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师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器",身兼重责。师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职学校教学的水平,就机械专业而言,既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求教师富有创造力,有超强的指导培训技能,即"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就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师资队伍现状而言,这种"双师型"的教师严重匮乏,大大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本文就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
机械专业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专业,现代社会对这种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高。机械专业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成果,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师资现状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
中职教师一般都毕业于各高等院校,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向来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所教出来的学生大都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缺失。但是中职学校不同于一般高等学校,它更重视技能的培训,而中职的教师却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这就导致当前中职学校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师资充裕,而专业课程教师、能带领学生实习的教师却不多,师资结构严重不平衡。
(二)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师资力量的先天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学发展,而后天补足又不太顺利,再一次影响了教学工作。针对教师实践能力差的现状,学校应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但现有的环境,却十分不利于教师的后期培训,很多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后,受到教学任务和企业生产的种种限制,难以真正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再加上各级教育部门每年进行的骨干教师培训大多是对上负责的培训,而且培训时间短(一至五个月),从而使得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培训中都没有真正的学到技能。
二、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师资教育的特色
(一)职业能力
中职教育中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机械加工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这样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具备实用、实际、实效的职业能力。
(二)学术能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基础不太好、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够高。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教师不应该只做一名"教书匠"和传授技能的"师傅",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经常对学生实习进行巡回指导,定期对学科应用技术的研究进行总结,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水平。
(三)技能养成时间
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是理论与技能并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求深而求宽,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知识方面还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来拓展,但是技能就不同了,教师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才能够积累一定的经验,熟能生巧,逐渐的掌握这门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机器上一点一滴的摸索,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际操作时间和精力。
三、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师资培训要制度化
师资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职业教育这棵大树是越来越根深叶茂还是慢慢的发黄枯萎,机械专业的师资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必须着重培养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怎样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呢?最根本的还是要让教师"走"出去,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深入到车间基层,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熟悉相关的工作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和管理制度等,亲自参与一线生产,在这种生产时间中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现实中,很多教师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觉得自己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从事的是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现在却要深入到生产车间做工人,有些委屈,他们的积极性很低,从内心里不愿意参加这样的培训。因此,学校首先必须将师资培训制度化,用制度条文的形式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其次要加大宣传工作,向教师宣传师资培训的重要性,表扬和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把技能型教师的工作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之中,改变教师传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师资培训的队伍当中。还可以与教师签订顶岗实践协议,规定顶岗时间跨度、顶岗责任目标、顶岗成效检验细则,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参加培训,学到真知识,学会操作技能。
(二)经常性的引进技能人才
机械专业是一门与时俱进的专业,它还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壮大。很多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都是从研发制造的企业开始的,这些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掌握着最新鲜、最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其一线工人掌握着最基础、最实用的生产技术。而这些技能,正好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这也是学生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除了"走出去"之外,还要"请进来",要经常性的引进这些技能人才。中职学校要经常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一线工人到实训课堂做指导性教学,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
(三)机械专业教师师资培养中的"放"和"管"
目前,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的师资培训仍然停留在把教师送到各部门的培训班听几堂课、拿个结业证书的层面上,这样的培训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更多是没有起到很强的现实作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技能掌握有两点:动手、动脑,这两点是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却是,动脑强、动手弱。这样一来,就导致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学目标得不到实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师资培训应该把重点放在强化技能上。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机制使得很多教师的培训受到了一定限制,所以学校应该采取更为灵活机动的培训机制,在管理上有"管"有"放":管教学任务的下达、管教学环节,管教学效果;放教师的培养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与此同时,还应该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完善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师资培训机制。
总之,中职学校只有重视机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洪贵.高职机械自动化专业教育改革中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06)
[2]韩兴国;秦展田;苏庆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改革[J].广西教育.2012(08)
[3]邱友梁.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难点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
[4]鲁照权,方敏,陈梅,葛锁良,黄云志.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
机械专业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专业,现代社会对这种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高。机械专业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成果,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师资现状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
中职教师一般都毕业于各高等院校,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向来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所教出来的学生大都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缺失。但是中职学校不同于一般高等学校,它更重视技能的培训,而中职的教师却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这就导致当前中职学校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师资充裕,而专业课程教师、能带领学生实习的教师却不多,师资结构严重不平衡。
(二)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师资力量的先天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学发展,而后天补足又不太顺利,再一次影响了教学工作。针对教师实践能力差的现状,学校应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但现有的环境,却十分不利于教师的后期培训,很多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后,受到教学任务和企业生产的种种限制,难以真正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再加上各级教育部门每年进行的骨干教师培训大多是对上负责的培训,而且培训时间短(一至五个月),从而使得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培训中都没有真正的学到技能。
二、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师资教育的特色
(一)职业能力
中职教育中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机械加工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这样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具备实用、实际、实效的职业能力。
(二)学术能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基础不太好、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够高。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教师不应该只做一名"教书匠"和传授技能的"师傅",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经常对学生实习进行巡回指导,定期对学科应用技术的研究进行总结,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水平。
(三)技能养成时间
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是理论与技能并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求深而求宽,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知识方面还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来拓展,但是技能就不同了,教师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才能够积累一定的经验,熟能生巧,逐渐的掌握这门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机器上一点一滴的摸索,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际操作时间和精力。
三、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师资培训要制度化
师资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职业教育这棵大树是越来越根深叶茂还是慢慢的发黄枯萎,机械专业的师资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必须着重培养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怎样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呢?最根本的还是要让教师"走"出去,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深入到车间基层,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熟悉相关的工作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和管理制度等,亲自参与一线生产,在这种生产时间中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现实中,很多教师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觉得自己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从事的是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现在却要深入到生产车间做工人,有些委屈,他们的积极性很低,从内心里不愿意参加这样的培训。因此,学校首先必须将师资培训制度化,用制度条文的形式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其次要加大宣传工作,向教师宣传师资培训的重要性,表扬和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把技能型教师的工作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之中,改变教师传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师资培训的队伍当中。还可以与教师签订顶岗实践协议,规定顶岗时间跨度、顶岗责任目标、顶岗成效检验细则,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参加培训,学到真知识,学会操作技能。
(二)经常性的引进技能人才
机械专业是一门与时俱进的专业,它还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壮大。很多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都是从研发制造的企业开始的,这些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掌握着最新鲜、最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其一线工人掌握着最基础、最实用的生产技术。而这些技能,正好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这也是学生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除了"走出去"之外,还要"请进来",要经常性的引进这些技能人才。中职学校要经常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一线工人到实训课堂做指导性教学,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
(三)机械专业教师师资培养中的"放"和"管"
目前,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的师资培训仍然停留在把教师送到各部门的培训班听几堂课、拿个结业证书的层面上,这样的培训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更多是没有起到很强的现实作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技能掌握有两点:动手、动脑,这两点是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却是,动脑强、动手弱。这样一来,就导致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教学目标得不到实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师资培训应该把重点放在强化技能上。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机制使得很多教师的培训受到了一定限制,所以学校应该采取更为灵活机动的培训机制,在管理上有"管"有"放":管教学任务的下达、管教学环节,管教学效果;放教师的培养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与此同时,还应该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完善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师资培训机制。
总之,中职学校只有重视机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洪贵.高职机械自动化专业教育改革中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06)
[2]韩兴国;秦展田;苏庆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改革[J].广西教育.2012(08)
[3]邱友梁.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难点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
[4]鲁照权,方敏,陈梅,葛锁良,黄云志.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