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煤矿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的安全事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由于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使得很多煤矿依然存在着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事故层出不穷等。我们需要对煤矿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方法;途径
1.概述
目前煤礦是我国主要能源生产企业,对推进社会建设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对煤炭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较大,但是由于煤炭赋存条件比较复杂,很多自然灾害与之并存,导致开采难度加大,危险程度增高,加之其他不确定危险因数,导致煤矿事故率极高,因此如何破解煤矿安全生产难题,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降低生产事故,保证职工生命安全,是摆在广大煤矿生产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
2.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最大限度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以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
外在原因,首先是煤炭需求增加推动了煤矿超能力生产,其次是自然条件的变化使煤矿安全面临新的危险。一是煤层赋存条件差,瓦斯灾害严重;再次是安全管理的放松埋下了事故隐患。
3提高煤矿安全现场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3.1提高全员职工的素质
煤矿生产的主体是人,人是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煤矿生产的主体是人,只有职工人身安全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直接制约着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基层单位开好班前班后会,搞好安全技术学习培训、等是提高职工的素质,搞好安全生产的较好途径,这样既能结合本队的实际,又便于管理。
另外,还可以搞一些考试、知识竞赛等安全活动。二是加强学习,确保精细化管理机制执行到位。煤矿企业要掀起一个学习、贯彻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的热潮,努力让每个职工都能了解、掌握、熟悉本岗位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增强全员执行岗位考核标准的自觉性、主动性。使职工上标准岗位、干标准活成为自觉行动。
同时,抓好全员教育培训。制定各工种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要本着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从设备或工程的质量标准、企业标准(完好标准和安装标准)、相关安全技术管理规定、本专业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企业文化、职工道德和行为规范、安全常识、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各个方面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努力提升全员安全生产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条件把生产现场的实践手段搬到课堂上,使岗位培训具有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双重功能,以更好地发挥岗位培训的作用,提高在岗工人的操作技能。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特殊生产环境的需要,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作业工人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掌握煤矿各类事故(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等)的发生规律、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便作业中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并做到自主保安,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说:提高全员职工的素质,规范职工安全操作行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的需要。
3.2搞好班(队)长的责任
煤矿现场管理的大量工作要靠班(组)长在现场中的管理来完成。因为班(组)长是兵头将尾在一线掌握着工作分配权、奖扣工分权等,相比较而言,班(队)长说话有号召力,如果班(组)长能够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在现场处处按章作业,按章指挥,给工人做出样子,能够勤检查、勤督促、勤提醒,狠抓工程质量,严格管理,那么,现场管理工作就容易搞好。
班组长职能定位在现场管理和具体管理职工,这样首先要加强对班(队)长的教育,搞好班(队)长的学习培训,通过教育,使班(队)长改变原有重生产轻安全的思维方式,弄明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现场管理与安全的关系,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其次,要加强对班(队)长的考核和管理,要经常不断地严格考核班(队)长的安全工作情况,好的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给予奖励,差的要严肃地进行批评帮助,给予处罚。并要选树典型,通过电视、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介绍他们的经验,宣传他们的事迹,使广大班(队)长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再次,对于安全上不称职的班(队)长要撤换,把班(队)长的工资奖金和安全挂起钩来,以利于班(队)长职能的转变。
3.3建立键全跟班制度
实践证明,“三位一体”抓现场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坚持“三位一体”现场管理,除班队长、安全员的作用外,跟班干部的作用丝毫也不能忽视。在建立跟班干部下井制度时,跟班干部跟班下井有指标规定,完不成指标的干部,要给予处罚。另外,跟班队干的下井,安监部门也要加强考核、管理,迟下早上的除给予跟班干部处罚外,还应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这样可以避免跟班干部迟下早上,避免入井升井、上车下车等旅途中发生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也有助于现场管理。
3.4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就是要坚持动态检查和综合检查结合,加大检查力度。每天对现场情况进行抽查,每月组织全方位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综合大检查,覆盖率达到了100%。要规范检查行为,做到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公开、公正、公平;提高检查质量。按照要求使用检查仪器和工具,进行布点、上线、测量,逐条逐项进行检查,不能有缺项、漏项;落实检查责任,检查人员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事求是,认真填写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表。在检查中严格按照新标准和新规程的条款进行,重点检查考核设施、装备、资料等基础工作,主要从现场管理上的标准化水平去考核评比,以此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扎实开展。对检查发现存在严重问题或隐患的单位,通过黄牌警告、通告等多种形式限期整改。煤矿企业是事故多发的特殊行业,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切实把安全抓好,把事故降下来,在一系列综合治理对策中,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安全监察和安全检查,是规范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为,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之一。煤矿企业的特殊性、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事故多发性以及多年煤矿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决定了煤矿安全监察和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性。
3.5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煤矿安全具有系统性、伴随性等特点。事故发生在井下,但隐患可能在井上;事故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但祸根可能在建设过程中就已经种下;事故发生在煤矿,但根源可能在社会大系统中,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仅要在生产过程中坚持生产必须安全,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干部严禁违章指挥,工人严禁违章操作,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而且也要合理安排生产前的各个阶段,坚持把“为生产创造最安全的条件”作为最根本的要求。严格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防范”,为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煤矿企业干部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基层,放到现场,通过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生命意识”;通过培训提高安全技术素质;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其不愿违章,也不敢违章;通过环境优化把危险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6
[2]景国勋,杨玉中.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十一五”.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4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方法;途径
1.概述
目前煤礦是我国主要能源生产企业,对推进社会建设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对煤炭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较大,但是由于煤炭赋存条件比较复杂,很多自然灾害与之并存,导致开采难度加大,危险程度增高,加之其他不确定危险因数,导致煤矿事故率极高,因此如何破解煤矿安全生产难题,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降低生产事故,保证职工生命安全,是摆在广大煤矿生产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
2.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最大限度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以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
外在原因,首先是煤炭需求增加推动了煤矿超能力生产,其次是自然条件的变化使煤矿安全面临新的危险。一是煤层赋存条件差,瓦斯灾害严重;再次是安全管理的放松埋下了事故隐患。
3提高煤矿安全现场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3.1提高全员职工的素质
煤矿生产的主体是人,人是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煤矿生产的主体是人,只有职工人身安全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直接制约着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基层单位开好班前班后会,搞好安全技术学习培训、等是提高职工的素质,搞好安全生产的较好途径,这样既能结合本队的实际,又便于管理。
另外,还可以搞一些考试、知识竞赛等安全活动。二是加强学习,确保精细化管理机制执行到位。煤矿企业要掀起一个学习、贯彻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的热潮,努力让每个职工都能了解、掌握、熟悉本岗位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增强全员执行岗位考核标准的自觉性、主动性。使职工上标准岗位、干标准活成为自觉行动。
同时,抓好全员教育培训。制定各工种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要本着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从设备或工程的质量标准、企业标准(完好标准和安装标准)、相关安全技术管理规定、本专业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企业文化、职工道德和行为规范、安全常识、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各个方面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努力提升全员安全生产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条件把生产现场的实践手段搬到课堂上,使岗位培训具有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双重功能,以更好地发挥岗位培训的作用,提高在岗工人的操作技能。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特殊生产环境的需要,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作业工人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掌握煤矿各类事故(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等)的发生规律、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便作业中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并做到自主保安,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说:提高全员职工的素质,规范职工安全操作行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的需要。
3.2搞好班(队)长的责任
煤矿现场管理的大量工作要靠班(组)长在现场中的管理来完成。因为班(组)长是兵头将尾在一线掌握着工作分配权、奖扣工分权等,相比较而言,班(队)长说话有号召力,如果班(组)长能够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在现场处处按章作业,按章指挥,给工人做出样子,能够勤检查、勤督促、勤提醒,狠抓工程质量,严格管理,那么,现场管理工作就容易搞好。
班组长职能定位在现场管理和具体管理职工,这样首先要加强对班(队)长的教育,搞好班(队)长的学习培训,通过教育,使班(队)长改变原有重生产轻安全的思维方式,弄明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现场管理与安全的关系,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其次,要加强对班(队)长的考核和管理,要经常不断地严格考核班(队)长的安全工作情况,好的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给予奖励,差的要严肃地进行批评帮助,给予处罚。并要选树典型,通过电视、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介绍他们的经验,宣传他们的事迹,使广大班(队)长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再次,对于安全上不称职的班(队)长要撤换,把班(队)长的工资奖金和安全挂起钩来,以利于班(队)长职能的转变。
3.3建立键全跟班制度
实践证明,“三位一体”抓现场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坚持“三位一体”现场管理,除班队长、安全员的作用外,跟班干部的作用丝毫也不能忽视。在建立跟班干部下井制度时,跟班干部跟班下井有指标规定,完不成指标的干部,要给予处罚。另外,跟班队干的下井,安监部门也要加强考核、管理,迟下早上的除给予跟班干部处罚外,还应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这样可以避免跟班干部迟下早上,避免入井升井、上车下车等旅途中发生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也有助于现场管理。
3.4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就是要坚持动态检查和综合检查结合,加大检查力度。每天对现场情况进行抽查,每月组织全方位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综合大检查,覆盖率达到了100%。要规范检查行为,做到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公开、公正、公平;提高检查质量。按照要求使用检查仪器和工具,进行布点、上线、测量,逐条逐项进行检查,不能有缺项、漏项;落实检查责任,检查人员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事求是,认真填写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表。在检查中严格按照新标准和新规程的条款进行,重点检查考核设施、装备、资料等基础工作,主要从现场管理上的标准化水平去考核评比,以此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扎实开展。对检查发现存在严重问题或隐患的单位,通过黄牌警告、通告等多种形式限期整改。煤矿企业是事故多发的特殊行业,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切实把安全抓好,把事故降下来,在一系列综合治理对策中,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安全监察和安全检查,是规范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为,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之一。煤矿企业的特殊性、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事故多发性以及多年煤矿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决定了煤矿安全监察和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性。
3.5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煤矿安全具有系统性、伴随性等特点。事故发生在井下,但隐患可能在井上;事故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但祸根可能在建设过程中就已经种下;事故发生在煤矿,但根源可能在社会大系统中,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仅要在生产过程中坚持生产必须安全,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干部严禁违章指挥,工人严禁违章操作,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而且也要合理安排生产前的各个阶段,坚持把“为生产创造最安全的条件”作为最根本的要求。严格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防范”,为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煤矿企业干部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基层,放到现场,通过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生命意识”;通过培训提高安全技术素质;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其不愿违章,也不敢违章;通过环境优化把危险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6
[2]景国勋,杨玉中.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十一五”.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