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小城镇规划起点高,途径多元化,聚集效益佳,辐射能力强,个性特征明,人本气氛浓,城镇联动紧,城乡互补好,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亮中桥镇总体规划为例,着重研究新型城镇化如何在城镇特色、产业优化、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等几个方面对东北小城镇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小城镇;城镇特色建设;产业优化;生态宜居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新阶段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了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两会”以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城镇发展的新主题,对小城镇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十八大提出,要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些会议的召开及相关政策的提出,都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新型城镇化是提升小城镇空间活力必要方法,是小城镇发展建设的必经之路,是推动小城镇发展建设的主要路径。
3 新型城镇化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1 昌图县亮中桥镇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昌图县亮中桥镇总体规划》为例,浅析新型城镇化对东北小城镇建设的推动作用。
亮中桥镇所属于辽宁省沈阳市铁岭市昌图县,地处松辽平原南端。亮中桥镇处于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市、调兵山市、法库县、康平县、四平市等大城市发展的几何中心区域,距昌图县城区22公里,距开原市25公里,距调兵山市37公里,距沈阳市110公里。亮中桥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与特点:
3.1.1经济活跃,矿产资源丰富
目前,亮中桥镇域经济发展进入高速成长期,经济增长持续、稳定、快速,区域综合实力有所增强。绿色生态农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以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养殖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3.1.2历史文化悠久
亮中桥镇历史文化悠久,尤其是宋文化凸显,传说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恒)二帝,路经此桥而过,后人为了纪念此事,称为“两宗桥”。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充分挖掘亮中桥的历史文化,打造成为辽北宋文化突出的滨水特色城镇。
3.1.3水域资源丰富
亮子河纵贯亮中桥镇镇区,是亮中桥一条内河,已成为亮中桥镇的历史传统,承载了亮中桥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在镇区规划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1.4城镇化滞后于高速增长的经济
2011年末昌图县的总人口3.7160万人,城镇人口0.4210万人,城镇化率11.33%。远远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相比,城镇整体的服务水平偏低,已经严重制约了城镇更好的发展。
3.1.5交通条件优越
亮中桥镇交通发达,省级公路昌法线横经全镇东西,县级公路新三线纵贯全镇南北;乡道亮子公路、万八公路、大黑公路、大陆公路在镇内经过;距京哈铁路、沈哈高速公路、G102国道21公里。与周边乡镇、村屯贯通,形成了主干与支干相交汇、极为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从而为其与昌图县、铁岭市及其他市县乡镇的经济联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1.6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由于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园区,昌图县亮中桥镇的大气和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亮中桥镇镇中间有亮子河穿过,水质安全问题将长期存在。
3.1.7基础设施支撑薄弱
亮中桥镇域经济发展进入高速成长期,区域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原有的城镇基础设施显得尤为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城镇的发展要求。
3.2昌图县亮中桥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模式
昌图县亮中桥镇依靠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等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随着经济模式发展的变化,导致城镇功能越来越弱。本版《昌图县亮中桥镇总体规划》认真分析了亮中桥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城镇定位、产业优化、城镇特色等方面对新型小城镇建设模式进行了浅析。
3.2.1明确城镇定位,完善城镇功能
昌图县亮中桥镇处于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市、调兵山市、法库县、康平县、四平市等大城市发展的几何中心区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区域经济增长过快,而城镇化发展较慢。因此,在规划中以完善城镇功能和提高城镇服务水平为重点,提出城镇性质为“昌图县西南部区域中心,以机械制造,豆制品、白酒、矿泉水等食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为主的滨水生态宜居型小城镇”。同时,在亮中桥镇的空间布局上增加生态廊道,公共服务设施等,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其建设用地规划如图(3.2-1)。
3.2.2优化产业结构,辐射周边城镇
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和结构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工业园区,把大部分企业集中建设到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昌图县建设了很多工业园区,带动了城镇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本城镇的产业优化。同时,对周边城镇的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充分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3.2.3紧抓特色建设,实现生态宜居
在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下,小城镇的发展不仅要与周边城镇的发展相得益彰,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同时也要通过特色建设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昌图县亮中桥镇为中心鎮,地处辽河支流亮子河流域中游,水域资源优异。规划利用亮中桥镇特有的历史文化、水系、人文景观资源,塑造城镇形象,实现生态建设,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宜居城市,彰显新型城镇化特色。规划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是“一主、一副、一带、两轴、多区齐发”(如图3.2-2),并在各片区中心节点及标志性空间按不同风貌进行引导,设置门户景观。
如图3.2-1如图3.2-2
3.2.4加强配套设施支撑
城镇的快速发展急需突破交通瓶颈,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文明。在新型城镇化的倡导下,要加速建设城镇公共设施。昌图县亮中桥镇应用便利的交通发展条件,合理的进行工业产业的布局,利用其交通优势促进产业的发展。
3.2.5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昌图县亮中桥镇在规划建设中,根据用地布局结构以及亮中桥镇现状条件,老城区围绕新政府形成护城绿化体系,同时结合亮子河和新建河流水系形成带状绿廊,公共绿地集中设置在水系景观带,打造滨水绿化空间。在绿化带网络节点处设置公园绿地,形成组团绿核,营造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建设氛围。
4结语
东北地区由于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但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颁布,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蒸蒸日上。因而,城镇建设将显得更加重要,新型城市化是实现城镇建设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的规划将有效推动城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理论参考,2013,(7).
[2] 梁经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的机遇与挑战,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 刊,2013 ,(8).
[3] 石忆邵,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经济地理[J],2013,(7).
[4] 戴浅语,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建设模式的人性思考——成都市以城乡统筹方式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典型调查,时代经贸[J],2013,(12).
[5] 明生,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堪当大任,城乡建设[J,]2013,(7).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小城镇;城镇特色建设;产业优化;生态宜居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新阶段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了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两会”以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城镇发展的新主题,对小城镇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十八大提出,要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些会议的召开及相关政策的提出,都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新型城镇化是提升小城镇空间活力必要方法,是小城镇发展建设的必经之路,是推动小城镇发展建设的主要路径。
3 新型城镇化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1 昌图县亮中桥镇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昌图县亮中桥镇总体规划》为例,浅析新型城镇化对东北小城镇建设的推动作用。
亮中桥镇所属于辽宁省沈阳市铁岭市昌图县,地处松辽平原南端。亮中桥镇处于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市、调兵山市、法库县、康平县、四平市等大城市发展的几何中心区域,距昌图县城区22公里,距开原市25公里,距调兵山市37公里,距沈阳市110公里。亮中桥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与特点:
3.1.1经济活跃,矿产资源丰富
目前,亮中桥镇域经济发展进入高速成长期,经济增长持续、稳定、快速,区域综合实力有所增强。绿色生态农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以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养殖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3.1.2历史文化悠久
亮中桥镇历史文化悠久,尤其是宋文化凸显,传说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恒)二帝,路经此桥而过,后人为了纪念此事,称为“两宗桥”。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充分挖掘亮中桥的历史文化,打造成为辽北宋文化突出的滨水特色城镇。
3.1.3水域资源丰富
亮子河纵贯亮中桥镇镇区,是亮中桥一条内河,已成为亮中桥镇的历史传统,承载了亮中桥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在镇区规划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1.4城镇化滞后于高速增长的经济
2011年末昌图县的总人口3.7160万人,城镇人口0.4210万人,城镇化率11.33%。远远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相比,城镇整体的服务水平偏低,已经严重制约了城镇更好的发展。
3.1.5交通条件优越
亮中桥镇交通发达,省级公路昌法线横经全镇东西,县级公路新三线纵贯全镇南北;乡道亮子公路、万八公路、大黑公路、大陆公路在镇内经过;距京哈铁路、沈哈高速公路、G102国道21公里。与周边乡镇、村屯贯通,形成了主干与支干相交汇、极为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从而为其与昌图县、铁岭市及其他市县乡镇的经济联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1.6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由于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园区,昌图县亮中桥镇的大气和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亮中桥镇镇中间有亮子河穿过,水质安全问题将长期存在。
3.1.7基础设施支撑薄弱
亮中桥镇域经济发展进入高速成长期,区域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原有的城镇基础设施显得尤为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城镇的发展要求。
3.2昌图县亮中桥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模式
昌图县亮中桥镇依靠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等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随着经济模式发展的变化,导致城镇功能越来越弱。本版《昌图县亮中桥镇总体规划》认真分析了亮中桥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城镇定位、产业优化、城镇特色等方面对新型小城镇建设模式进行了浅析。
3.2.1明确城镇定位,完善城镇功能
昌图县亮中桥镇处于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市、调兵山市、法库县、康平县、四平市等大城市发展的几何中心区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区域经济增长过快,而城镇化发展较慢。因此,在规划中以完善城镇功能和提高城镇服务水平为重点,提出城镇性质为“昌图县西南部区域中心,以机械制造,豆制品、白酒、矿泉水等食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为主的滨水生态宜居型小城镇”。同时,在亮中桥镇的空间布局上增加生态廊道,公共服务设施等,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其建设用地规划如图(3.2-1)。
3.2.2优化产业结构,辐射周边城镇
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和结构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工业园区,把大部分企业集中建设到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昌图县建设了很多工业园区,带动了城镇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本城镇的产业优化。同时,对周边城镇的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充分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3.2.3紧抓特色建设,实现生态宜居
在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下,小城镇的发展不仅要与周边城镇的发展相得益彰,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同时也要通过特色建设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昌图县亮中桥镇为中心鎮,地处辽河支流亮子河流域中游,水域资源优异。规划利用亮中桥镇特有的历史文化、水系、人文景观资源,塑造城镇形象,实现生态建设,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宜居城市,彰显新型城镇化特色。规划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是“一主、一副、一带、两轴、多区齐发”(如图3.2-2),并在各片区中心节点及标志性空间按不同风貌进行引导,设置门户景观。
如图3.2-1如图3.2-2
3.2.4加强配套设施支撑
城镇的快速发展急需突破交通瓶颈,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文明。在新型城镇化的倡导下,要加速建设城镇公共设施。昌图县亮中桥镇应用便利的交通发展条件,合理的进行工业产业的布局,利用其交通优势促进产业的发展。
3.2.5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昌图县亮中桥镇在规划建设中,根据用地布局结构以及亮中桥镇现状条件,老城区围绕新政府形成护城绿化体系,同时结合亮子河和新建河流水系形成带状绿廊,公共绿地集中设置在水系景观带,打造滨水绿化空间。在绿化带网络节点处设置公园绿地,形成组团绿核,营造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建设氛围。
4结语
东北地区由于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但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颁布,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蒸蒸日上。因而,城镇建设将显得更加重要,新型城市化是实现城镇建设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的规划将有效推动城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理论参考,2013,(7).
[2] 梁经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的机遇与挑战,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 刊,2013 ,(8).
[3] 石忆邵,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经济地理[J],2013,(7).
[4] 戴浅语,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建设模式的人性思考——成都市以城乡统筹方式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典型调查,时代经贸[J],2013,(12).
[5] 明生,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堪当大任,城乡建设[J,]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