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庆历七年,杭州一带阴雨绵绵,从三月到九月,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米价跟连续下雨上涨的河水一样,一天一个价,到了这年十月,由原来的每石400文猛涨到1500文以上,为阻止米价节节上涨,大宋朝廷连连发文,要求每石米价控制价在500文左右,违者就地斩首示众。
这天晚上,杭州知府吕向高正在思忖对策,因为限制米价上涨,市面上已无米可供了,饥民纷纷外迁,而街头到处是被饿死的老百姓。正在这着急之时,师爷领着几个浑身湿透的人跑了进来。前阵子,为了督查杭州府各县市面上米价情况,吕向高派师爷及手下的几个得力心腹到各县巡查,这不,这些人巡查刚回来,就第一时间来向他汇报情况。此时,师爷及几个心腹边说边眼眶里流出了眼泪:“大人,惨不忍睹啊,街头到处都是饿死的灾民,请您快想办法啊,要不快向朝廷求援,不然……”
吕向高叹了一口气:“我怎么没想办法啊,你们走的这几天,我彻夜难眠,已向朝廷三次求援了,可朝廷来文说,这几年,陕甘一带又连年大旱,朝廷国库空虚,叫我们自己想办法,这可如何是好?”
忽然,吕向高环视了一下后问道:“怎么去鄞县的还没有回来?”大家一看,果然是,原来吕向高定下的时间是今天大家全部回来。正在郁闷时,门帘一挑,走进来一个人,正是派往鄞县的那个心腹。“我们都跟大人汇报完了,赶快说一下你那儿的情况。”一旁的师爷催促道。吕向高摆了摆手:“不要说了,情况大同小异,说了更让我伤心。”
谁知,那个人一下子跪倒在地:“大人,鄞县出大事了,不知当讲不当讲?”
吕向高一惊:“出什么大事了?快讲。”
“是关于鄞县县令王安石的事,他违抗圣旨,不但置朝廷每石米500文之规定于不顾,而且还公开发布告示涨价,那里的每石米已涨到3000文了。”这个心腹边说边从腰间掏出一张盖着鄞县印鉴的大米涨价3000文的布告。
“啊,这,这……”吕向高看完布告后惊得站了起来,按朝廷圣旨规定,作为县令的王安石不仅不抑制米价上涨,而且还推波助澜,将朝廷规定的米价擅自涨了几倍,这是杀头罪啊。
这一晚,吕向高没有睡着,想不到这王安石仗着祖上世代为官,肚子里有些墨水,在江南有些名望,竟然置朝廷圣旨于不顾,我要找他算账去。第二天一大早,吕向高就带着师爷及一帮心腹兴师动众地来到鄞县,可刚到城门口,王安石就领着自己的手下在那里等候了。
吕向高一愣,随即怒气冲冲地望着王安石说:“你怎么知道我今天来?”
王安石捋了一下腮下不多的胡须,微微一笑:“我王安石违抗朝廷的圣旨,发布告将米价涨到了3000文一石,大人派来的使者昨天回去向你禀报了,你能坐得住吗?”
“王安石,你既然知罪,也就别怪我无情了,你这是自找的,大灾之年,违抗圣命,来人啦,将王安石拿下,我要亲自送他面君。”吕向高刚说完,手下的人就要上前。
“且慢。”王安石立即跪倒在地。就在这时,他的师爷来到他身边,在耳边悄悄耳了几语,就在师爷离开的一瞬间,一旁的吕向高朝那师爷大喊道:“你家大人已经快成朝廷的死囚了,有什么事,不敢大声语,快快说来让我听。”
“这……”那师爷当即吓得跪倒在地,眼睛却望着一旁的王安石。
“你就照实说吧。”王安石朝师爷点点头。
“吕大人,是这么回事,自从我家大人发布告将米价涨到3000文一石后,各地来的米商为了感谢我家老爷,他们纷纷给我家老爷送银两,而我家老爷是来者不拒,前几天有一个外地来的米商因没有给我家老爷送银两,老爷就派我跟那米商索要,这不,那米商刚被小人找来,拿着银两来了。”
什么?师爷的一番话,不仅让吕向高的肺都气炸了,而且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义愤填膺,这王安石的胆子也太大了,大灾之年不仅不为朝廷着想,而且还擅自涨米价,收受强索贿赂发国难财,这样的人斩100次都不够。
此刻,吕向高气得咆哮道:“将那米商带来。”不一会儿,一个长得胖胖的米商手中提着银两来到吕向高面前跪下:“大人,草民有罪,但这不全是草民的错,既然鄞县发布告公开米价3000文一石,作为商人谁不动心呢,至于给那位大人送礼,我本不情愿,因我们从远处来,路途遥远费用大,利润已所剩无几了,可那位大人却派人来索要,我们只好……”
“滚,滚。”那米商还没说完,吕向高就骂道,米商丢下银两逃命去了,随即,吕向高问那鄞县师爷:“一共收了多少米商的贿赂,可有账目?”
师爷颤颤巍巍道:“全部入帐。”
“将他们押向县衙,我要好好审理后上报朝廷。”吕向高命令道。
城门离县衙有一段路程,当吕向高领着一队人马来到一处集市门口时,只见那里人头攒动,并从闹市远处传来了唱戏的声音,且掌声阵阵。大灾之年,其他县一片凄凉,行人稀少,满街尸骨,而这鄞县不仅集市繁华,还有唱戏的,到底咋回事?吕向高立即来到那唱戏处,只见戏台四周围拢了前来看戏的群众。
见有官府人马来,唱戏的忽然停了,而群众也要散去,吕向高立即大喊道:“各位父老乡亲,我乃杭州知府吕向高,特来本地察看灾情,大家不必惊慌,一切恢复原样。”
“这不是王县令王大人吗,怎么被人绑在这儿了?”吕向高的话音刚落,他的身边就传来了一个人的大声喊叫,随即四周的人群都围拢了过来:“怎么回事?王县令王大人咋了,他犯了啥罪了?”这些人又转向吕向高跪下。
“他在大灾之年违抗圣命,抬高米价,还趁人之危索要米商钱财,收受贿赂,这样的官当今天子能容忍吗,现在证据确凿。”吕向高大声说道。
“你说得不对。”一个老妇人来到吕向高面前:“敢问这位大老爷,这大灾之年,咱杭州府哪个县不是街市萧条,很多人被饿死,你再看咱鄞县,米粮充足,百姓生活安定,闹市繁华,没有一个人被饿死,惟有咱鄞县,这是谁的功劳,这是王县令王大人的功劳,哪朝哪代的天子不希望这样的安乐盛世,请问大老爷,我们王县令王大人何罪之有?”老妇人的话引来一片掌声。
此刻,吕向高的脸红一阵,白一阵,这老妇人说的极是,刚才一路上的繁华和热闹就是佐证,回衙门再好好审审王安石吧,想到这,他大声对围观的群众说道:“我这就回去好好调查,会给大家一个交待,请放心,朝廷不会冤枉一个好官,但也决不会放过一个贪官。”
来到鄞县大堂,吕向高立即审问:“大胆王安石,你为何置朝廷圣旨于不顾,擅自抬高米价,意为如何?”
王安石神情严肃:“大人,如果按朝廷限米价500文一石,我鄞县早已跟其他县一样饿死很多人了,不抬高米价,米商谁会贩卖?你看,鄞县街头到处是外地客商远道贩运来的大米。”
“可你这样抬高米价,老百姓能买得起吗?”
“大人有所不知,咱们江南历来富庶,不仅鱼米丰饶,而且商业十分发达,普通人家几十年下来,也小有积蓄。因此,乍遇荒年,人们需要的只是粮食,就算米价高,俭省一点,也能坚持一年半载,而对那些家庭贫苦,无力买粮的人家,我会发给银两救助。”王安石边说边叫一旁的师爷将救助的名册拿了过来,吕向高翻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救助花名册,不仅人名、住址、家庭人口一目了然,而且个个都按着红手印,很容易核查,“这些救助钱来自何方,我杭州府可没有拨付给你啊?”吕向高脸露温色问道。
“大人有所不知,那些外地米商们发了大财后,个个欢呼雀跃,纷纷知趣地给我王安石送来金银,拒收,他们一定会诚惶诚恐,于是我将这些银两登记造册全部发给那些无力买粮的人家,诚恳大人处置,我不该收受这些米商的银两。”王安石又叫师爷将那份收银两的花名册拿来,吕向高将两个花名册一对,一收一支,一个子都不差。
吕向高这才发现,王安石真有一套,大灾之年他将鄞县治理得这么好,实在是高,他不仅没有治王安石的罪,反而将鄞县的做法立即上报了朝廷,要求朝廷嘉奖王安石。随即,他将王安石扶坐到自己的身边:“请问王大人,我杭州府灾荒下一步怎么办?”
“将米价抬高到3500文一石,不出三月,米价就会回落到1500文一石。”王安石胸有成竹。吕向高立即通令江南各地提高米价,每石3500文,而不到三个月,正如王安石所言,米价真的回落到1500文一石。
这天,王安石正在县衙处理公务,手下来报,杭州知府吕向高来了。迎进县衙后,吕向高拱手问王安石,眼下市面上大米充足,而陕甘一带仍大旱缺少米粮,朝廷要求各地支援,该怎么办?
王安石说道,从明日起,大人可发布公告,大量收购外地商人们的大米,每石1000文。
1000文一石,他们肯吗?吕向高似信非信。
“大人有所不知,前阵子我们抬高米价,那些商人们大受振奋,纷纷竭尽所能,马驮驴运水陆并行,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把米贩到我们江南来,赚足了腰包,而眼下米粮越积越多,出现了供大于求,那些商人把大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重要的是还有几个月江南新米就将上市,他们一定会降价销售,否则会赔本,而我算了一下,1000文一石他们已经保本了。”
吕向高立即采纳了王安石的这一建议,以1000文一石收购了大量的米粮运往陕甘一带,受到朝廷嘉奖,而王安石也因此名声大振,最后成了北宋的一代名相。
题 图:李敏学
这天晚上,杭州知府吕向高正在思忖对策,因为限制米价上涨,市面上已无米可供了,饥民纷纷外迁,而街头到处是被饿死的老百姓。正在这着急之时,师爷领着几个浑身湿透的人跑了进来。前阵子,为了督查杭州府各县市面上米价情况,吕向高派师爷及手下的几个得力心腹到各县巡查,这不,这些人巡查刚回来,就第一时间来向他汇报情况。此时,师爷及几个心腹边说边眼眶里流出了眼泪:“大人,惨不忍睹啊,街头到处都是饿死的灾民,请您快想办法啊,要不快向朝廷求援,不然……”
吕向高叹了一口气:“我怎么没想办法啊,你们走的这几天,我彻夜难眠,已向朝廷三次求援了,可朝廷来文说,这几年,陕甘一带又连年大旱,朝廷国库空虚,叫我们自己想办法,这可如何是好?”
忽然,吕向高环视了一下后问道:“怎么去鄞县的还没有回来?”大家一看,果然是,原来吕向高定下的时间是今天大家全部回来。正在郁闷时,门帘一挑,走进来一个人,正是派往鄞县的那个心腹。“我们都跟大人汇报完了,赶快说一下你那儿的情况。”一旁的师爷催促道。吕向高摆了摆手:“不要说了,情况大同小异,说了更让我伤心。”
谁知,那个人一下子跪倒在地:“大人,鄞县出大事了,不知当讲不当讲?”
吕向高一惊:“出什么大事了?快讲。”
“是关于鄞县县令王安石的事,他违抗圣旨,不但置朝廷每石米500文之规定于不顾,而且还公开发布告示涨价,那里的每石米已涨到3000文了。”这个心腹边说边从腰间掏出一张盖着鄞县印鉴的大米涨价3000文的布告。
“啊,这,这……”吕向高看完布告后惊得站了起来,按朝廷圣旨规定,作为县令的王安石不仅不抑制米价上涨,而且还推波助澜,将朝廷规定的米价擅自涨了几倍,这是杀头罪啊。
这一晚,吕向高没有睡着,想不到这王安石仗着祖上世代为官,肚子里有些墨水,在江南有些名望,竟然置朝廷圣旨于不顾,我要找他算账去。第二天一大早,吕向高就带着师爷及一帮心腹兴师动众地来到鄞县,可刚到城门口,王安石就领着自己的手下在那里等候了。
吕向高一愣,随即怒气冲冲地望着王安石说:“你怎么知道我今天来?”
王安石捋了一下腮下不多的胡须,微微一笑:“我王安石违抗朝廷的圣旨,发布告将米价涨到了3000文一石,大人派来的使者昨天回去向你禀报了,你能坐得住吗?”
“王安石,你既然知罪,也就别怪我无情了,你这是自找的,大灾之年,违抗圣命,来人啦,将王安石拿下,我要亲自送他面君。”吕向高刚说完,手下的人就要上前。
“且慢。”王安石立即跪倒在地。就在这时,他的师爷来到他身边,在耳边悄悄耳了几语,就在师爷离开的一瞬间,一旁的吕向高朝那师爷大喊道:“你家大人已经快成朝廷的死囚了,有什么事,不敢大声语,快快说来让我听。”
“这……”那师爷当即吓得跪倒在地,眼睛却望着一旁的王安石。
“你就照实说吧。”王安石朝师爷点点头。
“吕大人,是这么回事,自从我家大人发布告将米价涨到3000文一石后,各地来的米商为了感谢我家老爷,他们纷纷给我家老爷送银两,而我家老爷是来者不拒,前几天有一个外地来的米商因没有给我家老爷送银两,老爷就派我跟那米商索要,这不,那米商刚被小人找来,拿着银两来了。”
什么?师爷的一番话,不仅让吕向高的肺都气炸了,而且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义愤填膺,这王安石的胆子也太大了,大灾之年不仅不为朝廷着想,而且还擅自涨米价,收受强索贿赂发国难财,这样的人斩100次都不够。
此刻,吕向高气得咆哮道:“将那米商带来。”不一会儿,一个长得胖胖的米商手中提着银两来到吕向高面前跪下:“大人,草民有罪,但这不全是草民的错,既然鄞县发布告公开米价3000文一石,作为商人谁不动心呢,至于给那位大人送礼,我本不情愿,因我们从远处来,路途遥远费用大,利润已所剩无几了,可那位大人却派人来索要,我们只好……”
“滚,滚。”那米商还没说完,吕向高就骂道,米商丢下银两逃命去了,随即,吕向高问那鄞县师爷:“一共收了多少米商的贿赂,可有账目?”
师爷颤颤巍巍道:“全部入帐。”
“将他们押向县衙,我要好好审理后上报朝廷。”吕向高命令道。
城门离县衙有一段路程,当吕向高领着一队人马来到一处集市门口时,只见那里人头攒动,并从闹市远处传来了唱戏的声音,且掌声阵阵。大灾之年,其他县一片凄凉,行人稀少,满街尸骨,而这鄞县不仅集市繁华,还有唱戏的,到底咋回事?吕向高立即来到那唱戏处,只见戏台四周围拢了前来看戏的群众。
见有官府人马来,唱戏的忽然停了,而群众也要散去,吕向高立即大喊道:“各位父老乡亲,我乃杭州知府吕向高,特来本地察看灾情,大家不必惊慌,一切恢复原样。”
“这不是王县令王大人吗,怎么被人绑在这儿了?”吕向高的话音刚落,他的身边就传来了一个人的大声喊叫,随即四周的人群都围拢了过来:“怎么回事?王县令王大人咋了,他犯了啥罪了?”这些人又转向吕向高跪下。
“他在大灾之年违抗圣命,抬高米价,还趁人之危索要米商钱财,收受贿赂,这样的官当今天子能容忍吗,现在证据确凿。”吕向高大声说道。
“你说得不对。”一个老妇人来到吕向高面前:“敢问这位大老爷,这大灾之年,咱杭州府哪个县不是街市萧条,很多人被饿死,你再看咱鄞县,米粮充足,百姓生活安定,闹市繁华,没有一个人被饿死,惟有咱鄞县,这是谁的功劳,这是王县令王大人的功劳,哪朝哪代的天子不希望这样的安乐盛世,请问大老爷,我们王县令王大人何罪之有?”老妇人的话引来一片掌声。
此刻,吕向高的脸红一阵,白一阵,这老妇人说的极是,刚才一路上的繁华和热闹就是佐证,回衙门再好好审审王安石吧,想到这,他大声对围观的群众说道:“我这就回去好好调查,会给大家一个交待,请放心,朝廷不会冤枉一个好官,但也决不会放过一个贪官。”
来到鄞县大堂,吕向高立即审问:“大胆王安石,你为何置朝廷圣旨于不顾,擅自抬高米价,意为如何?”
王安石神情严肃:“大人,如果按朝廷限米价500文一石,我鄞县早已跟其他县一样饿死很多人了,不抬高米价,米商谁会贩卖?你看,鄞县街头到处是外地客商远道贩运来的大米。”
“可你这样抬高米价,老百姓能买得起吗?”
“大人有所不知,咱们江南历来富庶,不仅鱼米丰饶,而且商业十分发达,普通人家几十年下来,也小有积蓄。因此,乍遇荒年,人们需要的只是粮食,就算米价高,俭省一点,也能坚持一年半载,而对那些家庭贫苦,无力买粮的人家,我会发给银两救助。”王安石边说边叫一旁的师爷将救助的名册拿了过来,吕向高翻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救助花名册,不仅人名、住址、家庭人口一目了然,而且个个都按着红手印,很容易核查,“这些救助钱来自何方,我杭州府可没有拨付给你啊?”吕向高脸露温色问道。
“大人有所不知,那些外地米商们发了大财后,个个欢呼雀跃,纷纷知趣地给我王安石送来金银,拒收,他们一定会诚惶诚恐,于是我将这些银两登记造册全部发给那些无力买粮的人家,诚恳大人处置,我不该收受这些米商的银两。”王安石又叫师爷将那份收银两的花名册拿来,吕向高将两个花名册一对,一收一支,一个子都不差。
吕向高这才发现,王安石真有一套,大灾之年他将鄞县治理得这么好,实在是高,他不仅没有治王安石的罪,反而将鄞县的做法立即上报了朝廷,要求朝廷嘉奖王安石。随即,他将王安石扶坐到自己的身边:“请问王大人,我杭州府灾荒下一步怎么办?”
“将米价抬高到3500文一石,不出三月,米价就会回落到1500文一石。”王安石胸有成竹。吕向高立即通令江南各地提高米价,每石3500文,而不到三个月,正如王安石所言,米价真的回落到1500文一石。
这天,王安石正在县衙处理公务,手下来报,杭州知府吕向高来了。迎进县衙后,吕向高拱手问王安石,眼下市面上大米充足,而陕甘一带仍大旱缺少米粮,朝廷要求各地支援,该怎么办?
王安石说道,从明日起,大人可发布公告,大量收购外地商人们的大米,每石1000文。
1000文一石,他们肯吗?吕向高似信非信。
“大人有所不知,前阵子我们抬高米价,那些商人们大受振奋,纷纷竭尽所能,马驮驴运水陆并行,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把米贩到我们江南来,赚足了腰包,而眼下米粮越积越多,出现了供大于求,那些商人把大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重要的是还有几个月江南新米就将上市,他们一定会降价销售,否则会赔本,而我算了一下,1000文一石他们已经保本了。”
吕向高立即采纳了王安石的这一建议,以1000文一石收购了大量的米粮运往陕甘一带,受到朝廷嘉奖,而王安石也因此名声大振,最后成了北宋的一代名相。
题 图:李敏学