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巧妙的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将被动记忆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年龄偏小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而小学数学内容又复杂抽象,学习难度较高,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厌学的心理。而情境教学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才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在当前的教学中如何采用有效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在传统教学中特别是小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包大揽,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完全来自教师的教学内容,这样会导致学生逐渐形成逆来顺受的学习心理,无法对知识产生个人独特的理解和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会逐渐下降。但是教师在一开始想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一般来说言听计从,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会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钥匙,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拓探索性思维。
例如,在数量单位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重,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就会得出一样重的结论。随后追加提问体积为一立方米的铁和体积为一立方米的棉花哪个 重,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就会得出铁重。最后向学生提问一斤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学生通过讨论无法得出此问题的答案,那么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明白不一样的单位是无法在一起比较的。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采用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可以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欲望和兴趣。
二、创设故事化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偏小,对文字性的教学内容没有学习兴趣,但是对童话故事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化教学情境,在教学之前,为学生讲述一段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根据所讲述的故事在网络上寻找与之相符的图画或者视频,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来完成学习。
例如,在十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动物开会的故事。今天森林之王狮子要开大会,邀请了各种动物一起来开会,讨论一下如何给小白兔过生日,一共邀请了九只动物参加,但是乌龟因为走得太慢没有赶上开会的时间,那么参加会议的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而狮子为了开会一共准备了三个苹果,四个梨,那么一共准备了多少个水果,如果这些水果每一只动物分一个,是否所有参会的动物都可以分到水果。利用故事的延伸,不断引入加减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故事情节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网络上寻找与动物相关的图片,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路可以在課堂教学中真正跟着教师走。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那么就可以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虽然拥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却缺乏拥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让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促使学生可以从生活经验入手去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由于分数理论知识生涩难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如今天小明过生日带了一块生日蛋糕与好朋友们分享,小明一共邀请了八位好朋友与他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将这块生日蛋糕分为了十份,但是有两个好朋友今天刚好生病请假了,与小明一起过生日的每一个人都获得了一块生日蛋糕,那么此时一共分出去了多少块生日蛋糕,还剩下多少块生日蛋糕。将分数与分蛋糕联系起来,就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扩展学生生活化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中去寻找数学知识,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促使学生全面成长。
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就需要在教学中灵活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逐渐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享受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白俊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2019:1.
[2]周春华.身临其“境”,共同参与,快乐成长: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教育观察,2019,8(14):117-118.
[3]王爱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19(5):57.
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年龄偏小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而小学数学内容又复杂抽象,学习难度较高,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厌学的心理。而情境教学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才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在当前的教学中如何采用有效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在传统教学中特别是小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包大揽,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完全来自教师的教学内容,这样会导致学生逐渐形成逆来顺受的学习心理,无法对知识产生个人独特的理解和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会逐渐下降。但是教师在一开始想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一般来说言听计从,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会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钥匙,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拓探索性思维。
例如,在数量单位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重,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就会得出一样重的结论。随后追加提问体积为一立方米的铁和体积为一立方米的棉花哪个 重,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就会得出铁重。最后向学生提问一斤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学生通过讨论无法得出此问题的答案,那么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明白不一样的单位是无法在一起比较的。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采用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可以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欲望和兴趣。
二、创设故事化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偏小,对文字性的教学内容没有学习兴趣,但是对童话故事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化教学情境,在教学之前,为学生讲述一段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根据所讲述的故事在网络上寻找与之相符的图画或者视频,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来完成学习。
例如,在十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动物开会的故事。今天森林之王狮子要开大会,邀请了各种动物一起来开会,讨论一下如何给小白兔过生日,一共邀请了九只动物参加,但是乌龟因为走得太慢没有赶上开会的时间,那么参加会议的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而狮子为了开会一共准备了三个苹果,四个梨,那么一共准备了多少个水果,如果这些水果每一只动物分一个,是否所有参会的动物都可以分到水果。利用故事的延伸,不断引入加减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故事情节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网络上寻找与动物相关的图片,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路可以在課堂教学中真正跟着教师走。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那么就可以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虽然拥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却缺乏拥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让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促使学生可以从生活经验入手去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由于分数理论知识生涩难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如今天小明过生日带了一块生日蛋糕与好朋友们分享,小明一共邀请了八位好朋友与他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将这块生日蛋糕分为了十份,但是有两个好朋友今天刚好生病请假了,与小明一起过生日的每一个人都获得了一块生日蛋糕,那么此时一共分出去了多少块生日蛋糕,还剩下多少块生日蛋糕。将分数与分蛋糕联系起来,就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扩展学生生活化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中去寻找数学知识,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促使学生全面成长。
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就需要在教学中灵活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逐渐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享受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白俊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2019:1.
[2]周春华.身临其“境”,共同参与,快乐成长: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J].教育观察,2019,8(14):117-118.
[3]王爱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19(5):5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