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立潮头勇创新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启时代新篇章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年前,一座跨海大桥征服了杭州湾天险,屹立于东海之滨,创造了“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它就是全长36公里、总投资134.54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海天之间,万顷碧波之上,杭州湾跨海大桥缩千里于咫尺,变天堑为通途。建成通车以来,大桥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带动杭州湾南北两岸区域经济飞速发展,提升了长三角一体化和开放程度,同时,随着更多中国桥梁的陆续建成,其现代化养护管理也为其他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如今,平均每2秒就有一辆汽车驶过大桥,11年来,共有1.27亿辆次汽车经过这一浙江连接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黄金通道”。这条卧波长龙俨然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跨海大桥之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快速汇聚和扩散,高端产业项目和创新要素加速流向长三角南翼,内融外联的“大桥效应”喷薄而出,不断崛起的“大桥经济”释放出巨大潜力。
  敢为人先“大桥时代”开新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書写了开拓进取的历史篇章,修建杭州湾跨海大桥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沈海高速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由我国自行设计、投资、建造、管理,是我国跨海大桥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建成通车,对于完善华东地区交通布局、优化发展环境,对于提高浙江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实现率先发展目标,进而推动长三角区域共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引领浙江发展、影响深远的“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重大决策和系统部署。作为这一战略重要支撑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为万千群众关注的焦点,大桥连接着杭州湾南岸的宁波和北岸的嘉兴,建成后宁波到上海的路程缩短120公里,受杭州湾分割的长三角南北两岸的十多个城市将连成一片,形成世界级大城市群。
  同年6月8日,习近平出席了大桥工程奠基仪式,启动了南岸滩涂区试验段工程按钮。从那一刻起,这项经过长达10年时间论证的伟大工程正式启动,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浙江人民再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勇于创新建世界“一流大桥”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是古人对千古奇观钱江潮的惊叹。要在杭州湾上建桥,到底有多难?据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局长余华介绍,大桥主要工程实物量如混凝土耗用245万立方米,相当于再造8个国家大剧院,用钢量达到钢材82万吨,相当于再造7个鸟巢;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风力大、潮差大、潮流急、冲刷深、腐蚀强、滩涂宽及浅层气,建设条件较为复杂,一年的有效工作日仅为180天左右;复杂的建设条件给大桥建设带来了种种困难,如海洋环境下的结构耐久性,强潮急流条件下的架梁,宽滩涂下的主梁运架等,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海上施工船舶多、作业点多、工程战线长;桥跨宁波、嘉兴两地,海域管理各占一半,距离远,两地地方政策、施救力量调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宏大的工程规模、恶劣的建设条件、现成技术规范和专用施工设备的缺乏等都是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难题。
  大桥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面对杭州湾复杂的地质气候条件和海洋环境,大桥建设者以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出色完成了建设任务。为此,杭州湾跨海大桥一举摘得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形成九大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其中有5项成果填补了世界建桥史上的空白。“杭州湾跨海大桥无疑是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桥梁工程,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地位,为我国桥梁建设从江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余华说,建成后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等一系列荣誉。
  科技先行大桥管护更“智慧”
  一流的大桥需要一流的管理,科学现代化的管理不仅使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行顺畅,也为后续建设的跨海大桥的运营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大桥在运营初期就编制了大桥中长期养护规划,这是国内率先基于30年跨度对特大型桥梁养护工作进行规划,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被国内多座知名大桥所引用。该项目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制定的《特大型跨海大桥养护定额》,填补了国内特大型跨海长桥养护工程计价依据的空白。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有一支专业的养护管理、技术团队,共300余人从事着大桥养护工作。大到索塔、箱梁,小到护栏、标牌,都会得到他们的悉心保养。在11年里,1844盏路灯和雾灯,500多台监控设备,33个情报板,以及数不清的复杂的内部机电设备,都没有出现过较大故障。这离不开养护技术人员日复一日的检查维护。桥面上他们每天开车往返数圈,箱梁内部他们每月坚持步行巡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桥车流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由此,大桥也逐步从建设期的“钢筋水泥”转变为运管期的“智慧大桥”。据介绍,目前,大桥已建成由桥面视频事件检测报警系统、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检测系统、海事VTS船舶管理系统等12个系统组成的运管安全防控网络,结合人防、物防、技防,实现对桥域海、陆、空全方位高效护卫。
  杭州湾跨海大桥36公里的桥面上装有344个桥面监控,桥面车辆通行情况、联勤管理车辆的运行情况、大桥各个设施的运作情况、大桥的气象特征等信息都能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总面积108平方米的LED大屏上。在这个集事件智能监测、智能预警、突发事件模拟演练于一体的指挥平台上,能够直观、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理异常事件,甚至当桥上有车辆停车、逆行、倒车、低速行驶或出现抛洒物时,系统都会在桥上发出报警,提醒车辆。   此外,搭载2000万像素高清摄像机的无人机,可以发现头发丝一般细的裂缝,精度可以达到1毫米;行动灵活的智能爬索机器人,自带拍摄功能,能轻松爬上194米高的索塔,一天能爬20根斜拉索,基本上一个多星期就能把大桥南北航道桥3个索塔192根斜拉索都检查一遍。“大桥每年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健康体检。把桥养护好确保其结构健康安全,为大桥安全畅通运营和百年寿命提供重要保障,这是我们养护人的初心使命。”大桥公司技术养护部经理沈翔说。
  因桥而兴经济效益跨海而来
  “长三角”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杭州湾跨海大桥,支撑起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沪宁杭”“沪甬通”经济走廊交融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持续推进的区域一体化,勾勒着连接亚太和世界的“超级门户”。
  建成通车后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海盐,南接宁波慈溪,将杭州湾南北两岸相连,直接带动嘉兴海盐、平湖的发展,推动宁波杭州湾新区从无到有,同时也将长三角区域原“Z”字形发展转变为“A”字形发展空间格局,拉近宁波与上海、江苏间的时空距离,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沪两小时交通圈,对实现长三角南北两翼一体化发展、港口协同发展、产业统筹布局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通车之初平均每天2.8万辆次的车流量到如今的3.99万辆次,巨大的交通流量带来了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区的崛起。位于大桥南岸的宁波杭州湾新区因桥而谋、与桥同兴。2016年7月,宁波杭州湾新区全面启动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并提出全方位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总部经济、汽车研发、文化旅游、智能终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如今,上汽大众汽车、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仁济医院等纷纷在新区落户。而在2009年以前,这里不过是一片望不到头的芦苇荡。
  “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崛起是‘大桥经济’的最好写照。”宁波杭州湾新区党工委负责人说,大桥让新区占据了区域格局中的“黄金区位”,这一优势成为许多企业落户的原因。
  大桥还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大桥两岸进出口贸易、旅游等业态的发展。如海天一洲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子公司,位于杭州湾大桥南航道桥以南约1.7公里的延伸处,距大桥南岸18公里,通过匝道桥与大桥主线连接。海天一洲是集游览观光、精品酒店、大桥展示馆、长三角主题旅游购物中心、商务洽谈等功能于一体的景点。2011年以来,海天一洲共接待游客368.8万人。方特东方神画、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游客人数逐年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杭州湾地区的著名景点,并带动当地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的发展。
  一座桥带来一座城。因为这座大桥,宁波杭州湾新区集聚的产业正成为宁波今后产业转型的重要驱动,也让宁波全面对接长三角、融入杭州湾大湾区有了实实在在的可能。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后,我国沿海高速公路及长三角区域路网布局得到完善,也彻底改变了宁波交通末梢的区位,确立了宁波长三角南翼交通枢纽的地位,使长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大桥直接助推南北两岸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演讲时宣布,国家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设立宁波前湾新区,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业融合发展未来之城……杭州湾跨海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创造越来越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以“守护大桥安全通畅,保障大桥百年寿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的初心,牢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使命,科学运管,服务至上,保障大桥“安全通畅,和谐高效”,在宁波前湾新区的建设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其他文献
针对社区矫正工作普遍存在的人手少、专业力量不足、教育改造手段单一以及工作机制落后等问题,奉化区于2017年7月在全省首创引入民营企业参与社区矫正,为社區服刑人员提供去标签化、专业化的教育管理服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组织具体实施的“政企社”模式。  捷达阳光家园从2017年7月在锦屏街道试点运行以来,在完善运行机制、整合资源优势、形成规模效益等方面狠下功夫,目前服务范围已覆盖奉化区8个
期刊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主要是对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并把它作为民生领域“三大革命”之一来研究部署。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
期刊
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关键小事”。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宁波总人口接近1100万,日均垃圾清运量1.2万吨,而目前日垃圾设计处理能力仅1万吨,“垃圾围城”是我市面临的长期压力。破解“垃圾围城”的窘境,走出“垃圾围村”的困境,核心环节就是垃圾分类,这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推进绿色发展,宁波责任在肩。早在2013年7月,
期刊
今年10月1日起,《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宁波生活垃圾分类将迈入“硬约束”时代。9月10日,宁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了《条例》相关情况。  《条例》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条例》共八章六十条,对规划和设施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运输、分类处置、教育引导和促进、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亮点:  既坚持城乡统筹,又考虑农村实际
期刊
近年来,北仑区梅山街道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的“试金石”,按照“六争攻坚”服务争效的工作要求,立足于民、换位思考,针对老年人口多、残障人士多、“八小时之外”服务多等现状,以“村内办事跑一次”为目标,横向拓展创新服务方式,纵向延伸满足百姓需求,着力构建“全域、全程、全心”服务模式,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提高群众对改革的满意度,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实现了连续6年政务便民服
期刊
生活垃圾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宁波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2月,宁波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后,生活垃圾分类更是成为市民持续热议的话题。8月1日,宁波召开高规格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在会上要求各地各部门雷厉风行、久久为功地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使之成为宁波的新时尚。政府为何如此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
期刊
制造业是宁波的根基,是整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气质所在。宁波大部分龙头企业分布在制造业行业,大部分产业园区属于制造业园区,绝大部分创新载体、研发活动开展者是制造业企业。宁波建设制造强市、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突破口,就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就是要培育更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通过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全市制造业整体提升。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推进宁波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提升国际话语权和产业全
期刊
近年来,宁波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社会文明等社会治理各项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服务群体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思维、方法和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影响着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深入、有效开展的问题仍较为突出。针对全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认为应在组织管理、品牌营造、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推动解决
期刊
余姚自古以来就有“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的美誉。近年来,为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建设,余姚文化、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有序推进,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和重要进展。  科学编制规划举措扎实有力  自2014年起,余姚组织开展新一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目前,该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基础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保庆路历
期刊
今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为社区志愿者们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希望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社会文明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但是,就宁波而言,社区志愿服务开展依然任重道远。”宁波志愿者学院执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