及时发现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并依据监控、监测的记录,制定预防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好现场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这是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关系着建筑施工质量、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等。因此,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升,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确保建筑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求对项目施工图纸认真分析和全面认知,全面了解相关技术要领,并且对建筑项目施工条件科学评估,加强建筑施工工序的科学优化。
第三,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具体施工细节,合理设计施工方案。
第四,做好技术交底,全部施工人员都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以此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4、 加强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足准备工作,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充分论证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危险的安全隐患。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处理,主要有工序危险源、施工作业危险源、设备危险源等等;再将全部的危险源制成清单,逐一进行分析,将危险源清单中发生的概率较高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特点标明,特别注意。对待重大危险,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专门制定施工方案;如检查方法,人员组织,安全技术措施,机械设备以及救援预案。在重大危险源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监控,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要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检查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检查,是要及早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及早的消除施工现场的潜在的危险因素。要对施工现场的各环节仔细检查,以掌握安全生产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监督检查是为了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促进施工人员按安全施工规范进行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务必要按规章执行,对违章行为务必要及时给与纠正与指导。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安全管理监督检查要变以前的突击检查为日常检查,督促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到位。
6、 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对安全知识淡薄或未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的人进行安全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一种指导、教育。在施工建设中,安全教育是为了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安全的重要性,使自己的生命不受到危害。提高生产作业中的安全意识。在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一定要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在施工前就了解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各项安全生产预案,班前讲话记录,安全日常检查记录,电工巡视记录等。要对施工中的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这样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力度,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贯穿于现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应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并在实际施工中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前的施工场地安全控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工作,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施工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海桥,常熠.浅谈如何进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23)
[2] 侯佩霞.有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若干认识问题[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05)
[3] 郭波.浅谈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要点[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2(09)
[4] 王跃军.刍议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